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讲座:怎样写商行联

本章所列的传统商行包括酒肆酒楼、茶馆茶亭、酱园酱店、盐场盐店、豆腐坊店、中医中药、陶瓷厂店、服装行业、理发店铺等等,于用则关系衣食住行,于联则蔚为泱泱大国。如按近年来笔者与同仁们倡导的商业文学研究之义界,应该都属于此一范围。

第一节酒肆酒楼联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古代的造酒专家,历来也用作美酒的代称。中国自古有堪称发达的造酒业,不仅酿造了誉满中外的名酒,而且造就了飘逸百代的酒仙,凝成了无比丰富的酒文化。古代造酒的称酒人、酒翁,督察酒业的称酒士,掌管酒政的称酒正、酒丞、酒务,卖酒的场所有酒坊、酒家、酒市。唐代的王绩,宋代的无求子、大隐翁、苏轼都著有《酒经》,宋人窦苹还编有《酒谱》。从《诗经》以来,酒和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简直是无酒不成诗。

其一是夸酒,夸耀本店酒好客多。如: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日丽花盈树

酒香客满楼

方法之一是借古代名酒之名为喻。《邵氏见闻录》载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洞庭春色”。《佩楚轩客谈》载“玉井秋香”酒味醇厚。于是有的就以这八个字相对成联,有的稍加增益:

贮有黄娇,留住洞庭春色

饷来红友,喜闻玉井秋香

黄娇是酒的别名,红友本指浊酒、薄酒,这里也用为酒的别名。《三国志·魏志·卢毓传》有“画饼充饥”、《世说新语·假谲》有“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些酒店于是用之作为吃、喝的代语,如:

冲积不必图画饼

止渴何须望梅林

古代称豪饮名士为酒仙、酒圣、酒龙。晋朝刘伶曾作《酒德颂》,陶渊明的诗篇篇有酒,唐代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历代大诗人都可以和酒联系起来。借古代名人以传酒名、以传店名便成为酒店联常用手法。如:

刘伶问道谁家好

李白回言此处高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酒不留零

如广州陶陶居酒馆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无遗

这是一首嵌字联,构思巧妙;从上联宾主双方实际出发,以陶潜美宾客,以易牙赞主人。下联写一寸光阴一寸金,暗寓一分钱一分货,主人尽心,客人不亏。联语典雅浑成,不落俗套,堪称上乘之作。

西湖茅庐沽酒处干脆以“刘伶庄”自命,书联云:

华屋杂茅庐,于西子湖边别开胜境

停桡来把盏,在刘伶庄畔应集酒仙

有的酒店直接夸其酒力。如《履园丛话》记载河南永城酒肆联云: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该上下联都以酒客为描写对象,由“入座”、“醉”、“出门”、“拱”、“歪”几个片段写出了酒客饮酒的全过程。看过《水浒》的读者知道,景阳岗下闻名的好酒叫作“三碗不过岗”,又叫作“出门倒”。这副联语以诙谐的风格,反衬、夸张的手法来夸赞酒,收得了极好的效果。再如《水浒传》载浔阳酒楼联:

世间无比酒

天下有名楼

俗话说“人杰地灵”,此处堪称“地灵酒著”了。夸酒不但要掌握分寸,还要讲究艺术,请看佚名题某酒楼:

一楼风月当歌饮

万里溪山带醉看

狂歌豪饮,虽未能免俗,但选取典型景物,乘醉畅笔,就能给人艺术联想了。

其二是劝饮,酒好得有人来饮,劝饮是为招徕顾客。据说禹的妃子命仪狄作酒进献给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者。”(《战国策·魏策》)可见自古就有劝人醉酒之习俗。《诗·大雅·既醉》唱道:“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商纣王居然以酗酒为德,《书·无逸》说:“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刘伶进而写了《酒德颂》,草圣张旭还把它写成了法帖。古人称嗜酒者为酒客、酒徒、酒神、酒魔。酒店联自然劝人多喝酒。佚名题广州壶天酒家联云:

壶里满乾坤,须知游刃有馀,漫笑解牛甘小隐

天下无尔我,但愿把杯同醉,休谈逐鹿属何人

这是一副嵌名联,上联以酒壶之小,藐视乾坤之大,意指酒家虽小,却自有一番天地。下联以豁达开朗的笔调点出壶天酒家的宗旨:把酒共饮,忘却世俗得失,一醉方休。

方地山题明湖春饭庄联云:

明眼怕看人,万事思量唯酒好

湖边能自醉,一春不惜买花多

表面上说“唯酒好”,实际上作者一肚子不合时宜,醉而不忘,醉而难舍。佚名题言茂源酒楼则旧典成句,信手拈来,读来令人有字句之间酒气飞腾之感:

