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油茶树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油茶;种植;管理;病害
1引言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树种,是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自身具有四季常青和树体根深叶茂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森林防火和水土保持林种植中。近年来,国家意识到了油茶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出台了一系列油茶种植扶持政策,构建了“公司+农户”的油茶产业新模式,为油茶作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种植前准备工作
2.1选地
油茶作为强阳性的树种,喜酸性土壤,适合种植在丘陵山地。需要选择疏松、排水性好、土壤深厚和轻粘壤土地区。对于林地地区,需要将山脚或山腰地区种植油茶,对调节小区气候和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效果。
2.2整地
2.3选种
需要选择丰产、优质、抗病、抗旱和适应性较强的油茶品种,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品种有:小果油茶、中果油茶、华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需要结合种植地情况,合理选择油茶品种。
2.4幼苗抚育
2.5定植
3油茶种植管理
3.1种植密度
3.2栽植方法
油茶在栽植时,扦插苗的株行距需要保持在2m×3m,每亩的栽植数量控制在111株。将氮磷钾复合肥作为主要的施肥原料,采用营养袋扦插苗形式,在冬春季进行植苗。栽植时需要先剥掉营养袋薄膜,将苗木端正放好,苗木栽植的深度维持在1.0~1.5cm,采用分层填土踩紧形式,待栽植工作结束后,将松土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出现穴土沉陷积水现象,导致苗木死亡[4]。
3.3幼林管理
3.3.1抚育管理
渍水和干旱都是影响油茶生长的主要因素,在雨天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夏秋季节需要做好抗旱工作。在夏季干旱来临前,需要进行1次除草抚育,将铲下的草皮覆盖在树蔸周围的地表地区,对幼苗进行培蔸,减少地表温度对幼树生长造成的影响,对提高土壤的保湿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冬季需要做好除草抚育工作,加大对有机肥的使用力度,进行块状松土除草。对于种植地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需要选择豆科类植物,运用以耕代抚方式,提高作物产量。油茶作物由于自身的组织较为幼嫩、抽稍量较大,需要加大对钾肥的使用量,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5]。
3.3.2施肥
3.3.3树形培育
当幼树生长到高40cm时,需要在距接口处30~40cm处开展定干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保留主干。在第1年,需要将树干处30cm处培养成主枝。在第2年,需要在主干处保留2~3个分枝作为副主枝。在第三年和第四年,需要在培养副枝的基础上,将春稍作为侧枝群。由于油茶树自身具有较强的内膛结果习性,需要在树冠处多保留一些枝组,培养成为树形开张和树冠紧凑的丰产树型,控制枝稍长度,并做好修剪工作,及时给予营养,促进树冠快速成形[6]。
3.4成林管理
3.4.1深挖林地
为了促进土壤熟化,需要通过改善根系环境、改良土壤理化形状、满足土壤养分需求和扩大根系范围来实现。需要隔年一次对林地进行深翻,为了避免对根系造成伤害,深翻区域主要集中在树冠投影外侧15~20cm范围内,需要分年度轮换进行,以2~3年为一个周期。
3.4.2施肥
3.4.3修剪枝叶
3.4.4授粉
油茶授粉主要是通过昆虫来实现,以野生土蜂授粉为主要授粉方式。需要在林地周围放养蜜蜂,以便能够随时满足油茶授粉需求,提高油茶结实率。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
油茶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软腐病、白绢病、炭疽病和烟煤病等,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以防治为主,需要确保种植地环境清洁、加大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确保园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降低园内的湿度。在油茶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需要以施钾肥和磷肥为主,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早春新梢生长后,需要喷1.0%的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在发病初期用50%的托布津可视性粉剂0.125%~0.2%的溶液进行病害防治。
4.2虫害
油茶的主要虫害包括茶袋蛾、油茶蛀茎虫、油茶蓝翅天牛、油茶尺蠖、茶毒蛾、象甲等,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灭幼虫、夏铲冬垦灭蛹、灯光诱蛾招引益鸟捕食害虫和人工捕捉等。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但是药物防治轻易不使用,只有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才可使用[7]。
5油茶作物发展前景
5.1油茶产业发展较完善
5.2油茶产业社会价值大
油茶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该种食用油具有不易变质和便于储存等特点,不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促进身体健康,助消化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孕妇和老人均可食用,对降血压、养目、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油茶具有广泛的用途,除了可以作为食用油之外,在医药和机械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医药中的主要功能包括淡化妊娠纹、确保皮肤湿润、防止皱纹、祛除色斑和痘疮,防止毛孔粗大,具由防晒效果。加工后的油茶残渣也具有广泛的用途,残渣内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更有溶血作用的皂角苷素,对水生生物有杀灭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是防止鱼虾病害的有效药物[8]。
6结语
油茶种植产业发展逐渐完善,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正确的油茶种植技术,能够促进油茶增收,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油茶种植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种植技术,为油茶种植提供理论指导。
收稿日期:20170113
作者简介:吴卫勇(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浩,刘芳.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油茶N植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1):53~64.
