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技能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2013年承办首届北京市中华茶艺大赛以来,为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如何办好技能大赛,如何提高选手的茶艺技能。为此我们先后到浙江省、福建省等茶艺教学发达地区观摩他们的省级茶艺技能赛事,学习了解茶艺竞赛的赛项设置原则,竞赛规则及茶艺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同时我们还邀请江浙地区茶艺教学权威专家来学院指导我们的茶艺技能训练,使我们对创新茶、茶艺微电影等茶文化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北京市中华茶艺大赛的赛项由指定茶艺、创新茶两项扩大到指定茶艺、创新茶艺、茶席设计及理论知识问答四项,丰富了比赛内容。竞赛方式由最初的团体组队形式转变为个人参赛,由个人指定茶艺表演于创新茶艺团体表演的结合形式,在竞赛参赛模式上有所创新,调动了参赛选手的积极性。参赛院校由最初的5所扩大到10所高职院校并实现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代表队参赛实现了京冀共同竞赛。扩大茶艺的影响里,推动了茶艺教学。

二、茶艺技能大赛带动了茶艺教学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茶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承办市级茶艺技能大赛,参加部级茶艺技能大赛,拓宽了我们的茶艺教学的视野,锻炼了我们的茶艺教育师资队伍,促进了我们的茶艺教学工作。相比茶艺专业建设发达地区,在茶艺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茶艺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大量的开设。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通过承办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的契机发展并加强了茶艺课程教学工作。这种以赛促建的模式对于促进茶艺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建设,创新茶艺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重要机遇。

(作者单位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第2篇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1408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来上好茶艺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茶艺;课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卢常艳(1978-),女,江西奉新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高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艺、调酒、酒店管理;宗桂琴(1980-),女,江苏如东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英语教学。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1.2教材局限性

1.3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

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

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

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

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

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茶艺》课程教学任道重远。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使教学更为健康、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周作明.茶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前言.

[2]王岳飞.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J].福建茶叶,2007(4):40-41.

[3]nvsc.com.cn/2015/jsxm-hot_0602/19335.html.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秸秆艺术造型;茶楼室内装饰设计;设计要素;基本原则

1茶楼室内装饰设计概念性分析

2茶楼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要素

2.1光影要素

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要追溯到人类起源,当代人生活环境也与光影密不可分。茶楼室内装饰设计也要求将室外阳光引入到室内,从而确保茶楼室内环境能够将黑暗感和封闭感一扫而光,尤其是一些顶光和柔光,可令茶楼室内空间环境更为亲切,光影要素的运用实际上是光影变换的过程,合理的光影变换手法可增加茶楼室内装饰空间的丰富多彩性,让人更能感受到舒适的环境氛围。

2.2色彩要素

茶楼室内装饰对空间色彩的要求主要是针对视觉环境的影响力和人的情绪。茶楼室内装饰装修对于用色要求极为讲究,空间色彩必须遵循通用色彩规律,且应由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变而变化。

2.3空间要素

2.4陈设要素

茶楼室内陈设的家具、地毯和窗帘等全是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用品,这些必需用品的造型设计往往要求具备陈设的根本特征,且要求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实用性与装饰性两个方面均应有所兼顾。另外,茶楼室内陈设应在功能与形式两个方面形成统一,且不乏灵活变化,让茶楼室内空间的氛围更为舒适和得体。

2.5装饰要素

茶楼室内空间装饰设计对建筑构件可谓不可或缺,应充分结合建筑构件的功能性来设计装饰,由此便可营造一种完美的室内空间环境。

3茶楼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要求

3.1实用功能的要求

茶楼室内装饰设计的宗旨是为茶楼室内空间营造良好的氛围。但是,首要任务仍然是将人的生活与娱乐置于第一要求。茶楼的功能在于生活和娱乐,其室内装饰设计也须充分考虑到实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设计目标则是茶楼室内环境的合理化、科学化和舒适化。茶楼室内空间装饰设计还需考虑到人的活动规律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联系性,比如空间尺寸与空间比例等。另外,室内陈设家具、室内外通风、采光照明和室内色调等因素也是功能性要求的重要体现。

3.2精神功能的要求

茶楼室内装饰设计在以满足实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需充分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如视觉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茶楼室内装饰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涉及环境对人情感的影响,因而要从人对茶文化的认识、对茶楼室内装饰风格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了解人的意志与室内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者利用知识理论与技术手法来设计茶楼室内装饰,以此通过装饰产品冲击人的精神感受,最能够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

