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存量咖啡店超过14万家,成为咖啡消费大国,但咖啡店密度远未达到日本、欧美数量。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市面上的各种咖啡店分门别类,做了一个总结。市场上的咖啡店营销模式主要包括八类。
一、只售卖咖啡和西点
这类店其实应该是最传统意义上的咖啡店,最传统的模式最传统的利润点。大多数人理想中的咖啡店,女孩子心里最浪漫的存在,文艺青年认为最文艺有情怀的店。很多人内心都有一颗咖啡梦,而他们梦中的咖啡店正是如此:在一条安静的小路上,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和煦。一家小店,客人不要多,三两个,喝着咖啡吃着甜品,或小憩或细语,好一派浪漫和谐。
二、售卖咖啡西点和简餐的咖啡店
此类咖啡店相比上一种,少了情怀而多了利润。也是很多“一类”咖啡店在感受到经营压力之后最容易转型的一种类型。这类店的简餐一般会选用包装好的半成品,加工简单省人工省场地,利润又高。因此加上的简餐其实准入门槛很低。然而,很多创业者不愿意加这种简餐,认为这种餐很low,拉低了整家咖啡店的档次。
总结一下,此类店在盈利模式上相比上一种强了不少,尤其在一下三四线城市,因为当地市场对西餐的认识,本来就还停留在半成品加工阶段,所以市场接纳度高。而虽然在一二线城市这样的西餐上不了台面,吃了甜的想吃点咸的也很正常。尤其很多喜欢泡咖啡馆的客人,到了饭点就很容易形成二次消费,一来二去也可以带来不少利润点。
三、售卖西餐为主附带咖啡的店
此类店其实就是西餐店,但是店名却叫某某咖啡。以前我的店附近就有这样一家西餐店,做的餐很棒很专业。咖啡就不谈了,如果你想开这类店的话,不需要太重视咖啡,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家店的特色也有限。
做餐就好好作餐,咖啡随便带一下就行,不需要专业。接触的有些学员,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做专业,我一直不提倡这样做。可以把一到两类做专业就够了。太多了一来成本太高二来反而让消费者没有办法定义你这家店,太多太杂也是不可取的。
四、只售卖单品咖啡的店
这类店个人觉得是最矫情也是最难做的店。没错随着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手冲,然而放眼整个国内市场,手冲仍然是极其小众的存在。纯售卖手冲的店基本就是老板一个人的自嗨,抱着自己的情怀慢慢穷死。除非你很有人脉很有号召力,否则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建议不要自寻死路。
五、纯外卖咖啡店
这种店通常很小,一个奶茶店大小,没有座位。其实就是借鉴了奶茶店的模式。这种店时下在一线城市渐渐开始流行了,因为门面小初创成本比较低准入门槛低,成为了很多咖啡爱好者的首选。售价便宜,设备专业,拉花漂亮,必须具备这些优势才有可能在跟快销巨头星巴克等品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把利润放到最低,靠性价比来获得一定的销量是我对这种店的看法。
售价便宜,设备专业,拉花漂亮,必须具备这些优势才有可能,跟快销巨头星巴克等品牌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把利润放到最低,靠性价比来获得一定的销量是我对这种店的看法。
六、以售卖咖啡豆为主营业务售卖咖啡为辅的咖啡店
这种形式的咖啡店其实只是一个招牌,背后一般会有一个烘豆工厂。咖啡会做的很专业,不会自己做西点更不会卖简餐,偶尔买的少量西点也是以外包形式存在的。因为他们不需要靠门店赚钱,门店负责的就是把咖啡做专业把逼装好。
然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售卖咖啡豆或者帮咖啡店供货来获取利润。这样的店很具迷惑性,有人只看到了表面,觉得他们只售卖咖啡也活的很好,然后自己也去开了一个,结果颗粒无收。
七、网红咖啡店
这种店其实严格意义上不能分为一个大类,但是因为它存在巨大的误导性我就将其单独结出来说。此类咖啡店的特别归结起来很简单,逼格特别高,利润点特别少,但天天排队门庭若市。以至于很多创业者被其误导,也效仿着开了一家,结果血本无归。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只看到了人家表面的风光却不知道人家背后的付出。成为网红并不是因为你有一家这样的店,主要还是背后在营销上的一掷千金。营销成本可能比开店成本还高好几倍,一般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大实力的,还是踏踏实实开店,别想着这一套。
八、以咖啡西点为引子,以第三利润点为主营业务的主题咖啡馆
个人觉得,这才是现在咖啡行业最好的路,最适合普通创业者的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前途无量。咖啡西点客单价很有限,时下租金人工等各方面成本又非常高,加之营销费用也相当吓人,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有效的客源,不断的提高客单价,这才是生存的根本。打个比方,以之前很火的猫
对以上八种咖啡店经营模式,分别做了简要分析,让你们大致对这个行业的经营模式有了一些了解,至少不会傻乎乎的以为咖啡店都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做考察,再下手也不会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