[2]陈丽芳.油茶的发展前景及其种植技术要点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130.
[3]李子龙.油茶的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探究[J].农技服务,2016(8):53.
[4]袁德.重庆生态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88~191.
[5]何建标.大埔县油茶种植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6(3):91.
[6]黎韵,邓杰.油茶种植的管理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6(6):51.
【关键词】油茶;种植;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为常绿小乔木,盛花期满树银花,素洁淡雅,芳香馥郁,极具观赏性,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油茶种子脂肪含量高,可用以榨取茶油。茶油为纯天然绿色食用油料,色清味香,油酸含量高,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长期食用茶油可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有益身体健康。油茶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树种,可采用播种、扦插、嫁接的方法繁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油茶的种植技术,适合在生产上推广。
1.育苗技术
1.1播种育苗
2月下旬,将油茶种子撒入温床中,在种子上面覆盖2~3cm厚的沙子,用0.1%甲基托布津溶液充分浇透沙层。温床两端挂温度计,温度控制在38℃用农膜四周密封,以利于沙层保湿。1个月左右,油茶种子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将温床中萌动的种子选出,播于容器育苗袋中,胚根过长的可剪至2cm左右,每袋1粒,盖土1~2cm,用2%代森锰锌溶液浇透,隔3~5天选1次,反复4次。播种后的苗床,10天后喷1次农达除草剂,将农膜压紧防风,保持土壤湿润。15天后发现有少量种子出芽,及时掀去农膜,由于容器苗的密度大,播种面积是常规育苗面积的1/4~1/3,便于管理。因为水、光照因子受到人为控制,所以,苗木发芽整齐[1]。
1.2插叶育苗
1.3苗木嫁接育苗
5月上中旬种子发芽长至6~10cm时进行嫁接,选择优良无性系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作接穗,选沙藏矮壮油茶苗作砧木。嫁接方法:用双面刀将芽苗切短,从中部往下部开深1.5~2.5cm。选取带有1~2个健壮饱满芽的枝条作接穗,用单面刀在其下端削成长1.5~2.5cm的平滑斜面,在背部削近1cm长的短斜面,将接穗的长斜面向里插入接口,使形成层完全吻合紧密,用泊铝皮(牙膏皮)包扎捏紧固定。待嫁接好一定数量的苗木后统一移栽,按5cm间距均匀栽植,并浇透水,盖好薄膜及遮荫网防护。油茶芽苗嫁接成活率可达90%,成苗较快,2年出圃,苗木品质优良,造林成活率高。
2、造林技术
2.1立地选择与整理
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宜在PH值5.0~6.5的土壤中生长。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有铁芒萁、杉木等酸性土壤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缓坡、向阳坡和半阳坡地为好。为便于管理,应相对连片集中种植为宜。栽植前1个月整地,使土壤疏松、透氧、相对熟化后再进行栽植。陡坡山地即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挖深20~25cm、面积为0.25~0.3cm2的穴状整地;缓坡山地即按一定行距延水平方向挖深20~25cm、宽0.7~1.0米的水平带,再按株行距进行块状整地[3]。
2.3幼林抚育管理
2.4病虫害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油茶毛虫、油茶尺蠖等。油茶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等进行防治;油茶烟煤病可用1Be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油茶毛虫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油茶尺蠖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5采收
果实采收与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须严格掌握。油茶种子采收宜在茶果表皮茸毛脱尽,部分茶果开始开裂时采收,过早采收则出油率低,油质也受影响,太迟则会茶果开裂茶籽脱落导致减产。采下的茶果放在晒场晾晒至茶果全部开裂时捻出茶籽,便可放于通风处贮存或进行调运加工。
参考文献
[1]苏莲花.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热带林业,2006,34(4):35-37
[2]陈永忠.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科技开发,2006,20(3)
关键词:幼苗培育;做床;嫁接;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今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油茶布局广泛。近年来,广西提出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区各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但因为油茶品种繁多,鱼目混杂、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方式不得当,导致油茶树种减少、遭受病虫害侵蚀、生产力下降、产量少、效益低、综合效益不佳。现通过近些年对茶油的实况分析,将茶油从育苗到造林的技术进行以下分析。
1幼苗培育
1.1良种采育与催芽
1.2选择圃地与做床
