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18篇)

沏茶问题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经典例题,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件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但华先生却利用它作为引子,引出了统筹方法这一门学问。看来小事并不小,那么,如何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发现这小事中的大学问呢,这是我设计整节课的目标之一,由沏茶、上网查资料等问题的讨论,到丁谓施工流程图的呈现,以及最后对华先生论著的介绍,无不是围绕这一目标所设计的。

用流程图的方法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本节课需要教给学生的。我的作法是:先让学生用工序卡去摆,这也就是流程图的雏形,再引导他们用画箭头的方法“创造”出完整的流程图,然后在练习中对流程图进行适当的优化,这一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合理安排沏茶的工序问题中,学会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解决沏茶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准备:

学具:六张工序卡纸片、答题纸

教具:课件、六张工序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星期天,小华一家人去逛公园,大家一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一边制定出行计划,妹妹提议先去划船,然后去吃牛排,一路上,他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一边跑着、跳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开心极了。(课件:出示主题图)谁能象上面这样,用一边……一边……,先……然后……说一句话吗?

2、同学们,家里来客人时,你们通常怎样招待客人?怎样给客人沏茶,沏茶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一天,老师去明明家家访,聪明的明明赶忙去沏茶。

4、(课件:出示主题图)谁来说一说从画面中你能捕捉到哪些数学信息?5、需要做这么多事情呀!我们可得好好安排一下,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数学广角,继续探究合理安排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们中间不同的安排。

4、指名展示,介绍自己的安排。

6、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

7、师生共同完成流程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的第2题,需要解决感冒后吃药的合理安排问题,而根据生活常识,我们感冒后,如果感觉可能发烧,会先量体温,再根据体温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基于这一点的分析,如此常规的安排极易影响此问题的正确解决,因此,我将此题改为合理安排做家务的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

2、小明帮妈妈做饭,淘米用(3分钟)、煮饭(30分钟)、洗菜(8分钟)、切菜(10分钟)。帮小明想一想如果用双灶头煤气灶,妈妈饭菜都做好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3、小明需要完成的作业:a上网查资料(10分钟)、b打印资料(5分钟)、c读英语故事(4分钟)、d练口算(3分钟),他应该如何合理安排完成各项作业呢?

4、回顾丁谓施工的故事,画出流程图。

5、走进生活: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课后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课件:介绍华罗庚以及他的著作《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握住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解决沏茶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明确合理安排时一定要考虑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同时安排,并且会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上,从动手操作用工序卡摆流程图,到自己创造出完整的流程图,然后画出用字母代表工序的简化版流程图,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自主性强。遗憾的是用字母代表工序的题目没有在学生展示流程图时同步呈现给学生按图讲解自己的安排造成了些许麻烦,这一点虽然是细节问题,但仍然要引起注意,细节决定成败。

教材分析:

《沏茶问题》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新课标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虽然它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但四年级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例如生活中他们会注意怎么做会省时些,只是更多的是无意识的,要实现从经验到数学方法再到实践的跨越有些难度,所以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简单事例出发,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启发,唤起生活中的经验,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以下目标:

学习目标: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重难点:

2、学习难点:我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六个步骤的卡片

学习过程:

一、快乐的早上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小明。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看看他的星期天是怎样渡过的吧!

师:星期天,小明快乐的早餐是泡一包方便面,快乐的工作是扫地。你们猜:聪明的小明会怎样合理安排这两件事情呢?

生:我猜他会在泡方便面的时候去扫地,扫完地了,方便面也可以吃了。

师:能说一说你这样安排的理由吗?

师:(竖起大拇指)你和小明一样聪明。

师:这时,小明妈妈的好朋友李阿姨来了,妈妈让小明去给李阿姨沏杯茶,你们想知道爱动脑筋的小明是如何解决沏茶问题的.吗?

生:想~

师:(边说边板书)沏茶里面可是有大学问呢!(板书:沏茶问题)

二、快乐的招待客人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沏茶前都要做些什么准备共工作呢?