君如豪气未除,戴月行沽,拔剑狂歌浇块垒

我亦英雄无赖,凌云自惜,当垆卖酒溷风尘

香港某酒家联劝酒更富于诗意:

槛外蝶多情,讵为采香才入梦

筵前花解语,未曾呼酒已销魂

区菊泉题福州广聚酒楼联更高明一些,把可能之事当成已然之事:

美酒可销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其实,人们并不是不知道醉酒不好,周公就曾以纣王酗酒的教训告诫康叔,《尚书》中至今留下了《酒诰》一篇;北魏的高允也曾写过一篇《酒训》,因此,不少的酒店联并不提倡万事皆空、时光易逝、及时醉酒的消极思想,而是告诫人们,警醒人们饮酒要适量。某联云: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又有集句联云:

有问嗜焉,从我所好

不多食也,点尔何如

上联两句分别出自《孟子·告子上》、《论语·述而》;下联两句分别出自《论语·乡党》、《论语·先进》。唯《先进》本作“点,尔如何”是孔子问弟子曾点的话,联语却将“点”解成数量词“一点点”,顿觉妙趣横生。

旧时,北大红楼大门北侧有一家海泉居饭馆,便宜实惠,学生们经常光顾,胡适曾为其题联云:

羹调烹饪,沙滩都道海泉居

联语将校园特色和饭馆特色类比,既诙谐自然,又洋溢着书斋气息。

其三是写酒趣,何广文题羊城酒楼联云:

一笑大江横,看樽前帆影东西,好趁晚潮归粤海

几人诗句好,问襟上酒痕多少,未输明月醉扬州

有的酒楼四围风光秀丽,把盏观风景,其乐无穷。江孔殷题广州东园酒家:

立残杨柳风前,十里鞭丝,流水是车龙是马

望尽玻璃格里,三更灯影,美人如玉剑如虹

此系国民初年题联,当时酒家在广州东堤的游乐场内,联语写尽了当时的豪华气派和人物风流,突出了这所酒家的特色。

即使是平平常常的、没有多少特色的酒店,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掘出无穷的趣味。“捧杯消倦意,把酒振精神”,这是紧张过后的小趣。“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这是清淡俭朴的生趣。“茶余喜谈致富事,酒后倍增创业心”,开放改革给人们带来了数不清的乐趣,为酒店题联的选材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出于商业宣传的需要,酒店题联仍然普遍地运用嵌字手法,把楼名、店名字嵌入联中。如佚名题潮州寒江酒楼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联语巧用四位古代文人典故,而典故不是与潮州有关就是与酒楼有关,并将酒楼名四字分别依次嵌入联语首尾,匠心独运,堪称妙绝。

再如清代北京天然居酒楼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此联不仅嵌名,而且属回文句式,既要字序颠倒,又要语意畅通。世称天下名联,也是实至名归了。

有的酒楼联虽然不嵌题字,但联句隐含题意,如同是对题名的诠释。广州文缘酒家有一副题联云:

是梧桐庭院,是杨柳楼台。天开酒国长春,任教名士美人,勾留裙履

有槐火石泉,有杏花村酿,地接南园故址,好趁秋风明月,重论诗文

笔者曾为蔡生“天天饭吧”题联云:

道道非常器

天天是饭吧

上联合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君子不器”,意谓开一小饭吧,也不违君子之道;下联则嵌名点题。

第二节茶馆茶亭联

酒添豪壮,茶品清高,中国的茶文化同酒文化一样历史悠久。茶树起源于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南方小国就以茶作贡品进献给武王。至汉代巴蜀之茶已成为一种重要商品,人们不仅以茶入药,而且有了饮茶的习惯。到唐代,“贞元九年,复茶税,每岁得钱四十万贯”,足见茶叶销量之大。唐人陆羽著《茶经》,从茶的起源、种植、制作、烹饮、文献记载诸方面总结了中国的茶文化。唐代有关茶的著作还有苏百厘的《十六汤品》、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旧俗聘礼多用茶,叫作下茶;女家受聘称受茶。至宋代,太学生每年有茶会,寺院则做茶汤会,专门设有茶鼓。林逋《西湖春日》诗云:“春烟寺院敲茶鼓,夕阳楼台卓酒旗。”茶既是风雅之物,故至今凡中式茶坊茶馆往往张挂名人书画,以供茶客消遣久坐。

自《茶经》而后,人们饮茶时总要评尝茶味,因而饮茶又称为品茗,往往伴着高雅的清谈。旧时茶馆联的内容一是标榜品茗时清凉和谐的茶趣,如: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胜,顾渚分香

