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转嫁的形式与影响因素

税负前转亦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它是指企业将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转嫁给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承担,这是最为典型、最具普遍意义的税负转嫁形式。例如,在生产环节课征的税款,生产企业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出厂价格而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再以类似的方式转给零售商,零售商最后将税负转嫁给终极的消费者。这样,消费者必须付出包括诸环节全部或部分税款在内的价格才能购进所需的商品。可见名义上的纳税人是各环节的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但真正的负税人却是消费者。

一般来说,前转既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或通过多次才能完成,通过多次才能完成的前转称为复前转。如,对甲课税,甲转嫁给乙,乙又转嫁给丙,丙又转嫁给丁,丁为税负的归宿者,转嫁过程经历三个环节,这就是复前转。(中华会计网校)

(二)税负后转

税负后转也称税负逆转或税负向后转嫁。就是纳税人已纳税款因种种原因不能向前转给购买者和消费者,而是向后逆转给货物的生产者。比如,批发商纳税后,因为商品价格下降,已纳税款难于加在价格之上转移给零售商,批发商不得不要求厂家退货或要求厂家承担全部或部分的已纳税款。此时,厂家宁愿承担部分或全部货款而不愿接受退货,这样就将税款向后转嫁了。另一种情况,如批发商所纳之税,原已转嫁给零售商,后因课税商品价格昂贵而需求减少,零售商不能顺转给消费者,而只能后转给批发商或厂家。可见,税负后转是指商品由于课税造成涨价,市场需求减少,商品销售量减少,迫使销售者和生产者同意减价出售,税款不由购买者或消费者承担,而是由生产者或经营者承担。

(三)税负消转

税负消转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它是指一定的税额在名义上分配给纳税人后,既不能前转也不能后转,而是要求企业对所纳税款完全通过自身经营理财业绩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等手段,自行补偿其纳税的损失,即使税负在国民收人的增加部分中自行消失,故而又称做税收消化。

税负消转常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生产经营成本递减、商品的销售量尚有扩大的弹性、生产技术与方法尚有改进的余地、物价有上升的趋势等。正是如此,课税商品在生产与流通中增获的利益才足以抵消税负而有余,纳税人也就不用提高商品价格,即可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所课之税因此就无形消失、自我消化了。但是,无论企业内部税负消转的程度如何,都毕竟是对企业既得利益的冲抵,因为倘若无此项税收负担,企业实际利益将会相应地得以增加。因此,税负消转不是税负转嫁中的普遍形式,也不属于税负转嫁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在实际中有一定的意义罢了。

(四)税负辗转

税负辗转是指税收前转、后转次数在两次以上的转嫁行为。比如棉花课税后可以转嫁给纱商,纱商又可以转嫁给布商,布商再转嫁给消费者,这是向前辗转转嫁。反过来,布被课税后,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布商可以将税负逆转给纱商,纱商逆转给棉花商,棉花商再逆转给农民,这是向后辗转转嫁。辗转转嫁随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细致而日益普遍。

(五)税负叠转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前转、后转和消转等方法对纳税人来说,采取其中一种方法往往达不到转嫁税负的目的而需几种方法同时使用,通常就称几种转嫁方法同时使用的方法为叠转。如对某种商品课税,这个商品的零售商就可以向前顺转给消费者,同时还可以向后逆转给批发商,使税负向前后两个方向同时转嫁。

(六)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是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预先作一次性的转移,而其他转嫁形式则是于每一次经济交易时将税款即时转移。

二、税负转嫁的程度

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及如何转嫁,决定于多种因素。理论和实践往往不一致。有时理论上认为可以转嫁,而实际上却不能转嫁或较难转嫁;有时理论上认为不能转嫁,而实际上却实现了转嫁。一般认为,税负转嫁是商品经济中的必然现象。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取得更好的交换条件,必须按价值规律和物资利益原则办事。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税负转嫁成为可能。因此,税负转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最典型意义上的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提价转移税负。因此,税负转嫁的实现以及转嫁的实现程度,要受到价格变动可能性条件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如果课税之后,商品的价格不能提高,也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只能由卖方自己负担;课税之后,若价格增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若价格增加少于税额,则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若价格增高多于税额,则不仅可以把税负全部转嫁给买方,卖方还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但是如果征税之后,价格下跌,税负不但不能转嫁,而且纳税人(卖方)还可能蒙受损失。

总之,税负是在运动着的,总要由纳税人或其他人来承担。税负运动的结果形成三种不同的形态,展示税负转嫁的不同程度。(1)税负完全转嫁,即纳税人将自己应负担的税款全部转嫁给他人负担。(2)税负部分转嫁,即纳税人将自己负担的税款的一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余下部分则由自己负担。(3)税负完全不转嫁,即纳税人格缴纳的税款全部由自己负担,不转给他人负担。

