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文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茶文化与音乐表面看是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同属于意识文化层面,音乐对于文化的宣传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对于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音乐对于茶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也是尤为鲜明的。本文先后从音乐层面的茶文化与茶文化中的音乐两个视角论述了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后,又就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剖析,并最后从三个方面对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路径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音乐艺术;茶文化;传播作用;欣赏水平
1音乐与茶文化的关系探究
在人类思维学的构建模式中,关于音乐与文化的论述一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从音乐的角度探讨文化,还是以文化为出发点解析音乐,二者一直是辩证的关系。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属于文化的范畴,音乐是文化不可分离的一支,其逻辑内涵明显小于文化。然而,音乐又不能完全与文化相等同,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音乐与茶文化则是文化领域里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却又在某些方面相互交织浸染,在共生中也共存。
1.1音乐层面的茶文化
音乐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知识,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音乐是以旋律、节奏与和声而组合形成的一种构造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语言载体,反映社会生活的窗口。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其不可避免地会渗入文化元素。所以,音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音乐,茶歌、茶曲、茶调以及采茶戏都是音乐在茶文化的熏陶中产生的。而这些茶文化音乐所散发出的文化内涵也愈发鲜明,例如,家喻户晓的《江西婺源茶歌》,其以婺源茶农们的生活为原型,结合当地的茶风茶俗,创作了“细灵汤缓高注,卷起韵无数”、“采茶行垄上,斜阳照亭西”等诗意盎然的茶歌,既反映了茶农们积极的生活状态,又在无形中阐述了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茶文化深意。
1.2茶文化角度中的音乐
茶文化在千年的传承中,积蓄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而茶文化中的音乐元素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夺目耀眼。茶文化音乐大多是在茶文化的渐染下,以茶事活动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猴魁茶歌》属于茶文化音乐中的优秀代表,“天赋地颂,人和为贵。茶艺相传,真情相随。五百里黄山,六百里猴魁。”朗朗上口的歌词,将茶文化音乐中的词曲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古丈茶歌》以茶文化中的自然清新思想为指导,描绘了“青青茶园里春茶尖尖叶儿翠”的画面,并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手法对其进行了全新演绎,进而使得《古丈茶歌》中的音乐艺术之光更加灿烂。总而言之,茶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因子是极为浓厚的,二者在相互的交融中,逐渐演变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渐渐构成了完善茶文化音乐体系,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也丰富了音乐艺术形象。
2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唐朝陆羽的《茶经》标志着璀璨茶文化的正式诞生,自此以后茶文化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其表现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并且一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然而,曾盛极一时的茶文化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任尘埃所湮没。在快餐文化当道的世界里,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年轻人被时代所牵引,沉溺于所谓潮流元素的世界里,对于茶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其是物质文化生活的载体,并且由于传播的便捷性,使其成为了全人类广泛认可与接受的文化财富。所以,以音乐为媒介来传播茶文化是以艺术的形式为文化搭台,从而促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
2.1彰显茶文化的艺术内涵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以内敛之势在文化的浪潮中慢慢积淀,渐而形成了独特而又深沉的文化艺术气质。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每一形式中的茶文化内涵却又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载体展现出来。茶画中的艺术内涵是以形态不一的山水画表现出来的,茶室中的艺术内涵是以自然朴实的装设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茶曲中的艺术内涵则是以变化的韵律节奏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从音乐的视角阐释茶文化其寓意将会愈加深刻。而且,通常来说,茶文化音乐的传唱度较于茶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而言更高更广,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例如,采茶歌、采茶戏以及采茶谣的传唱方式较为简单,只需要口口相传就能为人所了解熟悉。所以,《武夷山茶歌》、《赵玉林》采茶戏因其音乐艺术的形式火遍大江南北,而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也在不同音乐的展示手法中愈益深邃。
