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从整体来看,研究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方面。首先是理论意义,通过博弈论、方法论、案例解析等方法对产业经济学展开研究,有利于建设统一的产业经济学体系,有效地将经济学与管理学二者有机融合,一改往日传统经济学实践应用效果不佳的弊端,加强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水平。其次是实践意义,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形成,加强国内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配置国内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由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经济增长模式,降低生产损耗,提升生产效率与效益。

3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3.1人际捆绑

3.2网络融合

3.3双边市场

产业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是通过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实现的微观状态下的经济产业体系,是以理论为基础,应用为前提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过程。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结合当前经济理论实现的应用性质的经济学过程。西方产业经济学侧重于从企业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在西方国家的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通过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进行发展和探究的过程。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步的实现了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但由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使得当前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更是使得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手段的主本文由收集整理要制约前提和影响手段。

1.我国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当前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实现经济学教育的重要保证手段。目前而言,我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设有产业经济学专业,在经济学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不同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采用手段和模式也不尽相同。设在经济学院,有的将产业经济学设在管理学院。教学中的内容偏重也有所不同,有的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认为研究产业组织就是研究市场运行,以及通过对产业组织的研究帮助人们分析现实的市场,但这些研究撇开了厂商内部的与控制和股东、银行、资本市场与经理控制的关系问题。

2.我国高校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明确虽然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国了产业经济学专业,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外传统的产业经济学并不包括产业结构的内容,但我国始终对产业结构调整非常重视,我国学者对产业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在实践中,我国应用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事例较多。尤其是最近的这次经济危机,使得我国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都更加重视,利用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更加频繁。但我国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调整产业结构、重视不够,还停留在照搬国外理论的层面上,在实践中鲜有通过对产业组织的调整来改善市场运行的案例。这使得我国不同高校在产业经济学教学内容上产生较大差别。

2.3产业经济学的教材不规范,缺乏权威教材目前高校中使用的产业经济学教材有国内学者的,也有国外学者的,但国内外教材的也有很大不同,内容和体系设置差别较大。即使是国内编写的教材,一些教材的编者奉行拿来主义,直接照搬照抄国外的教材;还一些

编者把一些还不成熟的研究成果引入教材而使教材的权威受到学生质疑。教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产业经济学的教学缺乏权威的教材是制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4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我国高校中产业经济学课程还停留在讲授的层次上,缺乏辅助教学手段和实验或实践环节。一般来说,学生大多是从一个校门走到另一个校门,绝大多数学生对企业以及对企业的运行没有任何感性的或理性的认识,也可以说根本不了解企业,这一方面会造成学生不能对产业理论或模型的作出正确认识和理解,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大大减弱。

3.改进高校产业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3.1明确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我国的法治环境和产权制度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诚信体系有待建立,这是我国目前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前提。也就是说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有其特殊性,我国的产业研究应立足于这个现实来研究我国的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把西方产业理论中国化作为现阶段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同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理论。

3.2编写和我国实际相结合,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产业经济学教材在明确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的基础上,首先要规范产业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使各高校产业经济学的教学相对统一;其次,教材内容要和中国产业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应能解释中国的产业现象,从而增强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还应提高产业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少一些拿来主义,多一些编者自己的特色。

当前中国正处在通过各种政策补贴解决农民收入过低的“贫困问题”阶段,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会持续下降;随着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贫困问题逐步解决,如何调整农业生产功能,缓解政策对市场的扭曲,减少政府财政支农负担必将成为农业经济学科新的研究重点。研究对象和重点的改变要求学科的培养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否则必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而趋于萎缩。当前中国的农经学科正面临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而欧洲的农业已经进入最后的产业调整阶段,农经学科也经历了大量的调整重组过程,通过研究他们农经学科的培养,有助于帮助我们设定农经学科的改革方向,缓解学科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总结当前我国农经学科的特点与挑战,之后以德国几所开设农经学科点的大学为例,简要介绍德国农经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农经学科改革提供借鉴。

一、当前我国农经学科培养模式与挑战

二、市场导向的专业与课程设置

三、德国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该硕士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视角、跨学科分析复杂系统、交流、谈判、促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就业领域包括政府部门、NGO、国际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具体目标职位包括农业产业的上下游、食品产业链管理、政府和非政府涉农部门、国家与国际涉农组织、研究与教学机构。

四、德国农业经济学博士的培养方案

五、总结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I化的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农业经济学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德国农业经济学学科课程与专业设置以及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的农经学科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Yu,X.andZhao,G.:Chines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30years:aliteraturereview,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2009,4(4):633-648.

