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精读经济蓝皮书: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2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并发布了《经济蓝皮书: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显著放缓,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回落,预计中国经济增长6.1%左右。2020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温和回升,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仍面临下行风险。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6.0%左右,CPI上涨3.4%左右。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就业在合理水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增长内生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治理攻坚战。2020年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挖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小康社会、“十三五”双收官,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6.0%左右

2020年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多。在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力度及各项改革开放措施综合作用下,蓝皮书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6.0%左右。

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对于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并存、外部风险加大的局面,要使2020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继续保持在合理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需要适当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用好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工具,强化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求进。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加力增效。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等领域发挥着难以被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在经济下行周期,政府投资应当有力地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通过自身作用和乘数效应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整体经济增速出现失速下滑。其次,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分化加速,这时,财政政策应科学灵活地发挥作用,一方面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还应与社会政策相配合,对结构分化中出现的后发地区、传统行业和弱势群体进行适度扶持,尤其是在民生保障方面做好托底工作,防止分化加剧。2020年的财政政策,一是要优化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二是以绩效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三是可考虑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债券发行,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生态补短板等。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做到灵活、适度、审慎。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的两大首要任务:一是要为实体经济运行营造合理稳定的流动性环境,降低各类融资主体的实际融资成本;二是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避免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爆发,避免个体性金融风险传染扩散。为此,2020年的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做到灵活、适度、审慎。一是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及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预调、微调。二是管好货币总闸门,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相适应,保证流动性合理稳定。三是用好宏观审慎政策,防止宏观杠杆率过快攀升,避免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涨大跌。

第三,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就业供给结构。受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数量减少以及经济吸纳就业能力增强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总体上是平衡的;但也应注意到,在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个别人群中,结构性的就业问题仍然存在。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沿海地区一些制造业企业受冲击较大,出现了减员现象。再如,东北地区以及山西等对资源依赖较强的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出现了需求旺盛但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如家政行业等,这都应该引起重视。一方面,要防止国内制造业企业过快外迁,通过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等手段引导沿海企业内迁,将就业机会留在内地;另一方面,要及时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国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结构,优化就业供给结构。

2020年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增长内生动力。

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预计2020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仍将维持下降趋势

从近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发展趋势看,2012年以来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为17.4%,与2012年的18.7%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在2019年全年税收收入很可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将有进一步的明显下降,预计2020年仍将维持下降趋势。

2020年生猪生产能力有望不断恢复

蓝皮书指出,展望2020年,尽管生猪生产能力恢复仍然存在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积极因素增多,生猪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盈利水平高,“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措施多,农民和其他投资者扩大生猪生产的动力强劲,2019年底能繁母猪生产能力等有望率先实现环比增长,从而带动2020年生猪生产能力全面实现回升,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都会增加,猪肉产量将比2019年明显增长。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全国生猪生产能力不断下滑。2019年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都呈现大幅度减少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40978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7.3%;猪肉产量3181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7.2%;三季度末生猪存栏30675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28.5%。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生猪大县的监测,2019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8.9%,生猪存栏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1.1%。生猪主产县和其他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可能遭受的冲击更明显,减产幅度更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9年9月,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6%、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7%。规模化养猪场对市场运行和政策变化更加敏感,生猪生产能力恢复较快,在此带动下一般养猪场也会逐步扩大生猪养殖。

整体上说,2019年第四季度代表生猪生产能力的一些先行指标如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环比估计处于由降转升阶段。2020年,第一季度生猪生产能力稳定态势估计会进一步显现,第二季度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回升态势估计会更加明显,第三季度,生猪生产能力和猪肉供应会出现全面恢复性增长,不仅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而且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同比都可能增加,猪肉产量环比和同比增长也将较快,猪肉供应偏紧的状况将逐步得到缓解。只要生猪支持政策落实到位,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得到推广,生猪繁殖快,因此生产能力恢复也会很快。

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在全国投资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了远高于制造业投资、全国投资的增速。2019年1~9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比上半年的增速10.4%有所加快。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3.8%,与上半年增速13.5%基本持平,比全国投资增速快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利润增长较快,吸引企业主动进入;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9%。传统产品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得不进入高技术产业领域寻求发展。同时,各级政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激励企业投向高技术产业领域。市场和政府力量共同推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大众穿着消费明显走弱,教育文化娱乐消费蓬勃发展

