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40年代人类学“华西学派”学术体系研究中期检查报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子课题一:人类学华西学派的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3.完成华西学派部分学者的小传整理。

(二)子课题二:人类学华西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对于华西坝人类学和边疆学术的发展脉络已有较为清晰的梳理。尤其是后半段华西坝教会五大学时期的人类学和边疆研究,已以此为题参加若干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即将出版专著。

2.对于华西坝人类学和边疆研究的前期状况,已较为熟悉,正在搜集资料,准备做好研究工作。

(三)子课题三:人类学华西学派的学术体系研究

1.对华西学派部分代表性学者的研究话语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提炼,按照此思路正在不断扩大话语体系的整理容量。

2.课题组内部讨论并形成了华西学派整体话语体系的几个关键词作为主要研究与分析方向,并围绕它们制定相应的研究细目。

3.完成华西学派理论体系源流及演变史的粗略梳理,下一步将用大量的研究资料用于论证其理论体系和话题体系的独特性、本土性。

4.对华西学派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四)子课题四:人类学华西学派与南、北两派的比较研究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一)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

3.民国时期社会学、民族学教科书10余本。

5.对《华西教会新闻》做了完整的收集整理,并运用这部分资料完成了一项专门性研究。

6.对所搜集资料的部分卷集和篇目进行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的分析,为后期研究华西学派学人成果之间的引征和被引征关系,绘制华西学派的知识图谱,展示华西学派当时的研究与世界人类学研究前沿之间的关联方式和程度、知识结构等打基础。

7.运用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课题组成员各自拟定多项题目进行专门研究,撰写并发表论文数篇。

(二)学术会议

1.课题组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2018年4月23日,本课题组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00报告厅组织举办“20世纪20-40年代人类学‘华西学派’的学术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四川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藏大学、日本爱知大学的有关专家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有14位学者发言,议题既涉及华西学派重要学者对康藏地区羌族、嘉绒藏族、川西南藏族的研究,也有关于华西学派与边疆边政研究的关系、华西学派与边疆服务部的关系、华西边疆学会杂志、华西学派的界定、四川大学的社会学与人类学教学和科研等重大问题。

2.课题组举办的学术工作坊

3.课题组参与的其他学术会议

首席专家李锦:

2018年11月,参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表3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做《藏彝走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机制》大会发言。

2018年12月,四川师范大学“边疆研究工作会议”,并做《华西学派边疆研究对人类学的贡献》会议发言。

2019年4月,厦门大学,“家屋与藏区民族志研讨会”,发言题目《家屋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

2019年6月,参加“中国西南民族学会藏族与周边民族研讨会”。

周蜀蓉:

2019年3月,四川大学博物馆,“葛维汉在华西学术研讨会”,发言题目《葛维汉与华西大学博物馆的创立与发展》。

汪洪亮:

2017年9月,兰州,“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提交学术论文《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

2018年6月,昆明,“第二届跨学科视野下的边疆民族研究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史学科建设研讨会”,担任了分会场“多学科视野下的边疆民族研究”主持人,并在“近代边政学术史与边政实践研究”分会场做了题为《殊途同归: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学术传统》的报告。

2018年7月,长春师范大学,“第六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对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对中国边疆研究理论方法的探索做了讨论。在会议闭幕式上,对西南研究分会场的报告和讨论情况做了总结。

2018年8月,云南大学,“思想战线学术期刊编辑论坛——新时代民族学研究议题与期待”,以《中国民族学史研究中的学派问题》为题,对既有学术表述中有关民族学的学派问题做了评析,并提出应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对待诸如“华西学派”等提法。

2019年4月,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届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学科构筑之回顾与前瞻》。

2019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第12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提交论文《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

2019年7月,四川大学,“经典与前沿: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境”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华西坝边疆学术的发展脉络》。

刘志扬:

2019年7月,西藏民族大学,“新时代视野下边疆治理暨藏族与周边民族关系高级论坛”。

2019年3月,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暨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重建40周年高端论坛”。

李沛容:

2019年7月,云南大学,2019年社会学年会“民族社会学论坛”,发言题目《民国时期任乃强的边疆民族观》。

(三)学术交流

(四)国际合作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截至目前,在第1期简报中,报告了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暨首次学术研讨会情况。首席专家李锦教授在会上就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设计进行了开题陈述;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并提出了实用性非常高的意见和建议;开题结束后举行的学术讨论会,共有14位学者发言。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一)研究资料问题