[2]冯开文,原正军,王任,李军.改革以来的中国农业经济学―《中国农村经济》刊文视角的回瞰[J].中国农村经济,2014,(12):77-89.

[3]毛迎春,黄祖辉.中国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4-16.

[4]于晓华,郭沛.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5,(8):89-96.

[5]张露,张越,张俊飚,童庆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38.

一、传媒经济学的概念界定

二、传媒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规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必须概括学科的实质,体现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显示与相邻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简明扼要地为学习这门学问的人提供一个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2]每一个发展的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当然也并不例外。从传媒经济学的名称我们不难看出,概括来说,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传媒学、经济学、传媒产业发展运行引发的经济社会影响等等,因此传媒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向与经济学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为传媒经济作为新兴学科的限制,以及受到时展,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传媒经济学又具有和经济学不同的特性。

再次,一般产业的价值衡量往往是看得见的,使用材料的优劣,消费者需求的多寡等等都直接影响的产品的价值,并且体现在“价格”上。传媒行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价格与价值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比如一份报纸的价格并不能简单用纸张的成本作为标价标准,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等的价值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其“社会价值”来实现的,是可以没有价格的,“没有价格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直接连接,通常纪录消费者对攻击进行选择的手段就会有重要失灵”。[4]

三、传媒经济学的理论范式

《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根据2010年2月为止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6.3%。[5]传媒经济学由于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复杂性以及开放性,融合经济学与传媒学甚至管理学在内发展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负责学科,因此,传媒经济学可借鉴多种学科理论并结合学科特点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

1、本位研究

2、结合产业经济进行传媒经济研究

侧重于研究传媒经济学的经济作用,将市场,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产业布局等等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重点,去分析市场经济下传媒经济学的独特发展状况。

3、结合传媒和管理进行传媒经济研究

传媒经济学中有充分可供研究的管理与传媒因子,比如传媒产业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动荡对于传媒产业的影响、生产者在传媒行业中的经济作用等等都是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成长起来的传媒经济学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加强对传媒经济学的深入探索研究,不断规范研究方法,增设多种研究方法,为建立完善的传媒经济学理论提供有利条件,指导我国传媒产业健康茁长成长。

【参考文献】

[1]崔保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7.

[关键词]产业集聚;中国;知识图谱

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后人的研究起到铺垫作用,对文献中所包含的若干信息分析有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学科研究动向,把握学科研究方向。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成为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前沿[1],运用可视化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研究状况[2-5],它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等方法与传统科学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方法相结合。近年来,在国内出现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分析学科研究状况的动向[6-7]。例如,采用知识图谱对我国旅游管理、低碳研究热点进行分析[8-9]。但目前未有学者对产业集聚研究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可视化展示产业集聚研究状况。

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内的生产活动、销售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销售所服务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现象。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现象,中国产业集聚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命题,研究论文数量较多,需从整体把握其研究现状,以便于更好地深入研究。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和中文数据库资源处理软件,分析1998-2011年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产业集聚的文献,用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展示这个时期我国年产业集聚研究的知识谱系,以期对我国产业集聚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学者掌握我国产业集聚研究的状况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二统计分析

(一)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二)研究热点

对词频(取40次以上)进行统计排序,得到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见表1),并结合关键词知识图谱,可以将产业集聚研究归纳为5个主要方面:一是产业集聚研究;二是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及演化研究;三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四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五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三)被引文献

(四)发文作者和被引作者

(1)发文作者

对文献进行发文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发文作者共被引聚类的知识图谱(见图4),较大的节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发文作者,共有308个节点,67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023。从图4可知,聂鸣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胡汉辉、王缉慈、魏江等。但是在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学者基本处于相对独自研究的状态。

图4产业集聚研究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1998~2011)

对文献进行被引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被引作者聚类知识图谱(见图5),共有255个节点,404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356。PorterM的被引频次最高,其次是王缉慈、Krugman、魏江、梁琦等。

