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是研究新鲜果蔬原料贮藏保鲜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制冷技术等作为广泛的基础,在了解果蔬原料的采后生理和贮藏特性的前提下,采取科学的处理来努力维持其在新鲜状态时的优良品质。
课程内容以果蔬采后生理和病害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果蔬实际保鲜操作任务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应用,努力为学习者构建出课程与岗位间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贮藏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实际生产操作技能及解决果蔬贮藏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一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激励功能,真实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考核形式:
平时作业(20%)+课程论文(25%)+实验成绩(25%)课程考试(30%)
其中,课程论文的要求是:选择一个果蔬品种,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关于其品种特性、贮藏条件及方式的小论文。
绪论(0.5学时,10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果蔬贮藏保鲜的发展历史概况,新鲜果蔬原料的特点以及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鲜果蔬原料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果蔬贮藏保鲜概述及新鲜果蔬原料的特点
二、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意义
第一章果蔬原料及其化学组成(1学时,25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果蔬原料的种类,果蔬食品的营养特点及其在人类饮食中的地位,果蔬采后主要用途及处理方式以及果蔬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与贮藏保鲜的关系。
加工原料要求与贮备,及果蔬原料预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果蔬食品的营养特点,果蔬采后主要用途及处理方式。
一、果蔬原料的种类
二、果蔬食品的营养特点及其在人类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三、果蔬采后主要用途及处理方式
四、果蔬原料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与贮藏保鲜的关系
第二章果蔬采后生理(3.5学时,1小时20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果蔬采后生理,主要包括呼吸生理、蒸发生理植物激素生理、蒸腾生理以及休眠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呼吸生理、蒸发生理、植物激素生理以及休眠生理温湿度及乙烯等植物激素对采后果蔬成熟与衰老的影响。
一、果蔬采后生理阶段以及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二、呼吸生理三、植物激素生理
四、蒸腾生理
五、休眠生理
第三章果蔬采后病害及防治(2学时,45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果蔬采后病害的类型,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
一、果蔬采后病害的类型
二、果蔬采后生理病害
三、果蔬采后微生物病害第四章果品蔬菜的采收及采后处理(2.5学时,55分钟)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果蔬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果蔬采收期的确定及采收方法;果蔬贮运或销售前的分级、预冷、涂膜及催熟等商品化处理的方法及意义。
一、果蔬的采收
二、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
第五章果蔬贮藏方式(2.5学时,60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果蔬简易贮藏的种类及方法,掌握冷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等的概念、原理和贮藏技术以及果蔬在各种贮藏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果蔬冷藏和气调贮藏,及果蔬在各种贮藏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一、果蔬贮藏方式概述
二、果蔬冷藏
三、气调贮藏
四、果蔬其他贮藏方式
第六章果蔬贮藏保鲜技术(3学时,1小时20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果蔬采后损耗的原因、果蔬贮藏的根本原则、主要水果和蔬菜品种的贮藏特点、贮藏期间的病害与防治以及常用的贮藏保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果蔬采后损耗的原因、果蔬贮藏的根本原则,不同果蔬品种的贮藏技术方案。
一、果蔬采后损耗的原因
二、果蔬贮藏的根本原则
三、果蔬的耐贮性和抗病性及贮藏保鲜技术要求
四、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概况
五、果蔬贮藏保鲜实例
第七章鲜切果蔬加工保鲜技术(0.5学时,10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鲜切果蔬的特点及加工保鲜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鲜切果蔬的采后生理特点及保鲜原理。
一、鲜切果蔬加工的概念
二、鲜切果蔬的采后生理特点
三、鲜切果蔬保鲜原理
四、鲜切果蔬主要加工单元操作
第八章果蔬的冷链流通(0.5学时,15分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果蔬运输的特殊要求,我国冷链流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