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物价自由波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商品供求弹性、市场结构、成本变动和课税制度等则是税负转嫁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一)商品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

在商品经济中,市场调节的效应往往使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和如何转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课税商品的价格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物价的涨落,都非一个生产者或一群生产者所能操纵的。商品价格一有变化,需求就随着发生变动,而供给也会发生相类似的浠R虼耍嗡吧唐返募鄹衲芊裉岣撸案耗芊褡蓿皇且怨└蛐枨竽囊环降囊庠妇龆ǖ模鞘谐∩瞎┣蟮缘木醚沽ξ侍狻?nbsp;

1.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

需求弹性是指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一般用需求弹性系数表示,其公式为:

需求弹性系数=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一般来讲,需求弹性系数越大,需求量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越敏感。依据需求弹性的差异,税负转嫁可以分为三种情形进行考察。

(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需求弹性系数等于0.需求完全无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课税而导致企业加价出售时,购买者对价格的变动毫无反应,其购买量不会因为价格的提高而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式将税负向前顺次转嫁给其他需求者直至终极的消费者。

(3)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当企业把所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之上而诱发购买者强烈反应时,就意味着这些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有较大的弹性。此时,购买者的欲望将会大大的抑制,从而导致有关部门商品或生产要素购买量的下降幅度超过价格上涨的幅度,甚至完全停止购买行为,当然购买者也可能选择某替代品得以满足。当出现这种情形时,表明企业的定价已超过极限,其结果是,企业提价得到的边际效益抵补不了销量减少的边际损失,致使企业不得不调低价格或阻止价格提高。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企业所纳的税款便无法进行顺向转嫁,而只能谋求逆转给前面的供应者负担。倘若后转不得实现,企业在作为直接的纳税者的同时,又不得不成为终极的负税者。

2.供给弹性与税负转嫁。

供给弹性揭示出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对市场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一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公式为:

供给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弹性的大小对企业组织税负转嫁的影响,亦可区分三种情况进行考察。

(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供给弹性系数等于0.供给完全无弹性,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提高时,生产供应企业对价格的相对下降没有任何反应,其生产量不会因价格下降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将所纳的税款谋求向后转嫁,甚至无法进行转嫁。

(2)供给缺乏弹性,即供给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供给弹性系数小,表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时,生产供应企业往往会因生产条件、转产困难等因素的限制而未能或无法对价格的相对下降做出较为强烈的反应,其实际生产供应量调减的幅度不会很大,通常低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此时生产供应量基本还是维持原有水平,故而价格难有较大幅度的升降,也就导致企业无法将所纳税款以前转的方式转移出去,更主要的便是考虑能否实现逆转并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

(3)供给富有弹性,即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供给富有弹性,意味着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课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供应者将会对价格的相对下降做出强烈的反应,使得其生产供应量的下降幅度大于价格相对下降幅度。这种情形,一方面表明价格有些偏低,影响市场供应量,使供应量减少,从而隐藏着价格涨扬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有效生产供应量的不断减少,渐已出现供不应求,进而直接推动价格趋涨。基于这种考虑,企业便可以将所纳税款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以商品加价的方式实现前转,使税负落于购买者身上。

3.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比值即为供求弹性。由于供求间的制衡统一关系,决定了企业税负转嫁及其实现方式不能片面地依从其中某一方面,而必须根据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力量对比及转换趋势予以相机决策。一般而言,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供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企业应优先考虑税负前转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供求弹性系数小于1,则进行税负后转或无法转嫁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需求弹性系数,则税款趋于买卖双方均分负担。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税负转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存在。依此为基点,直接纳税的企业通常会把能够转嫁出去的税收仅仅作为虚拟的成本(或称为额外的成本),而把不可转嫁的税收视为真正的成本。因此,西方人把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的税种称为直接税种,把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税种称为间接税种。

(二)市场结构与税负转嫁

由于市场结构不同,税负转嫁情况也不同。市场结构一般有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价格,因而不能把市场价格提高若干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才能在短期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长期供应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形成一股力量,则税负可能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2.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商品的差异性是不完全竞争的重要前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单个厂商虽很多,但各个厂家可利用其产品差异性对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借以把税负部分地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在一个时期里,某种工抵械某炭梢园延捎谡魉八黾拥某杀咀薷颜撸豢赡馨阉案喝孔蕹鋈ザA袈⒍侠螅蚨姑挥行纬陕⒍鲜谐?nbsp;

