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经济,绿色无公害,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业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以茶文化为基本载体,通过研究茶文化的历史,出现的背景,以及在现在的经济要求下茶文化如何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共识和认知,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业;茶旅游;纽带;茶经济产业
1茶文化旅游的背景
1.1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休息和娱乐为目的的娱乐性活动方式,在这个新的旅游方式中,不仅拓宽了新型服务产业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以茶文化为元素的主题经济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1.2茶文化旅游的类型
茶文化旅游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上的茶文化包括饮茶出现的消费方式和饮茶仪式等,而精神上的包括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对茶文化的不断认知,对有关茶文化的文学艺术的不断创新和追求,这不仅对优秀的茶文化生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推广以茶经济为主题的特色服务业经济。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的种类相当丰富,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于亚热带湿热的气候而孕育出优质的茶叶品种,再加上近几年科技的研发使得优质的茶品种不断出现,茶叶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出售,而且茶园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观光旅游的享受,人们通常喜欢亲近大自然,去了解关于茶文化的悠久的历史。标准化的茶文化田园风光,不仅可以提供优良的风景观光,而且给人一些关于茶文化历史和种植技巧的一些知识。游客也可以亲自采摘,管理,种植,近距离感受采茶的乐趣。
2茶文化旅游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主题元素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通常是把文化和经济相互结合促进经济发展。茶文化旅游在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在18世纪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加大了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交流,以荷兰为首的贸易主义者把东方国家的茶叶,瓷器等珍贵的奢侈品带到了欧洲国家。很快,欧洲的各国的王室成员喜欢上这些珍贵的物品,他们把它作为一种财富和奢侈尊贵的象征。也引发了他们对于东方神秘世界的探索和征服的欲望,很快这个想法就得到了探险家和一些王室成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西方人开始了著名的探险活动,这才有了后来的探索大发现,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社会才有了巨大的进步。
2.1茶文化旅游是社会发展的纽带
随着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已经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纽带作用。茶叶作为一个新型的礼品或者送给别人的纪念品而得到推崇,游客们希望自己买到的茶叶包装好看,同时里面的茶叶质量也很好,这就要求茶商们在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艺和技术来达到质量的要求。有人说,茶是中国的“国饮”,民间也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在古代的百姓们生活离不开饮茶,同时也是生活必需品。茶通六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它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文明的象征。作为我国茶文化最有名的地方桂林,每年都会有茶叶文化园开放,这加强了桂林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极大地推动了桂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2茶文化旅游是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2.3茶文化旅游是经济发展的结构平台
茶文化旅游是经济发展的结构平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来搭建平台。虽然说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得很快,但是背后遗留出来的问题却很显眼,由于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许多茶叶的加工和出售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对于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民众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不够深,茶文化的旅游项目出现了一些问题。
3茶文化旅游如何顺应社会发展
3.1政府推动,打造形象品牌
3.2营造茶文化旅游氛围,开拓市场
在茶文化的旅游中,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会营造出茶文化的旅游氛围。在消费者的眼中,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许多年以来文人骚客为茶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茶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安慰。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茶文化旅游推向国际化,只有拥有了一定的国际市场,我们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3挖掘茶文化内涵,科学创新
知名的企业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同时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只有加强茶文化产品科研的投入和科技创新,这样才会有新的品种和品牌的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创新技术去提高茶文化的质量和品牌。中国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其主要的是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茶能提神养颜,加之文人墨客对茶道文化的敬仰和推崇,使得茶道文化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这些文化因素需要在经济和科技的支撑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郭芳.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5-80.
[2]刘春丽.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与保障体系[J].农业考古,2014(2):239-244.
[3]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0-23.
[4]姜卫卫.论湛江茶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14(3):61-65.
[5]李福全,杨主泉.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安徽农业科学,2008(34):15144-15146+15196.
[6]苏全有,赵芳鋆.论茶文化与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18+69.
[7]禹利君,谭燕萍,史云峰等.试论湖南茶文化旅游业的开发[J].茶叶,2007(2):101-104.
