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经过近3年的调整,中国白酒业已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通过对我国白酒行业分析认为,白酒行业整体恢复到

经过近3年的调整,中国白酒业已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通过对我国白酒行业分析认为,白酒行业整体恢复到过去是不现实的。

从2001年至2015年,这14年中,中国的白酒产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最近几年又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告别爆发式增长,步入理性发展和理性消费时代。白酒行业未来将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依靠消费者驱动,回归到一个注重性价比的时代。白酒行业将通过物美价廉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最真实、本质的需求。

一、白酒行业底部已现

在2003年到2012年,这是白酒产业公认的黄金十年,在高端消费的带动下,全行业的产销也随之不断攀升。数据显示,白酒行业2012年产量1153万千升,销售收入近4500亿元;与2003年相比,产量增长2.5倍,销售收入增长7.4倍;十年来白酒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保持了13%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十年的黄金时期,白酒企业营收也是一幅高歌猛进的景象。数据统计,2003年至2012年,白酒行业13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960.69亿元,增速呈逐年递增之势,2011年达到最高峰,为45.97%。2011年、2012年行业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16%和54.51%。

2010-2014年我国主要香型白酒销售收入统计表(亿元)

2006-2015年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006-2015年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变化(%)

不过,从2012年开始,政策因素与产业周期发展因素叠加,让白酒业进入漫长的调整期。2012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禁止用公款高档酒等。“三公消费”被限俨如白酒业的一场大挑战,加上2012下半年,塑化剂事件的影响,白酒业步入寒冬期,挥别过去的“黄金十年”。

2013年开始,白酒业超高增长态势已不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量1226.20万吨,同比增长7.05%,但增速明显下降。今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酒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酿酒行业业绩下滑的局面仍在继续。2014年亏损的规模以上酿酒企业比上年新增51家至327家,亏损面超过12%。具体到白酒行业,2014年1498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224.54亿元,其中利润698.7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25亿元和100.8亿元。白酒行业亏损企业11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9家,累计亏损13.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23%。

2007-2015年中国白酒行业利润总额走势(单位:亿元)

2007-2015年中国白酒行业利润总额变化(%)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受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白酒行业自2013年进入深度调整期,亏损面扩大,行业整体效益不断下滑。

二、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依旧突出

一边业绩下滑,一边却在增产。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获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酿酒行业2014年运行数据,我国白酒行业去年累计产量1257.13万千升,同比增长2.5%;按照白酒行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白酒产量达960万千升,而去年的产量已远远打破这一规划目标。

业内人士估计,产量过剩肯定不止近300万千升。而白酒产品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行业仍处于谷底,白酒产量还在增长是不正常的。五粮液掌门人唐桥就曾表示,白酒的年消费量在700万千升左右,“目前行业的产量规模超过了消费量一倍。”

2006-2015年中国白酒产量情况(单位:万千升)

2006-2015年中国白酒产量(%)

资深酒业专家肖竹青表示了对白酒产能过剩的担忧。他说,“黄金十年白酒行业的高增长、高赢利成了疯狂的代名词,酒厂、投行纷纷投资扩建白酒产能,但前几年白酒业高增长、高赢利掩盖了白酒产能过剩,众多的白酒产量被转移到经销商手中,白酒产业库存严重。”

同时,出于GDP、税收及社会就业增长考虑,地方政府成了白酒产量飞速增长的最大推手。白酒行业资深经理人晋育锋也表示,过去几年在高增长背景下,几个重要的白酒产区盲目投资,这些产能都会在近几年集中释放,新的大周期已经来临。

2005-2015年我国人均GDP稳定增长(元)

三、兼并重组将成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兼并重组将成趋势。行业深度调整依然继续,业内大型酒企和业外资本对酒企的兼并重组事件将会越来越多;并且随着一线、二线名酒品牌的下沉,极力拓展乡镇市场,县级酒厂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挤压进而面临生存压力,许多县级酒厂将会被吞并或者破产。

尽管一些中小企业酒厂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不过在此轮调整中,一些龙头企业有望率先突围。

盛初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王朝成表示,现在中国酒业进入了弱复苏阶段,龙头企业开始恢复,非龙头企业继续萎靡,行业整体增长速度不会迅速提高。“经过近三年的调整,行业大部分的参与者都对行业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从去年以来,龙头企业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

2014年,茅台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实现正增长;201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分别达14.69%和17.99%。

茅台五粮液旺季消费占比提升

高端白酒价格

中档白酒价格

未来三年会有一批企业破产,有些会被卖掉,有些会被资本化,相对应的龙头企业的优势正在显现。

随着白酒行业的调整,一大批生产落后、结构不优质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将被淘汰,一些小品牌将受到一线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的市场挤压,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四、高性价成白酒行业发展王牌

严峻的市场行情,让原本那些“傲娇”的名酒企业们,也纷纷放下身段,继续走亲民的路线,推出小酒、预调酒等概念。

中档酒市场规模

过硬闻名业内,看到过习酒生产规模的人,都知道习酒是实实在在用粮食酿出来的。金质习酒有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即香不腻人、吞不刺喉、醉不打头。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呼吁和引导消费者饮酒也要有“君品”,要健康饮酒、文明饮酒,不酗酒、不滥饮,在饮用习酒的过程中,体验君子品德的崇道、优雅、厚重和豁达。

白酒企业转型的路上,为迎合大众消费,推出了一些特色产品。青春小酒是不少酒企近一两年来热炒的新品,这种酒用小瓶,包装时尚形象,价格亲民,如五粮液的清纯小酒、郎酒的小特和小Q等都是此类产品。此外,不少厂商也将目光对准预调酒市场。在今年成都春季糖酒会酒水展区内,除RIO、冰锐、百加得等知名品牌预调酒外,据粗略统计,至少有27家推出预调酒新品。

