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茶学专业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所必需的茶叶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茶叶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绿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能按工艺技术和品质要求,组织和独立进行扁型、卷曲型、毛峰型和针型等特种绿茶和大宗绿茶的加工生产;能发现、分析及解决绿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技术问题;能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总结和推广先进制茶技术;能开展工艺试验和开发新产品。
2、掌握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类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能进行红茶、黄茶和青茶加工生产。
3、掌握绿茶类精制加工工序与作业技术,掌握成品茶的拼配技术,能按原料和工艺技术要求,组织和独立进行绿茶类精制生产。
4、熟练掌握茉莉花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能组织和独立进行茉莉花茶加工生产;了解其它花茶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5、了解茶饮料和速溶茶生产技术。
知识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绿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绿茶加工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规律,相应的加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2、理解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等茶类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等茶类加工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规律,相应的加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3、茶叶精加工过程中,各项作业的目的、方法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4、掌握茶叶吸附作用、鲜花的吐香特性、花茶加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与品质形成的关系;了解蒸压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5、了解茶叶深加工过程中,浸提、浓缩、干燥等有关理论与方法。
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方案
1、理论教学名称
《茶叶加工技术》。
2、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茶叶加工技术》总学时80学时,5学分;第三学期完成48学时,3学分,第四学期完成32学时,2学分。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见表1。
表1: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一览表
(二)实践教学方案
1、实践教学名称:《茶叶加工技术实训》
2、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
《茶叶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总学时为140学时,总学分为7学分。第三学期完成20学时,1学分;第四期完成120学时,6学分。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见表2。
表2:实践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一览表
3、实践教学组织、场地、设备器材(各项目共用)
(1)实践教学组织:由任课教师、实践教辅人员、班委干部组成实践领导组,任课教师担任组长,实践辅带老师、班长、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负责实践的组织管理和指导。由每位学生为独立单位进行实践操作,班委干部负责仪器的领取和归还。
教师将强调安全教育,实践领导组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2)场地:实践活动主要在实验茶厂、茶叶室、生物检测室和校外教学基地茶厂进行。
(3)设备器材:见表4。
4、实践教学项目设备器材统计表
(1)实践教学项目(见表3)
表3:《茶叶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教学项目管理表
(2)实践教学项目设备器材
表4:《茶叶加工技术实训》实践教学项目设备器材表
四、考核方案(考纲)
(一)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态度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
(1)实践(技能):采用百分制,选用考纲范围内的实践环节进行现场操作和口试相结合考核。占总分数的40%。
(2)理论(知识):采用百分制闭卷考试,用符合考纲的2套题经考核部门重新组合后作期末考题。占总分数的50%。
(3)态度考核:采用百分制,由任课教师根据参加实践操作和课程理论教学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半期考试等情况按总分100分打分。占总分数的10%。
(二)单元技能、知识点的分数分布(双向细目标)
表5:知识点的分数分布表
表6:各实践项目技能点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布表
(三)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及办法
(四)理论(知识)考核标准及办法
1、知识考核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