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活动,包括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社团活动、班团活动等集体活动。
校外活动,包括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
活动
类型
主题
主办
单位
地点
开始
结束
次数
持续累计
(小时)
审核人
2.学生欺凌
学校对于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个人档案。
地点:
行为及后果情况:
处理方:
(二)学业水平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重点记录国家课程的修习内容和学业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和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开始使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关课程档案格式将视情作调整。
1.学期成绩
包括平时、期中、期末三项成绩的加权分,同时须达到学分规定的分数底线与选修模块的要求。
学科
课程类别
模块名称
成绩
学分
任课教师
语文
必修
选修
数学
英语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音乐
美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2.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科目
思想
政治
信息
技术
通用
已修学分
学考成绩
实验操作成绩
3.优势学科学习情况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课题
认定
名称
起止
成果展示形式
研究内容
成果概述
(三)身心健康
主要考察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安全素养等。身体健康方面重点记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日常校园体育活动表现、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体育爱好项目训练及参赛情况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心理健康方面重点记录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发展,以及应对困难和挫折等的具体表现;安全素养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自救互救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1.体能素质
年级
毕业成绩
体测单项指标
得分
等级
得
分
等
级
2.健康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运动习惯、饮食习惯与营养搭配等。
运动习惯:个性化的锻炼方式,每周运动频次与时长、强度等。
3.体育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内容
主办单位
名次或等第
4.心理健康
主要包括自我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应对挫折与困难的表现等。自我认知具体包括对自己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的认识;情绪控制可以从对新环境适应、考试焦虑控制、情感控制等方面展开;人际关系可以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分析自己的人际交往风格与表现;应挫心理可以记录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理感受和克服过程。
5.安全素养
安全素养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自救互救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四)艺术素养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手工艺)、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播音主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经历与成果,以及对生活美学的领悟与践行等。艺术审美与体验是记录学生参观艺术场馆、参加艺术学习、观看艺术演出展览、参与艺术活动等方面的活动记录,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形成艺术体验的记录;艺术兴趣与特长是记录学生参与校内外艺术兴趣小组或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等情况,学生掌握某一艺术项目特长的情况;艺术创作与成果是记录学生参加艺术展演、比赛的情况,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艺术创作或成果等。
内容
项目分类
名称或等第
证明人
(五)社会实践
活动内容
持续
累计
实践
成果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纪实性语言陈述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并以典型事例支撑;引导学生在回顾和记录成长事实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主动反思,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语言简明扼要,字数在500字以内。
教师评语是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个体成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分析学生发展的信息,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个性化评价。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言之有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评语的内容包括:综述+个性特点描述+建议。字数在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