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文化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引导语: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欢迎参考!
1、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_A_。
A.《诗经》B.《茶经》C.《神农本草经》D.《史记》
2、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_B_和黑茶六类。
A.花茶B.黄茶C.青茶D.春茶
3、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_C_。
A.广西B.江西C.台湾D.海南
4、中国士大夫、文人画家,以茶会友,以茶论文,以茶抒怀遣兴,茶与墨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墨俱香”的典故与下列哪位文人有关_D_
A.唐寅B.赵孟頫C.文征明D.苏轼
5、茶叶中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所以饮茶有很好的明目作用,特别是_D_。
A.红茶B.花茶C.黑茶D.绿茶
6、饮茶可以延年益寿,解渴提神,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饮茶的益处。_D_
A.防蛀牙B.抗原子辐射C.治坏血病D.治疗颈椎病
7、世界上第一部茶百科全书是_D_。
A.《诗经》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茶经》
8、我国五大名泉有中冷泉、趵突泉、惠山泉、虎跑泉和_A_。
A.观音泉B.玉泉C.崂山泉D.谷帘泉
9、“字依壶传,壶随字贵“。文人_C_在紫砂壶上开创题刻后,一直流传下来,后来紫砂艺人中出现了专门刻字的分工。
A.郑板桥B.任伯年C.陈鸿寿D.董其昌
10、“从来佳茗似佳人”是我国古代哪位著名诗人的名句_C_
A.李白B.杜甫C.苏轼D.李清照
11、我国历史上“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是_B_。
A.朱元璋B.乾隆帝C.李煜D.康熙帝
12、茶树属于什么植物_B_
A.单子叶植物B.双子叶植物C.既是单子叶又是双子叶植物
13、茶原产自哪里_B_
A.浙江B.云贵川地区C.北京D.内蒙古
14、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种植茶的国家是_D_。
A.日本B.韩国C.英国D.中国
15、绿茶的制作步骤有几个_B_
A.2个B.3个C.4个D.5个
16、红茶属于什么茶_C_
A.不发酵茶B.半发酵茶C.完全发酵茶D.微发酵茶
17、下列哪种茶不属于绿茶_D_
A.西湖龙井B.南安石亭绿C.眉茶D.红茶
18、下面哪种茶不属于萎凋茶_B_
A.白茶B.黑茶C.红茶D.海马宫茶
19、斟茶时杯中茶汤应为几分满_C_
A.5、6分满B.6、7分满C.7、8分满D.全满
20、下面哪一个不是杯托类型_D_
A.碗形B.高脚形C.盘形D.乌龙茶
21、《茶经》的作者是_C_。
A.张又新B.李时珍C.陆羽D.震钧
22、蔡襄的著作是_A_。
A.《茶录》B.《煎茶水记》C.《制茶新谱》D.《大观茶论》
2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云南重要的产茶区_A_
A.滇北B.滇南C.滇东D.滇西
24、点茶是哪个朝代的饮茶方式_B_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5、准妈妈不宜喝什么茶_A_
A.绿茶B.黑茶C.黄茶D.红茶
26、下列哪种茶的发酵程度最低_A_
A.白茶B.黑茶C.红茶D.茉莉花茶
27、被尊称为茶圣的是_A_。
A.陆羽B.皎然C.苏轼D.卢仝
28、中国古代文人常将茶比作哪一种情操的象征_A_
A.清廉高洁B.虚心好学C.傲然正气D.坚贞不屈
29、《七碗茶诗》的作者是_D_。
A.陆游B.苏轼C.白居易D.卢仝
30、西湖龙井产于哪里_A_
A.浙江B.湖南C.福建D.云南
31、碧螺春的外形是_A_。
A.卷曲形B.针形C.直条形D.花形
32、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是_A_。
A.和B.静C.清D.廉
33、生活中有一些被人们习惯称为“茶”的茶类,应统称为代茶类。下列哪
种茶不属于代茶类_D_
A.菊花B.苦丁茶C.苦荞D.茉莉银针
34、茶具按功能可分为主茶具和辅助用品,以下属于主茶具的一组是_D_。
A.茶壶、茶盘B.茶船、茶盘C.茶杯、茶盘D.茶壶、茶蛊
35、“茶”字在以下哪个朝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_B_
A.汉代B.唐朝C.元朝D.南北朝
36、陆羽编著的《茶经》诞生于哪个朝代_A_
A.唐朝B.汉朝C.元朝D.明朝
37、普洱茶制作的步骤依次是_D_。
A.杀青、晒干、揉捻B.揉捻、杀青、晒干
C.晒干、揉捻、晒青D.杀青、揉捻、晒干
38、以下哪种茶是世界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_C_
A.绿茶B.普洱茶C.红茶D.铁观音
39、以下哪种茶自古以来一直被用作“药茶”_D_
A.红茶B.黑茶C.绿茶D.白茶
