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绿春县茶叶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定点帮扶工作部署,自定点帮扶云南省绿春县以来,中国海洋大学组织专家教授深入绿春详细考察该县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和乡村特色等,根据茶叶生产现状和精准帮扶要求,将茶叶产业确定为学校助力绿春县产业振兴着力点,先后投入资金280余万元支持绿春茶叶产业发展。设立科技专项—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应用自主研发茶叶专利技术,试制了24个茶叶创新产品,并通过质量盲评(消费者和专家组)和专家讨论,确定了基于高香白茶和富含茶多糖茶饼两大类茶叶精深加工技术。

项目通过在绿春现场技术培训、开展企业示范应用、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共用品牌申报、协助引入大型茶企帮扶、线上营销、线下专卖、消费帮扶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与经验,写入绿春县“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绿春县的茶叶质量及产值得到明显提高,获2021年红河州白茶比赛前三名,示范企业2022年春茶售价比同期均价增值18.75%~44.44%,2021年全县茶叶产值达4.20亿元,增值20%以上。

二、实施进展

(一)项目实施基础

1.绿春县茶叶生产现状

绿春县是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山区县,也是茶叶县。截至2020年年底,该县茶园面积约25万亩,茶叶种植覆盖4.6万户农户,占全县农业户的82%,实现年产值3.5亿余元。由于地处三区叠加的欠发达地区,茶叶专业人员留不住,茶叶加工技术落后,除生产少量烘青绿茶和功夫红茶外,主要是晒青绿茶和月光白白茶,茶叶品质较差,价位很低。如晒青绿茶年产约万吨,单价仅有12元/公斤。白茶(月光白)均价也较低,多是他厂的原料。

绿春县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分适宜茶叶发展,且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还存活较多几百年树龄的古茶树,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大,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步发展并最具特色与发展潜力的产业。

2.学校技术基础

(二)项目实施内容

本项目依托学校前期在绿春县实施的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工作基础,主要开展以下工作:①确定新产品生产工艺;②技术转移及设备选型安装;③新产品生产技术培训;④品牌申请及产品检测;⑤产品标准制定;⑥协助引入大型茶企帮扶;⑦消费帮扶;⑧玛玉茶种质资源保护。

(三)项目实施进展

1.确定新产品生产工艺

根据学校项目组前期的研究成果,2020年9月—10月项目组试制了24种茶叶创新产品,除去6个明显较差样品后,邀请绿春县当地专家及消费者进行了感官评审,并对感官评分较近的13种小试茶样进行理化成分分析,经专家评定,最终确定了基于粗老茶和修剪枝叶高值化的富含茶多糖普洱及白茶饼茶技术以及在现有月光白白茶工艺基础上的高香白茶技术。

2.技术转移及设备选型安装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包括一种富含茶多糖茶饼的制备工艺(CN202010556294.1)等国家发明专利,经第三方评估约价值50万元,学校将其无偿捐献给绿春县,其后,又拨款到绿春县,遴选了茶叶提香机、摇青机、全自动双杆压饼机的型号和厂家,并在示范企业进行安装和调试。

3.新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4.品牌申请及产品检测

5.产品标准制定

6.协助引入大型茶企帮扶

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CTC生产商,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云南省出口领军企业。为促进绿春茶叶发展,本项目多次与昌宁红公司交流沟通,促成学校于志刚校长和分管的王剑敏副校长到公司考察调研等,助推该公司入驻绿春县,并已启动实施了一期合作项目,达成签订中国海洋大学、绿春县人民政府和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意向。

7.助力消费帮扶

2020年,学校红旗智援博士团联合34所高校的49支博士团队牵头成立“博士智援”高校联盟,引领各高校有志青年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12月,博士团党支部与绿春县工信局党支部结对共建,与电商中心进行合作,持续深化对该县的帮扶实践。红旗智援博士团打造的“博士智援”微店,自2020年成立后,为该县多家企业、商户累计直接销售绿春特色农产品146万余元,并教授、培训绿春当地致富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农户电商运营、直播销售等技术。目前,有20余人参与“博士智援”微店运营,80余人参与绿春帮扶工作。学校还通过食堂、超市等采购,教职工福利采购,离退休教职工福利采购,发动教职工、校友和合作单位购买,项目组负责人还协助企业包装设计,签名带货等。2021年,全校购买脱贫地区农产品271万元、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248万元;2022年上半年,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超过77万余元,直接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超过152万余元,进一步促进绿春县茶叶产业发展和农户稳定增收。

