学术研究情况(精选5篇)

国外对于目标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目标分类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最为广大研究者和教育者熟知的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安德森知识分类理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目标教学法奠定了理论依据。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首次提出了对于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们把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强调了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对教学结果的评价,突出了目标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977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他对学习结果进行五种划分,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有利于确定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条件,而且从学习条件中还可以派生出教学事件,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教学目标即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这一划分对于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3.安德森知识分类理论

安德森基于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研究,从认识的本质出发,对知识进行了两种划分,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他认为,陈述性知识应该作为程序性知识的起点和基础,知识应该转化成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其理论体现了知识是评价和衡量教学目标的唯一标准和载体。

以上三种分类理论,既体现了学习的结果,又突出了学习的过程,反映出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情感、情感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凸显目标对于知识、能力、情感的重要作用。

二、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目标教学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研究。1986年9月,布卢姆应邀来华进行讲学时,将其理论引入国内。从此,在国内掀起了对于目标教学理论、评价理论、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热潮,从而促进了目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孙淑霞、郑宏、朱红培等研究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了目标教学法的一系列特点和优势。他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目标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2)目标教学法的本质及特征。(3)目标教学法的运用条件。(4)目标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及注意的问题。(5)目标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教育观点普遍认为,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本,强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教师的主动性应体现在课堂活动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教学与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此观点正好与目标教学法的思想契合。深入了解目标教学法的研究背景,能够为有效地指导教学模式设计而服务。

参考文献:

[1]Airasian,P.M.,Miranda,H.TheRoleofAssessmentintheRevisedTaxonomy[M].Theoryintopractice,2002:36-43.

[2]何研.目标教学模式在茂名学院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04).

[3]孙淑霞,张建成.布卢姆目标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40-41.

数学的学习一门偏向理论的知识内容体系,在小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思想教育,可以从认识数学思想、解读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思想开始。对于数学思想的应用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合理呈现、多重渗透、编制课程等多重模式。

1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式微现象明显

对于获取和创造知识的问题,最受推崇的方法是与斯宾塞思维方法相反的归纳法。利用归纳法时会发现,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统整性的思想性知识价值更大,更具有启发性和延展性,更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以一驭多、融会贯通多科知识,是活跃在多个学科领域中的灵魂知识。

图1: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解决问题

的策略”内容截图

图1是笔者参与的某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的一个截图,是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但是,让笔者颇为诧异的是,参与比赛的五位教师(“同课异构”模式)都没有把这个知识点讲透。他们仅是在方法层面上对“转化法”做了说明,并且都仅仅介绍了如图所示的一种转化模式。这样的教学状况是存在较大“疏漏的”:第一,都没有把本应是“知识总结与提升模块”的知识提高到思想高度;第二,都不约而同地“疏忽”了“变形思想”和“区间思想”。引入这两种思想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层次,增加数学思想的厚度和灵活性,而且如此传授知识更具有启发意义,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眼界开阔起来,思维路径畅通起来,思维模式活泼起来。

2数学思想对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3)知识创生作用。知识创生的路酵往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思想引导下的灵感顿生。也即,在知识创生的过程中,思想的激发、催化不可或缺。换言之,思想是创生的高台,只有“跳出庐山看庐山”,才能把庐山看清楚,若一直在简单知识的泥沼中游弋,只能是坐井观天。

(4)方法活化作用。方法是工具性知识,如果靠从一般知识中归纳提取方法,那要比从高阶知识中演绎析出方法要增加多倍的工作量。例如,代换思想就涵盖了替换法、换元法、消元法等多种方法,从思想的高地去掌握这些方法将会更加快速、便捷。

(5)学习增效作用。思想是学习中更高级、更重要的工具,它对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都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从智力因素来看,相对于一般知识和方法,思想更凝练、更简约、更到位、更透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从非智力因素来看,思想具有引领性、愿景性、统括性特征,更能开启学习心智,激活学习动机,激发探究兴趣,激起成就愿望,如此能够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更宽阔的视野、更兴奋的动力去学习。

3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探究

(1)收集整理。对于收集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分析教材来获得数学思想,为了更好地获得,在多积累、多实践、多反思和多内化的同时还要多参与、多观摩、多聆听、多请教和多拜访名家。整理的过程是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有的资料比较粗糙,需要仔细地打磨;有的资料是其他学段的,需要良好地接地;有的资料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地分析论证。

