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绿色债券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多层次环境权益市场

浙江经济与绿色债券发展概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浙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加之省内企业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其资金实力较弱,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存在差距。2017年,省内湖州、衢州两市列入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点带面,有效引导和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升级。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到7.35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5%。

浙江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省级层面,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经济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地级市层面,出台了《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等政策文件。绿色金融产品多点开花,出现了湖州市“绿贷通”、丽水市“绩效表+地图集+温度计+雷达图”可视化绿色金融监测评价体系,以及省内银行业、保险业推出的“两山贷”等多种类型产品。2019—2021年,浙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连续3年超过200亿元(见图1),在全国名列前茅。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广泛投向能源项目建设、污水治理、矿区生态修复等项目。考虑到浙江经济发达、创新能力较强、市场效率较高、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丰富等特点,本文以浙江作为研究样本,探讨绿色债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持路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尝试给出发展建议。

绿色债券支持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通过提升企业科技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投入端的能源消耗及生产产出端的污染排放,还能够通过催生新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绿色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改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绿色科技创新可以同时带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但是,科技研发的风险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企业经常会面临资金不足、融资难度高等困境。以绿色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创新能够通过绿色债券获得融资支持,通过绿色金融机制增加科研投入,解决企业的科技资金短缺问题。

2017—2021年,浙江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6%,2021年全省研发支出达2130亿元,约占省GDP总量的2.9%,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2。

(二)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资源从低回报率行业流到高回报率行业,是产业结构效率提高的状态。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指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模式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微观层面,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转变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参与高附加值活动也能够带动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一般用当年第二、三产业合计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量来衡量。笔者依据2016—2021年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统计了产业规模数据,依据万得统计了浙江绿色债券新发规模数据。直观来看,新发绿色债券规模较大的地级市,如杭州市、湖州市,上述占比增加较多,年均增加0.20%~0.30%,高于全省平均值;新发绿债规模较小的地级市,如金华市、舟山市,上述占比增加较少,低于全省平均值。初步来看,绿色债券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不过,由于政府投资、劳动力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其中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在此不做更多讨论。

(三)通过节能减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之一。绿色债券在发行时通过限定募集资金用途、预设环境效益目标和加强惩罚性措施等手段,倒逼企业进行生产方式转型;在存续期信息披露中,发行企业需要披露具体的环境效益信息,通过对能源节约量和污染物减排量的检测,测定并展示企业的环境贡献水平,供市场参与者等进行评判。

根据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5的统计数据,2021年,浙江全部“投向绿”债券募集资金所投绿色项目可支持二氧化碳减排2890吨/年,推动省内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显现,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问题与挑战

(一)需求端:环境效益难以内部化导致绿色债券发行动力不足

一方面,全国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尚不健全,一些地方的环境监测制度、标准和手段还未完善,导致环保硬约束不足,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另一方面,绿色债券发行企业有意进行绿色转型升级,但是所创造的环境效益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往往止步于指标达标,而不追求更好的表现。特别是浙江企业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与大型企业相比,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较低,环保设施投入力度整体较小。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企业等主体的绿色升级动力和相应的金融需求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浙江绿色债券的发展。

(二)供给端:激励政策不足削弱金融机构积极性

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普遍期限长、回报率低,商业价值相对有限。为承销、投资绿色债券,金融机构需要开展专业性较强的环境评估工作,必将伴随人力、管理、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成本的提高。而财政、税收、金融监管等部门针对绿色债券业务制定的激励政策相对有限。整体来看,金融机构开展绿色债券业务的收益较低、成本较高,因此开展业务的目的更多是满足监管考核要求,以及提升社会形象和声誉,内生动力有所不足。

(三)外部条件: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导致产融结合不足

一是环境信息平台建设。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因此对募投项目环境信息的掌握尤为重要。当前对于绿色项目环境效益的测算方法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也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模板和披露指引,各公司绿债环境效益披露文件的内容和格式差别很大,影响金融机构在决策时准确客观地评估项目环境效益与风险。中央结算公司于2021年9月上线了国内首个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推进了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建设,夯实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基础。未来可考虑充分利用已有数据库资源,建设统一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平台。

二是环境权益市场体系建设。环境权益资产化、市场化是将环境效益内生化的重要手段,能够为金融机构绿色债券的研究投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提供便利与保障。多层次环境权益市场的交易品种应包含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多种环境权益类型。当前,我国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外,其他环境权益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存在环境权益分配方式不统一、交易规则不一致等市场割裂现象,环境权益流动性差、市场价值低估等问题比较突出,阻碍了基于环境权益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运用。

