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

历经三十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奇迹和教育改革模式,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但是,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改革的衍生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众多的改革建议和对策。面对众多的改革意见,我们必须用科学与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各位学者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思熟虑。把不同的视角与观念相互融合,探寻彼此之间的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展望基本的改革发展趋势。

一、“发展”与“趋势”的概念界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就是不断寻找改革本身以及改革与社会众多因素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并努力解决矛盾的优化过程。

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表示一种向尚不明确的或只是模糊地制定的遥远的目标持续发展的总的运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指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预测与展望。

鉴于以上的概念界定,作者认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研究就是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今后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舶来教育与本土教育“适应性”的问题

面对舶来与本土的问题,有的学者则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审视支撑基础教育改革的舶来理论与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冲突。站在“中国立场”,创造“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1]。这种站在方法论角度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行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传统与外来经验(换句话说就是更好的认识自己与别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础教育改革“改什么”的问题

面对当下正在进行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泉老师认为: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打破那种静态地传递现成知识的旧课程概念,从发展学生的“学力”的高度,去看待课程发展的问题[2],也就是改革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桎梏;通过对教与学的根本关系问题的重新思考,郭思乐老师提出了从“仿生”到“靠生”的教育新价值观[3];从改革的实质内容角度出发,李政涛老师认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应当是“文化变革”,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改革留给明天的应当是一种新的“文化传统”[4]。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是什么的问题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面对形式各样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究竟应当以什么作为突破,目前主要呈现的答案有以下两种。

1、以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典型障碍为突破。

通过对改革实践的反思来发现现实阻力,以解决改革中的障碍作为改革的发展趋向,这是一条最简捷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走向。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的发现并破除改革中的障碍,我们才能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2、把“转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

学者们所论述的“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校、课程和制度。无论是把学校、课程还是制度的转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点,都是对我们改革实践的上位指导,是改革实践的总体规划。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展望

(一)、在教育观念和理论上不断借鉴和创新

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出发点上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有效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特殊规律。

首先,在今后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继承和创新。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那些具有原创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我们要不断在传统文化中吸取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已有经验,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求得创新。

(二)、集中力量解决改革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突出问题

如何集中力量解决改革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是目前困扰教育改革的关键,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优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为基础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其次,通过对话、讨论、培训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在新课程度实施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师即课程”。课程改革要求前线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改革当中,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情感抗拒,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则需要通过对话、讨论和教师培训。

第三,在基础教育改革资金、人员、技术上给予支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基础教育改革同样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在物质基础上给予足够的保障,才能够确保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稳步前进。

四、结语

本文在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暴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只有在探索和反思中前行,才能使我国的课程改革更加接近理想的预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过去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制约前进的因素,抓住其中的关键问题并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如何“在中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J].基础教育,2010(9).

[2]钟启泉.教育民主: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J].辽宁教育,2009(11).

[3]郭思乐.从仿生到靠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突破[J].教育研究,2009(9).

[4]李政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应是“文化变革”[J].魅力中国,2009(2).

[5]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6]李贤,谢少华.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0(6).

[7]杨小微等.近五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其研究的进展报告[J].基础教育,2011(6).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引言

1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统计教育的改革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1)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主要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让学生发现数学,强调学生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问题的解决。

(2)英国的数学课程还设置了综合课程,主要从现实生活题材引入数学,加强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并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英国数学课程有两个显著特色,一为数学应用,二为课程综合。英国数学课程强调应用的特点,也强调数学的生动性、综合性、实践性。

(3)日本最新的学习纲要,进一步体现了数学课程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方面的走向,提倡综合学习和选择性学习,这些都是引人注目的。

(4)荷兰的教育有其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度自由。荷兰政府不干预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则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自行决定选用何种教材。二是教师有充分的权威。

2数学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从理念、技术、基础三个层面加以概括。在理论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逐步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第一,从教学的过程来看,教学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从学生的地位来看,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第三,从教师的作用来看,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知识的管理者。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以情景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最典型的有4个: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指创设含有真实问题的情景,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其教学环节:首先,设计情景;其次,围绕情景组织教学;再次,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后,解决问题;最后,效果评价。

(3)“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在知识理解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4)“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即在具体的情景中想学习者提供可应用的知识,使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实践中区,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已成为国际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了,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学生面对取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信息,或选择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人机交互作用,并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水平。随着数学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已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科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十分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近年来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开发题教学”、“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数学为主流的数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强调课程的人性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整合化;采行课程的弹性化。

参考文献

[1]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一)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西部大开发高等师范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情况分析

(一)中国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分布情况(1995年)

省会城市拥有2所以上高校的城市拥有一所高校的地方

(基本上是师范专科学校)

兰州(13)天水、张掖、西峰、合作

西宁共和

银川永宁、固原

乌鲁木齐石河(2)昌吉(2)和田(2)哈什、伊犁、奎屯、阿拉尔

成都(14)南充(3)绵阳(3)自贡(3)西昌(3)内江、广汉、泸州、宜宾、

达川、汶川、雅安、乐山、康定、

攀扶花

重庆(20)

