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识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文化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思考

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校园茶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普及茶知识,开展茶文化活动,弘扬茶文化,俨然成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为学生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特色,也是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益补充。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内涵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2]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3]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二、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三、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

[2]陈海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

[3]王化.中华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4]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关键词:在杭大学;茶文化;现状

本文受到中国计量学院2011年校开放实验项目资助:杭州大学生茶文化调研与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0日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在“茶”饮品日益受到其他饮品冲击的今天,茶文化为经济带来的影响还有以前那么深刻甚至不可少吗?作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代表,大学生又是对茶文化的了解如何以及持怎样态度?本文通过对在杭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大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共获得500问卷,试图寻求答案。

一、大学生茶文化知识现状

2、大学生对喝茶好处的看法。(表2)茶饮品对于人体有诸多益处,然而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群体对于喝茶益处了解不够全面。大多数同学只知道喝茶有利于提神醒脑,但是对它的其他作用并不了解。全面宣传喝茶的益处,让茶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习惯仍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杭州很多知名茶馆,均在茶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然而,在调查大家对茶馆的消费认可度时却发现如下问题:44%的同学直接认为自己不会去茶馆消费,仅有13%的同学有消费意向。通过访谈及事后调查,发现主要原因还是大多数同学潜意识中认为茶馆就是老辈人的消费去处,茶馆活动就是曲艺、弦歌、博弈,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有很大误区,改变消费认知势在必行。

调查还发现,男生中有17%的选择去茶馆消费,有40%认为不会去消费的,43%的同学是不明确是否会去消费。在女生中,选择茶馆消费的不到10%,不去消费的占48%。前后对比可见,虽然女生喝茶比例多于男生,但是去茶馆消费的意愿不强。部分女生喜欢自己泡茶,而不喜欢茶馆的氛围。如何改善茶馆一贯的宁静养生而相对缺乏活力的氛围进而增强吸引力,是当下茶馆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

3、大学生最感兴趣的茶文化。(图1)为了研究在校大学生对茶叶的兴趣所在,在问卷中设计了“最有兴趣了解的茶叶知识”。通过调查得知,3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茶道茶艺最有兴趣,其次是茶叶的冲泡方法,占27%;再次为名茶分类,占17%,接下来分别为茶具茶器和茶史渊源,分别为13%和10%。我们认为与受调查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对茶叶的认识有关。认为熟悉茶道茶艺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和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方法,大学生们普遍对其感到很有兴趣;对茶叶本身感到有兴趣的同学则对茶叶的冲泡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愿意了解名茶分类的同学,则希望通过辨别名茶及其分类,能彰显其较高的品味;而对茶具茶器的了解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有益于泡出更好的茶叶;了解茶史渊源则能对茶叶本身能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从图2、图3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饮茶者中有89%的对泡茶工具有要求,对器具的选择:龙井、碧螺春一般用玻璃杯较好,瓷器器具最好用来泡绿茶,陶土器具的用来泡台湾乌龙茶。选择绿茶的有140人,与使用瓷器的数量差不多,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知道茶具的正确选用。此外,用金属器具泡茶会损坏茶里的微量元素,不利身体健康,而有21人没有这种观念,说明部分大学生完全不懂茶具,对茶具没有要求的也有48人,他们都是不常喝茶的人。总的来看,大学生对茶具的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对于如何使茶的微量元素发挥到最高尚且没有概念。所以,从茶叶消费的角度上,可以在销售茶叶的同时进行茶具科普,为他们讲解茶具的重要性,增进与同学们的亲近感,同时实现双重营销的效果。(图2、图3)

4、大学生认为普及茶文化的必要性。(图4)当问到普及中国茶文化是否有必要时,29%的人认为很有必要,56%的人认为有一定必要,只有约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推广茶文化。大多数大学生在谈及中国茶文化时,都认为茶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茶文化集儒、释、道三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茶文化中的淡然、超脱,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普及中国茶文化对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二、建议

针对目前杭州发展结合茶文化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茶话活动。茶话活动由来已久,在古代就曾作为各种达官贵人家中结交朋友,显示自身修养的主要方式。现在开展这样类似的活动,花样可以更多,既符合茶文化的传统,也满足了人们推陈出新的需求。

第二,每年新茶出产的时候举办各种采茶、制茶、品茶活动。杭州产茶基地众多,已有不少农家乐在每年新茶出来的时候举办各种采茶活动,让人们在采茶的乐趣中了解了茶文化。政府可以利用这些契机,开展类似活动,让人们在消费的同时吸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合理选择宣传主体,达到宣传效果。杭州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浙江省内,对于茶的了解相对较多,对于各种茶文化活动也更有认同感。选择他们作为茶文化活动宣传的主体,进行针对性营销,能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增平.中华茶艺学.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8.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文化素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以茶为载体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进步和丰富文化生活等社会功能。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德才兼备,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宗旨。所以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茶文化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