按照被引频次(取60次以上)排序统计,重要被引作者见表3所示。结合图5,可见高被引的作者主要有三大大类,第一大类是一些国内各大院所著名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学者,如王缉慈、魏江、梁琦、魏守华、蔡宁等;第二大类是国际和国内一些权威的机构或者是课题组,如国家统计局、OECD;第三类是国外有关产业集聚概念、理论以及论述或者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的作者,如PorterM、KrugmanP、MarshallA、AlfredWeber。

(五)发文期刊和被引期刊

(1)发文期刊

按照载文量(取15篇以上)排序统计,重要发文期刊见表4所示。载文量大于15篇的期刊共46个,载文量从高往低排名依次是《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生产力研究》、《经济地理》、《统计与决策》、《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纵横》、《中国软科学》等。

(2)被引期刊

被引期刊知识图谱共有232个节点,468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425。从图6可见,1998-2011年产业集聚研究领域被引较多的期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外经济、地理和政治方面的期刊,如AmericanEconomicReview、HarvardBusinessReview、RegionalStudi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WorldDevelopment、EconomicGeography、ResearchPolicy等;另一类是国内经济管理方面的顶级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外国经济与管理》、《科研管理》等。

按照被引次数(取150次以上)排序统计,重要被引期刊见表5所示。被引150次以上的期刊共28个,《中国工业经济》被引最多,其次是HarvardBusinessReview、《中国软科学》、《经济研究》等。

(六)发文机构

1998-2011年间,产业集聚研究高发文机构分布情况见表6所示。从表6可知,产业集聚研究的高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发文量最多的是南京大学商学院,其次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这些研究机构是产业集聚研究的重要单位,在产业集聚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显示出较强的科研实力。高发文城市主要位于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北京、广州等中心经济城市。

三总结

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对我国产业集聚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研究热点、重要学术文献、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机构和高载文期刊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帮助研究者发现产业集聚领域研究状况及内部关联,为深入进行产业集聚研究提供参考。

(2)现有产业集聚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研究、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及演化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和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五个方面。

(3)王缉慈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01)、梁琦的《产业集聚论》(2004)、仇保兴的《小企业集群研究》(1999)、迈克尔波特(李明轩译)的《国家竞争优势》(2002)以及PorterM的《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是被引最多的文献。

(4)聂鸣、胡汉辉、王缉慈、魏江、陆立军教授等为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国内各大院所的经济管理类学者、国际和国内一些权威的机构或课题组以及国外有关产业集聚概念、理论以及论述或者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的创新者为被引最多的作者。

(5)《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生产力研究》、《经济地理》、《统计与决策》、《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纵横》、《中国软科学》等为高载文期刊。《经济研究》、AmericanEconomicReview、HarvardBusinessReview、RegionalStudi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外国经济与管理》、《科研管理》等为高被引期刊。

(6)产业集聚研究的高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南京大学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为高发文机构。高发文城市主要位于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北京、广州等中心经济城市。

[参考文献]

[1]沈建通,姚乐野.多元统计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知识图谱应用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8):33-36,20.

[2]FéLIXMOYA-ANEGóN,BENJAMíNVARGAS-QUE-SADA,VICTORHERRERO-SOLANA,etal.ANewTechniqueforBuildingMapsofLargeScientificDomainsBasedontheCocitationofClassesandCategories[J].Scientometrics,2004,61(1):129-145.

[3]FideliaIbekwe-SanJuan.HowThematicMapscanAssistCollectionManagement:AQualitativeAssessmentofJournals'ThematicFocus[J].LibraryCollections,Acquisitions&TechnicalServices,2005,29(3):295-306.

[4]KatyB,ChaomeiC,KevinWB.VisualizingKnowledgeDomains[J].AnnualReview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2003,37(1):179-255.

[5]ISamoylenko,T-CChao,W-CLiu,etal.VisualizingtheScientificWorldandItsEvoluti[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6,57(11):1461-1469.

[6]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7]PerssonO.TheIntellectualBaseandResearchFrontsofJASIS1986-1990[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1994,45(1)31-38.

[8]廉同辉,余菜花,宗乾进,等.基于CSSCI的2000一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旅游学刊,2013,28(3):114-119.

[9]余菜花,廉同辉,刘军.中国低碳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10):1959-1964.

[10]ShiffrinRM,BrnerK.MappingKnowledgeDomain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SA,2004,101(1):5183-5185.

[11]陈悦,刘则渊,陈劲,等.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2008,26(3):449-460.

