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标准编制说明1、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意义1.江西省传统蚕桑产业效值水平不高,亟需发展高值化的蚕桑资源利用产业蚕桑作为传统江西产业,2018年桑园面积22万亩,蚕茧产量1100万公斤,茧丝价格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冲击,蚕桑效益波幅不稳,影响蚕农蚕企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拓展蚕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以提升产业效益。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就是将蚕桑产业中的桑叶、桑枝、蛹等进行多元化发展,延伸蚕桑产业链,提升价值和效益。2.桑叶茶营养保健价值高,已成为桑树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桑叶作为桑树中最大量的干物质,占比达60%。实际用于蚕丝生产的桑叶消耗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0%。桑叶
2、被卫生部列为“即为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不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营养物质,而且富含人体所需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植物甾醇,1-脱氧野尻霉素(DNJ)等。药理实验表明桑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消炎腿肿、防暑名目等功效。随着传统蚕桑产业种桑养蚕到种桑养人理念转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尤其是桑叶资源化利用迅速发展。桑叶茶是利用新鲜适熟的桑叶,经采摘、清洗、摊凉、杀青、揉捻、烘烤等工序加工精制而成的饮料产品,经常饮用对人体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桑叶茶的大众接受度和认识度逐渐提升,桑叶茶已成为桑树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主要途径。3.桑叶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标准化建设程度较低,
6、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标准报审稿。(2)桑叶茶加工技术规程的确立为了做好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编写小组在永新县蚕桑公司、江西繁盛农业有限公司、鹰潭市金娥农业有限公司、江西英才食品有限公司、凤凰沟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泰和县圣宝农业有限公司、修水东洲农业开发公司修水蚕桑局进行实地调研,为桑叶茶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环节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的确立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编制小组通过反复的认真讨论,确定了本规程编写提纲、规程内容、技术要求和指标。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品质要求,加工条件,加工流程及技术要点,以及产品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藏等环节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