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书范文三则

一、论文题目: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例如,我国每年茶叶出口量达到25万吨,贸易金额约4亿多美元,出口的对象主要是欧盟和日本。但自2000年开始,欧盟开始对进口茶叶执行更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早期的29种增加至62种,检测项目增加到108个,2001年增加到134个,而且个别农药残留量指标比2000年以前提高200倍。据统计,2002年1——9月,我国茶叶对欧盟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0175吨和1829万美元,分别比2001年同期下降39.16%和34.35%。由于受到欧盟颁布的农药残留限量新标准的影响,日本也对中国的茶叶进口实行限制,使我国的茶叶出口遭受双重打击。到了2003年,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的新标准则达到了193项,使我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再度受阻出口量再次下滑,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出口欧盟的茶叶总量为5.5万吨,而到2005年,出口量降低为3.77万吨。近年来欧盟不断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产生了很大影响,已基本被阻止在欧盟大门之外。

鉴于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新问题,有必要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妥善地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这对于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关税税率不断下降和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被消除和规范的情况下,绿色壁垒成为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阻碍形式。我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尤其是农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巨大,产品价格成本售价低廉,为了打压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使这种措施合理化,欧盟,日本,美国等中国出口贸易大国,纷纷采用新的贸易壁垒,特别的显著的是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近几年来,绿色壁垒的战争越演越烈,对中国出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积极寻找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新的贸易战一旦打响,新的政策措施就必须加以应对。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出口带来深远影响和巨大的效益。并对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效仿的途径,使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加强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使企业在国外市场打开品牌,做大做强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更多的表现为我国产品的出口受到了限制。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了出口市场及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提高国内市场产品的环境标准,使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因此对我国的市场准入形成很大的威胁。另外,我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但是资本相对贫乏的国家,近年来机电产品出口量比较大,加快发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是我国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环保法中去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方面,这些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四、本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992年底有152个国际环保条约出台,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各自订立了名目繁多的环保法规,如德国制定了1800余项环保条目。在食品进口方面的限制更加严重,1991年32个国际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残留量定了标准,对不合规定的采取禁止、限制和惩罚措施。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产品达220余亿美元,源自发展中国家的就达90%。

目前,“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业已构成严重压力和挑战。仅1997年我国受限制的商品价值达74亿美元。

从绿色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力度更大,条款规定更加苛刻;贸易管制涉及党的范围更广;测和注册费用进一步提高;检测和评估技术要求更加严格,贸易保护程度更高。

五、写作方式、内容及进度安排:

1、研究方法

第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我们的企业实践中得以运用;并通过实践,使我们对理论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巩固。

2、研究的内容:

(1)、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2)、绿色壁垒发展历程及特点,以及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发展。

(3)、绿色壁垒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

(4)、应对绿色壁垒的意义以及对策和办法。

3、进度安排

(1)选题完成20**年3月10日前

(3)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完成20**年3月19日前

(4)论文初稿完成20**年4月02日前

(5)论文二稿完成20**年4月16日前

(6)论文定稿20**年4月26日前

(7)教师给出成绩、评语20**年4月底

(8)答辩20**年5月3日——14日

七、参考的文献

毕结礼。企业培训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于跟东。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政治经济学探讨.际经贸。

何忠伟,绿色壁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科技导报,2001

张小霞,于冷。绿色食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

金赛美,曹秋菊。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5

薛荣久。跨越绿色贸易.国际贸易问题,2002

杨飞龙。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

开题报告书(二)

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学

届别:**届

学号:****

姓名:XXX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XXX

题目: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

由于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师,而教育实习又是培养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学生高尚师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世纪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改革旧的教育实习管理运行模式,在借鉴当前区内外实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师培养需要的实习新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为我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研究目标就是要说明通过对什么内容的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段写的目的,要与下面的“主要内容”有关联,但不是照抄。)

2.主要内容(提纲):

①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②新课程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的主席提出的新挑战;③区内外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④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对策研究;⑥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这部分是对目标的具体化,可提纲挈领地写,但要呼应目标提到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新课改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实习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在课题研究过程还将广泛征集其它高师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课题更加完善,更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朱玉票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巢湖学院学报,2006,(6)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1号)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36

5.李丹妍。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6.乔晖。新课程下师范生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7.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6,(6)

8.任忠英肖自明。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2005,(19)

9.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5)

10.张玉平。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五、文献综述(在对选题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不少于700字)

陈大超、陈瑶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认为,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就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实习生主体性的生成作为目标指向,把教育实践课程统合起来,构建出循序渐进的教育实习运行程序: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教育见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阶段――模拟教育实习;全方位地独立承担起教师工作的集中实习阶段――顶岗集中实习。

