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文化是在中国诞生并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类型之一。就发展和变迁而言,唐代是茶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创了发展的多种可能;宋代茶文化以点茶为特色,充满奢华、繁盛、浪漫和艺术气息;明代茶文化崇尚自然清淡之风,炒青散茶和撮泡法受文人喜爱;清代至民国时期是茶文化发展的转折期,也是世俗化和日常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变化在茶馆中有鲜明体现;新中国成立后,茶文化进入全面复兴和高度繁荣的时期。茶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深刻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变迁文化传播宋代点茶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民的丰富社会实践,在唐代全面形成,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性格和精神世界,至今仍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确立
“茶文化”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到90年代全国上下已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学者们从狭义、中义、广义三个层面来理解茶文化的概念,笔者曾对此全面剖析,提出从内涵来讲,茶文化是指特定社会成员所传承的与茶有关的能力和素养,包括思想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制度规则、知识体系、风俗习惯等;从外延来看,它以人文层面为核心,兼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与茶产业、茶科技并列。以此概念衡量,茶文化并非只在中国当代社会存在,而是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在唐代正式形成并走向兴盛。唐代是一个兼容并包、开放多元的朝代,各种制度、思想和观念等得以孕生。茶文化在这个时代全面形成,并且很快达到兴盛的局面。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认为唐代“某些新生事物出现并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茶文化便是这样一个深刻改变中国面貌的新生文化类型。
茶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针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提出了“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著名判断。就茶文化而言,自唐代形成之后,同样“凡一代有一代之茶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和历史积淀,赋予了茶文化以厚重底色,体现了鲜明的独特气质和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文化进入了全面复兴和空前繁荣期。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国和第一出口国,茶叶种植面积、干茶产量等世界领先;长期失传的唐代煎茶、宋代点茶都被复原,出现了新中式茶饮等饮茶法、茶艺馆等新式饮茶空间,茶文化作为一种生活美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受欢迎;各类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中外交流茶会和茶话会、茶文化研讨会等频繁举办,中国还推动设立了“国际茶日”;高校和各类机构设立了茶文化专业或茶文化学院,茶文化是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茶艺师、评茶师成为新的职业类型;茶叶与小说、影视等文化产品紧密融合,产生了一批精品电影和电视剧。
中国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一般学者多强调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这种二分法并未洞彻茶文化的实质。笔者认为,茶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媒介性,所谓“以茶为媒”。通过茶叶这一媒介,人与物质、人与精神得以相互促进和激发,不同人群、族群、国家之间得以充分互动,给全人类带来了友谊与和平。
第一,茶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茶有止渴生津、消食降脂等方面的功效,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有醒脑明目、放松精神、激发灵感等方面的作用,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须臾不可离的七种日常;“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茶是人生的八大雅事。中国礼仪之邦在茶中有鲜明体现,皇族宫廷以茶赐群臣,宣示恩宠;士子文人互寄新茶,寄托诗文情思;亲朋好友相互馈赠茶礼,联络彼此感情。中国古代的儒释道群体还赋予茶叶以道德和文化情感,认为茶有精行俭德、致清导和、韵高致静、茶禅一味等方面的思想特质,这成为中国人文化品格的象征。茶含蓄内敛,这是中国人品位生命、解读世界的独特方式。中国茶叶种类、品饮方式、饮茶习俗等十分多元,但彼此之间没有攻讦和压制,而是相互学习、兼收并蓄、和谐共处,这体现出中国人热爱和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第二,茶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从唐代起,茶叶和茶文化已经向吐蕃、回鹘等边疆塞外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这些地区多为游牧生活,人民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维生素等摄入量较少,不利于消化,而茶叶有消食解腻的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甚至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程度。为了增加朝廷税收、获取充足的作战马匹,同时巩固和强化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北宋政府推出了榷茶和茶马贸易政策,设立茶马司,借此巩固国防、强化边疆治理。雍正十三年(1748年)官营茶马贸易废止,之后民间茶马贸易继续深入发展,促进了茶马古道的繁荣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原的羹饮、团饼茶等早期的茶叶使用和制作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存和传承,各民族也创造了奶茶、甜茶、酥油茶等新的特色饮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茶文化中也有鲜明体现。总之,茶叶是各族群之间的“黏合剂”,以茶为媒,可以互通有无、强化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是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类型之一,它是一种溢出性文化,不断从中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在唐代,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向东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今伊朗)、阿拉伯、天竺(今印度)等地区,向南传播到安南(今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从17世纪开始,荷兰、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与中国开展大规模茶叶贸易,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等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北美洲进而遍及全球。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全面“出海”,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了中国是茶文化故乡和发源地的地位。在充分汲取中国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各国结合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孕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如日本茶汤和茶道文化、英式下午茶文化、韩国茶礼文化、俄罗斯茶炊文化、美国冰茶文化等。这让世界茶文化变得类型多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见证。
(作者为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汉语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ZD22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吴觉农:《茶经述评》,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②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③刘礼堂、宋时磊:《中华茶文化的源流、概念界定与主要特质》,《农业考古》,2020年第5期。
④路国权等:《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
⑤WilliamUkers,AllAboutTea,TheTeaandCoffeeTradeJournalCompany,1935.
⑥LiamDrew,ThegrowthofTea,Nature,2019Feb;566(7742):S2-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