多媒体出示沏茶六步骤。

2、小组内交流:

出示探究要求:

3、小组汇报交流

多媒体展示:

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

(1分钟)(1分钟)(8分钟)(1分钟)

找茶叶

洗茶杯

沏茶问题并不难,

弄清顺序是关键。

同时干的同时干,

三、快乐的午餐

出示:做饭时需要做的事情:

洗菜洗锅炒菜放米和水切菜煮饭

3分钟1分钟12分钟2分钟5分钟20分钟

2、你能设计出一种最省时的方案吗?

3、找学生订正,边说边演示

洗锅→放米和水→煮饭

(洗菜、切菜、炒菜)

列式是:1+2+20=23分钟。

师:同学们,小明做丰盛的午餐最快需要23分钟,你们做对了吗?请做对的同学用红笔打钩,做错的同学进行修正。

四、快乐的下午,帮助同学,我最棒!

1、师:招待完李阿姨,小明下午去找同学小红玩了,哎呀,小红生病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和小明同学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看看小明还有什么问题吧?

1、同学们,你们和我一起学习开心吗?

六、板书设计

沏茶问题

1+1+8+1=11(分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汇报课前调查资料

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

师:你有什么感受?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

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

师: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师: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

师: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

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

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

师:(板书:顺序)

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

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

(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

(3)小组活动摆学具

(4)学生汇报

情况1:

洗锅(2分)——烧热锅(2分)——烧热油(4分)——炒蛋(4分)

切葱花(2分)敲蛋(1分)

搅蛋(2分)

2分2分4分4分

2+2+4+4=12(分)

情况2:

敲蛋(1分)切葱花(2分)

(5)对比:

①这两种方案有什么相同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

②有什么不同点?

师:你有什么体会?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师:请看屏幕,李阿姨问了小明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解决一下吗?

(1)写作业(10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

洗米(3分钟)蒸饭(20分钟)

(2)学生反馈

2.P105页做一做1

(四)总结

教学目标: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课件学生:图片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

师:那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的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哲理名言谈话导入,能够很自然地与今天所要学的新课题联系起来。]

二、活动展开

活动一:烧水和扫地

师:为了更便于我们讨论,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课件出示)小丽是一位四年级学生,今天放学回到家,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她让小丽帮着烧壶开水,扫扫地,你会做吗?

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生:……

师:这两件事为什么可以同时做?

活动二、沏茶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帮小丽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小丽非常感谢大家。

师:瞧,(课件出示:图片)小明家来了客人,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妈妈和李阿姨聊天很开心,心里想,我得帮忙烧水、沏茶。那你平时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1、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3、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观察情景图中的沏茶顺序,你发现什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鼓励。)

5、展示不同的方案,并让学生述说设计过程:(指名学生到黑板前用工序图片摆一摆):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指名学生在实物展台上用工序图摆一摆,并说一说设计过程。老师板书最佳方案流程图)

生:先洗水壶,然后接水,再烧水,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最后沏茶。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顺序,我们用箭头表示这个过程

师:为什么要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呢?

所以我们把这两件事放到烧水的下面,表示做这些事只用了8分钟。

师: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和找茶叶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它们之间相互不影响。

师:那“洗水壶、接水”这两件事能不能和烧水同时做,或者放在烧水之后做呢?(不能)为什么?

师小结:可以看到无论是哪种安排方案,在烧水之前我们必须先洗水壶接水。得考虑事情的一般顺序。

活动三:议一议

活动四:找感冒药

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小红由于穿衣饮食中不注意保重身体患了感冒了,你们愿意来看看小红感冒的事情吗?电脑出示信息:我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问:你知道小红现在想怎样吗?

再展示吃药时所有做的事情。

问:怎样安排这些事情小红才能最快可以休息?

生:先找杯子倒开水,然后等开水变温,在等开水变温的同时量体温、找感冒药。(教师板书)

生:7分钟。

师:在等开水变温的同时可以量体温、找感冒药吗?

生:可以。

师:那么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三、提升对“合理”安排的认识:

对于他们的“合理”安排,请你说看法?