2.2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音乐是茶文化的艺术载体,其作为人类生活的娱乐消遣方式而存在,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越发受人青睐。而一旦以音乐的形式对茶文化进行宣传,则意味着茶文化与音乐将会在融合中互相渗透,而茶文化音乐也就应运而生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孕育不同的茶文化音乐,茶曲、茶歌与茶戏虽是不同的音乐文化形式,但都是对茶文化内涵的阐释。大众在欣赏茶文化音乐时,通过聆听感知茶文化的艺术魅力。例如,民间流传甚广的《茶歌》,以秀美的茶园风光为背景,结合茶农们的日常劳动场景,以葫芦丝伴奏的形式谱写而成的欢快明亮之歌,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长短音叠用的手法,将茶文化中的音乐艺术之美阐析得淋漓尽致,也使观众在听惯了聒噪的流行乐后于惊鸿一瞥中感知传统茶文化音乐的靡靡之音,进而促进了茶文化在民间的传播。
3音乐在茶文化传播中的路径阐释
音乐是一种听觉意象,创作者将其思想感情与艺术品位融入到音乐之中,而观众则能从变化的韵律节奏中在音符的海洋里徜徉,进而通过音符的上下跳动感知音乐文化迸发的力量。茶文化音乐亦是如此,悠扬的曲调与清丽的歌声以及地方特色鲜明的歌词,为茶文化音乐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所以,音乐对于茶文化的传播而言大有裨益,并且一度成为茶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茶文化音乐由于自身所带有的传统文化色彩与当今追求时尚潮流的现代社会不相符合,并且一度为人所摈弃,尤其是采茶戏中的方言衬词,过于地方化难以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观众所接受。而为了迎合潮流盲目地去本土化做法,也会使茶文化音乐陷入不伦不类的地步。
3.1引入流行元素,对茶文化音乐进行重新演绎
茶文化音乐是从茶文化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传统文化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茶文化音乐也在当今的音乐市场日益没落,难以与现代音乐文化相接轨,进而也抑制了茶文化的传播。所以,茶文化在利用音乐进行传播时,应该以当今音乐市场的发展现状为立足点,积极引入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对茶文化音乐进行切合实际的改编。例如,在演唱《采茶歌》时,可以借助流行歌曲的唱腔,以嘻哈、摇滚或者说唱的形式对采茶歌的风格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促进茶文化音乐向多元化发展。而与时俱进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茶文化音乐,也终将因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内涵为大众所喜爱,在此过程中茶文化精髓也会随采茶歌的广泛传唱被人所知晓。
3.2发挥音乐载体的无界限优势,利用网络渠道宣传
3.3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迎合大众的音乐欣赏水平
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骄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哲学内涵。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饮茶之风再次席卷全国,茶文化音乐也乘势而起。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茶文化音乐的内涵与形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篡改,中国化色彩元素越来越稀薄,剩下的只是茶文化音乐的空壳,犹如失去灵魂的皮囊在孤独地呐喊。因此,即使利用音乐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也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根据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对音乐进行契合创作,而不是盲目地注入国际化元素。同时,在进行茶文化音乐创作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以音乐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茶文化音乐进行贴合性创作,进而使茶文化音乐在互相交融中愈益浓厚。例如,江西赣南采茶戏中的经典曲目《九龙山摘茶》,为了迎合观众的艺术欣赏眼光,曾进行多次修改,无论是剧情还是词曲抑或是角色人设都有变更,并且在每次的改编之后都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茶文化也因此越来越为人所称道。
参考文献
[1]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从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起[J].四川戏剧,20xx(3):116-117.
[2]杨燕迪.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方法论范式再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xx(1):64-65.
[3]杜乡.新媒体时代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对策探析[J].音乐大观,20xx(3):214-215.
[4]田虎,周箐,李丽梅.以光未然《五月的鲜花》为例谈音乐对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J].艺术科技,20xx(2):229.
