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你每天吃,可很多关键问题,却不一定清楚。话不多说,你最关心的10个吃水果问题,今天一次说清楚。
一、洗水果只用清水可以吗?
一般没问题。有些研究发现,用果蔬洗涤剂洗的水果,去农残效果和清水没多大差别。清洗时搓、擦等动作,才是去除农残的关键。而且洗涤剂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评估:我国绝大部分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均未超标。一般从正规场所买的水果,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就可以开吃了。
当买了难洗的水果(比如葡萄、草莓),可以清水冲洗后,用2%食盐水(如1升水+20克食盐),或2%小苏打水溶液(如1升水+20克小苏打)浸泡10分钟,同时加以搅拌和搓洗,最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冲一遍。
二、水果要削皮吃吗?
这取决于你嫌不嫌麻烦。如果不嫌麻烦,又对农残有执念,尽量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我们吃果蔬要去皮,就是减少农残的摄入[5]。但是不削皮吃也别害怕。离开剂量谈毒性等于耍流氓。农残只要不超过安全剂量,就不会危害健康。在正规场所买的水果,懒人们不削皮,也能放心吃!
三、什么时候吃水果最好?
什么时候吃都行。不要相信什么“早上金苹果、晚上毒苹果”!健康人只要吃了舒服,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别听那些谣言瞎忽悠!
四、吃了水果就不用吃蔬菜了?
当然也要吃蔬菜!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含量多数比水果高。而且水果一般含糖多,热量高。蔬菜和水果营养各有好处,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都要呀!
五、水果榨汁更健康吗?
没有。水果榨汁会损失掉一些营养,比如维生素C、花青素、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水溶性膳食纤维以及部分矿物质等。更糟的是,果汁里面浓缩了很多糖(含量在11%到16%以上),饱腹感低,容易喝多。费时费力,最后营养损失了,身上还长膘了,欲哭无泪。
六、每天该吃多少水果?
半斤左右。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人每天水果的建议摄入量是:200~350克。可以简单记为半斤,相当于成人1~2个拳头大小的量,例如:每天吃1个苹果+1个橘子,或1个橙子+1个猕猴桃。
七、水果烂了一点,去掉坏的还能吃吗?
别吃了!我们可以看到的烂了、长霉的部分,其实是霉菌菌丝完全发展成型的部分;而肉眼看不到的其他部分,也可能已经有霉菌的存在,吃进去可能中毒呀!例如,苹果感染青霉病菌后,只有到了病斑外延2厘米以外的范围,才没病菌。与其等食物坏了才纠结吃不吃,不如在它好的时候吃掉!
八、血糖高不能吃水果吗?
当然不是。相反,临床研究显示,与每天只吃一个水果或不吃水果的人群相比,每天吃两个中等大小的低热量水果(比如橙子、苹果、木瓜),其实更有助于血糖控制。如果血糖控制得不错:可以在两餐间,选择一些含糖少、升糖慢(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水果(如:樱桃、李子、柚子、桃子、苹果、梨、柑橘、小番茄)来吃。每次吃中等大小水果1个(100-150克),每天1~2次。
九、不吃饭,只吃水果能减肥吗?
可能越吃越胖!水果虽然健康,但缺乏很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比如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锌、铁、维生素B12、脂溶性维生素……不吃饭只吃水果的话,最后很容易有贫血、缺锌等不良后果。
十、不爱吃水果,有坏处吗?
当然!坏处不要太多!
(一)可能会早死
2012年,在我国成人中,因为膳食质量不佳出现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估计有151万。其中,影响第二大的膳食因素,就是水果吃太少了(<300克/天,占11.5%)。相反,每天吃1~2份(125~250克)水果,可以让总死亡风险降低2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4%。
(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研究发现,与每天吃水果超过4份(320克)的人群相比,每天吃水果不足1.5份(120克)的人群,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上升了21%。相反,多吃水果,则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增加患癌风险
吃太少水果,会增加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和每天至少吃100克水果的人群相比,每天吃水果在45克以下,会明显增加胃癌风险;和每天吃水果200克以上的人比,每天吃水果在100克以下的人,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会显著地增加。相反,多吃水果,能降低主要消化道癌症(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