背风朝阳、泥土疏松、没有病虫害、pH值在5.5~6.5的黄、红壤地是苗圃选择的最佳地点。育苗的土地也有一定讲究,在需要育苗的前一年翻耕土壤,在嫁接前1个月做床,做床要在土地上施1500kg/hm2的复合肥,用腐熟的750kg/hm2菜籽饼作基肥,与此同时,还可以用生石灰750kg/hm2、甲胺磷7.5kg/hm2均匀撒在土壤里然后再翻耕,以土壤消毒。做床的厚度应该为1m,高为0.25m,步道宽为0.3m。同时,苗圃应平整,以防积水。为了减少杂草跟病虫害,还应该施一层厚度约1cm的黄心土在苗床表面。苗床上全免覆盖农用塑料薄膜,还要确保遮阴度在70%左右,所以需要搭建遮阳网或者树枝、稻草,但是其高度需要保障以人能够在里面自由活动。
1.3选穗与嫁接
接穗需要选用经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母树的中部、叶芽健壮饱满的大约为0.3cm的生木质化春梢或半木质化夏梢作为穗条。采下穗条之后需要马上剪掉多余的树叶,用稍微有点厚度的湿布包紧,即采即用。一般都会用专门的既薄又锋利的刀片,还有剪成2.0cm×1.5cm的长条形的废铝皮片作为嫁接工具,长条形的废铝薄片弯成卷筒状,再进行清洁消毒。6月上旬左右,是嫁接的最好时期。当幼芽长到大约3cm而且叶子即将展开的时候,而接穗也进入到半木质化期时,就可以嫁接了。嫁接时,将接穗多余的一半的叶片剪掉,再将左手拇指和中指夹住接穗,在芽基部斜着削成光滑平整的、呈薄楔形的2个对称的30°左右的削面。然后在牙尖上方约0.3cm的地方斜着切一刀以备用。最后在苗砧子叶柄的上方2cm的地方平着切断,在横截面中间部分纵向切一刀深度约1.5cm,将切好的薄楔形接穗的木质部分插到苗砧里面并且对齐,再用已经消毒过的卷筒状的废铝薄片在对接处夹紧就可以了[1]。
1.4芽苗栽植与管理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造林地宜选在坡度小于25°,海拔在800m以下,土壤pH值在4.5~6.0之间,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良好,年平均气温在14~21℃之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无霜期在200d左右,向阳坡等地。栽植之前的土地要按照1.5m×2.0m的标准挖穴(定穴3000穴/hm2),穴的尺寸为40cm×40cm×30cm。如果要想对发根和结果有帮助的话,可以在穴内施2.25t/hm2的农家肥或者施225kg/hm2的饼肥加施磷肥。在造林前30d就要开始施肥,施完肥之后要覆盖一层土,以防止肥料流失。
2.3抚育管理和施肥
刚栽植完后,因为油茶苗比较小,在抚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般在夏初跟秋末时要进行人工除杂草各1次,培土1次。每年在早春或夏秋培土时可以再施肥1~2次。每次施肥的量都不能超过10g/株。在以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山地上海可以种植一些其他农作物。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幼苗的保护,防止幼苗的毁坏。
3成林管理
3.1土壤改良
一般要在3~4月份或秋冬季时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与此同时还要再施肥1次,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供给养分,改善油茶树的根系环境,扩大根系的分布和养分的吸收范围,提高油茶树的抗旱抗寒能力,保障粉肠稳产。同时,以2~3a为1个周期,为避免伤害油茶树根,可以对角轮换在树冠投影处侧翻30~60cm的土壤,但是在深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护粗根部受损害。
3.2肥水运筹
在盛果期,树体对营养的需求特别高,因此为了供给树体营养以及为了能够大量结果,一般要按照氮∶磷∶钾为10∶6∶8的比例合理配比,保证每年1~2kg/株的速效肥,15~20kg/株的有机肥的施放。在施肥的同时,为了保证结果量,调节树枝的生长,改善质量,提高油茶树的抗逆性,还可以根据每年不同的实际情况,土壤条件和结果量适当施放一点叶面肥。叶面肥适宜在早上或傍晚进行,以各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但是用量不宜过多,重点喷施油茶树的叶面,作用会更快,效果会更好。在结果数量增加时,可以适当增加灌水量,可以避免油茶大量结果时消耗大量水分而导致果实含油量减少,同时还可以达到增加产果量。
3.3修剪
通常对于一些病虫害的治理方法都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意平时的树枝修理还有土壤消毒的工作来减少病虫害。但是化学防治却很少会用到,除非是大面积发生严重病害虫害。
4.1病害防治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危害苗木和幼树的根茎部。防治上主要可以采用冬季深耕和药剂防治等方法。在发病初期可用1%硫酸铜液浇灌病株根部或用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g,加水50kg,浇灌病株根部;也可每667m2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mL,加水50kg,每隔10d左右喷1次。
4.2虫害防治
茶梢蛾主要以幼虫蛀食茶树顶部新梢为害,造成新梢枯死。防治上,应调运苗木时要加强检验,防止传播蔓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少施化学农药,可以保护茶园中的茧蜂、小蜂等天敌,抑制茶梢蛾的发生。在幼虫孵化后(7月中下旬)至转蛀枝梢越冬前(10月份)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40%乐果、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和50%巴丹粉剂1500倍液。喷药时务必将有虫斑的叶背喷湿[3]。
5结语
总之,油茶从育苗到成林的这段时期都应该特别注意培育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只有把这些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更好的保证油茶的结果量以及产油量。
[1]罗布,马放中,陈月芳.油茶育苗造林技术研究[J].吉林农业,2012(02):167-168.