毕节、凯里

思茅、保、蒙白

拉萨(2)林芝

注:咸阳6所高校西藏民院,西安31所不含武警学院

(二)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

按照高等学校统计分类相比较,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类别齐全,学科也比较完善。但由于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及其专业布局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且条条制约过强,导致院校科类、专业等层次的结构不协调,缺少区域的平衡性,如青海、宁夏、西藏高校少,无法合理配套。目前西部地区办学层次和院校科类结构不合理,出现比例失调,如四川现有42所高校中有一半即21所是专科,而专科中又一半,10所是师范专科。可见调整专科比例,尤其师专升本科的比例更显突出。

(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大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水平

陕西省高教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不仅反映在高师本科层次比例低,也反映在本科师范院校布点少,面临师范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1998年陕西省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仅有1600人,占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总数的45.9%。据预测,到下个世纪前5年仅初中阶段全省统计需增加师范本科毕业生约4万人,远不能满足需要。

三、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专升本实现资源重组是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方向

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实际,西部地区要在21世纪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中小学教师体系,应该是创新重组教育资源,其关键是专科升本科,当前着重要促成师专与教育学院的合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由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这是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然选择。

最近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根据渭南师专和渭南教育学院是省属师资力量,基础条件,办学规模均列前位的两所师专和市属教育学院之一(另一个咸阳师专和咸阳教育学院),将其合并组建师院,这是陕西高师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的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应当指出:实现创新重组,教育资源共享,克服种种习惯势力和思想阻力,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以利于实现高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前,高师教育要从四个方面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一是转变高师院校单纯培养教书匠的传统观念。21世纪不仅要培养大量能“传道授业”的教书“匠”,更要造就一批懂教学,会管理的教育家,不仅要培养知识型的中学教师,更要造就一批创造型的“师才”、“管理者”;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我们要纠正那种认为,培养创新人才是名牌大学、综合大学的事,高师院校只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怎样教学就行了,谈不上什么创新的观点。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意,就是创新。师范生肩负着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他们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怎么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教学方法由单纯灌输知识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转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学教育的质量和中学生的素质。四是注重教师的,岗前培养向教师终身教育方向转变,努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的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专升本的机遇意识和强烈责任感,创新重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拓宽服务是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THE END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以下是一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普及,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广泛。https://wenku.csdn.net/answer/3a0de9eeeee74c55b7cc495dec0575ed
2.中国与OECD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及发展趋势比较研究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中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并提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建议。 二、结论与对策 这里从教育指标研究与通过教育指标进行中国与OECD教育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结论阐释。 (一)有关教育指标研究的结论 1.OECD教育指标发展的三大轨迹 主要表现为三大发展脉络。第一,在指标内容上,从强调教育投入https://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d=1598842409499435
3.人口发展趋势与政策变化对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和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描述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变化、人口变迁以及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研究人口数量、结构等方面对医疗保险的影响程度,全面概括总结我国人口变迁过程,及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用统计学方法衡量人口变量对医疗保障水平和基金的关联度,从而构建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与人口发展的相关性模型。【方法】(1)文献研究:通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87-1018803504.htm
4.《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结题五、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我国关于分层教学、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在贫困地区的则较少;而且大都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高考重点学科,研究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很少。而做为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又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必须达到https://www.guochengzhi.com/Item/38642.aspx
5.创新助力发展实干铸就辉煌要闻为了深入分析和全面反映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动态、趋势,系统收集整理高校后勤领域重要文献资料,秘书处组织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高校后勤参考》编辑部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于今年三月,首度编撰印发了《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1)》。此报告拟于每年继续编撰印发,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为高校后勤系统研究改http://www.21caas.cn/details/index.php/news/2012-12/49160/
6.关于发布2018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评审结果充分折射和反映了石油石化行业进入新时代依靠创新管理所取得的最新成就,也代表了当今全国石油石化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开展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经石油企协“三评”专家评审委员会分析总结,今年的“三评”评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https://www.zgsyqx.com/list.asp?id=4574
7.中国绿色发展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中国绿色发展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中国绿色发展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绿色发展是化解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主要矛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对近40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当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29/7106161023004160.shtm
8.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而如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考量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等,紧密关系着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经济发展目标。目前学术界关于两业融合水平的测度尚未有统一的标准,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607/10382674.shtml
9.我国学科建设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整体水平提升1、学科研究成果显著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引起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反映了我国各个学科水平的发展趋势。 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的 Web of Science科学索引扩展版——ESI数据库,将所有自然科学领域分为22个:临床医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与遗传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iRY5xOhZN27qKCrQJniI171216
10.分析: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的定义③政治经济制度对课程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它规定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等在学校课程的映。 (三)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即使在社会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相近的一些国家中,在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上也具有差异性,体现了各国的特色。如东方各民族的教育注重培养个人对社https://www.233.com/teacher/xiaoxue/fudao/zsln/20160124/15422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