3.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寡头是指少数几家企业供应市场某种商品的大部分,各家都占市场供应量的一定比重。它们的产品是一致的,或稍有差别。寡头垄断的价格波动不像一般竞争工业那样大。他们总是互相勾结,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对价格升降采取一致行动。因此,如果对某产品征收一种新税或提高某种税的税率,各寡头厂商就会按早已达成的协议或默契并在各家成本同时增加的情况下,自动按某一公式各自提高价格,而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负担(除非该产品需求弹性大或差异大)。

4.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某种商品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主的市场结构,并且没有代用品。垄断厂商可以采取独占或联合形式控制市场价格和销售量,以达到最大利润或超额利润的目的。如果某垄断产品为绝对必需品,且需求无弹性又无其他竞争性的代用品,则垄断者可以随意提价,不会影响销售量,税负就可以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

如果需求有弹性,则垄断厂商不能把税额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而只能考虑部分前转、部分后转。因为如果全部前转,可能引起价格太高,需求量减少,达不到最大利润。但不管怎样,在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垄断厂商可以随时改变价格,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

(三)成本变动与税负转嫁

在成本递增、递减和固定三种场合,税负转嫁有不同的规律。成本固定的商品,所课之税有可能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因为此种商品单位成本与产量多少无关。此时,若需求无弹性,税款就可以加入价格实行转嫁。

成本递增商品,所课之税转嫁于买方的金额可能少于所课税款额。此种商品单位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课税后,商品价格提高会影响销路,卖方为维持销路,只好减产以求降低产品成本。这样税负就不能全部转嫁出去,只能由卖方自己承担一部分。

成本递减商品,不仅所课之税可以完全转嫁给买方,还可以获得多于税款额的价格利益。此种商品单位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课税商品如无弹性,税款就可以加入价格之中转嫁出去。

(四)课税制度与税负转嫁

课税制度中税种的设置及各个要素的设计差异,如课税范围的宽窄、税率的形式和高低、课税方法等都对税负转嫁有一定的影响。

1.税种性质。

2.税基宽窄。

一般情况下,税基越宽,越容易实现税负转嫁,反之,税负转嫁的可能性便会趋小。原因在于,税基宽窄直接决定着购买者需求选择替代效应的大小,进而影响市场供求弹性的程度及转嫁态势,导致税负转嫁或易或难的变化。如果对所有商品课税,购买者需求选择替代效应就小,税负转嫁就较容易,反之如果只对部分商品课税,且课税商品具有替代效应,税负就不易转嫁。

3.课税对象。

对生产资料课税,税负辗转次数多,容易转嫁,且转嫁速度快。对生活资料课税,税负辗转次数少,较难转嫁,且转嫁速度慢。

4.课税依据。

税收计算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从价计征,税额随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而彼此不同,商品或生产要素昂贵,加价税额必然亦大,反之,价格越低廉,加价税额亦微小。因此,在从价计征的方法下,通过商品加价转嫁税负难以被察觉,转嫁较容易。但从量计征则完全不同,在此方法下,每个单位商品的税额很明显,纳税人很容易察觉到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而必然想方设法提高商品价格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但或轻或重的税负同样易直接为购买者所察觉。因此,如果需求方面有弹性,税收负担便无法转嫁。

5.税负轻重。

税负轻重也是税负转嫁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税负很重,出卖者试图转嫁全部税负就必须大幅度提高价格,势必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因此为了3窒浚植坏貌唤档图鄹瘢浣峁案褐荒懿糠肿藁虿荒茏蕖H欢杂谒案汉芮岬纳唐防此担嗡昂蠹蛹鄯冉闲。话悴恢掠跋煜罚案罕憧赏ü峒廴孔薷颜吒旱!?nbsp;

(五)企业决策者市场价值判断行为观念与税负转嫁

企业决策者市场价值判断行为观念对税负转嫁也有重要的影响。同一市场供求弹性的商品,往往会因企业决策者不同的行为偏好或价值的判断而产生差异的税负转嫁效果。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决策者个人偏好是一回事,市场作用则是另一回事。

市场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企业未必就不愿生产经营,相反,对于那些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企业也未必会进行投资。供给弹性变动亦有同样的情况。如当课征某种新的货物税时,往往会造成课税商品价格上涨,否则生产经营企业便会因无利可图,或者抑减生产供应量,或者转移生产方向,选择替代产品,一旦课税商品回升至某种程度时,在利润的驱动下,企业必然会增加该项产品的有效供应量,最后上升的价格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又渐趋税收附加时的水平。而倘若企业不随价格的变动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或企业决策者更偏好于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那么,诸上变化就不可能实现。