[12]PriceD.SciencesinceBabylon[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61.

[13]GarfieldE,SherIH,TorpieRJ.TheUseofCitationDatainWritingtheHistoryofScience[M].Philadelphia: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1964.

(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

(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二、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产业企业安全评价功能

根据股权投资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运作流程,按照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战略管理视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的结合融合具有重要的产业安全评价功能。综观股权投资运作实务,在其现实性上,股权投资介入产业和企业的全过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安全评价过程。

(四)提升被投企业价值的过程增强了安全保障PE是资本市场非常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参与管理,而且会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一般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克服企业初创期迷茫;完善公司治理,推行科学管理;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专业化再融资服务;为企业扩张并购提供顾问式服务;为企业上市进行专业化运作。一般这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行为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范化的发展,无异于提高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安全度。

(五)退出企业的方式选择反映了企业产业安全状况的变化PE是为前景看好的产业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发一笔大财的“锦上添花”型的投资者,按照“募、投、管、退”的流程,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前有设计、事中有防范、事后有预案,自始至终都有理性规划。PE退出阶段的渠道主要有:选择上市(成功在望演绎双赢戏)退出,说明企业在股权投资的助力下成熟为公众公司,PE的投资获得了高回报;出售退出(急流勇退股份变现),在上市无望时,PE把企业股份出售给其他企业投资者获得现金完全退出,企业原股东与新投资者继续磨合;回购退出(失约回购要补偿),无望上市和出售,投资届满企业未达到约定条件,PE可以要求企业原始股东回购所持股权,并要支付一定补偿金;清算退出(经营失败撤资止损),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难以挽救时解散企业进行清算以减少损失。前三种退出方式PE多少都赚钱;最后一种表明股权投资失败,PE亏本。而四种退出方式反映的产业企业安全发展信息不同,安全度不同,威胁度不同。

在我国一线城市,由于中心地块开发充分新房供给逐渐向市区转移,市区二手房区位优势明显。而二线城市,未来几年内也将是新房、二手房齐头并进的格局。由此可见,二手房价量将对整体市场价量影响将越来越大,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经纪活动中暴露出的道德风险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急需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一、房地产经纪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

(一)客户道德风险

(二)经纪人道德风险

导致经纪人与委托人之间出现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诚信缺失、监管不当、信息不对称等,因此只有采取全面系统的措施,才能有效的规避道德风险。

(一)转变交易模式

(二)完善监管制度

(三)资金保障管理

首先,应当由银行完成各种费用的划拨,通过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托管的模式来降低钱款交割过程中的风险。其次,建立复原保障基金制度。在规范经纪服务收费发票的基础上,按一定比率抽取经纪业务佣金并以此建立保障基金。消费者因为经纪公司或人员的不当行为而导致财产损失又不能由当事人赔偿时,可动用基金进行赔偿。这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可驱除市场内的非法经纪公司。

三、结语

由于二手房和新房的替代效应明显,加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二手房最终将替代新房,进而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所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经纪体系,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三级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稳定我国房地产整体市场的重要性保证。

参考文献

[1]赵海东.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房地产中介市场[J].辽宁经济,2009,01期.

一、流通与流通经济学

流通,从本质上讲其可以说是一种流动,但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宽泛,例如对于研究人体结构,我们可以说人体血液的流动也是一个流通的过程,对于研究大自然的环境变化,我们通过研究空气的流动、海水的流动等等,总而言之,所有的物质流动都可以称为流通过程,而本文所研究的流通是基于经济学的范畴来进行。

从经济学范畴来讲,流通是一种商品或产品的流动,从传统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流通只包含了商品的交换与流动,商品指的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流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么一个交换的过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流通不仅仅指的是商品的流动,而包含了资金流通、人才流通、信息流通等等,同时也不仅仅是指一种实物流通,也可以是一种无形服务流通。但这一切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点,即流通是将产品从生产范畴过渡到消费范畴这么一个过程。

流通经济学就是以流通为根本的一个学科,其反映了产品流通的本质,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包含了两种含义,一是有形的商品,如穿的衣服,吃的米饭,住的房子,行的汽车等等,二指的是无形的产品或者说是服务,特别在这么一个时代,这种服务日渐明显化,如衣服的退货服务、汽车的保修服务等等。因此,流通经济学应该把流通作为其核心概念来进行产品流通研究,如何进行产品的资源优化,通过什么有效途径把产品流通出去,如何做好保修保障等等都是其研究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的购置、加工、运输、营销等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