(在路上边走边看书,既影响视力又危险,所以这两件事情也不能同时做,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王小亮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学英语》。

[设计意图:对合理安排事情有了初步认识后,再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并合理安排事情的真谛。]

四、思维拓展:做教材114页第3题。

请你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请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例子,让同学们再一次的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两个目标: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算一算,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从多种方案里选出最优方案,体会优化思想。

以上是我的整个教学流程,总体感觉整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也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够好。

先说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一个目标达成的不太好,部分孩子在做练习时,对于事情的先后顺序安排的不合理,这点老师没有讲解到位,老师应该在总结的时候强调先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再想同时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们在思考的时候应该会更顺利一些。另外对于第一个情景和第三个练习的处理,如果把他们两个融合一下应该会更好,把第三个练习换成“一边一边”的形式,对后边的教学应该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对于最后一个练习是以老师的角度呈现的,如果换成学生自己的日志,学生对那些事情会更加的熟悉更加了解,效果会更好。

《沏茶问题》从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策略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感悟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情景激趣,问题导入

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为背景,在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问题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课堂

在上本节课时刚好是周一,本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一部分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的目的,我在周末双休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为辛苦的爸爸妈妈沏一杯茶。这样在周一的教学中我既可以用学生们发给我的沏茶图片做导入又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教学中,我利用周末的作业做课前导入,进而提出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小明要为李阿姨沏茶,他应该怎样做?这时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纷纷献策表述自己的经验:要先怎样在怎样......

在板书方面,制作了沏茶的工序卡,便于学生摆放,并未他们解释说明了流程图,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遗憾的是没敢充分的将课堂的放手给学生,例如在流程图部分,如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概况流程图的方法以及流程的作用,那么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感受应该会更加深刻。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及时巩固知识。在总结评价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在新课教学这一环节从生活入手,采用了教材中给客人沏茶这一生活场景。在了解信息之后,没有急于让学生设计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平时是怎么做的,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接触过流程图的画法,我在这一环节为学生准备了卡片,让学生通过摆卡片,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形象,同时也弥补了学生能表达出来却不能画出来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景,并提出质疑“沏茶时通常需要做哪些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帮助小明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在课堂上要老师提问每一个孩子,那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在小组探讨中,让每一个孩子有发言的机会是很容易做得到的。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他们去说,有引导的去说,在小组中充分地说,取其长补己短,使每一个孩子都均衡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节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渗透了运筹思想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难度较大。

以例题2:为客人沏茶的过程设计为例。本节课内容虽然只有“生活中沏茶”这一个例题,我在教学时选用了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补充,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在这方面的教材处理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研究起来就显得较为主动。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教材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生对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比较熟悉,也较常见。于是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烧开水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帮助小明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问题打下基础,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把课堂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沏茶问题”是常见的待客之礼,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师灵活地调整了教材的设计顺序,精心地设计了请客人喝茶的生活情境。浓郁的生活气氛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从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沏茶问题的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究、操作、试验、交流、比较,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运用紧抓主要矛盾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

整节课,既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严谨求实、积极向上学习态度的体验的过程,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节课我践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借助生活事例,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我用“五巧”教学,即“巧妙、精巧、巧用、巧抓、巧合”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一、课标和教材、学生实际三者巧妙结合,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经历”三百山的美景,“体验”三百山的美食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实,学生获得的经验扎实的喜人效果。

二、教法、学法设计精巧,就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三、巧用生活实例,使数学与生活交融。

1、引入新课中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一句话吗?”简单而平实的导入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的,这样的学有所用,才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一边……一边……”正说明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这两件事之间即有内部联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这其间的合理安排,正是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统筹方法。

2、在这堂课上利用游客来安远游玩尽地主之仪“品茶悟道”、“品尝美食”、“购物”等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探索交流,营造一种“亲切”的感受,进一步体验到了数学存在的价值。

四、巧抓冲突点,体现优化思想

五、巧用合作时机,展合作共赢之魅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这节课学生在轻松中领悟了优化思想,但在练习的梯度上可以稍微加大一点,使练习精炼,举例生活,提升“合理”。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通过回忆生活中的案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课《沏茶问题》教学反思

