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生产茶叶的国家,名优绿茶品质优异,发展绿茶产业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分筛、回潮、辉炒、足干等方面介绍了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工扁形绿茶;加工技术;炒制
中图分类号TS272.4
文献标识码B
名优绿茶是我国悠久产茶历史和丰富制茶经验的一种结晶,产品造型千姿百态。名优绿茶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品质的形成,除受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和鲜叶质量影响外,加工工艺和技术也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原因凹。
手工名优绿茶,不仅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优异的品质、精湛的加工技术,而且还具有较高的人文艺术欣赏价值和良好的市场信誉。手工扁形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一+杀青→做形(理条、压扁)→摊凉回潮→分筛→辉炒→足干2,各工序分别介绍如下。
1鲜叶
1.1采摘
要求适制扁形名优绿茶的鲜叶原料品种优良、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采摘精细、鲜叶色泽翠绿、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中等,如龙井43等。开采一般在茶芽有5%~10%达到采摘标准时进行,做到分批次早采、勤采、快采,保证鲜叶的质量和数量1。鲜叶采摘要求芽叶匀整、1芽1叶初展或1芽2叶初展幼嫩芽叶。
1.2鲜叶原料验收
选择鲜嫩有活力、色泽、大小匀整、气味清鲜、完整、无污染、无夹杂的芽叶作为扁形名优绿茶加工原料,如一级扁形类名优绿茶的鲜叶标准为1芽1叶初展,二级为1芽3叶初展。
1.3鲜叶摊放
2杀青与做形(理条、压扁)
机具:电炒锅、畚箕、簸箕抹布棕扫帚、制茶专用油、平台灶等。
手法:抖、拓搭、捺。当鲜叶摊放至含水率达68%~70%时开始杀青,杀青在口径60em的电炒锅内进行。首先在锅面涂抹制茶油,并用抹布快速光滑锅面,当锅温上升到90~100C时,开始投摊放叶,投叶量为75~200g/锅(具体投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锅温。
人锅后,开始用手顺锅沿拓起茶叶,以抖为主、少闷,使水分充分散发,反复多次,炒约3min后,改用搭、抖、压等手法进行初步造型,手的压力由轻至重,使茶叶理直成条,压扁成形。此时茶叶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温度适当降低,锅中茶叶不能出现爆声,如温度过高,则会出现焦尖、焦边、爆点;温度过低,会出现红梗、红叶,影响茶叶品质。按上述方法操作,所制茶叶外形扁平,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八成干时,即可起锅。每锅杀青叶含水量要一致,整个过程历时15~17min。
3摊凉回潮
把杀青后的茶叶放置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待凉后将杀青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碎片、茶末,历时40~60min。
4分筛
将簸后的杀青叶进行分筛,分出大、中、小3档。杀青叶分筛利于辉炒,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杀青叶混在一起辉炒,会降低茶叶品质。
5回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杀青叶分别放在小簸箕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其回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回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回潮。杀青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回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重新分布达到里外一致、梗叶均匀.回潮到杀青叶松软时即可辉炒。经过回潮的茶叶,辉炒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的干茶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6辉炒
手法主要采用搭、抖、推、抓、磨、压等。开始辉炒时用搭、抖手法(同杀青方法),之后用推、抓、磨、压等方法4-1。推,即用手掌控制并压实茶叶,用力向前推出,增加对茶叶的压力,使茶叶进一步扁平、光滑;抓,即抓住锅中茶叶,整理成扎并,及时抓紧、抓直,使茶叶呈条索状,使手中茶叶里外交换;磨,即在抓、推茶叶时,用较快的速度往复运动,增加手对茶、茶对茶、茶对锅壁的摩擦,增加茶叶的光滑度;压,即在抓推、磨的同时,增加对茶叶的压力和重力,促使茶叶更趋平实和光滑。,通过这些手法加工出的茶叶外形扁平光直似剑、色泽翠绿鲜活。茶叶含水量6%~7%时起锅,起锅前2min,锅温升高10C左右,以增加茶叶香气和提高干茶色度。
7足干
8参考文献
[1]夏良胜.浅谈名优绿茶品质特性与加工要求[J].茶业通报,2017,39(1):24-27.
[2]赵华富,申东,何萍,等珠形名优绿茶加工优化技术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6(6):15-20.
[3]罗莲花,何海华.“伏虎绿雪"名优绿茶标准化加工技术[J].中国茶叶,2015,37(2):19-20.
[4]徐旻涓,邹晓庆.中国名优绿茶及其加工工艺[J].南方农业,2014,8(24):121-123.
[5]左宪强,田洪岭,陈丽红,等.小草绿茶优化加工工艺研究[D].农业科技通讯,2018(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