上文说到,对于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以流通作为核心的概念来进行,但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流通经济学究竟属于哪个范畴,政治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难以界定,其次,流通一词比较含糊混淆,其难以与贸易、商业、营销等等词汇区分开来,因此难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这些词语都可以用一个行内术语――商务来表示,因此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扩宽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只是一种有形商品的实物交换过程,从商品生产出来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期间并无太多的交集,但商务经济学则从一个新的范畴来研究,即服务,特别随着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出现,我们买卖的交易不仅仅强调产品的质量与功用,同时也强调一种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意识,服务的精神,而如今的淘宝网、当当网等这些网站的出现,正是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一点,对于服务态度好的商家,显然我们更乐意也更愿意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因此,拓宽了研究领域的流通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交换,也应强调服务意识。其次,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到一种变化,即我们交易方式的改变,传统中的交易一般都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如今,我们可通过网上交易,以前走几公里路给的一个东西,如今一个快递明天便可到达,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流通方式的改变也要求我们的服务精神尽善尽美。因此,商务经济学的电子商务研究,无疑给流通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巨大的流通生产力。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拓展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空间。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只局限于国内的流通与贸易,比较缺乏对于国际间贸易流通的研究。而商务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研究,同时也能够兼顾跨国流通的研究,实现了国内外流通与贸易的结合与统一。比如对跨国公司商务行为的研究,把国内的公司、国外的公司和跨国的公司的流通手段、贸易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比较全面的流通信息,特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流通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国内的产品服务,也要研究国外的产品服务,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产品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明确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在以前众多的研究流通经济学的过程中,流通经济学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义,从而也使得其研究方法和方向也层出不穷。但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以其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唐埃思里奇曾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描述为以下一般步骤:(l)识别问题;(2)限定研究目标;(3)提出假设,提出预期结果以及研究方法;(4)设计研究程序;(5)获得适当信息;(6)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我们在研究流通经济学时,要分析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专题性的?学科性的?还是为研究其对策。显然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构建流通经济学应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应按照唐埃思里奇这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进行,从而才能明确流通经济学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升流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三、从商务经济学中得出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框架

基于上文分析了商务经济学对于流通经济学的重要性,以下我们探讨出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流通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研究流通与流通经济的核心概念。其主要包含流通的内涵与外延,流通的本质,流通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二、流通的要素与分类。如可将流通可分为商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等等。第三,流通的功能、结构、渠道。具体是流通可带来怎样的影响,可通过什么方式渠道去促进商品的流通。第四,流通经济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流通的经济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联系。第四,流通经济行为的运作规律。第五,基于不同空间的流通经济行为。如可研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间的流通经济行为特点。第六,流通经济的规范与政策。对于流通经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怎样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条例。

四、结语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流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流通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部分,流通经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是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去探讨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其研究的框架。既是为流通经济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把流通经济学当成一门学科去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对商务经济学的研究去促进我们对流通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希望给日后研究流通经济学的学者做一个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市场经济;高校;企业经济学;影响

高校企业经济学是相对独立于整体微观经济学的学科,是通过综合分析考量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而设置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在遵守基础性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革新过程。目前,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的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完善,基于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背景下,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改进或完善策略,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为我国的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浅析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的价值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均设置了企业经济学这一专业,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高校并没有设置统一系统的教学大纲,甚至连企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都不明确,缺乏统一、科学认识,而且各大高校的企业经济学研究认识自始至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认知不深刻,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和相应的教学结构,忽视实际的企业经济学教学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研究,依然停留在照本宣科的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举个例子,在企业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分析、粗浅的理解,依然采用板书的形式,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查考证,考证相应的理论知识能否有效的契合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与鲜明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或者相应的案例进行有机融合,学生不懂得其教育价值,而且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二、阐述几点建设性问题的改进或完善策略

2.编订适应我国学生学习、掌握的教材内容,并多渠道的拓展教学手段目前,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材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调整,应该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转台,全国范围内所有设立了企业经济学专业的高校,集思广益,确定与我国企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企业经济学内容,促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加高效、优质的解释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行为或现象,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少一些拿来主义,多一些中国特色,从而在提升教材内容编订质量的基础上,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另外,还需要多渠道的拓展教学手段,如: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经济学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教师、学生均可以跨时空界限的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同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技术交流活动,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形成持久而强大的良性循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为了全面的提升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水平,需要在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积极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案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渠道的拓展教学手段并加以优化等。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的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2]王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高校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17(9):156-158.