《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沏茶问题教学反思。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及时巩固知识。在总结评价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在新课教学这一环节从生活入手,采用了教材中给客人沏茶这一生活场景。在了解信息之后,没有急于让学生设计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平时是怎么做的,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接触过流程图的画法,我在这一环节为学生准备了卡片,让学生通过摆卡片,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形象,同时也弥补了学生能表达出来却不能画出来的问题

《沏茶问题》数学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五街小学讲了沏茶问题这节课,用的学生是五街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班里有34个学生,为了课堂能够顺利开展,我早早的来到了他们学校,提前和孩子见面,交流熟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给孩子准备了一些小礼品,有手工成品,还有学习用具。并且制定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家务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的表现还是很好的,能回答的问题他们都尽力思考回答,稍微难一点的题目确实不易回答出来。

这节课上完我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之前为了这节课真是费心费神,忙得不可开交。自认为这节课上的是最好的一次,因为这节课我一点也没有紧张,也没有慌,设计的语言都用上了,也没有出现忘掉某个环节的情况。之前讲课总会有丢三落四、不知所云的时刻,这次真的是完全没有,我现在对这节课已经麻木了,也不知道到底多好多坏,只觉得不遗漏、不慌不乱就是最好的发挥。

解决沏茶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1、做一做的第2题,需要解决感冒后吃药的合理安排问题,而根据生活常识,我们感冒后,如果感觉可能发烧,会先量体温,再根据体温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基于这一点的分析,如此常规的安排极易影响此问题的正确解决,因此,我将此题改为合理安排做家务的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课前准备:例2的工序图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叙述: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帮妈妈烧水,然后给阿姨沏茶。正好李阿姨口渴需要喝水,希望小明能尽快给她倒上水喝。小明想:怎样才能使李阿姨尽快喝到水呢?

2、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4分

1分钟1分钟8分钟2分钟1分钟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找茶叶→沏茶共12分

1分钟1分钟(同时洗水杯1分钟1分钟

2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钟→沏茶共11分

1分钟1分钟(同时)1分钟

洗水杯找茶叶

2分钟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第三种)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小结。

1、书P114做一做第1题。

2、书P114做一做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生讨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抽3-4人说)

2、教师总结:

《沏茶问题》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交流、活跃氛围。

一边唱《拍手歌》,一边做动作。

二、设计方案、寻求优化。

1、出示小明家来客人了,小明给客人沏茶的情境(欣赏动画)

预设:14分钟。

思考:怎样可以让小明尽快喝上茶呢?

2、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设计展示

【设计意图:围绕探究性问题“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展开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展示和汇报设计成果。

展示几组学生方案。

师简介流程图:我们可以把摆的过程用图来表示,这个图示就叫流程图。横向图表示先后完成的事情,而纵向图表示同时完成的事情。我们还可以用箭头连接,这样就更清楚的表示事情的先后顺序了。

为了方便检查,我们可以这样写:

2

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活动经验,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小红吃药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巩固练习:填一填

(1)小芳同学帮妈妈做了以下几件事情:收衣服5分钟,洗菜5分钟,煮饭15分钟,淘米2分钟,她做完这些事情至少需要(17)分钟,比一件接着一件做节省了(10)分钟。

(2)玲玲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60分钟,做饭50分钟,收拾房间用15分钟,至少需要(65)分钟。

3、小红的数学日记,我们一起去看看。

你对他的日记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有序性。】

四、数学文化,熏陶思想

随堂测试(练习题卡)

作业布置:数学书第89页第1题。

板书设计:

顺序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14分

(1分钟)(1分钟)(8分钟)(1分钟)11分

同时洗茶杯

(2分钟)

(1分钟)

检查1+1+8+1=11(分钟)

【教学题目】稍复杂的方程(三)——“和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3练习十三4—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明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理解把一倍量的未知数设为X,则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用字母表示复习。

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学有()人,男女同学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2.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呈现问题情景: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1)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已经条件(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4)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题中有几个未知数

②怎样设未知数为什么

③问题中包含这样的等量关系吗(6)汇报交流

(7)师小结: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根据题中另一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