8.玛玉茶种质资源保护

调查地方特色玛玉茶种质资源及生物学特性,并用上述确定的新工艺,比较不同品种的茶树鲜叶和玛玉茶品种鲜叶原料制成品质量,寻找特色的育种材料,为今后茶树品种选用提供基础,助推绿春县“一县一业”茶叶示范县的创建。

三、主要特点

(一)利用高校科技优势,项目式帮扶

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科教优势明显。从科技扶贫到科技振兴,若以开会和发资料式培训,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其帮扶效果较难达到;若以开会、发资料式培训加现场指导,其帮扶作用有“西医式”对症效果;要想实现有很强的“体格”,致富不返贫,还是没有精准立项式帮扶效果好。

精准立项式帮扶,首先要充分“把脉”,找准目标;然后要配备攻坚技术和资金;最后要明确其周期和目标。本项目负责人曾于上世纪90年代协助时任安徽农学院党委书记王镇桓教授为大别山舒茶镇立项茶叶脱贫项目,从品种、栽培、加工到品牌,全链条式科技助农脱贫,带动了该镇致富,于2019年荣获全国模范荣誉。

基于上次立项式脱贫经验,本项目从一开始就从调研找准目标,确定立项式帮扶,从品种、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人员培训及设备配置、产品质量及技术标准到品牌营销等全链条式帮扶致富,形成了传技术做给农民看、立专项领着农民干和跑市场帮着农民赚的帮扶模式。

(二)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精准式振兴

绿春县十分适宜茶叶发展,且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目前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大。截止2020年底,全县茶叶面积约24.5万亩,茶叶产值3.5亿余元,是全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中国茶叶百强县之一,茶叶已具备了规模优势和生产基础。但目前该县主要以烘青毛茶、晒青毛茶与普洱茶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约是青岛的1/15。因此,本项目以该县茶叶资源为对象,实施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切实破解了该县茶叶发展的制约因素。示范企业效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帮助绿春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步发展。

(三)利用现有基础优势,易学式致富

绿春县有一定茶叶生产尤其是白茶生产的基础,加工投资少,技术易推广。本项目对传统白茶加工技术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结合当地茶树品种、气候特点和“月光白”白茶产品工艺,通过“做青”增香等工艺创新,使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青香等特点。通过比较品质,当地茶企及茶农可立即接受新工艺白茶生产,在进行少量投入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后,就可大批量生产。这种利用现有基础优势进行技术创新的模式,农民可快速掌握,能有效地提高茶叶原料的产值。

四、成效经验

(一)产品研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1.获奖情况

2021年,红河州进行了白茶比赛,前三名全是绿春县本项目的创新白茶产品。

2.增值情况

实施本项目后,绿春县茶叶产值得到明显提高。本项目的创新产品开发技术在6家示范企业应用,增值非常明显。据2022年春茶的不完全调查,虽受疫情影响,但6家企业茶叶售价比同期均价增加18.75%~44.44%。

3.带动情况

本项目目前仅在示范企业实施,但通过培训和示范企业的带动,已初显较好的带动致富作用,助推绿春县2022年获批云南省“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示范创建县。

绿春县高香白茶是一枝茶叶新秀,有发明专利技术支持,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云南省滇红和普洱驰名,随着本项目的实施,绿春县的高香白茶不仅是新的增长点,也初显能带动“滇白”发展的动力。

(二)乡村振兴与高校育人,紧密协同

(三)社会效益与科研成效,成果初显

2020年,绿春县茶叶产值3.50亿元,2021年为4.20亿元,增值20%以上,保守估计2022年可达4.76亿元,增值13%左右。茶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因此,本项目尤其是高香白茶生产实施,已显示较好的发展势头,并得到充分肯定。项目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中央农村工作组对学校在绿春县茶叶发展振兴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主创人员被聘请为绿春县茶叶发展顾问并获绿春优秀人才荣誉等,学校帮扶工作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最高等次评价。