黄兆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则指出,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他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此外,刘子荣、李靖云提出了“一体化实习模式”,王玉兰、左继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等等。(对目前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目的是使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了解,也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有研究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以上各种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实习的实践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教育实习的主体性;认识到了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阶段性,强调了教育实习的阶段性;认识到了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统一体,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强调了教育实习的全程性。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从一个角度或层面来说,是符合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发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忽略了时代内容对实习形式的影响。(对当前研究进行评价,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其不足,为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如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时代背景,探索建立立体、开放的,师范院校、实习生、基地导师三方参与,以师范院校、实习生、实习基地为三维主体,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导师制为支撑,全程分阶段为主要特征的实习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开题报告书(三)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文秘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以此来进一步研究减小或降低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解决办法,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承受力,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掌握解决压力的方法,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刘心红在《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三个方面,同时也指出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包括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四个方面。刘心红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用人单位的原因分为三方面:首先,我国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其次,用人单位方面强调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和高学历。再次,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误区。学校的原因也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专业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其次,人才培养质量滑坡。再次,大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对职业和自己的认知不够产生就业压力。

三、参考文献

周红萍,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2):213-214.

刘红波,赵进,欧阳九根。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探索.成功(教育),2008(09):179-180.

忻国磊,袁红清。“90后”大学生就业压力测试与分析.经营与管理,2011(11):123-124.

茹平。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就业能力教育.职业时空,2008(06):34-35.

张延东,徐志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02):27-28.

黄文德。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学理论,2010(15):225-226.

申艳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18-219.

杨翠萍。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及调适.中州学刊。2011(04):145-147.

张珊,吴珍。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对策.才智,2010(16):262.

张磊。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教辅人员的工作探索.中国西部科技,2011(23):81-82.

刘沙沙。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5):90-91.

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挫折研究概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12-15.

程毅。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与对策研究.才智,2008(22):238.

李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的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5):55-56.

周敏。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分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7):54-56.

徐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责任策略.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38-143.

高瑶,马润宝。基于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态探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31-33.

刘心红。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应对策略.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04):87-88.

史海琦。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分析.价值工程,2011(29):247-248.

李丽敏。重庆市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压力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0.

指导教师:XXXXX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THE END
1.茶学专业选题指南:这些方向你不能错过例如 “探秘武夷山岩茶的独特魅力”。 茶艺与茶道 深入了解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分享茶艺技巧和心得。“优雅茶艺,品味生活之美”,让更多人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宝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题进行深入研究哦。 0 0 发表评论 发表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658516261301729516
2.茶文化开题报告6篇(全文)毕业项目开题报告 项目类别: 毕业设计 项目名称: 咖啡主题网站 院、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 专业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 姓 名: 吴卫兰 学 号: 0504091125 班 级: 网络091 指导教师: 时恩早 2011 年 11月5 日(6号之前)毕业项目开题报告 毕业项目题目:茶文化主题网站 1、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准备和基础等)茶叶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4238he8.html
3.茶叶调查问卷:品味降与文化传统礼仪:您是否了解茶道或其他茶文化的传统礼仪?如果是,请分享您的体验。 社交活动:在您所处的文化中,喝茶是否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请简要描述相关情况。 艺术表现:茶叶在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您对此有何感受? 文学作品:有许多文学作品以茶叶为主题或背景,您是否阅读过其中之一?如果是,请分享您https://www.coffee.cn/tea/post/136563.html
4.从零到茶神:精选“导学级”茶书清单,让饮茶不止于一杯茶道茶叶《茶学入门》以其简洁明快的内容布局脱颖而出,前半部分犹如人文之旅,引领读者追溯茶类起源、发展,介绍基本种类和茶艺、茶道等基础知识;后半部则聚焦茶饮与健康的互动关系,通过屠幼英教授的专业视角,详述茶多酚、茶色素等成分的保健作用以及科学饮茶的方法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ANA8ME0553YLL1.html
5.福建势学技术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势技计划(七)申报项目有合作单位的,应在附件中提交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及分工、知识产权权属、经费筹措及资助经费分配等。 (八)区域发展项目、对外合作产业化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技术创新项目)、星火项目等4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方式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验收之后根据任务http://www.lyytzx.com/newsshow/1007.html
6.关于单片机的智能泡茶机的系统的研究基于什么课题1.1 选题背景及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内容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整体方案 2.2 单片机的选择 2.3 电源方案的选择 2.4 显示方案的选择 2.5 GSM方案的选择 2.6 温度检测方案的选择 3系统设计与分析 3.1 整体系统设计分析 3.2 主控电路设计 https://blog.csdn.net/tenas/article/details/135544116
7.《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西省第二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协同创新体项目、重点研发计划中的一般项目继续试行常年申报,具体要求见《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中相关指南说明。 二、实施方式 (一)定向择优类。基础研究计划中的管理科学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的定向择优类项目、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中的国家科技奖后备培育项目和科技合http://www.srwsxx.cn/m/view.php?aid=504
8.宜春市科学技术局2020年度江西省第二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本次指南中所列管理科学类项目方向采取定向择优方式组织申报、遴选。项目的选题方向必须为本指南指定选题,项目研究成果为专题研究报告或政策文件,以被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管理部门采纳为标准。 支持强度: 10万元/项 执行年限:不超过2020年12月31日 二、指定选题 http://kjj.yichun.gov.cn/ycskjj/tzgg/201912/44f8f38ce307483287750c3ec3fe2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