尘虑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直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后世遂以“七碗茶”形容茶的威力。在喧嚣市廛中,茶馆当然是亲友晤谈的上佳场所,如佚名题南京玉壶春茶楼联:

到处是楼台,恨无茅屋三间,闲来赏雨

偶然值亲友,犹有冰心一片,相与谈天

用精制的茶具煎茶,慢煎细品,自成茶趣。有这样的题联:

金鼎浪翻螃蟹眼

玉瓯暖制鹧鸪斑

“螃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泛起小气泡,宋蔡襄所著《茶录·候汤》云:“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热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热汤也。”初沸为蟹眼,渐大为鱼眼。苏轼《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出幅是写煎汤的,对幅写茶具。宋杨万里《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诗云:“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鹧鸪斑即鹧斑,大概指陶瓷器皿上所刻画的似鹧鸪羽毛的斑点。

有的饮茶清谈一似道家谈玄,无边无际,所以茶馆联又有用道家术语的:

窗外看山,风生七碗

楼头近水,春满一壶

“一壶”既指茶壶,又双关指道家仙境,又称“壶天”。张桂春题上海一壶春茶楼联云: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据道家典籍载:施存学大丹之道,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唐张乔《古观》诗云:“洞水流花草,壶天闭雪春。”

茶馆联的另一项内容是自诩高雅拔俗,所谓“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清茶于世可涤俗尘,于人可洗俗肠,所以说:

石鼎煎香,俗肠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醒

笔者曾为长沙竹淇茶馆题联云:

竹篁宜听鹂

淇水好烹茶

活用古诗文句及典故,与装潢典雅的茶馆相得益彰。佚名题西湖藕香居茶室联云: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下联用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切地切事,淡雅清丽,信手拈来,别开生面。笔者为润沁园茶庄题联云:

润物无声,一星半点宁非偈

沁园有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是嵌字联,上下联都化用了古人诗句。

黄乃铸题东台听雨楼茶社联则不是对一般茶客而言,直可以看作茶社的旨趣:

偶然乘兴而来,只应话梅子阴晴,杏花消息

且试放怀凭眺,可想见元龙豪慨,庾亮高风

庾亮在东晋时出仕三朝,好老庄、善谈论。元龙是陈登的字,陈登生当汉末,志向高远,许汜看见他高卧上床,让客人坐下床,简慢如此。联语引二人为喻,这就不止是超凡拔俗,简直有点踞傲不群了。

当然,茶馆茶楼要盈利,署联的初衷还是要招徕顾客。笔者还应长沙竹淇茶馆之邀题联云:

馆客熙熙,咸是兰姿竹节

茶汤汩汩,无非湘水淇波

上联褒美茶客,下联赞扬茶水,巧妙地嵌入了“竹淇茶馆”四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一般说来,茶馆楹联的构思是称引名茶,夸说茶好水好: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团先占一枝春

雀舌自古为名茶,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云:“添钟烹雀舌,洒水净龙须。”“烹雀舌”指煎茶,“净龙须”指擦洗草席。龙团是宋代贡茶,宋真宗、宋仁宗时,福建命官择精茶作成小龙团十斤进献,每斤十个小饼,龙团凤饼从此闻名天下。苏轼《以大龙团报垂云新茶》诗云:“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后世联家常把雀舌、龙团作为好茶的代称。

金粟香题常州惠民桥下升平茶社联,从“惠民”立意,结语平实:

泉烹苦茗能留客

水绕甘棠到惠民

藕叶藕花圈曲槛,想当年苏小也向个中来,这绿水光中可馀鬓影

香风香雾泊重堤,问此日放翁竟归何处去,那红露片里应有诗魂

中国茶文化中又一特殊现象是,遍布山野之间、供人自取自饮、不求营利的茶亭。旧时陆行十数里或数里,必有茶亭以憩行旅,或山市人烟攒集处,或岐途僻径村落稀少处,或江流两岸候舟待渡处,往往有亭翼然高拱,以招顾过客者,亭柱亦往往饰以联语。清叶莲薪撰茶亭联云:

来不招,去不辞,礼义不拘方便地

烟自奉,茶自酌,悠闲自得大罗天

买丝客去休浇酒

糊饼人来且吃茶

有一副联署为吴兴八里店茶亭联,事实上其他地方茶亭亦多见: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杯各自东西

旧时福州南门外茶亭联与此联意思相差不多: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这都是就茶亭服务于公众这方面着笔。认真说来,这一类联于调侃之中多少也带有一些劝人与世无争的意味。另一类联作规劝语、警醒语: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