关键词:山区茶叶;种植;管理
茶叶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史,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茶叶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如果种植不规范或管理不当将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现阶段,山区茶叶种植由于经营管理模式比较松散、栽培技术不合理等原因,总体产量和质量不高。因此,强化技术投入,实现规模开发,做好茶叶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区茶叶栽培技术
1、引入优良茶叶品种
茶叶品质好坏主要受到茶叶品种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必须引入优良的茶叶品种,从而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最佳的经济收益。茶园生长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良好的茶园地有助于茶树的生存并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因为茶树的生活习性受到茶园地理位置的影响,必须选择远离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的位置。
2、提升茶叶种植水平
种植技术严重影响着茶树生长状态,为此必须提高茶叶种植技术水平,使茶树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栽培茶树要根据本地区土壤的情况,因地制宜,不同茶叶使用相对应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根据茶园的地形地貌、土层厚度等情况给予合理的整改,确保整个山区茶园具有充足的水分和肥力。因茶树与其他植物有一定的差异,山区茶园应该选择合理的地质,必须对土壤进行深翻,便于生产出最优质的茶叶。茶树种植之后,必须给予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达到持续生长状态。具体步骤如下:种植茶树之前必须检测山区土壤肥力情况,并根据测土配方进行施肥,保障茶树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种植茶树时使用单行条栽,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通常行丛距控制在90厘米×20厘米×25厘米,亩栽茶苗为4000~5000株。这种种植方法可以适应各个茶树自然生长需求,也能提升光能利用率,强化茶树群体对于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当茶树栽培完成之后,因茶树苗生存能力不强,必须进行封根、浇水,把某些枝叶剪掉,避免蒸腾过强促使树苗死亡。
二、山区茶叶的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
茶园土壤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茶园覆盖,其二就是茶园耕作。其中覆盖主要就是在茶园广泛种植绿肥,等长到一定程度时,便就地埋青;还有在茶园行间进行铺草覆盖,这样有利于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的能力,通过覆盖住土壤有利于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种植茶树土壤的肥力。但是,为了确保种植出无公害的茶叶,便需要保证覆盖物没有任何污染;严厉禁止在无公害的山区茶园里使用农药和化学改良剂等。
2、施肥管理
为了让茶树能够更好的生长,还可以采用腐熟的农家肥水在茶树的根部进行浇灌,但是必须严令禁止使用硝态氮化肥作为追肥。在茶树刚有生长时,要根据茶树实际生长情况,施加一定量的叶面肥,施加后10天才能够采摘。
3、修剪管理