[5]何英琴.中国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助推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xx(12):19-20.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教学新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都很注重对传统人文精神元素的融入,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人文艺术表达,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体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民健身意识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主要围绕实践展开,课程和考核通常在户外进行,与一般文化课学习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忽视了教学中的人文性元素。当前高校教育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展开需要兼顾当代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传统茶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精神发展。通过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发扬和传承传统茶文化知识,利用民族文化内涵重塑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并参考理论进行实践,确定融入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思路的施展空间和具体可行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开展提供新的途径。
1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分析
1.1传统茶文化内涵
1.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主要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形式展开,是带有明确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学习是目前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之中的普及性最高的课程,传统体育教学思路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体育技巧的教授,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通过对多个体育项目的成绩测试作为考核标准。近年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但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育课程作为“副课”被相对边缘化,学生及教师重视不足,学生对大学体育满足于必须考及格,缺乏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其次,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大纲,没有明确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凭借任课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喜好,多数学校存在体育理论教学缺失,使体育课逐渐沦为缺乏科学支持的活动课;最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长期固定的教学方式使课程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成果很难实现课下延伸,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无法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
2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
2.1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2.2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新思路
3结束语
[1]刘洋,张振军.民族体育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新疆刀郎舞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xx(1):96-100.
[2]于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福建茶叶,20xx(5):252-253.
[3]李全德,赵福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的可行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101-104.
[4]张勃,刘俊荣.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思路分析———以采茶舞融入为例[J].福建茶叶,20xx(6):224-226.
[5]周静,刘振忠,康建敏.创新创业文化融入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xx(2):53-55+60.
[6]孙云,庄希琛,任平社.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xx(5):99-101.
[7]李兆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3):67-68.
[8]张同怀.从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和途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2):68-69.
[9]陆世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西部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探析[J].学术论坛,20xx(4):215-218.
[10]周遵琴.黔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xx(1):168-172.
摘要:浮梁是我国著名的茶乡之一。这里茶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存留有几千年的茶文化遗址,同时也包含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茶文化旅游代表。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境外市场不断扩张,浮梁如何抓住这一趋势,发展境外游,成为浮梁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浮梁茶文化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境外市场拓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浮梁旅游;茶文化;境外市场
1浮梁开拓境外茶文化旅游市场的优势
1.1茶文化历史悠久
1.2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1.3与陶瓷文化相得益彰
汉代景德镇开始进行陶瓷生产,到了唐代,景德镇瓷业进入到了鼎盛发展时期。其中最为主要原因就是唐代茶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兴起了一股饮茶之风,而当时浮梁是最大的茶叶贸易中心,因此对陶瓷的需求非常之大。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瓷业中心。这两个朝代都将御窑厂设立在这里,在生产的众多瓷器中,茶具占到绝大部分。
2浮梁开拓境外茶文化旅游市场的不足
2.1旅游资源未深入挖掘
2.2旅游线路设施落后
中国游客以及境外游客想要到达景德镇市还是非常方便的`,有多条高速公路可供选择,但是下高速之后,想要到达浮梁县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尤其是我们前文所提到的一些村落,为了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留,这些村落尽可能减少现代设施。因此,浮梁县大部分村落的接待设施硬件极为落后。购物中心、酒店、停车场建设也非常落后。对于旅游景点来说,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吸引游客,吸引多少游客,尤其是在人们格外重视环境的今天,浮梁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制约其拓展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2.3旅游产品单一
对于境外游客,他们到中国旅游,是尽可能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才能不虚此行。尤其是对于茶文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含金量和品质。但是从目前来看,浮梁在这两个方面依然较为落后,既没有修建茶文化馆,而且即使身处这座古城,却感觉不到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浮梁境内茶叶种植面积大,但是却没有茶文化的一席之地。如果浮梁在开展境外旅游时,只是一味地注重茶叶营销,不注重文化宣传,其发展必然受到严重阻碍。同时,境外游客接待人员素质不高,几乎没有人会说英语,无论是在接待水平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亟待提高。
3浮梁茶文化旅游境外市场拓展的有效途径
3.1旅行社和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首先,当地旅游社对浮梁茶文化旅游进行规划和设计,设计完成之后,将浮梁茶文化旅游推广给江西境内所有的国际旅行社,再由这些旅行社将浮梁旅游资源推荐给与其合作的境外旅行社。与旅行社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输送客源,作为地接社的浮梁,应当将浮梁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常规旅游产品。此外,江西和浮梁当地政府也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浮梁旅游作为与他国交流项目的一个附带旅游产品。在政府的推动下,浮梁茶文化旅游将形成品牌。同时,在接待外国来宾时,注重推荐浮梁茶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比如旅游指南和浮梁介绍视频等的制作。当地政府可以将浮梁茶文化旅游印制成宣传资料,国外友人将宣传资料带回后,就能够产生宣传效应。
3.2市场细分
3.3市场定位
3.4完善设施建设
浮梁自身要加快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酒店、商场等公共设施的档次,为境外游客带来舒适体验。除此之外,境外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将越来越多,因此,浮梁旅游部门和企业应当加快培养英语或小语种接待人员,提高接待人员水平和综合素质。
4结语
浮梁茶文化境外旅游市场的拓展,不仅对宣传浮梁自身有利,同时它带动了整个江西茶产业的发展,也在境外游客面前,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形象。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在人们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将得到的蓬勃发展。浮梁一定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自身探索拓展境外旅游市场的有效路径,实现浮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蔡定益.论景德镇浮梁茶文化之建设及茶文化旅游之发展[J].农业考古,2011(5).