3.3技术应用的要求

3.4地域特色的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各区域不论气候条件还是地理特征均有所差异,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俗也呈现多样性特点,而茶楼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也将有所不同。糅合以上各方面因素,茶楼室内装饰设计也应严格包容相应地域特色元素,满足地域特色要求,通过茶楼室内装饰即可召唤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

4秸秆艺术造型在茶楼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4.1秸秆艺术造型设计要素

4.2茶楼室内装饰设计与秸秆艺术造型

5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楼室内装饰设计要从国人的基本情况出发,以及对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的真实需求出发,不能盲目片面地追求某种现代风格,可以采用借鉴与众不同的创意手法,吸收优良设计模式的特质,进而刺激茶楼室内装饰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姜薇薇.浅谈浅析中国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54-55.

[2]林向健.浅谈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潮流趋势[J].科技与生活,2010(6):196-196.

[3]田原,杨丹东.环境艺术装饰材料设计与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戴昕.浅谈家居软装饰的色彩与设计心理学之间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9):29-32.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茶文化;结合;发展

目前,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涵盖了艺术范围,形成了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综合体,也就是数字艺术。数字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呈现出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并且突破传统茶文化的局限性,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创新和再现。这样让传统茶文化很好的跟随时展的趋势,凸显传统茶文化的创新意识。将数字艺术与传统茶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能充分帮助传统茶文化进行艺术转型,拓宽传统茶文化未来的发展道路。

1数字艺术的发展与茶文化结合的内涵

1.1数字艺术的发展与茶文化的结合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创新和传承问题,如何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标准,是传统茶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数字艺术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要想让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之路更加宽广,就必须突破传统茶文化的局限和框架,与数字艺术充分结合,形成数字艺术形式的新格局,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传统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具有更新的创作观念,提高创作水平,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统茶文化。

1.2数字艺术的发展与茶文化的结合形式

2数字艺术的发展与茶文化结合的审美特质

2.1文化形式的数字性

2.2实际操作的交互性

2.3时空的虚拟性

3数字艺术的发展与茶文化结合的发展趋势

3.1创造方式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艺术的规制和机制,有效地结合传统茶文化的形式,将计算机技术和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传统茶文化得到全新的升级和蜕变,对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形式进行改革,同时对其传统思维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茶文化与时俱进,才能让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茶文化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也能丰富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全新的创造方式,也让更多对传统茶文化感兴趣的人可以更好的了解传统茶文化,让传统茶文化与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多的关联,与现代人有更加亲密的关系和感情,而不是一种与人们非常疏远的文化形式。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尝试数字艺术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才能让传统茶文化获得全新的思路,拓宽发展的道路。

3.2创造内容的发展趋势

3.3创造理念的发展趋势

传统茶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具有思想和内涵的,其展现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有儒家思想的精髓,还有哲学等丰富的思维。针对传统茶文化的创作,需要对其有深入的了解,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手法对其进行展现,充分的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和创意。设计师用数字艺术技术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解决其创作的难题,让其实现创新发展,让茶文化以更加完美和高效的方式来传承下去。只有采用新的创造和发展理念去看待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让其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其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艺术的发展和传统茶文化的结合,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改变传统茶文化设计和传播的局限性,设计师借助数字艺术技术,其表达方式会更加多样,也让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的人能够越来越轻松地接触到茶文化。

[1]曹爱萍.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茶道文化对陶瓷艺术创作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7(1):161-162.

[2]石磊.论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1):392-393.

[3]胡靓.浅论数字艺术发展的文化思辨———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6(5):291-292.

[4]陈灿.情感化设计理念在数字艺术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12):172-173.

[5]靳佳佳.数字化技术应用下的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的结合[J].科技传播,2015(2):163-164+93.

[6]肖莹艳.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美术文献,2014(5):119.

[7]苗琴.高校旅游专业开设《茶文化及茶道艺术》课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才智,2014(25):235.

[8]凌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5):46-47.