THE END
1.香烟价格高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就事论事在全球范围内,香烟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在中国,近年来香烟价格的增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与高油价、高药价和高房价相比,香烟价格的上涨并非仅仅因为资源短缺,而是涉及到更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香烟价格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jsls/676205.shtml
2.揭秘!相思鸟软香烟的市场价格解析易巴卡香烟*税收因素:香烟是高税收产品,税收变化会影响其市场价格。 总体而言,相思鸟软香烟的价格处于中低端水平,适合经济实惠的吸烟者。其价格与其他同类香烟(如红双喜软或长白山软)相近。 相思鸟香烟多少钱 相思鸟香烟价格 相思鸟香烟是中烟工业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款香烟品牌。根据不同地域和包装,相思鸟香烟的价https://www.e8cars.com/e/50840.shtml
3.癌症的成因CancerQuest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少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种对人类来说最有威力的致癌物是苯并[a]芘 (benzo[a]-pyrene),一种在香烟烟雾中的化合物。1 实际上,香烟烟雾中的焦油包括引发剂 (initiators) 和促进剂 (promoters),使其特别的危险。醇类是在一种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促进剂,例如石棉 (asbestos)。https://www.cancerquest.org/zh-hans/node/6311
4.重要提醒!中华细支价格表2021价格表“海枯石烂”普客香烟网影响因素 中华细支香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 *税收增加:政府对香烟征收的税收不断增加,导致香烟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上升:香烟生产所需的原料、人工和运输成本近年来不断上升。 *市场需求:中华细支香烟作为高档香烟品牌,市场需求较大,这也推高了其价格。 https://www.pukesoft.com/u/27492.html
5.热点讨论!免税香烟批发零售“车水马龙”*加强税收征管:加强对免税香烟的税收征管,确保国家税收利益不受损害。 *引导消费理性: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免税香烟,减少对其健康的不利影响。 免税香烟批发零售的繁荣景象折射出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市场需求和监管漏洞。在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必须妥善应对消极影响,通过加强监管和治理,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https://m.635net.com/3dd08f68.html
6.2024年烟草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三节 中国卷烟市场的影响因素 一、卷烟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二、制约国内卷烟市场销售的四个因素 三、卷烟货源短缺带来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措施 四、山区人口迁移到城镇对卷烟市场的影响 第四节 农村卷烟市场 一、中国农村卷烟市场发展现状 二、农村卷烟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三、农村卷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农村低档卷https://www.cir.cn/9/58/YanCaoFaZhanQuShiYuCeFenXi.html
7.税收研究(精选十篇)国外有些学者还综合运用实验分析、模型分析以及税务数据统计等各类经济学方法, 分析了税收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效应。 本文梳理了税收显著性的研究脉络, 评述相关研究成果, 为研究我国相关税收实践问题提供启示。 二、税收显著性理论的提出 在早期关于税收的经济学研究中, 学者们均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研究前提,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lc7v87.html
8.《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之二:市场如何运行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1、收入 如果收入降低,则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相应地,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2、相关物品的价格 能满足相似需求的物品为替代品,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会增加替代品的需求。 而能相关搭配的物品为互补品,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会减少互补品的需求。 https://blog.csdn.net/ss1300460973/article/details/110691425
9.吸烟有害降,为什么国家还生产烟呢?“吸烟有害降”这六个字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香烟税收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在贵州、云南等地,香烟更是整个省市的支柱产业,在税收和就业方面,给当地非常大的支持。 虽然很多人知道香烟税收高,但不知道它高到什么地步。实际上中国第一纳税大户就是“烟草行业”!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18年1月宣布,2017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11145.1亿元,又一次实http://m.xuexili.com/why/2452.html
10.香烟成品油小汽车和酒类,这四项占据了消费税收· 改革可能会增加1000到2000亿的税收,但整体上中央仍然坚持减税的方向,特别是对普通消费品和日常用品的税负不会显著增加,以避免对经济和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Q&A Q:目前大陆的消费税收入主要来自哪些品类?各自的贡献比例是多少? A:目前大陆的消费税收入主要来自四个品类:香烟、成品油、小汽车和酒类。香烟占比大约https://xueqiu.com/4177644907/296374362
11.香烟的税收提高了香烟的价格,井提供了消费者少抽烟的激励。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香烟的税收提高了香烟的价格,井提供了消费者少抽烟的激励。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434b71cf24a4439c84e1db28da3e6054.html?fm=bd99c1b268a20e9c0e45a3d7cab784e2c2
12.实地探访:IQOS横扫日本便利店,兼谈日本如何监管电子烟及征税放至整个烟草市场来看,IQOS在日本烟草市场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5.5%。由此可以看出,日本HNB烟草占整体烟草市场份额较高,烟草市场结构变化明显,我们可以拿日本为例分析新型烟草对税收的影响。 日本HNB烟草发展历程 以下部分内容和图表援引自长江证券研究所《新型烟草制品(电子烟、加热不燃烧)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由蓝洞进行了分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3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