2.目前收集的研究资料仅限于国内,而分布于国外的大量资料有的还未获得,有的还在检索与定位信息源,需要制定计划赴国外收集资料。

(二)研究问题

2.目前课题组对于华西学派学者的个人理论有一定的把握,对于学派整体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在中国人类学发展史上所处的位置还有待进一步梳理,这方面需要文献研究与科学计量学研究进行共同推进,而囿于资料收集的不足,目前还未进入到实质分析阶段。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论文

1.李锦:《藏彝走廊北端山地居民的政治与文化选择》,《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本论文大量利用历史文献以及“华西学派”学者的主要论著,尝试与美国学者斯科特对话,斯科特将藏彝走廊北端,即“部分四川”划入赞米亚地区,将这里的山地居民与东南亚山地居民视为以“逃避统治”作为生存方式的人群,与藏彝走廊北端的历史事实并不符合。藏彝走廊北端的山地居民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在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中做出了自己的政治和文化选择。其对于国家政治和文化的选择是主动积极,富有成效的。

2.李锦:《家屋的意义:嘉绒藏族的房名继承与亲属关系》,《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第9期。

本论文尝试深化民国时期“华西学派”学者提出的家屋型社会理论,提出嘉绒藏族社会是以家屋为单元组成的。家屋的名号——房名的继承关系到一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嘉绒藏族房名的继承有两个特点:第一,继嗣与居处两个因素同时发挥作用。第二,在由房名继承建立的亲属关系中,以房名为中心的家庭观念比血统观念更为重要。这两个特点说明了嘉绒藏族社会的家屋社会特质。

3.刘志扬:《本土、区域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体系构建——中山大学百年西南民族研究回顾》,《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中山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的高校和学术机构之一,在西南民族研究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积累和传统。中山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创始人杨成志及同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并最早提出了"西南民族"的概念,1932年又在广州成立“国立中山大学西南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关于西南民族研究的学术性团体。由于以杨成志为代表的团队在西南民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斐然的学术成就,因此被称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西南学派"。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以来,一直秉承早在20世纪20~40年代就开始西南民族研究传统,坚持杨成志先生倡导的"民族学的路是靠两只脚踏出来的"的田野理念,注重扎根田野并加以发扬光大。

4.刘志扬:《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四川边茶贸易及运输》,《思想战线》2019年第4期。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之间的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灌县、崇庆、平武等县,是销藏茶叶的重要产地。自宋代茶马贸易重心从西北南移到四川以来,四川边茶的产量不断增长。但限于川藏间道路的险峻遥远,以及奔腾汹涌的大渡河的阻隔,川边茶的贸易一直圉于大渡河以西的雅、黎、碉门、岩州一带,均为藏民前来卖茶而后运往藏地销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西炉之役”后,清政府将雅砻江以东地区纳入直接统治之下,特别是1702年泸定桥的修建,打通了雅安至打箭炉(康定)的通道,作为川边茶贸易重要集散地的打箭炉也由此兴盛。自1700年清兵占领打箭炉至1950年代初雅安到康定的公路开通,开启了汉藏结合的茶叶运输历史,即由汉人背夫自雅安背茶到打箭炉,再经打箭炉由藏人用骡牛驮茶入藏的,长达250年之久的藏茶之路新历程。

5.汪洪亮:《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藏学研究述论》,《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6.汪洪亮:《李安宅未刊手稿<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及其解读》,《民族学刊》2019年第1期。

7.汪洪亮:《抗战时期华西坝学人对中国边疆研究的学科化努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在民国边疆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华西坝边疆学者对中国边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做出了富有学科价值的探索,提出了边疆学术科学化和学科化的诸多构想,相当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边疆研究学科构筑的努力,对今日构筑中国边疆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专辑

著作

李如东:《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8月。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2019年9月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进行阶段性成果报告及讨论。

2.即将开始的2019年暑假,课题组将再次前往西藏、川西北藏区、云南、贵州、北京等地进行资料收集与田野补充调查,进一步完善资料。

3.随着资料收集的不断完善,着手进行华西学派重要文献著作提要编纂。

4.对教会五大学时期(1937-1945年间)的华西学派其历史过程与学术活动进行详细研究,为专著《人类学华西学派发展史》进一步打基础。

5.系统梳理华西学派同时期西方人类学的理论与话语体系发展与变化,以此为基础发表6-8篇论文,为最终成果《人类学华西学派的学术体系研究》进一步打基础。

6.派专人进一步参加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的培训,扩展华西学派成果科学计量学分析的目标范围。