[9]王振湦,林华.数字艺术在美术史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4-225.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第5篇

1.把握教学目标和定位,做好教学启蒙和文化传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艺广义上是指“茶之艺”,包括茶的种植、制造、品饮之艺,有的扩大成与茶文化同义,甚至扩大到整个茶学领域;狭义的茶艺主要是指“饮茶之艺”,即将茶艺限制在泡茶和饮茶范围之内,包括选茶、备器、择水、造境、冲泡和品饮等诸多因素。茶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专业进行研究,其作为职业学校选修课程,如何选取精华,做好启蒙式教育,非常关键。学校要根据自身和专业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随时调整,切不能挖掘太深,让学生感觉繁琐,也不能蜻蜓点水,让学生感觉没有收获。做好教学启蒙工作能让大多数同学了解和热爱茶文化,使小部分同学有深入进修茶艺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教条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非常反感,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茶艺课程中牵涉很多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包括茶艺表演中的演说词也需要背诵,所以在教学初期首先要做好课程引导和概述,使学生对于今后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茶艺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在茶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肯动手动脑,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组合穿插式教学

茶艺课是为了拓展各个专业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素质而开设的,作为一门创新的拓展型的选修课程,茶艺课完全可以摒弃固定知识和教学模式的限制,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首先,不应拘泥于一本教材进行授课。教师应博览群书,结合多本书籍挑选最精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编写出最适用的教案,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更适合所教专业的学生。

最后,茶艺课注重一个“艺”字,在课堂中要营造一种氛围和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穿插音乐、舞蹈、朗诵、书画等艺术元素,而礼仪、化妆、服装、设计等教学项目可以作为茶文化的辅助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

4.将多元化的理论教学形式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其次,茶艺教学应贴近生活,并学以致用,如如何选购和保存茶叶、茶具,茶叶的营养价值等可以利用知识竞赛或集体小报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最后,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考核评价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除了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同样重要。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技能考试方法,即学生初学时的技能考试只要求操作流畅,而后逐步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并慢慢增加讲解的内容和难度,到最后还能回答老师提出的专业知识的有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融合起来,以适应社会所需的礼仪、审美及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THE END
1.科研进展白茶加工技术与装备应用现状白茶精制包括拼配、筛选、风选、拣剔等环节,其中拼配是保证茶产品内质和风味稳定性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茶叶标准化加工必不可少的环节。白茶因选用多毫品种,加工中不经过揉捻工艺,成茶叶张自然披散且绒毛显露,精制时毛茶受到外力挤压、茶条摩擦、下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DE1MjA4OA==&mid=2247599914&idx=1&sn=da8f2dd1a54cf4f96042d5606bef2aa8&chksm=fd06dd63f5eecc73988da4bcac63f80b32f217264830e4c9cac68df505327f7baea71699e719&scene=27
2.论文是下列哪些方面的结合?某日某报登载一则消息说“今日,吐鲁番市(约90°E,43°N)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9时30分,而日落时北京时间是18时30分。”根据这则消息,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此时的季节或节气是 A.春分 B.夏季 C.秋分 D.冬季 小题2:这天吐鲁番市的日出地方时大约是 A.6时 B.7时30分 C.8时 D.8时30https://www.shuashuati.com/ti/226a37bd28ad496fb6de3d6bfe529db7.html
3.推荐茶文化方向的论文题目参考30个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因此关于茶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也是不在少数,所以这里也是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茶文化方向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http://www.yueqikan.com/qikanzhishi/73970.html
4.《福建茶叶》福建茶叶杂志社投稿轻工业手工业论文_基于时 期刊介绍 福建茶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https://www.fjcyzz.cn/
5.江西农业大学茶学与茶文化研究中心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4120、8157078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1BBF60025、 20181BCB24005)、广东茶产业技术体系(2019lm1117)等项目的资助下,江西农业大学茶学与茶文化研究中心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26分以上。 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75188&moduleid=21
6.我校茶学与茶文化研究中心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4120、8157078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1BBF60025、20181BCB24005)、广东茶产业技术体系(2019lm1117)等项目的资助下,我校茶学与茶文化研究中心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ecal metabolite profiles in HFD-induced obese https://www.jxau.edu.cn/info/1043/3891.htm
7.茶叶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pdf【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茶倾心企业网站的前台设计与实现,该网站这篇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详细介绍了网站设计的全过程,还提供了针对企业网站设计的实践案例,对于学习网站设计和了解网络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同种类茶叶多酚及生物碱含量特点分析_普洱茶工艺论文毕业设计范文.pdf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xinkai1688/88003295
8.茶叶保健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论文).doc茶叶保健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论文).doc 3页VIP内容提供方:damoyihao 大小:23 KB 字数:约2.78千字 发布时间:2020-04-23发布于江西 浏览人气:12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茶叶保健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论文).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421/520320314100224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