现在大学生对茶文化基础和历史知识了解很少;对茶的健康与保健作用了解不多也不够全面;对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作用理解还不够深刻等。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茶文化学习与教育,对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加大学生的历史和生活知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1.茶文化的知识传承功能。茶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这些内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开展,能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动态文化体系。社会上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走上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3.茶文化的美学功能。中国茶道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在安静幽雅的品茗环境中进行茶事活动,感受茶之美、器之美、艺之美、人之美。在此种意境中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大学生学习茶文化,会把茶文化作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4.茶文化的保健功能。饮茶有益人体健康,从神农得茶解毒始已有几千年历史。现代科学发现,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茶能提神醒脑、利尿强心、清热降火、止渴生津、溶解脂肪、帮助消化、醒酒解毒、杀菌消炎、预防龋齿、消除口臭、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降低辐射危害、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这些功效已不只是古代相传的偏方和经验,而是从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加以证实。

二、茶文化在大学生中推广的措施

1.在大学的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开设茶文化课程。目前有个别高校已开设此门文化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大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掌握茶的种类、制茶的基本理论、泡茶技艺及茶叶保健功效,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茶艺,可以陶冶情操,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2.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可以邀请在茶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每年不同地区举办的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

通过以上的措施,在大学生中进行茶文化的教育与宣传,让大学生补充知识,开阔视野,完善思维,陶冶情操,平和心态,怡情悦性,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启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思想与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想融合,以及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这样不但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可将一种潜在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

[3]高旭晖,张子强.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03,(2).

[4]张凌云.试论“茶文化体系中的素质教育功能”[DB/OL].省略

[5]沈佐民,曹刚.对茶文化内涵的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2002,(2).

[6]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2007,(3).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一、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

(一)茶文化的含义

茶文化是人们在饮茶活动过程中,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是茶与文化的融合、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因此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发源地,发展至今茶文化内涵已经非常丰富,涵盖了文化艺术、保健养生、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多个方面。当代中国茶文化精神为“廉、美、和、敬”,即追求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二)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旅游资源,以物质实体文化为载体,依托茶园景观,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通过技术、产品、组织、市场等层面进行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链条。信阳市作为全国绿茶茶叶种植第二大产区,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浓厚,茶产业已具规模;同时,信阳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为信阳经济发展添加助力。

二、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意义

(一)促进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共同进步

信阳毛尖茶品牌驰名全国,随着产茶技术的提高,茶产量逐年增加,但信阳毛尖茶仍以内销为主的市场策略不足以应对茶产品对市场的需求。同时,信阳市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利用丰富的毛尖茶资源,通过推出茶文化旅游产品来提升经营效益已逐渐成为企业共识。将茶产业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不仅能为茶产业开辟新的市场,充分满足茶农和茶企的利益需求,也能塑造具有信阳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实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共同进步。

(二)促进信阳茶文化传播,满足游客文化需求

要打造优质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必须以茶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茶文化的历史和精神。茶文化生态旅游宣传和普及茶文化知识,旅游者在游览和参与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茶史、茶俗、茶道、茶艺,得到良好的文化传播和身心体验,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观赏性、参与性、知识性大大加强。

(三)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旅游者旅游目的不同,对茶文化的探索与体验需求也不同,了解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感受茶艺精神,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导和讲解。此外,丰富和研发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也需要专业性人才的参与。因此,做好茶文化生态旅游,必然要培养一批专业和知识复合型人才。

三、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优势

(一)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特色突出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兴起于宋,繁荣于清,品牌形成历史悠久。在气候上,信阳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四季温润,热量充足,降雨充沛,土壤肥沃呈酸性,加之没有工业污染,茶树生长缓慢,春季嫩芽较多,叶片肥厚茸毛多,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酸、可溶性糖等化学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形成了毛尖茶色碧绿、鲜浓爽口的滋味特征,造就了信阳毛尖“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

(二)信阳茶品牌形象好,知名度高

信阳毛尖茶不仅是信阳代表特产之一,更是信阳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信阳列为全国产茶区之一。宋代文豪坡赞誉信阳茶“淮南茶,信阳第一”,清代时信阳毛尖茶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信阳毛尖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在国际国内更是获奖无数,2010年,信阳研发出“信阳红”这一新品牌,改变了长江以北不产红茶的历史,信阳毛尖和信阳红成为世界认识信阳、了解信阳的标志。

(三)信阳茶区分布广泛,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

信阳是全国第二大绿茶种植区域,全市共有128个产茶乡镇,茶区分布较为广泛,形成了五云、两潭、一山、一寨、一寺的信阳毛尖驰名产地。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等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也分布其中。此外,信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淳朴宁静的乡村已成为大众旅游消遣的热点,茶乡旅游颇受游客喜爱。信阳三季采茶期分别为谷雨前后、芒种前和立秋前后,都是旅游的旺季,市场需求旺盛,非常适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

(四)信阳政府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

四、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茶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信阳对茶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导致对茶文化价值内涵利用不足。以信阳市每年举办的茶文化节为例,活动主要为经贸活动和文娱活动两部分,涉及订货会、洽谈会、文艺演出、焰火晚会、电影展映、歌咏比赛、书画根雕盆景精品拍卖等等。活动内容偏重经济价值,活动形式创意不足,对茶文化交流与传播着墨较轻,导致部分群众对茶叶节的认知仅局限于订货会和歌舞表演。这种重经济而轻文化的思维模式极不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信阳缺乏茶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缺少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数据支持。