[3]赵嘉馨.上海市属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25(11):215-216.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科学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做指导,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但当前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中,存在重模型,轻思想、重理论,轻实际、重国际,轻本土的突出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要与本土化相结合,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推进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本土化;途径

一、引言

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经济学家群体的成长,而这个经济学家群体及其影响下的经济学教育的扎实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崛起的基础和方向(程远,2012)。因而,经济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有效配置资源进行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经济学的推广离不开教育,目前,在中国高校开展经济学领域的课程已习以为常,甚至经济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科学领域。然而,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经济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研究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而国际化办学是一条迅速而有效的途径(洪永淼,2007)。

二、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原因

所谓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是指以国际标准指导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改革,秉承“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胆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以及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加快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进程(洪永淼,2007)。尽管国际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正如杨瑞龙(2006)指出,中国经济学教育还是要继续提升国际化的程度:

其次,中国的改革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过程。而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是当前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的一个最完善与最成熟的理论体系。中国的改革将不断深入与推进,就需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体系及教育中的成熟之处。

再者,我们需要一个学术与教育的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下可以交流共同知识,相互促进。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与教育体系已经构建成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的知识平台。为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就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这也正是洪永淼(2007)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通过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举办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联合办学与合作研究等多种渠道,使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研究成果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争取并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改革服务,这是一个与国际完全“融合”并产生巨大效用的阶段。

最后,站在功利的角度,西方经济学现在成为“显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会越来越发现西方经济学成熟的分析框架,对推进改革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就因为经济学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学教育,推进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

三、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突出问题

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国际化过程,中国经济学教育遇到不少问题,突出的有如下几点。

(一)重模型,轻思想

(二)重理论,轻实际

任何学科的发展与教育都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中,我们都过分重视理论,却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尽管西方经济学的分析中,都要强调每个理论的假设前提,但对于这一点我们似乎重视不够,导致经济学的教育常常忽视这点,导致学生轻率地将理论用于实际。比较明显的例子是,人们对经济学理论似乎总是充满信心,当现实情况与推理不符时,却往往将这种原因归为行为人的非理性,却忘记了推理的根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虽然西方经济学理论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中国的引进与教学,似乎更注重理论的引进,而忽视了实际的应用。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中国有自身特色,其在体制、文化、资源、规模等各方面都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点,如果盲目国际化,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理论,也会导致学来的理论指导不了中国发展的实际。

(三)重国际,轻本土

四、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途径

中国改革的推进离不开经济学理论的指导,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但结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强调本土化。由此,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要与本土化相结合。

(一)推进经济学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着力构建一个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机制。在此过程,要推进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包括:人事制度、资源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教学与学生培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对外交流制度等。考虑到这将是个的漫长过程,且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和广大师生观念的转变、支持以及足够的资源等客观条件,可考虑实行“双轨制”制度创新。

(二)提高经济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引进与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并熟悉现代经济学分析的人才队伍。引进优秀的“海归”是构建这样队伍的重要办法。优秀“海归”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熟悉东西方文化与国际规则,他们本身就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一分子,如果能切实做到与本土结合,将是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国际化的骨干。然而,引进这些高水平“海归”的成本非常高,这需要有灵活的人才招聘和人事制度的政策,比如,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待遇与工作条件。那么,“双轨制”的人事制度将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从而加快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三)创新体系,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中国经济学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在于,采用科学严谨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读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中国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经济学的研究强调本土化,即分析中国问题,并将中国问题及中国发展的经验推向国际,另一方面,建立国际化的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体系,要保留自身的特点,才不会在国际化进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也才有可能在世界经济学界凸显中国经济学的存在与贡献。

(四)有效争取与利用国际学术与教育资源

发达国家与地区有着丰富的教育与学术资源,大多也对研究中国问题很有兴趣,这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开辟了利用国际学术与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在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各种合作研究、合作办学和交流计划,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国际学术与教育资源为我服务,弥补很多中国高校经济学科资源的不足。通过争取和利用国际资源,也能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提升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水平。