加快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的法治化进程,强化环保法律法规对节能减排行为的硬约束,利用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进绿色债券发展。

一是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与制度体系,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健全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加大环保执法监察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二是修订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确立金融机构的环境保护法律责任,明确金融机构的监督义务,即必须对所投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查。金融机构需要对不同绿色等级发行人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在债券投资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形成激励,制定完善支持政策

加强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发挥各项政策的协同、集成效应。

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根据绿色发展需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完善且符合各行业特点的绿色改造升级规划,建立绿色改造升级项目库,明确短期任务、长期目标和步骤安排,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为金融机构对接绿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是在财税政策方面,可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绿色债券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例如,湖州市按照绿色债券实际募集金额的0.1%对企业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绿色企业/项目”最高贴息50万元。

三是通过设立产业绿色转型引导基金、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降低绿色项目投资风险,增强对金融机构的投资吸引力。

(三)深化支撑,加强行业标准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制定标准的环境效益评估方法和信息披露模板,规范和强化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细化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根据政策要求不断更新调整。中央结算公司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已正式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企业标准,并获得金融行业标准立项。

二是探索构建规则统一、交易通畅的环境权益市场。加快建立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分配、使用和交易制度。在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建立跨区域污染排放总量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定期评估与调节机制,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权益交易,最终形成全国统一交易市场体系。

THE END
1.经济研究是什么级别的期刊经济研究是什么级别的期刊?经查询,这本期刊属于南大核心期刊,是国内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分为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以及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发表论文之前要查询清楚。 很多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核心期刊是比较难审核的,所以要根据期刊要求撰写好论文内容。接下来,根据http://wap.uuqikan.com/p-23430
2.请教:这篇论文达到了《经济研究》的平均水平吗?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众所周知,《经济研究》是国内经济学期刊当仁不让的老大,尽管近年来季刊、世界经济、南方经济等不断崛起,但其影响力依然无人能及。 能在《经济研究》上发一篇文章,是无数国内青年学子的光荣与梦想。 有些学校甚至发一篇奖励3万元。 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1085736_1.html
3.中国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什么样的研究才具有发展经济学的意义 要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增强原创性的研究,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论问题,即什么样的研究才具有发展经济学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如何认识这些成就并作出理论阐释,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存在这样一种倾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8957627987944162&wfr=spider&for=pc
4.如何科学评估经济政策的效应?这个研究之所以适用断点评估法,是因为以淮河为界的政策是“一刀切”的,在未实施集中供暖政策之前,淮河南北的城市之间差异很小,特别是淮河沿岸的城市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因此淮河南岸的城市可以作为北岸城市的反事实参照组,这句话也就意味着,假设没有集中供暖这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U5NjMyNg==&mid=2247731377&idx=3&sn=1b3a417868073cb2a8ad6cda09fe2a0f&chksm=ceaef8ba529db482dc8225172118d94291e18b58bbf0ecb4269d0f8d95e502223ff7e78d16d4&scene=27
5.发展经济学郭熙保主编答:1 收入水平低下;2 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3 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4 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5 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6 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7 生态环境恶化;8 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9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4511299
6.《中国审计》2024年第8期专栏文章“做实研究型审计赋能高质量《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第8期刊发专栏系列文章“做实研究型审计 赋能高质量发展——审计署2023年度部分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经验分享”,厅党组书记、厅长张耀鼎阅后批示:“此组文章皆为审计署优秀审计案例先进个人所撰,凝集思路,荟萃经验,彰显担当,读后受益匪浅,启迪良多,纸上得来亦不为浅。望全体审计人员虚心学习,认https://sjt.ln.gov.cn/sjt/zxzx/sjxw/2024051115012262171/
7.[理财小白笔记]经济心理学具身经济学 具身认知观:认知来自人的身体与环境的关系 具身经济学:研究身体信号、机体状态和他人动作或位置的改变所提供的信息如何影响个体经济决策的神经经济学。 1. 生理状态 1)新陈代谢:饥饿状态使人敢于冒险 2)荷尔蒙水平: · 催产素→提高个体承担风险的意愿 https://m.douban.com/note/761987341
8.“结构困境”到“内生聚合”: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研究: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民族地区的内涵深化,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资源与创新驱动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二是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的测度,研究结果发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并且省会城市有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425/103623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