(二)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形式,茶旅产品从最初的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茶文化旅游、茶教育旅游、茶商务旅游、茶会展旅游等多样产品。目前信阳所开发建设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中,游客依然是赏茶园、品茶汤、买新茶,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文化与参与体验不强,这种流于表面的开发形式难以让顾客印象深刻,不易产生回头客,更不利于茶文化生态旅游长远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

五、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措施

(一)深度开发利用茶文化,全面塑造茶都形象

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首先要做到深度挖掘和利用茶文化历史和价值内涵。在节庆活动的举办中,做到经济与文化并重,将茶业的经济贸易和茶道、茶艺相结合;可建设茶文化公园,微观展示采茶制茶全过程,设置茶文化历史演进长廊,让全面系统的茶文化走近大众的生活;推进茶文化教育进课堂,开办茶艺兴趣班,普及茶文化知识,注重茶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总之,在茶文化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好活动与茶文化的链接,以期实现信阳市全民知茶懂茶,真正打造“茶都”城市形象。

(二)打造特色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要想可持续发展信阳茶文化生态旅游,丰富开发特色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是关键。加强茶产业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合,利用鸡公山、南湾湖及附近产区开展山水茶、利用灵山寺、净居寺等宗教圣地开展禅茶文化游;在旅游活动中,开展游客参与式项目,例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歌舞、现场学茶艺、猜茶谜、听茶戏、吃茶宴等;针对不同年龄及消费能力的旅游者设计针对性的茶旅产品,例如针对青少年和大学生推出茶园观光生态游、针对中老年人群推出茶品保健游、针对爱美女性推出休闲塑身茶旅等。另外,要延长茶旅产业链条,丰富茶产品结构。改变信阳茶只有毛尖和信阳红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开发茶的保健功能,将茶和食品、中药结合,生产以茶为原料的小吃、具有保健功能的固态及液态茶饮,设计茶艺术品装饰品等,迎合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以丰富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爽.茶文化基于RMP模式的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23-125.

[2]罗伟,刘保丽,程丛喜.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7):133-135.

关键词:信息技术;茶文化;app;软件设计;跨领域应用

1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2app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3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

4结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缔造者,茶文化随着我国的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逐渐形成,其中凝聚了千百代人的智慧和努力,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象征。身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们,不应该眼看着中国茶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却置身不顾,而应当以我们所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传统茶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创造属于信息时代的中国文化。

[1]孙莉娜.APP开发应用的创新与实用性分析[J].电子制作.2013(20):99-101.

关键词:茶文化;新课改;茶学专业;英语教育

1高校开设茶学专业英语教育的价值分析

1.1促进传统优秀茶文化的传承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上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文化精粹,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其带有鲜明的中国色彩。随着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出现了崇洋的情结,热衷于西方的各种节日习俗,而对于本国传统的风土人情却漠不关心,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日渐凋零。而茶学专业与英语教育相结合则是拓宽了茶文化的弘扬之路,其本质是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现代英语教学中。大学生通过现代英语这一方式接触茶文化茶学专业知识,透过另一种视角来了解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比下,我们茶学专业知识的中国韵味会愈加鲜明,而大学生也会在潜意识中主动肩负起茶文化的传承使命,对茶学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式的消化吸收,从而促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一种与外国非本土语言使用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储备了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茶学专业在渗透到英语教学课堂中时,其将能习得专业的茶文化英语表达术语,进一步完善其茶学专业知识系统库。一旦学生的茶学英语知识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其也就具备了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将本土的茶文化知识以英语形式介绍给外国人,知道如何以一种被其认可接受的方式呈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学内涵,也能将茶文化精神内涵带进到世界大舞台。同时,外国学生在进行英语课程学习时,也能通过茶学专业英语教育了解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然后以英语为媒介对茶学专业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逐步培养其与我们本土学生的交际能力。

2高校茶学专业英语教育陷入的误区

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茶学作为一种新元素被引入到英语专业中,其庞杂的知识结构体系难以与现代英语的教学方式完全融合,茶学术语被翻译为英语后其文化意蕴尽失。一方面,茶学专业的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茶学知识的深入研究,进而导致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的授课,完全按照课本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毫无逻辑体系。同时,对于专业的茶学书面用语,其也甚少提及,大多一带而过,不会以地道的英语阐释其深刻内涵。另一方面,茶学专业英语是传统与现代知识在交融中产生的一门多元化课程,而其却仍然深陷于旧有的教学模式泥沼中,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被及时应用,多媒体应用教学也被忽略,单一的教学方式湮没了茶学专业英语的魅力,学生在被动的接受中,愈发厌恶茶学英语。