浅谈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
摘要: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茶文化海外交流的兴盛时期,对东西各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与思想基础。本文首先从茶学研究及文化特色方面分析了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内涵及特征,而后概括了该时期茶文化在东西各国传播发展的情况,最后则归纳了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的特点,指出各国茶文化都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都有其共性与特性,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特点
茶文化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在明清时期趋于完善,奠定了现代茶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基础。明清时期是茶文化呈现跳跃式发展的时期,茶叶的生产、制造及饮用方法较之以前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茶叶品类迅速扩大,饮茶事宜更为简约,清饮之风最终确立,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哲学意义也得到进一步扩充,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化身。明清时期同时也是我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关键时期,此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航海技术尤为发达,中西方贸易往来愈加密切,中国的物质产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理念进入西方社会,掀起了一阵“东学西渐”的热潮,茶文化以茶叶为载体传至西方各国,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极具地方色彩的西方茶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明清时期的茶文化
明代,茶文化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与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结合更加密切,茶学专著达到七十余部,比如《茶说》一书提到了茶室、人品与茶品之间相似性的问题,《茶疏》则着力于对茶道礼仪、茶叶药理与茶人品德进行评述,还首次记录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清代的茶学研究以编录和总结前朝的史籍资料为主,比如《续茶经》就是对《茶经》的解释与扩展,其体例按照《茶经》划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十目,字数则由七千扩展至七万。《续茶经》在附录中增添了历代茶法,把唐朝至清朝一千年间的典型文献收录其中,使许多濒临失传的茶学著作得以保存,为后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极大便利,可以说是继《茶经》之后我国茶学研究史上最为杰出的一部作品。茶文化是劳动人民在制茶与饮茶的过程中自发创造而成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文化的定义,各位学者众说纷纭,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茶文化是人们在生产、利用和发展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茶学专家姚国坤先生在《茶文化概论》中指出,“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茶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在物质形态方面包括茶书、茶画、茶具、茶歌、茶戏、茶叶制品等,在精神形态上包括茶道、茶德、茶性等,在制度形态上包括茶政、茶法、茶礼等,在行为形态上包括茶风、茶俗、茶规等,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地域性和审美性,是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审美、高雅与通俗的高度融合。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相比前朝茶文化而言具有独特意义。在茶叶及茶具方面,散条茶逐步取代了团饼茶,茗饮法逐步代替了点茶法,饮茶的整体审美意境得到提升,许多造型精美、花色考究、质地优良的上乘陶瓷茶具应运而生,比如青花瓷、斗彩瓷等,增添了好茶之人饮茶的乐趣。在茶艺方面,工夫茶艺达到鼎盛,“凤凰三点头”等兼具艺术性与技巧性的动作走向成熟,对饮茶的环境、意境和心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2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的全部社会交往活动,包括商业贸易、文化交流、技术传播、人口迁徙、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物质和精神途径。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外经济、政治、科技情况及涉外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本原始积累开始,私人海上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间经济往来频繁,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被运往海外并获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相应的文化形态也进入东西方各国,开启了“东学西渐”之路。明清时期茶文化在东方国家的传播范围主要包括日本与朝鲜。日本和朝鲜与我国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甚密,唐朝时期就已接触到我国的制茶与饮茶文化,形成了各自茶道的雏形,不过当时仅限于贵族阶层,明清时期茶叶贸易与茶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茶叶成为日常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儒释道思想也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茶文化在日本和朝鲜呈现出系统化、模式化的发展态势。
其中,日本茶道在明清时期定型,以“和、敬、清、寂”为主要理念,既展现出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特色,展示出日本民族谦和宁静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朝鲜茶文化则更加注重我国茶文化的礼仪与规则,意欲通过茶道对人的行为进行教育和约束,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5月25日全国茶日中举行的“五行茶礼”仪式,人们衣着规整、举止庄重,向神农氏神位献茶,展现出朝鲜茶道文化中“礼、敬、和、静、清、玄、禅”的思想。明清茶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则集中体现为英国茶文化与美国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我国茶文化自十七世纪进入英国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尽管起源于中国,但受自然地理条件与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创造出以红茶为主的混饮式茶文化。众所周知,明清时期茶文化清饮绿茶,为何到了英国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3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的特点
茶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形式,能够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做出相应改变,生命力强,影响深远,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历时长久,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我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受交流方式与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并未形成规模,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茶文化找到了持续有效的传递方式,包括茶叶贸易、著作翻译、人际交流等,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各国的社会生活,并深入到文化艺术领域,催生出一系列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学、艺术、绘画、歌曲、建筑等作品,对各国的风俗习惯产生了显著影响。
最后,茶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也是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融合。在我国,茶文化注重精神享受,人们通过饮茶来获得身心的平和与宁静,通过研究茶的品格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品质,熏陶自己的思想情感,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东方国家传播时,由于文化背景的相似性,比如日本与朝鲜的茶道文化也是以精神享受为主,但在西方国家传播时则不然。西方文化体系以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为核心,强调饮茶的保健功效与交际功能,混饮方式的确立、袋泡茶与冰茶的创造就是有力的说明。当然,明清茶文化在肯定其精神价值时并不否认其物质价值,海外各国茶文化同样认可茶文化的双重价值属性,并都把茶文化视为展现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的窗口,彰显出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毫无疑问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娇艳明媚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