(8)解方程,并汇报。

(9)你是根据什么求出海洋面积的呢(10)我们做的对吗如何检验呢

THE END
1.喝茶的艺术与哲学探索中药材的独特魅力茶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饮用植物之一。从绿茶到红茶,从白茶到乌龙,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绿茶以其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常见品种包括长jing、西湖龙井等。而红茶则以其醇厚深沉而受到人们喜爱,如普洱、大吉岭等。在烹调过程中,水温、时间和方法都会影响最终产品,因此选择合适品种并掌握正确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27768.html
2.茶香悠扬探秘茶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有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与智慧——这就是茶文化。作为一种饮品,茶不仅满足了人类对水质改善和食欲调节的需求,更引领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仪式感和社交活动。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科普茶文化知识,揭开它背后的奥秘。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18282.html
3.中国茶文化与茶降课程课程简介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以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为本体,诠释了中华茶的发展、传播的历史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本课程说古论今、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修养。 课程大纲 查看更多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第一章 一片树叶到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439d484af1f1b5d3ed16cc0
4.茶叶调查问卷:品味降与文化传统礼仪:您是否了解茶道或其他茶文化的传统礼仪?如果是,请分享您的体验。 社交活动:在您所处的文化中,喝茶是否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请简要描述相关情况。 艺术表现:茶叶在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您对此有何感受? 文学作品:有许多文学作品以茶叶为主题或背景,您是否阅读过其中之一?如果是,请分享您https://www.coffee.cn/tea/post/136563.html
5.品味千年中国茶文化探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植物被用于祭祀和仪式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饮用习惯——喝茶。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培养和消费茶叶的地方。《诗经》中就有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https://www.aceye.cn/bao-jian-cha/883460.html
6.★结题报告【导语】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学习结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1.学习结题报告范文1.题目:本地饮食文化的研究2.成员:王智慧·孙雪锋·邹鑫丽·金滢慧·凡梦婷·张子杰·侯垒3.课题的2022-02-14 https://www.51test.net/baogao/jieti
7.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汇总科研实践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我将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认真做好调研和文献阅读,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和竞赛,与老师和同学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将利用好研究生阶段的机会,通过听、说、读、https://www.liuxue86.com/a/5006198.html
8.探究中国茶叶及茶文化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题目:探究中国茶叶及茶文化 编号: 课题组成员 组长:裴征宇 组员:王晨雨、沈添、朱怡琳、周婉丽、曹愉涵 指导教师:蒋莉 报告执笔人:课题组所有成员 完成时间:2月12日 主导课程:地理 相关课程:历史,政治 (一)书面材料 课题成果: 1) 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http://www.jsxzyz.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356&wbnewsid=8390&wbpagenum=3&wbnewspageid=4776
9.绿色保险论文范文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定价技巧的应用 4.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 论公关促销策略 6.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38649.html
10.杨志平对市场营销及大客户管理有深入研究,曾在人民银行、邮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邮政集团公司、邮储银行总行组织的课题研究、征文、论坛、读书比赛中获奖,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当前是《中国邮政》、《现代邮政》、《中国邮政报》、《邮政研究》、《山东邮电报》等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著有《邮政金融 历史记忆http://baike.soso.com/v64693706.htm?ch=ch.bk.amb
11.初中历史教案内容(15篇通用)(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居易的《忆江南》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教师解释:江南合作探究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提出来,课堂上由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89042.html
12.java毕业设计选题大全,题目仅供参考java毕业设计选题大全,题目仅供参考 对于选题比较纠结的同学,参考使用。 springboot vue高校师资管理系统 基于SpringBoot vue家政服务系统 ssm+jsp一家运动鞋店的产品推广网站的设计623 基于java的springboot vue农村土地管理系统 ssm医院门诊挂号系统 【530】基于springBoot mybatis在线编程网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37112/article/details/143503349
13.采茶题目答案解析,采茶题目答案解析1()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代表作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A.京剧 B.评剧 C.黄梅戏 D.越剧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在我国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的歌舞主要有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9%87%87%E8%8C%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