40、以下哪个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_D_
A.华南茶区B.江南茶区C.江北茶区D.西南茶区
4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饮茶习惯,其中酥油茶是(B)的饮茶习俗。
A、维吾尔族B、藏族C、蒙族D、回族
42、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D)
A、四川省B、福建省C、广东省D、云南省
43、“安吉白茶”属于哪一类茶(B)
A、青茶B、绿茶C、红茶D、白茶
44、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专门关于泡茶用水的论述,书中认为最宜泡茶的水是(A)
A、泉水B、井水C、江水D、河水
45、紫砂壶起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B)A、宋朝B、明朝C、清朝
A、太平猴魁B、六安瓜片C、普洱茶
47、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B)A、日本B、中国C、印度
48、清代出现(A)品饮艺术。
A.乌龙功夫茶B.白族三道茶C.宁红太子茶D.云南普洱茶
49、茶道精神是(C)的核心。
A.茶生产B.茶交易C.茶文化D.茶艺术
50、雅志、敬客、行道是(A)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B.竹文化C.石文化D.砚文化
51、茶树性喜温暖(B)通气,通常气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生长。
A.干燥的环境B.湿润的环境C.避光的环境D.阴冷的环境
52、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D)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4.5度到5.5度之间为佳。
A.中性B.酸性C.偏酸性D.微酸性
53、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A)。
A.《神农本草》B.《大观茶论》C.《茶经》D.《茶录》
54、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A)。
A.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B.茶叶的物质及经济价值关系
C.茶叶艺术D.茶叶经销
55、泡茶和饮茶是(C)的主要内容。
A.茶道B.茶仪C.茶艺D.茶宴
56、红茶道发酵度是(D),其叶色深红,茶汤呈朱红色。
A.0%B.30%C.50%D.100%
A.无光照射B.灯光照射C.漫射光照射D.阳光照射
58、(C)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A.兔毫盏B.玉书煨C.盖碗D.茶荷
59、(D)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B.湖南长沙C.浙江龙泉D.江西景德镇
60、90摄氏度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B)茶叶。
A.绿茶B.红茶C.沱茶D.白茶
【拓展内容】
茶文化习俗
巴蜀茶馆习俗
“巴蜀”茶馆习俗甚多,常去茶馆,就会有众多的体验:
2.如是讨茶喝,因是别人喝过的茶,故称为“加班茶”。每道茶只能饮一半,茶碗中所剩之茶水称为“茶母子”。
3.茶馆中常有人“喊茶钱”,即某人走进茶馆时,熟人便喊“茶钱我这里会了”。喊茶钱的人越多,来人的面子就越大。其要口称“挨过,挨过”以致谢。
茶俗介绍:新娘茶介绍
新娘茶,作为古俗,代代相袭,流传不息。话说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当然,坐在川流不息的城市里吃饭的人,十有八九没有经历过这种乡下规矩。
晚上七点多时,厅堂里红烛闪烁,新娘在小姑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四周客人施礼。献上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圆和瓜子,预兆新娘早生贵子。然后是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是取甜蜜之意,赐于亲人以吉祥如意的祝福。
茶艺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和规矩。新娘敬茶也有序、重礼。按照考证出来的程序,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但餐厅里高朋满座,分不清孰亲孰疏,只好拣着顺手的客人上茶。原来以为自己置身事外的顾客,对突如其来的“厚爱”顿生受宠若惊之感。一桌印巴客人喝了“新娘”敬上来的茶后忍不住嘀咕:中国人吃饭还捎带搞行为艺术
川流不息的茶艺表演,也许只是餐馆丰富就餐气氛的方法。但饭桌上喝茶的传统确实应该有所光大,代代相传,并发扬于世界各地。
英国下午茶文化的起源