中国食品研究员分析,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念已经与前辈完全不同,要想让白酒真正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需要在包装、价格、营销模式、传播模式上进行整体的改进。

五、酒业变革追逐“互联网+”

各家白酒企业早已在2013年开始试水电商平台,尤其是在遭遇寒冬之后,包括茅台、洋河、五粮液等企业纷纷寻找突破口,电商渠道成为新渠道。

互联网电商的优势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酒业”结合度仍然较低。如今酒行业仍以“传统渠道为王”,多数企业仍选择传统渠道。统计显示,去年白酒在互联网渠道的年销售额约为50亿元,仅占白酒行业年销售额的1%左右。但变革还是悄悄出现,无论是酒企业还时酒业经销商也在努力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让行业中不讲诚信的企业被公众熟知。而酒类电商的蓬勃发展,则让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价格有了新的认识。尽管酒类电商在发展中受到酒企的打压,但白酒行业贴近互联网的趋势不可避免。“以前白酒行业主要靠公款消费,灰色收入导致白酒行业快速增长。现在白酒快消化在转型,出现了很多电商渠道,这些渠道让消费者更方便。随着中酒网、酒仙网等本土化电商的崛起,带动渠道创新的同时终端争端也将进一步白热化,但就行业整体来看,是朝着良性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

您的信息我们已收到,我们会尽快上传!!

如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815号长江湾广场传真:010-58143981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065

已经收到您的询价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请耐心等待,或直接拨打客服热线400-700-0065联系我们。

已经收到您的留言,正在为您派遣商标顾问,

感谢您的支持与建议,我们会持续优化网站,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THE END
1.当前白酒行业现状白酒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白酒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进行白酒行业现状分析对于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做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1. 高端白酒市场的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高端白酒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增长。消费者对于http://www.hukoutc.com/tc/24466.html
2.2024上半年中国白酒怎么样?中酒协这份最新报告说透了!2024年过半,今年的白酒行业发展如何了?6月18日,《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分析了2024年上半年白酒市场的表现和变化趋势,并针对现状提出促进酒类市场健康发展的观点。众所周知,2024年,酒类消费市场进入转型期,酒业发展进入冷静期。消费需求疲软,“库存高企”等存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259951572021311&wfr=spider&for=pc
3.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前白酒行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完成了由总量增长模式向结构优化模式变迁的过程。现阶段,白酒行业总量基本稳定的背景下,中高档白酒的销量增长较快,低档酒销量逐步减少,行业利润总额增速超过行业收入的增长速度。[2] 1.2我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有大小白酒企业4万余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白酒企业1万余家,遍布全国31个省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ngji/370001.html
4.行业资讯丨了解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女性经济”与“Z世代经济”的兴起下低度酒行业回暖并发展迅速,整体增速高于传统酒业,资本也积极涌入这一赛道。 从消费者情况来看,40岁以上的群体较40岁以下群体喝酒更频繁;女生比男生更偏好低度酒,男生则对传统酒饮中的白酒、啤酒偏爱度较高。 http://www.yuhujiuye.com/newsinfo/2477677.html
5.2019年中国白酒行业名酒品牌发展现状及趋势本调研报告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工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综合研究。学科跨度大从多方位全面分析研究了白酒行业发展历史、产品市场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研究结论 1、中国白酒市场环境良好,白酒行业在历经了黄金发展期、深度调整期、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77167&moduleid=21
6.2024二、中国白酒技术水平研究分析 三、中国白酒技术优劣势研究分析 四、中国白酒技术开发研究前景分析 第三节 2023-2024年中国白酒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一、中国白酒市场供应情况分析 二、中国白酒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三、中国白酒市场供需趋势分析 第四节 2023-2024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2023-2024年中国白酒市场http://www.ldhxcn.com/hangyebaogao/qita/canyin/29675.html
7.20242024-2030年中国浓香型白酒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2024-2030年中国浓香型白酒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TOC \o 1-3 \h \z \u 摘要 2 第一章 中国浓香型白酒市场发展现状 2 一、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2 二、 消费者需求特点 3 三、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13/7156035120006161.shtm
8.白酒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战略规划锦囊白酒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管理类]战略规划[行业分类]食品 [摘要] 试读已经结束,如需继续阅读,请先下载下载¥80.00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15801580457http://www.chn-source.com/product/detail/20203121477
9.2020年中国白酒行业供需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15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呈总体下降趋势。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8.24%。2020年1-2月,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7.2亿元,增速为-11.68%。 3、行业“去库存”成效显著 https://www.douban.com/note/765838224/
10.2022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年轻群体是未来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白酒产量达到202.4万千升,同比增长4.7%;和白酒相比,啤酒、葡萄酒的产量均出现下滑的情况。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持续受到关注。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对行业现状及趋势作出了分析。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预计2022https://www.iimedia.cn/c1020/85070.html
11.2024年高端白酒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高端白酒行业发展调研与中国高端白酒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0年),高端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文化影响力。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品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高端白酒不仅在酒质、包装、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升级,还通过品牌https://www.20087.com/M_ShiPinYinLiao/19/GaoDuanBaiJiu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12.贵州茅台股票深度估值报告3.1.2 行业现状与趋势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受到政策调控、市场饱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健康理念的提升,白酒市场面临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中高端白酒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低端市场则面临萎缩。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规模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品牌、文化、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309599/article/details/1423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