(2)合理呈现。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思想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小贴士”形式和“地图”形式是两种比较好的展示形式。“小贴士”形式是总结各章节的数学思想,并以与练习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品味数学思想,并把用数学思想分析、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小贴士”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制成口诀式、诗歌式、短文式等多种形式。“地图”的形式就是把多种数学思想绘制成“知识地图”,如此类似于地理中的国家地图、化学中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历史中的历史朝代顺序表一样。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综述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

受风俗、法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呈现不同的态势,整体而言,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完善的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整套环境体系。例如,在美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定义为“公民教育”,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打造一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日本,早在1947年,政府就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和《基本教育法》,并制订了“以培养完美人格为目的,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各级高校也以此为标准,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国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有着鲜明的国家特色。例如,在美国,高校主要采用“区分化”的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思想动态分开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并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定量化考核。在英国,所有的高校则采用导师制的模式,由一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专职对4~5名大学生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定期对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进行评估。在新加坡,各级高校打造了“社会工作+思想工作”一体化教育体系,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渗透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概念界定的研究

刘书林等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解为:平时工作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效果的良好可靠性。古人伏则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出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理解为:教育者通过德育思想教育过程对接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教育的最终效果会反映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中。张文凯则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是同一个概念,是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能效属性。

2.关于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因素的研究

我国学者唐凌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归咎为社会、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学生个体差异等几方面。而学者甄勇指出:90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较80后大学生而言,都有了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使得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倘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把握上述因素,便会给教育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

3.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策研究

陶乐以教育内容为出发点,提出了五种措施:第一,弘扬历史文化;第二,构造人文教育环境;第三,开展层次教育活动;第四,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第五,将法律道德理念融入日常政治思想教育中。刘清林探讨了新时期“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二,辅导员应完善课堂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第三,辅导员应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研究评述

[1]MaxAzicri.CubaTodayandTomorrow,ReinventingSocialism[M]UniversityPressofFlorida,2000:285

[2]古人伏著.德育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策

素质教育提倡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且明确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这样课堂提问便变得尤为重要。有位教育家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足以见提问对于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好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启通向智慧的大门。但是按照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技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对课堂提问这样一项重要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设问技能比较欠缺;第三,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

1.教师的提问观念缺乏,重视程度不够

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设问技能欠缺

3.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技能有待提高

发问技能可以说是提问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了。他是教师提问技能最集中的体现。一个好的发问,能够弥补在准备问题过程中的不足,而且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实际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发问技能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没有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我们知道,提问在课堂上属于引导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我们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就要能在最佳时机抛出问题。虽然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但在不同阶段总会在某一刻需要一个问题来推动课堂的进程。第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方式太过单一,语气平缓且其格式都差不多是固定的。这让一个本来很好地提问显得很乏味。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提问技能的对策

1.避免课堂提问的形式化,加强对教师观念的转变

要想表面课堂提问的形式化,学校需要有所为。课堂提问形式化,其根本还在于教师的观念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倡导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仅仅喊几句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学校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说通过组织听课让老师观摩提问技能在实际中的运用或者是通过引进一些在课堂提问方面有建树的老师,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让老师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从内心深处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2.教师应加强对备课工作的重视,并提高O问技能

首先,教师要明确对于备课工作的态度,把它认定为自己工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教师们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要多花一点心思,所做一点工作,尽量提高设计提问在备课中所占的比重。其次,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多下点功夫,不断提高自己设计课堂问题的水平。只有提高自己设计问题的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提问技能地下的问题。

3.老师要研透课本,创新课堂学习之风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非常大,因此,老师也有很大责任教导孩子正确在数学课堂上提问和学习。首先,老师要做的便是研透课本。虽然老师有教学经验,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单纯的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因此,老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透课本,更好的执行老师的职能。

关键词:决策树算法;预测;熵;信息增益比例;规则

每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不仅是高校学生关心的事,也是各院校关心的大事。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成了各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个通过率是否与学生的平时英语成绩有一定的关系,能不能从平时成绩中预测出每位学生的四级通过情况呢。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了解的、用户感兴趣的并能为决策提供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数据挖掘要经过一系列如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表示等过程。其使用的算法主要有:关联规则、决策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粗糙集方法、模糊论方法、贝叶斯模型等等。[1]该文将采用分类决策树算法对高职学生在校英语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挖掘,找出有效的分类规则预测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情况。

1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能以一组没有任何次序规则的数据记录为基础,从中推理出以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决策树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属性值判断出向下的分支,在决策树的叶结点得到结论。决策树的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属性,每个分支代表该属性取值的判断条件。