2.2教材的选择适用不合理茶学专业英语教育的课本教材比较陈旧,其并不是专业的茶学专业英语课本,而是普通的英语课本,较少涉及茶学英语的内容,整个教材体系不成熟,缺乏配套性。部分高校对于茶学专业英语不分年级统一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进而导致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影响了茶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推动性发展。此外,由于教材内容过于迂腐,教师也不得不以此为指导进行教学,单调枯燥的课程内容,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湮没了茶学专业的人文属性之光。再次,有些高校所适用的教材是教师自己编纂的,专业知识的缺乏使教材不是过于浅显,就是太过晦涩,也抑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2.3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不科学高校茶学专业英语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对于学生与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然而,其本质却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其对于学生的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考试形式为主,通过闭卷答题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事实上,学生只需要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复习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该成绩并不代表其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能较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茶学专业英语课程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分数情况为主,然后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根据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以及其得分成绩检验其教学成果,片面化的课程体系评价不利于教师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只会使其专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又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沼深潭中。

3高校茶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3.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接受茶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时,缺乏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茶学英语离自己很遥远,现实生活中难以接触,因而对其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学习动力也不足。另外,由于茶学专业英语中有大量的茶学专业术语,入门阶段难以理解,而且单调的教学与生涩的词汇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强化其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与引导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意识能动性,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新课改浪潮下的高校茶学英语专业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历史机遇,对其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对于学生的考核则实行多元化的开放性评价体系,以科学、全面、综合为指导,对其进行科学考核。将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考试成绩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且可以在传统纯笔试的基础上加入口语考试这一环节,考查学生的茶学英语应用能力,而这些只有通过平日的累积性学习才能习得,避免了临时抱佛脚可能比平日用功得分更高的尴尬。另外,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体系也亟待革新,唯分数论的考核指标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其不得不被迫盯着学生成绩,而陷入应试教育的魔症中。所以,高校应该建立开放包容的茶学专业考核体系,尊崇素质教育理念,解放思想为教师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考核评价体系。

[1]张换成.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6-167.

[2]杨晓萍.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科学,2010(4):9-12.

[3]邓威威,李大祥,夏业鲍,江昌俊.《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1-43.

关键词:茶文化学微电影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1.研究生“茶文化学”重点课程建设(2014YZ0005);2.2015年云南省高层次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项目(云教高〔2015〕58号);3.2015年“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项目(发改委〔2014〕1782)

引言

1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多元化主题,具体而言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

从当代青年学生的特征来看,“微电影”亦十分适宜应用于教学[3],尤其是茶文化学教学。其一,热爱茶的青年学生具有表现自我风采的积极心理,微电影能够作为展现丰富茶文化元素的载体;其二,可以给学习茶文化的研究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契机,通过亲自拍摄微电影能够使学生深入感受茶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其三,学习“茶文化学”的研究生对微电影等流行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根据茶文化教学内容,同学们可以自拟主题,自编自导,充分发挥多学科知识与茶学的交融。同时,还可以结合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性格特征,拓展茶文化空间和茶文化元素。所以,在“茶文化学”课程中引入微电影的教学方式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改革。

2微电影是改革“茶文化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将微电影应用于研究生“茶文化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很多,主要的理论依据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建构主义[3],主要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探索了课堂微电影展示与课下微电影制作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将茶文化学理论知识融汇于微电影视频内容之中,并分配3~5名学生为一小组进行微电影拍摄,从而,首次将微电影这一媒介成功应用于研究生茶文化教学。

从理论学习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向学生传授有关茶文化的基本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一方面可以采用课堂板书、放映PPT等传统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放映一些能够反映茶文化精髓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其中,一部分来自于网络资源,如,《一片树叶的故事》中国外茶叶传播的历史、茶与人生的感悟等微视频片段;另一部分来自自制作品,包括自制调饮茶、不同茶类冲泡、少数民族茶礼茶俗演绎等微视频,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感。每次微电影放映结束以后,老师与学生都会围绕视频涉及的茶学知识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思想亦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碰撞与升华。

3微电影应用于“茶文化学”有利于同学们学以致用

在“茶文化学”课程中大力弘扬微电影教学,具有十分深刻而普遍的意义。在理论传授方面,将微电影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板书和PPT教学形式相比,后者偏向于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静态内容,而前者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人人参与趣味创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操作实践方面,微电影制作需要组建团队,涉及剧本创作、选景、拍摄、剪辑与合成处理,通过制作微电影,可以增强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其今后应对工作中的复杂挑战奠定了基础。

三年来,通过不断的应用和完善,微电影教学创新了高等学校茶学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我校“茶文化学”的教学效果。

第二,微电影有利于学生以沟通、学习、实践和创新为主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培养他们欣赏茶文化之美的情操亦大有裨益。

第三,微电影增强了学习兴趣,它记录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宣传了茶学学科的特色,并且增添了对于将茶文化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乐趣,有益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与深化[4]。

总之,微电影是研究生“茶文化学”创新性教学的尝试,是研究生“茶文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校研究生茶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将微电影应用于研究生茶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研究生重新认识自身价值,规划未来的人生;有利于弘扬以茶文化为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热爱茶文化、懂得生活美”的新一代茶人。

[1]黄志伟.探讨微电影创作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3(16):187.