想要提高茶叶的质量和总产量,茶树需要科学合理的修剪,修剪方式主要包括定型管理、轻度修剪、重度修剪等方式。定型管理有助于确定树冠的基础,轻修剪方式能保障树冠调整到最佳生长状态,保障茶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重修剪可以让茶树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再造树冠。科学合理采摘茶叶,有助于茶树持久的生产,保障茶树拥有足够的营养。
4、病虫害防治
茶树实际生长中不可避免遭到病虫灾害,若控制不合理将导致茶叶质量和产量降低,因此必须提升茶园应对灾害的能力。防治茶园虫害最佳的办法是使用生物防治,通过建立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充分应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合理掌控虫害的目的。同时,使用像皂粉等天然低度生物农药等物理防治技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如果害虫量不大,可以喷洒适当的昆虫激素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有效的冬季管理有助于茶树恢复生长,也可减少茶树的病虫灾害。
5、茶叶采摘
科学合理的采摘有利于提高所采摘茶叶的质量,而且能够促进茶树营养生长。采摘茶叶要严格根据茶叶采摘标准进行,春秋和冬夏有所不同,实际采摘时,适合提前采摘的春茶必须由小开面开始、中开面结束,如此能科学控制茶树生长状态,并解决茶叶采摘与持续性生长,茶叶质量与产量存在的问题。
6、注重茶园冬季管理
在茶树种植管理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冬季管理。因为合理的冬季管理有利于恢复茶树的树势,提高春茶的产量,减少茶树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在茶园冬季管理中,主要需要抓好茶树的埋施基肥、修剪、清园等工作。在秋末冬初的时候,茶树地面部分的生长则较为缓慢,而茶树地下面的生长则非常旺盛。因此,我们便需要沿着主树根开挖较宽的施肥沟,这样有利于提高茶树冬季抗逆能力,促进茶树来年春季能够发出更多的嫩芽。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青睐于绿色食品。然而茶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因此在山区茶叶种植过程中,需要采取绿色综合防治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生产出让人们放心的产品。只有让茶叶达到无公害的有机茶标准,山区茶叶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得优势。
关键词:油茶;速生高产;栽培技术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油料树种,其油茶树的寿命长,栽培时不于其他农作物争地,并生长适应能力强,营养还非常丰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叶香甜美,是现代人们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质量好的油茶是食用油的重要材料,由于油茶树生长适应性强,人们可大力发展油茶栽培与种植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另外精练后的油茶可以制造出天然的化妆品以及t学上制作青链毒素的原料。油茶的树种更是起到护林防火的作用。因此,油茶的综合利用价值的优势体现,对于快速提升油茶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起到现实的意义。如何更好的促进油茶的速生高产,栽培技术就显得非常之重要了。
一、科学的油茶林地选择是油茶速生高产的首要因素