山花媚日,点头笑客不须忙

广州三眼井茶亭联云: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只身在外,无所约束,固然自由了;但荒野之地,无人监督,也易于萌生杂念。从道德的意义上说,茶亭联可以视为社会文明教育的一种必要的补充。特别在荒凉险要之地,警醒的联语措辞更尖锐,语气也有所加重。浙江绍兴驻跸岭茶亭题联云: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警醒语往往结合茶亭地理环境,语带双关,富于哲理,因而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产生振聋发聩的道德效应。贵阳图云关茶亭联为流传较广的一副: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亭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吴恭亨《对联话》载愁岭茶亭联云:

愁甚么,信步行将去

歇也罢,丢肩放下来

全联明白如话,无一难字,然而又暗用佛典,寓有深意,就是在人生道路上,一切应达观处之,不要为事务所困扰。

第三节其他行业

行业联是应用极广的,撰写大旨当然是要切合行业特色。此处就医药及各类店坊择要介绍。

1.医药店联

同酒茶一样,中国有着古老的医药文化。旧时中国的医和药是不分家的,采药、制药、诊治、司药,一个中医师往往身兼数职。于是诊所、药店、制药厂三位一体,许多地方至今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因此,一家诊所书挂的楹联既可以有医的内容,也可以有药的内容,医药联不可分家。中国医药联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中医药联往往祖述渊源、强调医德。

中国的医药传说起自黄帝神农氏,或说神农亲尝百草而传医药,或称神农派歧英尝味草木典医疗病,所谓“神农尝草,歧英典医”,因此人们普遍地把医药事业称为“歧黄事业”。联家常以“歧黄”入联:

歧黄事业

菩萨心肠

术著歧黄三世业

心涵胞与万家春

妙手回春,掌握歧黄奥秘

灵丹起死,提高医术技能

古代又把医术称为仁术,把医人之病与治国之术联系起来。孟子称仁政之道为仁术,说过“是乃仁术”的话。范文正少时立志:“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后人引成语入联,天生地就:

是乃仁术

必为良医

良医的追求是济世救人,而不是捞取回报,更不在于获取经济利益,有几副联集中体现了这种境界:

常体天地好生德

独存圣贤济世方

虽无刘阮逢仙术

只效歧黄济世心

“刘阮”指汉朝的刘晨和阮肇,二人上天台山采药,遇见两位仙女,忻然如相识。这个故事见于《神仙记》。

医家与仙家的结缘传说也很多,晋人葛洪的《神仙传》载有这样两个故事:吴国人董奉隐居在庐山,替人医病不取财物,只求病愈者种杏树五株,数十年竟得杏树十万余棵,蔚然成林。又有桂阳人苏耽,将仙去,谓其母曰:“明年将大疫。庭中井水,檐前橘树可以代养染病者。”第二年果然流行疫病,人们取橘泉治病,全活者千百人。后世联家便用“杏林”、“橘井”来颂医家。如:

杏林春暖

橘井泉香

杏林三月暖

橘井四时春

除“杏林”、“橘井”外,用得最多的是以战国时的名医扁鹊和三国时的名医华陀为喻:

绿水青山,华陀有术

春风杨柳,扁鹊再生

起死回生,不独当年扁鹊

扶伤救死,又见今日华陀

近世也有以其他名医为喻的:

辨证论治,效法张仲景

救死扶伤,学习白求恩

近代,西医传入中国,许多从医者既行中医,又兼中医,一些医药联语多作说明:

学贯中西,活人无算

道通天地,济世实多

在昔解剖失传,术不逮古

迄今中西并学,医乃称良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医药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采用了一整套独用的术语,有些医药联亦偶尔用一些通俗的术语作为点缀。一般如:

药以四时分表里

脉从六部辨沉浮

望闻问切,对症治疗施妙手

膏丹丸散,秘方酌配可回春

香港周简段先生《神州轶闻录》一书辑有两副牙医联,构想精巧,堪称佳制。其一为“没齿无怨;每饭不忘”。联很简短,仅有八字,但却含意隽永,耐人寻味。上联《论语·宪问》“没齿无怨言”。原文没齿为“没世”、“终生”之意,而在联中取其字义,没齿,没有了牙齿,即医生拔掉了牙齿;下联用古人称颂杜甫之语:“患君忧国,每饭不忘”,借用以表示对牙医治病的感激之情。其二为“易牙能知味,凿齿故多方”。既是用典,又切合牙医职业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从字面“易牙”指换牙,“凿牙”指拔牙,“知味”指治牙后之功效,“多方”是对牙医之赞颂。这是对牙医职业的特征的描述。但是,实际上隐含了两个典故,易牙为齐桓公之宠臣,长于烹饪;习凿齿是晋时名士,善赌擅文。以人名喻事物,构思精巧,浑然天成。这可说是雅文化而俗用了。