[2]杨晓林.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J].民族艺术研究,2015(02):18-27.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茶文化;训练模式;创新

在全民健康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希望在增强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便于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升华学生思想,提升学生修养,培养学生良好品性,高校可以从茶文化中提炼教学元素,优化教学课程与体育训练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发展。

1中国茶文化概述

1.1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

据文字记载,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茶树,利用茶树的叶子制茶。最初,茶被用于制作药物,以缓解病症,保证治疗效果。随着社会发展,茶的用途逐渐发生了变化,即茶被用于制茶,同时用茶水招待贵宾。唐宋时期,茶水不再是贵族专用,普通老百姓也能够饮茶。此外,我国茶最初由国内人员饮用转变为由国外国内人共同引用。之所以出现该局面,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国内商人借助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与国外开展了贸易交流,所以茶传到了国外。在人们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中,茶活动的形式愈加多样,比如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都是属于围绕着茶开展的活动。

1.2中国茶文化精神思想内涵

茶文化融合了礼、德、贤能、禅、道等思想,而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还与宗教进行了结合。其中,从礼的角度分析,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礼仪之邦。茶文化中就包含了礼仪文化,比如在招待客人时就需要为他们奉茶,因此茶文化体现着我国的“礼仪”。从德的角度分析,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指出了精行俭德的思想精神。在文化自信的战略实施大环境下,我国十分重视茶文化,以期用茶文化熏陶人、陶冶人、培养人。基于此,人们有必要认真地学习茶文化,深刻地挖掘茶文化思想,领会茶文化思想,以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

2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体育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围绕着素质教育,设计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案。若是将茶文化融入到教学与训练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修养。由此可见,借助茶文化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茶文化除了在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中发挥着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价值,还起着促进茶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价值。究其原因:茶文化中蕴含着礼、德、贤能、禅、道等思想,展现着茶道,而这些思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茶文化,进而导致了茶文化的没落。通过在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能力,让学生了解到茶文化的价值。在此之后,学生就容易主动地传播茶文化,发展茶文化,从而充分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3茶文化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构建问题

3.1教学内容中缺失地方茶文化、茶故事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依据。在体育教学内容建设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就会在一定程度降低学生体育学习水平。从目前现状来看,体育教学内容中多包含的是体育教学理论知识与体育技能等。通过依据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可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是由于教学内容中极少涵盖茶文化,甚至丝毫没有茶文化,因此教师不能够较好地对学生进行茶文化教学,以致学生不清楚茶文化的概念、价值等,更不用提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价值。

3.2缺乏从茶文化角度构建体育训练项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可见,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构建要素。当前,体育教师主要在课堂上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训练活动,极少围绕着茶文化设计体育训练项目。因此,学生在体育训练活动中也极少接触到茶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提倡以文化熏陶学生,以文化教育学生。而体育教师也应当承担起自己的文化教育责任。然而,体育教师缺乏重视文化教学,不注重在体育训练活动中融入茶文化。为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反思自身教育问题,进而科学地改进体育教育工作方法。

3.3体育教师茶文化素养能力不高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主体,倘若教师的茶文化素养不高,就难以应对基于茶文化的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工作。虽说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体育教师本该接受我国茶文化的熏陶,但是诸多体育教师只是单纯的体育专业能力强,却对茶文化缺乏认识,导致他们在茶文化与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融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比如,在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中,教师常常不能两者兼顾,即要么单纯地进行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要么单纯地进行茶文化教学。由于体育教师对茶文化知之甚少,他们不能够较好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对茶文化失去学习兴趣。

4茶文化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的创新研究策略

4.1挖掘地方茶文化、茶故事

4.2从茶文化角度构建体育训练项目

体育教师需要审视体育训练与茶文化,找到两者的契合之处,进而将体育训练与茶文化两者进行融合,从而打造高效的基于茶文化的体育训练模式。体育训练是以提升学生体能为目的的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体育训练与茶文化融合的切入点,进而设计科学的体育训练模式。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围绕着“选茗、择水、烹茶技术等”设计体育训练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体能,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茶艺,了解茶文化。正是如此,教师需要做好这些教学工作。其中,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选茗、择水、烹茶技术”,并为学生做教学示范,而学生则需要模仿教师进行“选茗、择水、烹茶技术等,完成这些技艺后,就可以邀请教师与同学品茶。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围绕着“选茗、择水、烹茶技术”布置实践作业,以加深学生对茶艺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身体锻炼水平。

4.3增强体育教师茶文化素养

5茶文化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

5.1注重创新完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引导着茶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为高效开展茶文化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体育教师有必要创新与完善教学理念,应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首先,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的思想内涵,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次,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改革方向,寻找合适的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茶文化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活动。最后,体育教师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理念。

5.2与综合素养培养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十分强调学校与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学生发展水平,增强学生社会的适应力。为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需要基于茶文化视角下探究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构建的要点、路径等,充分丰富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此同时,高校需要积极地扩展基于茶文化的体育与训练教学形式,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茶文化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高校体育教师有必要主动地优化基于茶文化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有效强化学生素养。

5.3注重教学体系的系统化

[1]于云静,杨柳,温新立,于涛.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实现“教会、勤练、常赛”[J].福建茶叶,2021(05):94-96.

[2]刘兵,邹溪楠,陈沙沙.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基于茶文化视角的考察[J].体育科技,2019(06):163-164.