五、推广实施

(一)高香白茶技术的推广实施

在传统白茶生产工艺基础上引入青茶做青工艺创新的新工艺白茶,经过两年多的工艺完善定型和市场营销情况,得到茶叶专家高度肯定。目前,该工艺白茶已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行业标准,具备在我国部分茶区推广的条件。由于高香白茶加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可完全手动操作,非常适合在我国广大山区实施。另外,高香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香甜可口,适宜人众广,且该茶耐贮藏,是一项非常适合在欠发达地区推广的实用新技术。

(二)功能普洱技术的推广实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粗茶淡饭保平安”已日益被大众认可。本项目用粗老茶鲜叶加工的富含茶多糖茶饼有降血糖血脂、提高免疫等功效。该产品所用茶叶原料价位低,部分原料是数以万吨的茶叶修剪枝叶,且现有普洱茶工艺可直接利用。因此,这款创新的功能普洱加工技术,将有广阔的推广实施价值。

THE END
1.绿茶实训体会:绿茶加工实训报告:橡饭菁羹在茶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绿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清香与健康功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了许多茶叶爱好者和从业者深入研究的对象。笔者有幸参与了一次绿茶加工实训活动,亲身体验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绿茶的整个加工过程。通过这次实训,不仅增长了对绿茶加工的了解,也对绿茶的品质形成有了更深刻的https://www.yeeper-dairy.com/about/china.html?wap=View&a=index&aid=427910
2.茶叶培训ppt课件内容.pptx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茶叶培训ppt课件内容 茶叶基础知识茶叶的冲泡技巧茶叶的保健功能中国茶文化茶叶的产业发展 茶叶基础知识01 茶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从最早的生煮羹饮,到绿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的出现,再到现代茶艺、茶道的发展,茶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5/6022202025010122.shtm
3.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标准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 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https://www.360doc.cn/article/40458395_844921701.html
4.我为群众办实事科技培训解民忧此次培训系统讲授了普洱熟茶和云南大叶种红茶的品种、加工工艺、化学机理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开展加工样品审评,精确“问诊”,以逐一点评的方式指出茶农加工茶叶样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此次培训旨在帮助水塘村茶农在普遍掌握晒青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普洱熟茶和云南大叶种红茶的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生https://www.pecxy.com/school/about/9686.html
5.学校要闻在写生驿站,学院茶业系教师辛华洪、陈世亮为沱川乡茶农60余人开展了《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课程培训。他们以鲜活的事例和专业知识, 从茶叶的质量安全、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茶树绿色防控技术、茶叶加工等方面为茶农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培训;帮助茶农提高茶园管理水平、茶叶采摘标准,提升茶叶加工制作工艺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http://www.jxtvc.com/Item/Show.asp?m=1&d=1241
6.茶叶加工技术/中等职业教育农业部规划教材简介,目录书摘内容简介: 《茶叶加工技术/中等职业教育农业部规划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鲜叶、绿茶初制加工技术、黄茶初制加工技术、黑茶初制加工技术、白茶初制加工技术、青茶(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红茶初制加工技术、再加工茶制造技术。书后附有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验及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习。 《茶叶加工技术/中等职业教育农https://www.jd.com/jxinfo/05c5918a19d373a0.html
7.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茶叶技术员培训班开班今日竹山网消息 2月28日,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茶叶技术员培训班在溢水镇顺利开班。近50名茶叶种植大户参加了此次培训。 据悉,本次培训班共计7天,采取“5天理论+2天实训”的培训模式,聘请湖北省金牌教师及县内外多名优秀农广校教师,围绕现代农业与生产经营体系、茶园管护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绿色防控技术、农民手机http://wap.zhushan.cn/p/227277.html
8.《茶叶加工技术:第二版》(中等职业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简介· ··· 茶叶加工技术是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专门人才的任务。本次修订的《茶叶加工技术》教材由绪论、鲜叶、绿茶初制加工技术、黄茶初制加工技术、黑茶初制加工技术、白茶初制加工技术、青茶(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红茶初制加工技术、再加工茶初制技术、茶叶深加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547114/
9.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MacroWord. 1 / 28 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茶叶加工是茶叶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茶叶加工包括杀青、 揉捻、发酵等步骤,各个步骤都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更多不同风味和类型的茶叶。 茶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充分了https://doc.mbalib.com/view/2079ce74e2177bcf587a9fa1553aa2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