传统的药店联同一般商店联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不招徕顾客、不劝买劝卖。

首先,它介绍药品时从不夸说本品的功能效力,只说到除病祛灾、延年益寿为止:

一囊春贮

九鼎云英

囊中悉系延年剂

架上都成不老丹

具备中西药品

方便远近病人

传统的中医不去笼络病人,相反,医生的心境是“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传统的中药店也不叫人多吃药、多买药;相反,它告诫人们:

贵品原宜补

奇功不在多

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它和中医一样公开宜称:

但愿世间人无恙

哪怕架上药生尘

其次,药店所追求的境界,仁重于利,德高于财:

所言皆药石

立意尽慈悲

不惜千金价

惟推一体仁

人期勿药有喜

我自立心不欺

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联语的立意似乎颇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但是,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医药是特殊的行业。这种道德高于一切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那么,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2.豆腐店坊联

中国的传统食品中,豆腐是不可或缺的素食品。同中医药一样,豆腐的制作和销售往往合二而一,豆腐作坊同时兼营销售,豆腐店常常就有豆腐作坊。豆腐店坊联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立意:

第一,引用有关的传说典故,述说豆腐的历史渊源:

始制刘安,得成素食

文稽虞集,别号来其

相传豆腐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创制的。虞集是元代四川仁寿人,寓居临川,号道国,人称邵庵先生,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曾主持编修《经世大典》。联语称“来其”作为豆腐的别名,源出虞集的文中。其实,早在宋代,豆腐就有另外的称呼。陆游《邻曲》诗云:“拭盘堆连展,洗釜煮黎祁。”并加自注说:“连展,淮人以名麦饵;黎祁,蜀人以名豆腐。”黎祁与来其音近,联中多用来其:

小店生涯惟在此

故乡风味说来其

味超玉液琼浆外

巧在燃箕煮豆中

第二,描写豆腐的洁白柔和:

瓦缶澄来银有影

金刀割处玉无瑕

第三,写食趣:

君子淡文,禅参玉版

僧家真味,品重香厨

《庄子·山木》有句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只吃点豆腐,重在礼义,这种古朴的君子之风历来为中国传统所崇尚,而豆腐店坊本身亦不过小本经营,其命运与豆腐相差无几。所谓“磨砻消岁月,清淡作生涯”。但济安豆腐店有一副联却别开生面:

请君跳过鱼儿碗

看我翻成肉价钱

济安有句民谣,谓“跳过鱼儿吃豆腐”,俗言又有“豆腐拌成肉价钱”,脱化成联,别具一格。

3.盐场盐店联

中国人提炼盐的历史很古。古文字中有很多“盐”字,《说文解字》单列“盐”部,并说“古者夙沙初作鬻海盐”。许多古籍载,夙沙即宿沙瞿子,善渔,且善煮盐。中国的许多地名都有个“盐”字,这些地方大都同盐有直接关系。《周礼·天官》有盐人,掌管盐之政令;汉代专设盐官,唐代改设盐铁使。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研究出盐的供应和管理办法。春秋时期的管仲靠着山东沿海的渔盐之利使齐国富强,得以称霸天下。传统盐场盐店联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颂扬盐业的悠久历史,申明盐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经邦成大业

煮海仰宏猷

胶鬲生涯,桓宽名论

夷吾煮海,傅说和羹

后一副联列举了同盐业历史有关的四个典故:胶鬲原为殷臣,遭纣之乱,混迹于鱼盐商贩之中,周文王举以为臣。桓宽是汉人,著有《盐铁论》十卷,共六十篇。夷吾即管仲。傅说原为傅岩的盐业奴隶,后为武丁的贤相,由于他的努力,殷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据说,姜太公也曾写过有关渔盐之利的策论。所以,又有联云:

蜃蛤鱼盐,太公遗箧

官山府海,管子成书

管子等人是为国兴盐的英雄,历史上也出了不少贩卖私盐的盐枭。在古代,小而言之,盐业不过是一种产业;大而言之,它可以兴邦立国、成就霸业。正如这副联所说的:

莫问公私,豪杰枭雄,都向鱼盐托生活

漫云货殖,霸图祖业,却以禺箧见才猷

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古以盐事喻人事、以盐事喻政事。古时运盐有盐车,拉盐车自然是苦役,人们便把贤才屈居贱役叫作“服盐车”,贾谊《吊屈原赋》云:“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盐咸梅酸,调味时不使过酸过咸才成“和羹”,《书·说命》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后世便以和羹喻群臣同心辅佐君王,以盐梅喻修治国政,还将忠勇机智的将军称为“盐梅上将”。于是盐业联中有喻政一类:

屑玉披沙,品资调鼎

熬霜煮海,业启和羹

品重盐梅调鼎鼐

赋资军国利民生

除此之外,盐的形状颜色平平,可著墨的地方不多;盐虽不可一日或缺,但多了也无用。因而盐店联一般也不招徕顾客,难于写出特别吸引人的境界。常用的如:

调羹和味

取精用宏

堆盘皆玉粒

调鼎尽金沙

4.理发店联

“理发”一词在晋代只不过是梳理头发的意思,至宋代有“刀摄工”的称谓,才包含现在理发的内容。三十六行中,这一行无典籍可数,无名人可称。但是,近代兴起的理发店联却显得有声有色,与它遍行天下的行业声势相称。察其体要,主要有下列诸项:

第一,用抬题之法以提高声价。理发,世称小技贱业,尽管人人需要,却一直为人所轻视。若要写得精彩,必先抬高身价。联家抓“头”、“顶”二字,采用表里双关的修辞手法,把理发行业夸成世间第一等事业,把理发技术(包括掏耳、洗面)夸成世上最高的技术:

大事业从头做起

好消息自耳传来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操天下头等事业

做人间顶上功夫

发式创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彩,面面皆春

本是人的头顶,双关为最极、为第一,这是一种天然的巧合;把最小的说成最大的,利用不合逻辑的夸张造一种言语幽默,给人的感觉是恰到好处。

第二,用美容效果来树立形象。最原始的办法是讲述人们进店出店的变化:

进来乌云秀士

出去白面书生

这样说虽然朴实,联语成了白话,引不起人们的美感。换一个角度,把行业主人的美意表白出来:

善心不欲世人老

巧手能教颜面新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像这样,站高一步,说人皆有爱美之心、人皆愿青春常在,虽然没有提理发换颜,但已明显地含有“请君进来”的意思了: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头颅岂肯闲中老

面貌常留少壮春

士行端宜新耳目

人情原贵美须眉

第三,靠借题发挥写出新意。有两种借题发挥,一种是就题字为辞,演绎出题外的意思:

创人间头等事业

理世上不平东西

对幅就理字演绎,推而广之,岂只是理发,还要“理世上不平东西”!解放后有两副理发店联也是这样写的: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传统一手推平

理出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历史上留传的几副理发店名联属于另一类借题发挥——借理发之事抒写政治抱负,人所熟知的石达开题广西贵县理发店联以咄咄逼人之势,表达了要大显其“手段”的英雄气慨: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一个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将领形象如在眼前!辛亥革命时,成都某理发铺题联与此异曲同工: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是敌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1939年汕头沦入日寇手中,第二天潮阳县一理发铺关门停业,愤然撰联曰: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复,负此老颅

抗日战争期间另一副理发店联同样慷慨激昂,有如抗战的誓言:

倭寇未歼,须眉大愧

河山既挽,面目重光

这些联语大大开拓了理发行业联的意境,给这一陈旧的题材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把这个小小的题目真正抬到了“顶上”的高度。

5.其他

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实际上,社会人事日趋复杂,行当分工已远远超出三百六十五行。除上文介绍的酒肆、茶楼、诊所、药店、理发店以外,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其他的行业联。学者可揣摩其体要,以为撰联参考。

油漆店(佚名撰)

以素为绚

上联用《论语·八佾》记载子夏问孔子:“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意为漆原本没有花纹,但那些斑斓绚丽的图画又是由此而来的。下联从《左传·昭公七年》“其用物也宏矣,其取精也多矣”化出,意谓漆料都是细心广泛采集来的精华。

戏衣店(佚名撰)

菊部新妆,梨园旧谱

天孙云锦,槐国衣冠

上联扣住“戏”字。宋代有菊部,唐代有梨园,都是演戏或演戏的地方的代称。下联扣住“衣”字。天孙即织女星,传说能以云彩织出锦衣。“槐国”即《南柯太守传》中的槐安国,借指逢场作戏,也如同做梦一般,并非真实。

木雕店(佚名撰)

莫笑雕虫,君子之器

须知刻鹄,巧匠所营

上联用《法言·吾子》而反其意,意谓莫要笑雕刻只是雕虫小技,只有艺术修养高深的人才能作出大器。下联借用《后汉书·马援传》的“刻鹄”一词,强调没有技艺超凡的巧匠是不能成功的。

