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茶叶标准与法规(普通高等教育茶学专业教材)
书号:978-7-5184-2802-1
主编:尹祎,刘仲华
定价:52元
特色
国内首部,原创新编;基于国家级茶叶标准化技术平台编创;茶叶标准化教学、科研、实践核心专家团队共同参与。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包括茶叶标准、茶叶法规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茶产业现行有效的标准与法律法规,包括标准的基础知识、茶叶标准体系、茶叶通用标准、茶叶产品标准、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规程、茶叶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茶叶认证与质量管理、茶叶国际标准等。对重要的国家标准特别是茶叶产品标准进行了解析,为行业为社会提供系统、规范、全面的茶叶标准与法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茶叶标准与法规最大范围得到应用和实施,有利于科学指导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品饮,以及市场监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科学研究、高等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等。
适用者
本教材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茶学专业学生,也可作为国内外广大茶叶爱好者、茶文化爱好者、茶叶经贸人员等的学习资料。
主编
尹祎,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曾长期在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机关工作;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书编写人员
//副主编:
李大祥(安徽农业大学)
鲁成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杨秀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孙威江(福建农林大学)
郭桂义(信阳农林学院)
//编委:(按章节先后顺序)
张亚丽(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许燕君(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邹新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杨转(信阳农林学院)
翁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张正竹(安徽农业大学)
龚淑英(浙江大学)
杜颖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张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周卫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赵玉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刘亚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陈佳佳(福建农林大学)
邵克平(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钟枝萍(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刘绍文(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尹钟(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
谭月萍(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孔俊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韩文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傅尚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唐小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毛立民(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陆小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大咖推荐
《茶叶标准与法规》覆盖面大而全,对我国新时期进一步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茶叶标准与法规》原创比例高、课程融合度好,对于丰富和完善茶学专业教学内容,提高茶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茶产业标准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植物生产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宛晓春
《茶叶标准与法规》作为首部全国高等院校茶叶标准与法规教材,既是对茶学专业教材体系的补充完善,也符合我国茶叶标准化新时代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于促进我国茶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
前言
茶是世界公认的全球性天然健康饮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之为“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茶列为“世界六大健康饮料之首”。中国作为世界上茶叶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出口第二大国,在世界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叶已深深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我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我国茶叶生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中国茶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比较突出,茶叶标准化实施不到位是原因之一。
《茶叶标准与法规》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茶院)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写。2018年7月8日在中茶院召开了编写工作会议,对全书框架结构及各章节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确定了编写大纲,明确了任务分工,编写工作正式启动。该教材内容系统、全面、准确、权威,是集茶产业基础性、知识性、理论性、实战性、政策性、制度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它的编写出版填补了我国高等院校茶叶标准与法规领域教材的空白。学习该课程对于从茶园到茶杯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贮藏、品饮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如何把控质量与安全具有科学指导作用,为市场监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科学研究、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丰富和完善茶学专业教学内容,为行业为社会提供系统、规范、全面的茶叶标准与法规知识,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