适合油茶生长栽培的林地,应选择适合杉树、映山红等植物生长的土壤和山地,土层厚度要在6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适合排灌等特点的林地进行科学栽培。油茶可以一年四个季度进行整地,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特别适合对油茶林的开垦。根据种植的山坡坡度大小,种植林地可分为:(1)全垦整地:坡度需在15度-20度内,可全年在地势较平坦或平缓的坡地上进行。(2)带状整地:坡度在15度以上,并以水平带状地段整地。坡度小可做带宽,坡度大可做带窄,但种村植时一定要因地制宜。(3)块状整地:坡度需在20度以上,环山成品字定点培植,挖穴的穴距要在1.2-2.5米。(4)打穴:要定位打穴,穴深不要超出100厘米,直径1米左右。为了使油茶苗速生,在挖穴培植时每株油茶苗建议施农肥2公斤或钾肥0.15公斤。
二、选择油茶良种是油茶速生高产的基础
要想速生高产油茶,不仅要选择适合的林地,更要合理选择优良的苗木,所以应选择栽培优良的“无性系”并进行嫁接后生长期高于1年的非常优质的幼苗。使得油茶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保障。最佳的种植期为每年的10月中旬―11月上旬或2月下旬―3月上旬。当然对于从外面买回的苗木应先对其幼苗的根部进行保湿处理,对于没用完的苗木,对其进行处理后放入较湿润的土壤中进行假值。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保证油茶幼苗生长的优质性。油茶苗木选择的如何,生长环境的强弱,是油茶速生高产的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育出成年油茶的前提条件。
三、油茶成长期的抚育管理是油茶速生高产的关健
1.油茶幼林的抚育管理
油茶幼苗需要抚育3-4年,每年还需定期抚育3-4次,并及时的查苗和补苗。补苗一定要以同龄段的优质油茶苗进行补植。为了能使幼苗高速均衡的生长,一定要加强对油茶的幼苗期的管理手段。第一年要除草2次,不需翻土,为了保护茶苗的根部,防止杂草与其争水、争肥。在第二年要进行松土、培土、除草、并渐渐的将苗穴连成带,再带成片。每年9-10月份还要根据茶树的大小,定期按比例进行施肥,并以施“基肥”、“磷钾肥”为主,施肥比例为1:1为宜.待4-5年后土壤已形成成熟化,已具有较强的蓄肥、蓄水的能力,便能促使油茶成长快速,早产并多果。另外,幼苗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以更好的控制幼苗长枝,促进主枝的生长。为了提高油茶生产速度和多创效益,可在空隙的地方种值药材、大豆等作物,这样可以控制杂草的生长,还能提高蓄水蓄肥的能力。
2.油茶成林的抚育管理
完善油茶成林的管理,应先做好恳复、中耕、施肥的三个环节。垦复可分为夏垦与冬垦二次,要达到无杂草,土块整个翻过来的要求,放置一冬天,垦复就已很好的完成了。并在每一年的春天、夏天、秋天分别进行中耕,同时油茶成林的施肥管理同幼林树苗的施肥管理方法相同,只要增加一定的肥料,如每年每株施肥50公斤为宜,每2-3年间要对每株油茶进行施复合肥50公斤,也就是磷肥、钾肥与氮肥按4:3:1的比例进行施肥即可。为更好的达成油茶速生高产的目标,起到关键性作用。
四、防虫害管理是油茶速生高产的必要手段及措施
油茶的病虫害主要以大白蚊子、黑白蚊子、炭疽病为主。特别在阴冷又朝湿的地方,大白蚊和黑白蚊子会较易危害油茶树,可选择白蚊药进行防治。另外每年7-9月是炭疽病的高峰期,这此期间可采用波尔多液1%的容量与茶麸水2%的容量相结合使用。15天为一周期,需连续喷洒3-4回。
五、油茶的采收及创造的价值
油茶籽中含油率可达到25%-33%之间。茶油适合调制罐头,还可以作为机器的油使用,制造化妆品,还可是制造农药的主要材料,油茶木材还可以作成家具、燃料等。所以说油茶全身都是宝,具有超高的经济价值。
六、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我们要从油茶种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不能乎略任何一个步骤。要选择适合油茶生长的林地,选择优良的油茶种子,并对优质的油茶种子进行栽培,特别是对油茶的幼林期、成林期进行高效的科学管理,增强防治病虫害的意识,以此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高油茶的产量,实现油茶林的速生高产的目的,最终收获丰富的栽培种及经济方面的效益。
[1]杨茜,鲁艳红,廖育林,孙玉桃,黄凤球,曹蓉.湖南省油茶种植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5,(04):24-26.