剪刀店(佚名撰)

剪将淞水

快若并州

扇子店(佚名撰)

明月如怀,团圞可喜

仁风在握,披拂无私

上联化用汉班婕妤的《咏扇诗》,借月喻扇。下联用《晋书》所载谢安赠扇、袁宏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借题发挥,巧妙地抬高了购扇顾客的身份。

绸缎店(佚名撰)

云锦天孙织

霓裳月里裁

此联引用神话故事以描述绸缎之美。云锦既为天孙(织女)所织,那么所作衣裳当然也就可在月宫里裁剪了。这样,就把原本平常之物变成了瑰丽神妙的东西。

刻字店(佚名撰)

六书传四海

一刻值千金

“六书”是《说文解字》中归纳的六种汉字造字方法,这里指各种形体的汉字。上联意谓,我店所刻出的文字在天下享有盛名。下联借用“一刻千金”的成语,赞美刻工技艺之高。

洗染店(佚名撰)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上联为家禽色,下联为飞鸟色,井然有序,加上罗列的六种颜色,形象鲜明生动,艳丽非常。

帽庄(佚名撰)

脱帻无心惊露顶

请缨有路喜弹冠

上联说,脱去头巾,不必为露顶迟暮而惊讶。下联用《汉书·终军传》“终军请缨”典,说可喜的是报国有门,堪可弹冠相贺。帻、冠虽不同,但同为帽属,也算贴切。

布店(佚名撰)

衣人德自暖

被世岁无寒

联语寄托了一种行善积德和追求桃源生活的理想,比喻联想得体,写得感情真切。

粮店(佚名撰)

谷乃国之宝

民以食为天

按《太平御览》引范子计然曰:“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联语掇取了这些古训构思成联,全联仅十个字,名词有“谷”、“国”、“宝”、“民”、“食”、“天”六个,由三个虚词“乃”、“之”、“以”,一个动词“为”,从中穿针引线联系起来,是用字遣词的一大特点。

菜园(鄂尔泰撰)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北宋诗人黄庭坚题画菜词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所谓“菜色”,是指饥民的脸色,出于《荀子·富国》。联语系由黄庭坚题词衍化。

馄饨元宵店(佚名撰)

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人间骨肉,同此团圆

上联以馄饨为题,认为包馄饨虽是小道,却与收拾天下同理,口气之大,令人咋舌。下联以元宵为题,写得极富人情味。上下联都抓住食品特征予以发挥,是思想性、艺术性都较为出色的行业联语。

竹器店(佚名撰)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本联抓住了竹器的特征,却借题发挥,射理射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虽是竹业联语,却有座右铭一样的力量。

化妆品店(佚名撰)

淡浓随意着

深浅入时新

按苏东坡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诗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联语紧扣人们化妆的心理,从颜色的浓淡深浅咸宜写,起到了招徕作用。试想,联中若大写化妆品的形形色色,则难以脱俗了。

鞋店(佚名撰)

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步月凌云

本联在写法上采用间接描写。以“登堂入室”衬托鞋的高贵,以“步月凌云”衬托其舒适轻快,语意含而不露,在夸人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

以上林林总总的商行联是大概举之,约略言之,学者当结合需要撰联的行业特点,细心揣摩,举一反三,以期撰作时有依傍和参考。

最后,还想叙述一下商号联。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的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但是,中国的商品生产、中国的商业,起源却是很早的。前面所列诸种行业,大抵都离不开一个“商”字;有籍可查的富商大贾在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的。春秋时代曾经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后来弃官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藩息,家至巨万,成为历代称引的“陶朱公”。至近代,商业发展加速,专事经营的商号、商店、商场瞬间布满城乡,商业联亦随之蓬勃兴起。当然,这也是一种商业文学现象。

中国的商业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商业联也有独具的情趣。

首先,它所追求的是昌隆茂盛的局面、仁泰祥和的境界。经商诚然要赚钱,但中国人从来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提倡以德经商、诚实致富。在商业联中,看不到赤裸裸的金钱交易,闻不到一星半点的铜臭味。统计一下传统的商号名称用字,出现频率最高的有昌、盛、茂、隆、康、达、发、丰、裕、仁、泰、吉、祥、和、平、顺、通、安、乐、兴、生、源、春、信、孚、成、元、大、利、禄、福等字。商号联常常用嵌字之法,表现其追求的境界。如:

大昌祥商号联:

大公无我见

昌运发其祥

天昌商号联:

天心见来覆

昌运启升平

日新昌商号联:

日月九天丽

新年百事昌

仁昌祥商号联:

仁风昭骏德

昌世获麟祥

永昌商号联:

永宝铭钟鼎

昌言配典谟

生昌商号联:

生机常不息

昌世十其年

全昌商号联:

全备兼才德

昌明际盛平

利昌商号联:

利益同享

昌言可嘉

阜昌商号联:

阜财瞻舜日

昌运乐尧天

悦昌商号联:

悦人以道

昌后无疆

联语表明,传统商业所追求的远远超出了金钱的范围,其目标远比金钱要高,其内容远比金钱丰富。

其次,提倡公平交易,讲究信誉。中国人自古把信誉看得很重,守着“人无信不立”的格言,商界信誉自然应摆在第一位:

信义通商,咸丰大有

阳和启运,恒益同人

传统商家认为,一个商店要想树立威信,归根到底要有三条:货真价实、分量足够、买卖公平。反映到联语中,如:

公道由来评物价

春风到处解人颐

名正言顺,买卖不诈

秤平斗满,童叟无欺

有的联语写得更加通俗,更为直接:

货真价实,不做违法事

尺足秤够,莫赚昧心钱

第三,讲求笑口常开、和气生财。中国人不信上帝,传统商业中没有把顾客比作上帝的,但传统商业道德中对待顾客的认识较之“上帝”什么的,起点似乎更高一些:

有事业心,问不烦,拿不厌

无官商气,近者悦,远者来

“近悦远来”,语出《论语·子路》,原指政治清明,近处的人高兴,远处的人归顺。借以喻商,立意深远。

事与人便人称便

货招客来客自来

这里用紧缩了的假设条件句论说人情物理,推及为商之道,很有点哲理味,应该是精美的商业格言联。孟子提倡推已及人,传统商家称道与人方便,大宗生意要做,零星买卖也要做:

货无大小皆添备

物纵零星不厌烦

百问不烦,百拿不厌

笑容常在,笑口常开

我们清楚地看到,商业主人同顾客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我卖你买的关系,在这里,人跟人的关系并没有商品化,买卖关系是一种有血肉有感情的“人”的关系!

THE END
1.喝了口破,这家商户被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商行破酒类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相关证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该贸易商行广告中出现饮酒动作的情形作出处罚,并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啤酒品牌因饮酒动作被罚,相信不少市民会有“酒的广告不让喝酒”的迷惑。 卖酒触“网”反触“法” https://m.163.com/dy/article/I4EOSMEB0552ADWT.html
2.汝州鹏展葡萄酒商行的微博汝州鹏展葡萄酒商行 2016-9-17 11:42 来自360安全浏览器 中秋节已过,重新回到卖酒的状态中去 ?收藏 转发 评论 ?赞 c +关注 汝州鹏展葡萄酒商行 2016-9-16 12:17 来自360安全浏览器 怎么没红酒? @汝州于鹏飞 祝你们中秋节快乐! 2汝州 1 5 https://weibo.com/u/2204250911
3.高档大气的酒水店名字大全茶颜啡语酒水店 铭林酒水店 怡佳酒水店 香大酒水店 美誉唐酒水店 鑫泰酒水店 百平百太酒水店 杰煌酒水店 通达酒水店 博多酒水店 麦诗逸酒水店 川韵酒水店 高晟源酒水店 桔子酒水店 米可酒水店 鑫辉酒水店 优多酒水店 荣伊酒水店 本色酒水店 http://mingzi.jb51.net/qiming/dianpu/15073.html
4.卖酒的商行取名字大全起名工具卖酒的商行取名字大全 1. 酒香阁 2. 酒乐园 3. 酒之家 4. 酒乡 5. 酒坊 6. 酒窖 7. 酒庄 8. 酒库 9. 酒仙楼 10. 酒神庙 11. 酒醉楼 12. 酒醇阁 13. 酒韵楼 14. 酒醉天堂 15. 酒醇天下 16. 酒醉人生 17. 酒醇人间 18. 酒醉乐园https://www.22tools.com/6581bc78bd.html
5.买酒荐股真相!裕茅商行卖酒建内部群坑股民高价买酒!保留证据可裕茅商行卖酒建内部群坑股民高价买酒!保留证据可退回 想进群荐股需要先买酒?股票亏损严重怎么才能退费?想进群荐股需要先买酒是骗局吗?老师一对一带单是不是骗局?买酒送投顾推荐股票亏损是被骗了吗?买酒送投顾交了会员费真的就有牛股推荐吗?买酒送投顾后推荐的股票与宣传严重不符,交了荐股会员费被骗还能退回https://www.jianshu.com/p/56e8a355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