决策树以及决策树规则属于输出的分类方法,主要针对解决分类和预测问题。此算法最关键的地方是决策树的构建。而一个有效的决策树的建立需要包括建树和剪枝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训练集建立一棵决策树,建立决策树模型规则;第二步是利用生成完毕的决策树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对输入的记录,从根节点依次测试记录的属性值,直到到达某个叶子节点,从而找到该记录所在的类。在决策树的生成阶段要对决策树进行必要的修剪。剪枝的目的是降低由于训练集存在噪声而产生的起伏。我们常用的修剪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预修剪,另一种是后修剪。决策树停止分割的条件有:一个节点上的数据都是属于同一个类别;没有属性可以再用于对数据进行分割。[2]

决策树算法主要解决三个最优化问题:生成最少的叶子;生成的每个叶子的深度最小;生成的决策树叶子最少且每个叶子的深度最小。[3]

2决策树构建算法

输入:训练样本S,均由离散值属性表示;候选属性的集合

A_L输出:一棵决策树

处理流程:

l)创建一个结点N;2)IfS都在同一个类dthen;3)返回N作为叶结点,以类d标记;4)IFA_L为空,then;5)返回N作为叶结点,标记为该结点所含样本中类别个数最多的类别;6)选择A_L中具有最高信息增益的属性T_A7)标记结点N为T_A;8)foreachT_A中的己知值ai;9)由节点N长出一个条件为T_A=ai的分枝;10)设Si是S中T_A=ai的样本的集合;11)IfSi为空then;12)将相应叶结点标记为该结点所含样本中类别个数最多的类别;13)else将叶结点标记为Generate_decision_tree(Si,A_L,T_A)。这是基本的ID3算法,它采用自顶而下,分而治之的递归方法来构造一个决策树。[1]

3高职学生英语四级通过情况预测模块的工作步骤

2)利用决策树形成的分类模型,形成IF一THEN分类规则。

4高职学生英语四级通过情况预测模块中决策树构建的具体实现

提取毕业生的在校英语成绩采用ID3算法进行挖掘,预测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情况。毕业生的成绩库的实验样本数据(如表1),里面的数据经过属性归纳后,除去无关属性后将性别、班级类别、专业、在校英语平均成绩等属性作为构造决策树的条件属性结点。然后把其中的连续属性在校英语平均成绩经过分类转换为离散属性:S1[80-100];S2[70-79];S3[60-69];S4[0-59]。

4.1利用信息增益比例构造决策树

在这个实验样本中需要分类的属性是“英语四级通过结果”。四级通过情况的属性只有两个值:通过和未通过。而在样本数据中通过的有10个,未通过的有5个。则英语四级通过情况的期望信息如下:

I(s1,s2)=I(10,5)=-10/15log(10/15)-5/15log(5/15)=0.917(s1代表通过人数,s2代表未通过人数,以下相同)

然后再计算每一个属性的熵:

1)先从性别开始,对于女生:I(s1,s2)=I(7,1)=0.544;对于男生:I(s1,s2)=I(3,4)=0.925

按性别来分,对应的熵:E=0.544*8/15+0.925*7/15=0.722;SplitI=-8/15log(8/15)-7/15log(7/15)=0.977;Gain=0.917-0.722=0.195

得到信息增益比例:GainRatio(性别)=Gain/SplitI=0.200

2)再从专业开始,专业有网络,应用,软件。对于网络专业,I(s1,s2)=I(4,1)==0.722;对于应用专业,I(s1,s2)=I(2,3)=0.971;对于软件专业,I(s1,s2)=I(4,1)==0.722

按专业来分,对应的熵:E=0.722*5/15+0.971*5/15+0.722*5/15=0.805;SplitI=-5/15log(5/15)-5/15log(5/15)-5/15log(5/15)=1.585;Gain=0.917-0.805=0.112

得到信息增益比例:GainRatio(专业)=Gain/SplitI=0.071

3)从班级类别开始,班级类别有高考,单招。对于高考类:I(s1,s2)=I(9,1)=0.469;对于单招类,I(s1,s2)=I(1,4)=0.722;

按班级类别来分,对应的熵:

E=0.469*10/15+0.722*5/15=0.554;SplitI=-10/15log(10/15)-5/15log(5/15)=0.918

Gain)=0.917-0.554=0.363

得到信息增益比例:GainRatio(班级类别)=Gain/SplitI=0.395

4)最后从在校英语平均成绩开始,在校英语平均成绩有四类值:S1[80-100];S2[70-79];S3[60-69];S4[0-59]。

对于成绩S1,I(s1,s2)=I(3,0)=0;对于成绩S2,I(s1,s2)=I(3,0)=0;对于成绩S3,I(s1,s2)=I(4,1)=0.722;对于成绩S4,I(s1,s2)=I(0,4)=0

THE END
1.其他论文学术论文评审书范文(26篇)学术论文评审书范文 第一篇 匆匆地走过求学的两年时间,毕业即将来临却依旧浑然不觉,只记得刚踏入研究生阶段时的激情与理想,细数着现今的遗憾与感慨,两年多的研究生涯让我得到了很多,也让我明白失去的是什么。 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李怀政教授,您见证了我的求学路上的磕绊与成长,在我的一段重要的人生道路上给予我https://www.ilede.com.cn/a/fguq6n.html
2.探索学术殿堂论文的定义与实践之旅在知识的海洋中,论文是一艘指引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领域内问题的航船。它不仅是学术交流的桥梁,也是学者们展示自我价值和成果的一面镜子。 什么是论文? 论文,源自拉丁语“scripta publica”,意为“公开著作”。在现代意义上,它通常指的是一篇专注于某个特定主题或问题,并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分析和论证来展开讨论的手稿https://www.xstkmqmgl.cn/shou-ji/500296.html
3.学术探索的篇章知识之旅的笔墨征途在知识海洋中,论文是一艘航船,它载着研究者的思想和见解,勇敢地驶向未知的领域。它是学术探索的起点,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知识传承的一种方式。 二、理性思考与逻辑推导:论文的核心要素 撰写论文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还需具备严谨的事实分析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每一个观点都必须经过https://www.csjrjkivd.cn/ce-ping/506081.html
4.C刊主编分享:众多C刊论文都采用的写作理论!论文毕业答辩和向学术期刊投稿时经常得到的反馈意见是“学术理论性不强”或“理论深度不够”。当然,何谓“学术理论性”,“学术理论深度”怎样才能算是高,实际上是学术成果评价中有争议、因而也很困难的问题。但话又说回来,“学术理论性”或“学术理论深度”确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U3MDAzMg==&mid=2650479477&idx=2&sn=563057c53b52e80bbc74dca7459e504b&chksm=8f4b6179ca982c85fa9cc603cee67a8c39a408116e2b616725a12870b66c7b7c6e10f1ae12ec&scene=27
5.学术探索的艺术解锁论文世界的奥秘在学术界,论文被视为一种知识的结晶,它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为特定领域提供新的见解或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入阐述。一个优秀的论文不仅要展示作者对问题的深刻理解,还要展现出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扎实的事实依据。 二、思维与表达 撰写论文首先是思维过程的一种体现,它要求作者能够清晰地把握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问题。https://www.fmovhaqkz.com/xing-ye-zi-xun/498113.html
6.医学综述论文怎么写(精选12篇)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篇8:医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第一、论文为什么要有摘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evrefqb.html
7.文艺评论论文通用12篇就王元化学术方面而言,一位前辈文艺学者将之梳理概括为八个方面后写道:“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鲁迅、、郭沫若等”。而及至21世纪,“王元化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意义和价值,似乎还不曾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揭示”②。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着名法国文学https://bmjs.xueshu.com/haowen/2780.html
8.评述性论文与综述论文有什么区别答: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竖闭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此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47ee194bfff6944a3e7a95c1.html
9.撰写文献综述要符合几个基本特征4、评述性 是指文献综述不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的,不仅仅是传递学术信息的,是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总之,文献综述必须全面和系统,引用五年之内的学术文章,内容要表现出引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见解。PaperKeey免费查重软件会给大家做出最权威的解答。http://www.paperkeey.com/skills/1886.html
10.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术论文的结构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案例评述:纯文献综述类型的文章。第三个部分是:实证研究类文献综述案例评述。作者——张黎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除了以上三个部分,还要研究方法部分的文献综述讲解,以及在文章的讨论部分如何结合文献回顾。最后还有参考文献的讲解。https://www.jianshu.com/p/2c5bbc92cc88
11.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书名: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 定价:60.0 ISBN:9787030208231 作者:张黎 版次:1 出版时间:2008-01 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如何撰写条理清晰和规范的文献综述是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书通过对近二十篇文献综述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在文献综述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对文献的简单罗列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alias=3nj1co47kds2f
12.文献综述述评怎么写?将所参考、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评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998957/answer/243903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