[2]赵斌斌.浅析广西软枝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06):50-5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以及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成长,工作人员在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中常常出现一些危险事故,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勘查工作人员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同时也阻碍了金属勘探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分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并对其给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安全隐患;对策
1安全隐患在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具体情况
2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将安全管理置入企业发展的规划中去
2.2加大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
2.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2.4增强勘查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如果工作人员在野外进行钻探,必须对钻塔安装相应的避雷装置,戴好安全帽,根据具体的安全规程展开操作。当工作人员在槽探工作或者浅井工程时必须在完成编录、取样以及观察后进行回填。在坑探的过程中必须将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确保巷道及时通风,设置相应的安全出口等。只有将安全措施实施完善的前提下,方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
3结束语
近些年以来,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的基本体制也在不断地革新,在地勘单位属地化之后也朝着企业化转变。不管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以及经济体制发生怎样的变化,安全问题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这也是确保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问题。
[1]宋晓伟.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36.
[2]郭正华.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6,21:225.
[3]崔献华,崔凤.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4:86-87.
[4]叶文忠,谭少初.浅析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1:138-140.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差生;认知结构;解题差异
一、试验研究“优差”生解题认知结构的差异
(一)被试分组
针对这一课题,将某初中一个普通班的学生作为被试,进行分组。为了防止发生学生自行展开分类“优生”与“差生”的情况,我们在做试验的时候,采取“无痕化”与“生态化”的方法,在采集数据的时候进行分组,然后对其中的“优差”生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学生的数学成绩,将期末考试在80分之上的学生定为“优生”,60分之下的学生定为“差生”,每一个小组为15人。
(二)研究题目
已知直线L经过A(-4,0)、B(0,2)、C(4,a)三点,求直线L的解析式a的取值、平移y=4x-1,使其与C点相交得到直线M,求直线M的解析式。在解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写出此题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应的解题思路。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试卷的批阅,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认知结构的要求,将“优差”生按照“上位结构”“问题表征”“自我监控”这三个维度进行编码。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将每一个维度分为5级,分别计分1-5,所得结论见表1。
表1“优差”生在各维度中的得分情况
二、课题结果的研究讨论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在教学的过程,一定要改善同学们解题的方式,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使学生可以学会比较,进而改进自身的解题思路。在完成题目讲解之后,让学生尝试构建自己的只是模型。通过以上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1.陈珂,《初中生数学解题心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支气管镜活检术
doi:10.14033/ki.cfmr.2015.25.013
支气管镜活检术对气道刺激大,舒适性差,在临床工作中给医生和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无痛支气管镜活检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上无痛支气管镜活检术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案之一。基于支气管镜活检术的特点,术中易引起循环的剧烈波动,在老年及高血压患者中更为明显,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加。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降低交感张力,遗忘、催眠、抗焦虑、镇痛等作用,增强患者的舒适感[1-2]。本研究拟观察诱导前小剂量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活检术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拟行全麻支气管镜活检术的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年龄30~70岁,排除术前病窦综合征、Ⅱ~Ⅲ度房
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心率
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0±9)岁,平均体重(63±10)kg,
基础心率(72.1±10.6)次/min,其中ASAⅠ级3例,Ⅱ级12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8±11)岁,平均体重(64±9)kg,基础心率(70.2±11.8)次/min,ASAⅠ级
4例,Ⅱ级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及基础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8h以上,入室后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连接Detex-Ohmeda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连接脑电双频指数(BIS)VISTA监护仪(美国AspectMedicalSystems公司)监测麻醉深度。所有患者诱导前面罩吸氧。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3μg/k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0~15min输完,继以丙泊酚1mg/kg+瑞芬太尼2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0~15min输完,继以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行麻醉诱导。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均予压力控制模式行机械通气,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以BIS50~60为目标调节药物用量,根据患者肌松恢复情况适量追加肌松药。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2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3讨论