[1]程远.浅谈中国的经济学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当代经济,2012,23

[2]洪永淼.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必须国际化.光明日报,2007,9

[3]逄锦聚.当前经济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中国大学教学,2010,1

[4]宋雪玲.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刍议.人力资源管理,2010,7

[5]姬超,颜玮.中国经济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出路.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深入研究系统科学,不仅能广泛了解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而且其成果也为社会工作者从事科研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支持。

人类社会已进入系统时代。系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正呈方兴未艾之势。系统经济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跨学科新研究。系统经济学的创建为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平台,是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创新。

一、系统科学的发展脉络

1.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该理论力图分析各种系统的一般方面、一致性和同型性,阐明或导出适用于一般化系统或其子系统的模型、原理和规律,包括机体系统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动态系统理论。

2.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该理论利用局域平衡假设、连续介质力学描述、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叉数学理论、涨落理论等研究耗散结构形成的特征与条件,指出结构、功能、涨落、开放系统、远离平衡之间的联系,并推广于生物、社会、经济等其他非物理系统。

3.哈肯的协同学

普利高津与哈肯的理论较之贝塔朗菲更具数理化,同时导出许多凭直观思辨无法得到且形式具体的新规律,这对一门新学科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4.埃根的超循理论

该理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机理,重点探索由非生命分子到生命个体进化中超循环的作用。埃根的工作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可看作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领域中的进化论,是一种特化的系统理论。

5.米勒的一般生命系统理论

该理论研究一切实存的具体系统的异同性,由小到大包括八个层次:细胞、器官、生物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超国家系统。除了处理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流通与输出外,其共性还体现在具备多功能的子系统:复制器、排放器、驱动器、支持器、输入转换器、内部转换器、输出转换器、定时器等。

6.槌田敦的资源物理学

该理论研究物流与能流,认为流的基础是扩散能力,熵是物与能扩散程度的指标,后又将流与熵定性类比引申于非物理系统。

7.运筹学

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运筹学是系统工程的重要数理基础,通常包括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搜索论、库存论、决策论等。作为系统科学的分支,运筹学比其他分支在数学理论与数理技术方面有更多发展,其具体成果之丰富堪称楷模。

8.非线性分析

该理论侧重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叉、突变、浑沌等,其数理成果同运筹学一样极有成效和价值,通常是许多系统科学分支(例如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9.经济学领域中的系统科学

(1)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

该方法将一地区、一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作为一个输入、输出的网络系统,并探索和解释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从而为经济系统计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投入系数,即各部门每单位产出所需由其他部门投入的产品数量,可建立线性方程组并通过矩阵代数求逆,计算最终需求变动对各部门生产的影响。

(2)兰格的经济控制论

兰格将控制论用于经济学形成经济控制论。该理论发现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凯恩斯乘数与里昂惕夫矩阵在数学形式上的共性,并强调经济管理科学水平的意义。其具体研究很多,涉及可控性、可观性、稳定性、最优控制、微分博弈等。

10.社会学领域中的系统科学

巴克莱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了系统、边界、输入、输出、反馈等概念,并强调这些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发展了一种有宏微多层次的适应性系统模型,认为系统的各层次互动影响系统内的其他层次,一个由互动组元组成的系统与内外部环境进行交易,从而导致外部环境中的信息以某种方式进入该系统。

邦格的系统主义论述了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三种基本观点: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与系统主义,并认为系统主义抛弃了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二、系统经济学是系统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系统经济学(昝廷全,1995)是在系统时代背景的感召下应运而生的新的经济学分支,严格来说属于经济学与系统科学、数理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等的交叉科学研究。系统经济学的创建为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平台,是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创新。

系统经济学利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中国古典哲理的精华研究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除了具有许多交叉学科共有的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可检验性等应用学科独有的特征,是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的一门创新学科。

1.系统经济学与系统科学的关系

系统经济学在理论上涉及哲学、数理与技理等层次,是多学科交织而成的一个广义交互网,它也与许多学科或专题有区块性非网络性的交缘,特别是与系统科学的某些专题交缘,这部分自然是系统科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