穿着消费明显走弱。从基本生活消费看,前三季度,我国居民“吃类”消费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6.1%,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还是猪肉消费支出增加。结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相对于食品消费来说,烟酒类消费增速放缓更明显。与此同时,居民“穿类”消费增速放缓态势明显,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仅增长3.8%,列八大类消费增速第七位,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0.4个百分点。一方面,环保压力导致纺织印染等行业成本较快上涨,服装行业价格在2019年初涨幅高达50%,之后维持高位运行,影响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经济下行期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与吃类“必需”消费相比,更易缩减衣着等“可选”消费。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速已经降至1.8%,成为下拉总衣着消费的主要力量。

服务消费增势良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50.6%,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5%,较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增速列八大类支出的首位。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增长12.3%和14.8%,增幅分别提高8.7个和4.4个百分点。在商品消费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服务消费总体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市场的新动力。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基本同步,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明显改善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基本同步,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39.4万亿元。近期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0%~48%。自2002年开始,这一比重经历了长期下降的过程,2011年降低到39.8%,之后在2016年提高到44.5%。2017年和2018年,这一比重分别下降到44%和43.8%。根据2019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推算,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将会回升到44%。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有:存贷款产生的净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股东的利润分配收入(主要是A股市场的红利)、保险业投资收益中属于居民的部分。由于目前国债主要是用作金融工具,回报率较低,居民已经很少持有。目前,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利息占60%,红利占13%,保险业投资收益占27%,这一结构与2008年相比,分别变化了16个、4个和12个百分点,在数额上分别是2008年的1.9倍、3.6倍和4.2倍。而同期,GDP增长了2.6倍,全国租赁房房租总额增长了1.7倍。这说明,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是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渠道。利息净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居民住房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利息支出增长加快。而住房贷款利息,要高于租赁房屋得到的收入,资金配置存在问题。此外,利息收入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红利和保险业投资收益中的中高收入群体占比较高。因此,财产性收入的结构变化意味着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转移性收入占比很小。这里的转移性收入指的是由其他部门创造的财富,转移到居民部门中的收入。这里的转移性收入与住户调查中的概念不同。住户调查中的转移性收入多是由居民创造的财富,经由其他部门转走后,再转回到居民的收入。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以及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主要的进项是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和保险业赔付,主要的出项是个人收入税、社会保险缴款和保险业保费中居民承担的部分。由于社会保险现收现付、个人所得税和社会补助的资金规模大致相当,部门之间的转移性资金规模很小。这种再分配方式的主要意义在于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调节。

低收入群体状况改善。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是2012年的1.99倍,年均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0%,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1.0%,比2012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精彩目录

Ⅰ总报告

1.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Ⅱ宏观形势与政策展望篇

2.外部持续冲击、经济减速与稳定政策的选择

3.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和政策建议

4.2020年经济形势展望及重点政策建议

5.2019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Ⅲ财政形势与税收分析篇

6.财政运行分析、展望及财政政策建议

7.中国税收形势分析及展望

8.2019年中国税收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Ⅳ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篇

9.逆周期调节取向下的货币金融运行

10.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

11.2019年中国股票市场回顾与2020年展望

Ⅴ产业运行与高质量发展篇

12.2020年中国农业经济形势展望及政策建议

13.2019年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20年预测

14.当前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

15.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

Ⅵ投资、消费与对外贸易篇

16.当前投资形势分析与展望

17.2019年消费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18.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与2020年展望

Ⅶ就业形势与收入分配篇

19.劳动力市场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望

20.收入分配形势分析及建议

保存下方淘宝图片或点击“阅读原文”可折扣购买本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邮编:100029