[3]李冬颖.滇藏茶马古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7717-7718.

[4]司庆洛,徐正功,蒋月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视角下探究促进青少年体育参与的有效路径[J].福建茶叶,2019(03):196-197.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运用

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中,包括:哲学、礼仪等,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与当前的教育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对高职学院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涉及茶文化的知识较多,例如:诗词歌赋,在当时的社会中,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地位,在千年的发展脉络中,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茶文化的诸多和谐,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古人诗文字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古人对品行管理十分重视,并且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渗透了很多理念,十分重视和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十分重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对于茶而言,人们十分重视修身。对于古人而言,清静之地对茶进行回味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使思想境界提高,而且能达到和谐境界。茶文化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十分强调思想和谐,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礼仪,而且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对于茶道而言,一系列程序都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客人在对主人进行热情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茶道,使茶文化能够体现出和谐,对于品茶环节而言,由于茶文化中包含很多交流思想,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而且茶文化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古人而言,由于十分坚信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中十分重视追求目标,如:《山间饮茶图》,其中的画面体现了山间林泉与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1使教学管理理念更和谐

2.2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和谐

当前社会中,由于我国的高职存在重理轻文的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内容不合理,较多的技能型知识,导致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们接触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定期观看茶艺表演,在体验与手工制茶有关的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较为丰富的茶历史与茶文化,充分体现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学校的素质教育。

2.3营造和谐的氛围

3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3.1建立茶文化导向

3.2感受茶文化理念

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在当前社会中,需要建立创新理念,对于传统工具理性教学而言,由于多数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导致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与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断完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由于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多,高职教师如何从中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是当前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特点,不断扩充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高职教师必须把人文精神建立在高职的课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3.3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将其引入教育管理体系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1]程媛媛.论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12):164-165.

[2]王旭.浅析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277-278.

[3]周菁慧,孙忠.茶文化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7):282-283.

关键词:茶叶生态观光园;旅游经济;生态茶文化;促进作用

1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形式

我国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旅游方面,茶叶生态观光园称得上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比如,广西桂林的尧山茶叶旅游生态观光园,让游客在旅游中参与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品尝,尧山茶叶生态园增强了游客体验,并使游客在娱乐中深刻体验了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具体来说,国内茶叶生态观光园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茶叶种植历史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源远流长,我国已经拥有了种类非常丰富的茶树品种,并且每个茶树品种的特点各不相同。利用这种优势,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茶树品种进行收集和归类,并进行展示。同时,我国一些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还大力引进了国外一些优良茶树品种,并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随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的不断增多,游客可以对我国的茶树品种进行更清晰的了解。

第二,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通常情况下,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会陈列各种各样的茶叶加工设备,并在各种加工机器上进行标注和说明,包括各种茶叶的不同的加工方式以及每种加工机器的特点和用途等。一方面,游客可以对各种茶叶的加工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茶叶加工的演示,游客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种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

第三,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普及有关茶叶的文化和知识,包括茶叶的成分构成、作用、营养,茶叶的制作过程,饮用方式方法,贮存方式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游客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茶叶文化知识。如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生态观光园通过生态观光园建设推进“福州茉莉花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实施电子商务推介、产品展销推介、科技兴茶、质量兴茶等活动宣传福州茉莉花茶知识,提升游客对茶叶知识的了解。

第四,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因此,茶叶的历史文化可以被称作是一门学问。在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中,有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游客们介绍茶叶的历史。借助于观看图片,书籍,以及专门人员的讲解,游客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起源、开发和传播,与此同时,游客们也开始了解一些茶经,古代名人品茶的故事,以及一些茶叶科技成果,以此来扩充自己的视野。第五,茶艺生态观光园。自古以来,品茶是一种艺术行为。因此,现代品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艺术。

一般而言,茶艺有两种形式,即品茶和泡茶。这两种艺术形式构成了茶艺。在茶艺生态观光园中,游客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如何泡茶,如何品茶,这种方式不仅让游客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还让游客们深深体会到我国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云南沙河乡陈家村荣康达乌龙茶庄园,让顾客亲自体验、制做高山乌龙茶、参观茶叶制作的整个过程,增强顾客的艺术体验。第六,高产量优质示范茶叶园。随着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地区开始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到目前为止,很多省份,如浙江、广西、山东、安徽等都已经建立了一些高标准的高产量示范茶叶园。如山东日照碧海康乐有机富硒茶高科技示范园、金寨县茅坪茶叶高科技示范园。这些茶叶示范园区的建立帮助茶农不断研发一些优质、良性的茶叶品种,而且绝大多数省份的茶叶生态示范园已经逐步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到各个茶叶生态示范园进行参观和游览体验。在游玩和欣赏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自进行茶叶采摘,这样,游客切身体会到了茶叶生长的田园风光,并且还了解了茶叶高产量生产的方法。