此外,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一般生命系统理论、资源物理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不同类型的集散关系、扩散过程(扩散方程)、主方程、泛化的熵等,它们都不外乎描述集关系或其泛导关系。运筹学则不外是显生的特化数理技术性研究,投入产出法则是一种技术化的运用泛权场网表征因果关系的泛导法应用,而兰格的经济控制论则是泛导法对经济系统的一种准转化、准模拟过程。从这些角度看,系统经济学做了一些有益的补充、推广与探索。

2.系统经济学是系统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1)前沿性――立足科学前沿

(2)前瞻性――面向科学未来

系统经济学展望未来、预测未来,并促进对未来的把握和创造,创新是唯一性的。创新取决于正确确定研究的新方向,提出研究的科学问题。系统经济学不断突破最新科学进展,揭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与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和变化,探寻未来发展的机遇,促使及时不断的调整研究方向,开拓新方向、新领域,研究新问题。

客观世界是一个开放系统并在不断进行演化。客观世界既有法则也有偶然,既有决定性也有随机性,既有秩序也有混沌,而且它们相互影响。系统经济学当中关于复杂性和开放复杂经济系统的研究体现了系统科学新的研究方向,反映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

(3)交叉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促进学科整合和整体性研究

当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学科统一化进程的加速。几百年来形成的越分越细的学科划分和单个学科孤立、分割的研究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和未来科学本身的发展,难以适应新的技术革命以及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际化趋势,难以适应日益困扰人类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以及不断加剧的人类与自然的不协调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科交叉极富创造性,也是整体性认识和实现学科整合、一体化的必然过程。

THE END
1.经济研究是什么级别的期刊经济研究是什么级别的期刊?经查询,这本期刊属于南大核心期刊,是国内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分为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以及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发表论文之前要查询清楚。 很多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核心期刊是比较难审核的,所以要根据期刊要求撰写好论文内容。接下来,根据http://wap.uuqikan.com/p-23430
2.请教:这篇论文达到了《经济研究》的平均水平吗?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众所周知,《经济研究》是国内经济学期刊当仁不让的老大,尽管近年来季刊、世界经济、南方经济等不断崛起,但其影响力依然无人能及。 能在《经济研究》上发一篇文章,是无数国内青年学子的光荣与梦想。 有些学校甚至发一篇奖励3万元。 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1085736_1.html
3.中国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什么样的研究才具有发展经济学的意义 要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增强原创性的研究,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论问题,即什么样的研究才具有发展经济学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如何认识这些成就并作出理论阐释,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存在这样一种倾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8957627987944162&wfr=spider&for=pc
4.如何科学评估经济政策的效应?这个研究之所以适用断点评估法,是因为以淮河为界的政策是“一刀切”的,在未实施集中供暖政策之前,淮河南北的城市之间差异很小,特别是淮河沿岸的城市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因此淮河南岸的城市可以作为北岸城市的反事实参照组,这句话也就意味着,假设没有集中供暖这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U5NjMyNg==&mid=2247731377&idx=3&sn=1b3a417868073cb2a8ad6cda09fe2a0f&chksm=ceaef8ba529db482dc8225172118d94291e18b58bbf0ecb4269d0f8d95e502223ff7e78d16d4&scene=27
5.发展经济学郭熙保主编答:1 收入水平低下;2 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3 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4 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5 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6 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7 生态环境恶化;8 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9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4511299
6.《中国审计》2024年第8期专栏文章“做实研究型审计赋能高质量《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第8期刊发专栏系列文章“做实研究型审计 赋能高质量发展——审计署2023年度部分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经验分享”,厅党组书记、厅长张耀鼎阅后批示:“此组文章皆为审计署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所撰,凝集思路,荟萃经验,彰显担当,读后受益匪浅,启迪良多,纸上得来亦不为浅。望全体审计人员虚心学习,认https://sjt.ln.gov.cn/sjt/zxzx/sjxw/2024051115012262171/
7.[理财小白笔记]经济心理学具身经济学 具身认知观:认知来自人的身体与环境的关系 具身经济学:研究身体信号、机体状态和他人动作或位置的改变所提供的信息如何影响个体经济决策的神经经济学。 1. 生理状态 1)新陈代谢:饥饿状态使人敢于冒险 2)荷尔蒙水平: · 催产素→提高个体承担风险的意愿 https://m.douban.com/note/761987341
8.“结构困境”到“内生聚合”: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研究: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民族地区的内涵深化,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资源与创新驱动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二是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的测度,研究结果发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并且省会城市有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425/103623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