THE END
1.白酒行业所得税税率「白酒行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1992年税收征管法颁布后,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集中的中央(国务院),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对白酒同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实际税负为8%左右,合计33%,大体与原议价粮白酒30%税率相同,但不准扣除包装费,对价外费用也开始征税,粮食白酒净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实际要高于33%,但允许https://agoodv.cn/news/26649.html
2.2024烟税多少(烟税率多少2019)中国烟草行业的税收比例高达80%,每年的纳税总额大约在1万亿元左右,烟草税种主要包括烟叶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共同构成了烟草行业的税收体系。 2024年4月征税期的截止日期 根据年度税务征期安排,1月、3月、7月、8月、11月的税务申报截止日期为每月的15日,2月因春节假期,申http://sb.0371-china.cn/post/98E1aE41.html
3.能不能从提倡吸烟入手?现在国内烟民达到3.5亿,2023年我国烟草行业工商能不能从提倡吸烟入手?现在国内烟民达到3.5亿,2023年我国烟草行业工商税利总额达到1.5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烟卷利润达到1100亿元,如果烟民翻一番,全年利润可达4-5千亿元,税收可达3万多亿元。 关键在于烟酒不分家,烟销售好起来,势必带动酒类消费也将大幅度增长,这对消费可是实打实的利好呀。 https://xueqiu.com/9444794505/315140618
4.重大事件!中国烟酒批发官网“唇枪舌战”–1688烟草批发网政策法规的变动对烟酒批发行业影响深远。在中国,烟酒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广告等环节都受到严格监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烟草的税收政策调整,酒类产品的广告监管力度也在增强。这些政策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盈利空间。 中国烟酒批发官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调整自我,以符合法规要求。例如,官网在产品宣传过程中http://m.1891122.com/?p=39336
5.建立公平民主的税收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这一时期,北洋政府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不仅保留了清后期全部税捐,田赋这个正供除包括地丁、漕粮、租课、差徭和杂税等,还要加收额外的赔款附加,而且进一步加速开征新税,诸如印花税、烟酒牌照税、验契税、契税加征、车税加征、厘金加征、牲畜税加征、屠宰税加征等等。 https://www.ctax.org.cn/zt/jdbn/BaiNianShuiShouLiCheng/202106/t20210616_1118815.shtml
6.税率最高的税是什么?附我国税收各税种排名情况企业所得税收入占整个税收的22%,排名第二。 3、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 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占整个税收的11%,排名第三。 4、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整个税收的8%,排名第四。 5、国内消费税。 国内消费税收入占整个税收的7%,排名第五。消费税主要面对烟酒、化妆品等这样的产品征收。 https://m.gaodun.com/cta/1368583.html
7.熊猫(硬时代版·中国税收未缴专供出口)3D标烟标天地很好的熊猫 https://bbs.yanyu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6175
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金融工作实践皖南事变后,为了打破日寇及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和满足边区军民的经济生活需求,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金融工作实践创新,带领边区人民开展了建立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边币、税收改革、完善健全金融法治等一系列金融实践活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为边区经济发展、边区政权巩固和抗日战争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8/id/8090557.shtml
9.18点见春节假期必做的事有哪些?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如何过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1月21日进入春运以来,全国铁路节前15天累计发送旅客1.43亿人次,同比增加1137.7万人次,增长8.6%。其中,1月26日发送旅客1049.6万人次,创节前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全国铁路圆满完成了节前春运任务,运输安全稳定有序。 四部门:明确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https://news.cctv.com/2019/02/05/ARTInkTQ1MBQpUCteBA76kmi190205.shtml
10.伪满洲国是怎么回事?原则是凡从前属于中央与省政府的捐税统属国税,其它市、县收入统属地税。这样就使得原属地方的田赋、营业税、烟酒税等大宗税收均集中于日伪中央政府,使其所控制的法定税收收入达税收总额的90%以上,而地方政府只有车捐船捐等杂小税种。[3] 第二次税制整理始于1934年。1934年3月1日,日本扶植溥仪粉墨登场后,对伪满https://www.360doc.cn/mip/1023592681.html
11.中国消费最大潜力:1.8亿“中产边缘”人群与美国等国实施的以税收为主的“二次分配”相比,“三次分配”有哪些特点?对于资本市场最为关心的高端消费与消费升级趋势又会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将聚焦上述焦点问题,对“三次分配”下的收入分配改革对消费的影响与投资机会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展望。 正文一、以“内循环为主体”,为何外需与内需的“剪刀差”仍在扩大?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1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