2茶叶生态观光园对旅游经济的作用

毫无疑问,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对当地的旅游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今,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茶叶生态观光园对当地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茶叶保值增值,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茶叶附加值的增加,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属于茶文化旅游的一种,这种旅游形式的出发点是茶叶,并以茶叶为资源进行开发和生产一系列具有旅游价值的产品。茶叶生态园很好地将茶叶和旅游产业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形式是对传统的产业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如四川平武打造万亩茶叶生态旅游观光园不但可以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还可以了解如何加工茶叶,如何品茶,这种亲身体会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正是因为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带给游客们无穷的乐趣,人们对这种形式的旅游更加情有独钟。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促进了茶叶和娱乐方式的开发,并带动了茶叶方面的消费,这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特别明显的就是旅游收入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我国广西省的桂林茶叶生态观光园,自从其建立以来,前往参观的游客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今,该省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在国内外获得很好的评价。

2.2带动当地茶叶旅游经济的发展

2.3举办一系列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茶叶生态观光园除了带游客们参观生态园,了解茶叶历史和制茶过程之外,茶叶生态观光园还可以不断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来对该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比如,我国湖南省武陵山地区就举办了生态茶文化旅游节。随着生态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该地区的茶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向世界各地人们介绍了茶叶品质和文化,从而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2.4倡导和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

茶叶生态观光园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来吸引广大的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目前,茶叶生态观光园一直倡导绿色的旅游方式,自然的旅游方式,健康的旅游方式,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游客们的喜欢。在茶叶生态观光园中,茶文化旅游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热捧。茶文化旅游通过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将茶叶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商贸、购物、度假等配套旅游形式的开发。同时,生态旅游的方式为该旅游区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茶叶生态观光园还促进了当地社会效益的发展。在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扩大了该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结语

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就是回归自然生态的旅游方式,而茶叶生态观光园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未来,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对茶叶文化和旅游行业进行大力整合开发。在开发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同时,需要将当地的文化习俗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当地的茶乡特点,与此同时,茶乡需要将茶文化有关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发展,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朝着高标准高质量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发展。这样,游客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茶叶文化资源的丰富。总之,茶叶生态观光园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茶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大大带动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前进和发展。

[1]罗艳玲.论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意义、优势及其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21-24.

[2]赵荣,姜含春,桂燕玲.信阳茶文化节的效益分析及发展思路[J].农业考古,2016(5):34-35.

[3]刘秋华,杨载田.新形势下江西省茶叶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3-5.

[4]刘佳佳,李道和.整合江西省茶叶品牌方案的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4.

[5]徐燕君.江西茶叶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23-27.

坦桑尼亚驻华宣传大使Charles、塞拉利昂总统外宣办公室高级秘书Lamina、加纳《每日写真日报》社长Ayeboafoh、肯尼亚人民媒体集团副总编EricOduor等媒体人员一行,先后聆听了茶文化知识讲座,观赏了中国特色的茶艺冲泡,参观了采云间九峰生态茶园并感受采茶体验、茶艺冲泡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其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深受媒体团的称赞。

文化交流,纵谈以茶养生

在茶文化交流会上,国家高级茶艺师郑建美为非洲媒体团成员就中华茶的起源、种植、生产加工、茶文化及茶健康等方面作了知识讲座。特殊的学员、温雅的讲师,使得茶座氛围极其融洽,在讲座过程中媒体团围绕“茶健康、茶减肥”话题积极展开讨论。

茶艺展示,体验茶文化博大精深

茶文化交流会后,“采云间”的茶艺姑娘们以其娴熟、优雅的动作,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婺州举岩茶冲泡技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出来,让媒体团成员大开眼界。观看茶艺、亲自体验茶艺及品茗活动,促进媒体团成员对中国茶艺、茶道的深入了解。一杯清幽淡雅的绿茶,品味到甘冽茶香;一套精致的茶器,呈现出中国木雕和陶瓷的灵气,带给媒体团的是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茶园览景,感受生态环境

当天下午3点,非洲国家媒体团成员一行在茶艺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国浙江生态茶园――采云间九峰茶园。茶园位于浙江省级风景区九峰山麓下,这里茶园郁郁葱葱,广袤延绵,缓缓起伏,错落有致。该茶园采用“种-养-沼-肥”的生态循环模式,将沼气系统、良种奶牛场、有机茶园基地、牧草基地、蔬果基地等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这一良性生态循环模式的农业科技成果受到媒体团成员的啧啧赞赏。

走进广阔的茶园,24位外国媒体团成员尽情拥抱茶园自然风光,轻抚嫩绿茶芽,用相机畅快捕捉茶园美景,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生机与内涵。

AfricanMediaGroupVisitsTeaProducerinZhejiang

ByShiFengtao

InearlyMarch2012,agroupof24seniormediaofficialsfrom15AfricancountriesvisitedCaiyunjian,abigteamanufacturerandexporterbasedinJinhua,acentralcityinZhejiangProvince.Themediaofficialsincludedchiefsofgovern-mentofficesandnewsmediaofAfricancountriessuchasEthiopia,Ghana,Cameroon,Zimbabwe,Namibia,Tanzania,SierraLeone,andKenya.

Forthegroup,avisittotheteaproducerandexportergavethemfirst-handexperienceofteacultureandteaprocessing.Theyattendedalectureonteaculture,watchedateaperformance,pickedtealeavesattheNinePeaksteaplantation,andtriedtheirhandsatteamaking.TheyweredeeplyimpressedbytheChineseteaculture.