7.着手研究华西学派对底层社会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形成2篇论文。

8.回到历史现场,对杨成志、林耀华、葛维汉等具有代表性的学人的田野点进行重访,以获取“历史现场感”和“文化体验”,帮助我们重新解读和认识文献,收集在图书馆、档案馆中难于读到和听到的文献。

9.通过课题组内部研讨,对华西学派在人类学西南研究谱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定位,以此为基础形成1-2篇论文。

THE END
1.喝茶的艺术与哲学探索中药材的独特魅力茶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饮用植物之一。从绿茶到红茶,从白茶到乌龙,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绿茶以其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常见品种包括长jing、西湖龙井等。而红茶则以其醇厚深沉而受到人们喜爱,如普洱、大吉岭等。在烹调过程中,水温、时间和方法都会影响最终产品,因此选择合适品种并掌握正确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27768.html
2.茶香悠扬探秘茶文化的奥秘与魅力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有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与智慧——这就是茶文化。作为一种饮品,茶不仅满足了人类对水质改善和食欲调节的需求,更引领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仪式感和社交活动。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科普茶文化知识,揭开它背后的奥秘。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18282.html
3.中国茶文化与茶降课程课程简介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以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为本体,诠释了中华茶的发展、传播的历史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本课程说古论今、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修养。 课程大纲 查看更多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第一章 一片树叶到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439d484af1f1b5d3ed16cc0
4.茶叶调查问卷:品味降与文化传统礼仪:您是否了解茶道或其他茶文化的传统礼仪?如果是,请分享您的体验。 社交活动:在您所处的文化中,喝茶是否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请简要描述相关情况。 艺术表现:茶叶在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您对此有何感受? 文学作品:有许多文学作品以茶叶为主题或背景,您是否阅读过其中之一?如果是,请分享您https://www.coffee.cn/tea/post/136563.html
5.品味千年中国茶文化探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植物被用于祭祀和仪式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饮用习惯——喝茶。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培养和消费茶叶的地方。《诗经》中就有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https://www.aceye.cn/bao-jian-cha/883460.html
6.★结题报告【导语】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学习结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1.学习结题报告范文1.题目:本地饮食文化的研究2.成员:王智慧·孙雪锋·邹鑫丽·金滢慧·凡梦婷·张子杰·侯垒3.课题的2022-02-14 https://www.51test.net/baogao/jieti
7.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汇总科研实践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我将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认真做好调研和文献阅读,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和竞赛,与老师和同学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外语学习 外语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将利用好研究生阶段的机会,通过听、说、读、https://www.liuxue86.com/a/5006198.html
8.探究中国茶叶及茶文化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题目:探究中国茶叶及茶文化 编号: 课题组成员 组长:裴征宇 组员:王晨雨、沈添、朱怡琳、周婉丽、曹愉涵 指导教师:蒋莉 报告执笔人:课题组所有成员 完成时间:2月12日 主导课程:地理 相关课程:历史,政治 (一)书面材料 课题成果: 1) 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http://www.jsxzyz.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356&wbnewsid=8390&wbpagenum=3&wbnewspageid=4776
9.绿色保险论文范文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定价技巧的应用 4.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 论公关促销策略 6.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38649.html
10.杨志平对市场营销及大客户管理有深入研究,曾在人民银行、邮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邮政局、邮政集团公司、邮储银行总行组织的课题研究、征文、论坛、读书比赛中获奖,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当前是《中国邮政》、《现代邮政》、《中国邮政报》、《邮政研究》、《山东邮电报》等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著有《邮政金融 历史记忆http://baike.soso.com/v64693706.htm?ch=ch.bk.amb
11.初中历史教案内容(15篇通用)(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居易的《忆江南》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教师解释:江南合作探究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提出来,课堂上由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89042.html
12.java毕业设计选题大全,题目仅供参考java毕业设计选题大全,题目仅供参考 对于选题比较纠结的同学,参考使用。 springboot vue高校师资管理系统 基于SpringBoot vue家政服务系统 ssm+jsp一家运动鞋店的产品推广网站的设计623 基于java的springboot vue农村土地管理系统 ssm医院门诊挂号系统 【530】基于springBoot mybatis在线编程网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37112/article/details/143503349
13.采茶题目答案解析,采茶题目答案解析1()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代表作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A.京剧 B.评剧 C.黄梅戏 D.越剧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在我国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的歌舞主要有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9%87%87%E8%8C%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