支气管镜活检技术是肺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术前焦虑、恐惧,术中呛咳、体动、喉痉挛,均会导致交感兴奋,大量释放儿茶酚胺,循环波动剧烈,增加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诱导剂量的丙泊酚使外周血管扩张并直接抑制心脏,可使动脉血压显著下降。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特点为起效快、半衰期短,清除迅速,可引起心动过缓。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可控性好,患者苏醒快,但两者合用可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两者结合后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抑制交感张力,增强迷走神经活性;阻断疼痛信号,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缓解焦虑。Bergese等[3]发现,在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提高患者与麻醉医师的满意度,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本研究发现小剂量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并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据此,我们推断一方面是由于右美托咪定的抑制交感作用所致,另一方面可能与镇静药用量减少对循环的抑制作用减轻有关。
综上所述,术前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3μg/kg)可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可减少静脉的用量,基本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患者、手术医师和麻醉医生满意度高,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BhanaN,GoaKL,McClellanKJ,etal.Dexmedetomidine[J].Drugs,2000,59(2):263-268.
[2]MendaF,KonerO,SayinM,etal.Dexmedetomidineasanadjuncttoanestheticinductiontoattenuatehemodynamicresponsetoendotrachcalintubationinpatientsundergoingfast-trackCABG[J].AnncardAnacsth,2010,13(1):16-21.
[3]BergeseSD,PatrickBS,McsweeneyTD,etal.Acomparativestudyofdexmedetomidinewithmidazolamandmidazolamaloneforsedationduringelectiveawakefiberopticintubation[J].JClinAnesth,2010,22(1):35-40.
[4]TanZ,PengA,YuanQ,etal.Influenceofsmall-dosedexmedetomidineonrecoveryofpatientsundergoingvertebraloperation[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8):1194-1198.
通讯作者:邢建荣
【摘要】目的通过对微创颅内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价微创颅内清除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用微创颅内清除术和8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创颅内清除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对后期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非优势半球脑出血;保守治疗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的重要部分,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性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重大影响,也是基层医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生于基底节区。目前对其预见性治疗手段较少,大部分通过控制血压来进行,发病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等。笔者所在科室于2005年开始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YL-I颅内血肿穿刺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共治疗150余例患者,本研究选取其中非优势半球区基底节区脑出血69例,与82例内科保守患者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两组均选取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其中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治疗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42~76岁,平均57岁;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41~82岁,平均53岁。治疗组意识障碍16例,意识清楚5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41分。对照组意识障碍21例,意识清楚6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41分。所有病例入院前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为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组中有12例破入脑室,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其中20~30ml15例,31~50ml47例,51~60ml7例;对照组中有13例破入脑室,其中20~30ml26例,31~50ml47例,51~60ml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CSS评分[1],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1个月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死亡率比较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P
表1两组死亡率比较(n)
2.2两组最终生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第3天、第14天、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急性期血肿和继发脑水肿导致的占位效应,致使其在急性期有很高的病死率,而恢复期由于血肿的压迫和血肿周围释放出大量的多种血管活性有害因子[2,3]对周围脑神经的损伤,致使其遗留有较高的致残率。
根据本研究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的。原因在于微创清除手术能很快清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水肿,从而降低脑疝发生率。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吴文斌.脑出血病理生理和机能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9,7(6):151.
[3]杨晔,杨玉仓,吴仲民.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888-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