英国的下午茶,源起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因此也称维多利亚下午茶。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在全球各地占据着很多殖民地和附属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国家的强大和富足,促使人们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别是一些豪门贵族更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希望追求新的刺激,来填补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在1840年的下午,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睡醒了午觉,觉得心无寄托,百无聊赖,却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大约在4点钟,忽然觉得有点饿的感觉,就让女仆到厨房给她找点吃食。女仆到厨房一看没有合适的食物,就索性给夫人烤了几片点心,沏了壶红茶端了过来。贝德芙公爵夫人吃着新烤的面包,喝着红茶,觉得很受用。几天后,贝德芙公爵夫人的几位好友造访,公爵夫人就命女仆,用点心和红茶招待好友。不料这些好友异口同声地赞美,回去后纷纷造访,并逐渐扩大延展,就形成了流行于英伦三岛的下午茶。
随着下午茶的广泛流行,下午茶这种饮茶方式变得越来越繁复,从喝下午茶的器具,饮下午茶的摆设,以及配下午茶的茶点,都越来越讲究。在下午茶的茶具方面,瓷质茶壶很讲究,很精美,还要根据招待客人的多少来选用大小不等的茶壶和茶杯,此为还要备有糖罐、点心盘、果酱、奶油,以及叉子、餐巾、托盘垫等器物,这些茶具的摆设也有严格的要求。精美的茶具,优雅的客厅,在饮下午茶时还有用悠扬的古典音乐来陪衬,这样,饮下午茶时的心情轻松而自在,形成了简朴而不寒酸,华丽而不庸俗的优雅的气氛。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洋溢着维多利亚氛围的下午茶,已渐渐失宠,但是饮下午茶的形式,在家庭、办公室所还依然保持着。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都还少不了要喝一次下午茶。一般是几个白领围坐在圆桌旁,品着下午茶,吃着点心,稍作休息和精神调整。至于蓝领往往没有这么悠闲,他们常常是晚上下班之后,在吃晚饭时,边吃饭,边饮茶。这就失去了悠闲的情趣,完全是出于生理需要来饮茶了。
艺术新娘茶绝对抢眼
茶艺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和规矩。新娘敬茶也有序、重礼。按照考证出来的程序,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但餐厅里高朋满座,分不清孰亲孰疏,只好拣着顺手的客人上茶。原来以为自己置身事外的顾客,对突如其来的`“厚爱”顿生受宠若惊之感。一桌印巴客人喝了“新娘”敬上来的茶后忍不住嘀咕:中国人吃饭还捎带搞行为艺术?
关于我国的饮茶风俗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直至今日,中国的饮茶之风久兴不衰,烹茶与饮茶方法日益完善。烹茶方法由煮水煎茶发展到沸水冲泡,然后细品咀辍。我国人多地广,受历史文化、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关于我国的饮茶风俗各有不同,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种类型:
(一)茶药一味以茶药用,古今有之。这种把茶叶当作药物饮用的风俗,在一些交通比较闭塞的山区比较常见。如湘、鄂、黔、川地区的土家族喝擂茶,云南一些地区合酒茶等。中国有半数以上的省市和自治区产茶,因茶的出产地区、制作方法的不同,形成了种类丰富、品种繁多的茶叶。
(二)名茶名点流行于我国华南一带,喝早茶,就是这类饮茶风俗的典型代表。早晨上茶楼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在广东由来已久,清晨人们在上班之前,在茶楼里泡上一壶茶叶,挑上两种甜美可口的点心,徐徐品饮,慢慢咀嚼。这种喝早茶风俗,已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流行,成为我国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茶食相融这类饮茶风俗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常见。基本方法是在茶叶煮泡过程中,加入各种佐料,以形成特殊风味。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维吾尔族的奶茶和侗族的打油茶等。
(四)清饮雅赏这类饮茶风俗在汉族地区最常见,如我国南方人喜欢喝绿茶,北方人爱好喝花茶,福建、广东一带饮的乌龙茶,西南一带喝普洱茶等。其方法是直接用开水冲沏茶叶,无需在茶汤中添加任何佐料,强调香真味实,顺应自然,体味茶的本色。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饮茶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及其药用价值,人们也养成了煮煎饮茶的习俗。唐代以后,茶叶大师在公元780年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三卷,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丰富经验。
中国的古老茶祭风俗介绍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