ZhengJianmei,aseniornationalteamaster,gaveashortlectureonChinesetea,addressingtopicssuchastheoriginofChinesetea,teacultivationandprocessing,teaculture,andteaasahealthbeverage.Towardtheendofthelecturer,sheinteractedamiablywiththeAfricangueststhroughaQ&Asession.

Afterthelecture,agroupofgirlsstagedateaperform-ance.Afterwatchingtheshowrepeatedly,thevisitorstriedtheirhandsatmakingandservingthetea.

THE END
1.喝茶人必知的60个茶叶小知识(第一篇?红茶冷了后变浑浊称为“冷后浑”,并不能代表茶叶好坏。“冷后浑”是茶多酚含量较高的特征。滇红比较容易出现“冷后浑”,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不会有这种现象。 除传统的六大茶类(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之外,还有两类茶:再加工茶(如茉莉花茶)和代用茶类(如苦丁茶)。0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060504411005352744
2.茶叶的分类与基本类型:从绿茶到红茶,探索不同茶类的特点茶叶的制造方法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这六大类茶叶的制作工艺各有特点,口感和品质也各有千秋。 2. 按照品质差异分类 茶叶的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色泽、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依照品质差异茶叶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 https://m.makepolo.com/post/teawenhua/1064472.html
3.礼宾礼仪常识外事知识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然而,对应邀前来访问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团还是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在他们抵离时,均安排相应身份人员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对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士和外交使节、专家等,他们到离任时,各国有关方面亦安排相应人员迎送。http://www.swswwb.gov.cn/swwqj/wszs/201712/f9d62e7567ba4a528ab970d17fe22f25.shtml
4.茶文化和茶降方面的知识.docx茶文化和茶健康方面的知识茶文化起源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 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 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 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 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0103817.html
5.茶文化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品味源远流长→MAIGOO知识摘要: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品味源远流长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4619.html
6.《茶的有关知识》课件.pptx《茶的有关知识》PPT课件制作人:制作者PPT时间:2024年X月庹股鞘哂歹蟆介喔庶斥 目录第1章茶的起源 第2章茶的生长环境 第3章茶叶的加工工艺 第4章茶的功效与作用 第5章茶道礼仪 第6章茶的文化传承 第7章总结与展望 第8章茶的传承与文化 01第一章茶的起源 茶的发现茶的起源传说中是由中国的神农氏发现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2/5021112124011133.shtm
7.翻译成长日志——有关茶叶的一些零散翻译知识整理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认真进行翻译修炼了。 得益于前段时间的工作,我学习了一些有关茶叶方面的知识,虽然只是皮毛,但也算是打开了一个新领域的大门。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修炼成一个“中西结合范儿”的人,然而少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又怎么算得上“中西结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049515/
8.怎么开茶楼曦和茶文化西安曦和茶艺培训三、丰富的茶叶知识:作为一个茶叶经营者,首先需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茶叶知识,简单的茶叶栽培知识,茶叶的产地、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加工,各种茶生长在什末地方?地方名茶的来历,茶叶质量的鉴别,茶叶价格的变动,茶艺、茶道、茶文化以及与茶有关的茶具知识等。同时,不断了解市场的要求,掌握茶叶消费的变化,更新经营观念,预测http://www.xihetea.com/News_Con.aspx?id=37
9.有关茶文化的知识茶叶的文化茶问资讯有关茶文化的知识简述我国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化在我国人的生活中,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 https://www.yiduocha.com/news/show-17214.html
10.茶文化知识8篇茶馆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变迁,茶艺馆便是现代意义上的茶馆,它将饮茶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发展成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饮艺术,对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茶叶消费,提高社会休闲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和顾客。现今都市生活的节奏高压紧张,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心灵的距https://www.ifabiao.com/haowen/24356.html
11.茶色素与降茶色素基本知识茶色素基本知识 神农尝百草的历史典故与茶叶有关吗 历史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典故,正是说的茶叶解毒的药用功能。 我们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也就是说,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祖先。当时“帝”的涵义就是神。传说中炎帝主管农业,故称神农氏。神农氏也是医药的祖先,他经常上山采药,解除先民的疾病痛苦。有一天他误食https://herbtcss.com/about-76-76-66.html
12.茶文化知识(精选6篇)茶文化知识(精选6篇) 篇1: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知识竞赛题 1、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2、(调饮红茶)的调料主要有牛奶、柠檬、蜂蜜、白兰地等。 3、调饮茶奉茶时必须每杯茶边放茶匙一个,用来(调匀茶汤)。4、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普洱茶)。 5、陆羽《茶经》指出:(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goo6k4e.html
13.茶文化的基础知识6篇(全文)5)冲泡技术:在饮茶时除了具有幽静清雅的品茶环境、优质的茶叶和高品质的茶具外,还应有高超的冲泡技术。在冲泡茶叶时不但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还要掌握茶与水的用量,泡茶水温高低、泡茶时间长长短和泡茶次数的多少等必要知识。(一般在一壶茶汤饮去 2/3时,就续水,以免茶汤清淡无味)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742g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