[2]占春萍.杭州茶文化旅游境外市场的拓展———以日本为例[J].现代物业,2011(05).
[3]江毅,付火水.景德镇浮梁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4(6).
[4]江毅,李琳燕,付火水.陶瓷文化旅游视角下的浮梁茶文化旅游研究[J].大众文艺,2014(24).
[5]周文杰,赵博生.境外旅游资源开发及市场拓展研究[J].管理学家,2011(1).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
1、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分析
2、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和意义分析
想要有效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整个产品资源应用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内涵进行成熟认知,当然,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认知整个资源的内涵,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通过细化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从而实现最佳开发效果。从整个茶文化资源类型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想要实现理想的分类效果,就需要应用好以下原则:首先,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过程中,要注重从资源的内涵属性分析入手,通过融入共同属性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对整个资源的融合应用。比如,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其类型元素的属性认知过程中,通过融合多样资源内涵,结合类型细化,从而确保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相同属性归纳,并不是严格的属性融入,而应该将具体的属性大类相结合,通过细化分类,从而实现最佳分类效果。其次,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划分认知过程中,要结合层次性原则,实际上,在对茶文化资源类型应用过程中,要对整个资源进行细化分类,通过一一细化,从而避免出现资源开发错位的现象。
3、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随着当前整个产业结构发展不断优化,如今在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整个资源体系的应用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从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通过准确认知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能够为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提供重要帮助。客观而言,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主要包含:首先,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作为整个资源体系,其中蕴含了诸多旅游元素和文化元素,通过深层次挖掘该资源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能为我们了解和应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提供重要帮助。
从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状况看,社会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层次实现了成熟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旅游生态的参与要求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整个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层级和内涵也实现了成熟发展和改造价值最大化。其次,在当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从资源价值应用的最大化出发,而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需要创新整个资源体系的内涵和形式,尤其是要激昂社会大众的具体需要融入其中,通过创新具体的资源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效果。传统茶文化资源实际上指的是其根源在于社会大众对茶叶生产状况和茶叶产业历史发展进行全面认知,并且有较高的参与兴趣,从而实现其良好的内心驱动。最后,在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想要实现最大经济价值,要注重对整个旅游资源体系的各项内涵相结合,特别是要从构建完善的旅游资源体系这一视角来出发,通过具体的内涵展现,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旅游资源活动的有效开展。
4、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应用思路
旅游产品的类型界定,实际上是从旅游产品本身的内涵和属性进行认知的重要要求,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状况看,无论是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还是消费者自身的具体要求,都实现了成熟发展。
当然,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具体划分时,必须从整个茶文化资源体系中的具体元素分析入手,结合重点突出和内涵诠释,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文化融入,是语言学科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内涵所在。选择合适的文化机制具体应用到整个语言学科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其所实现的目标和价值,不仅仅是丰富多样的,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和内涵,也是我们目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无法忽略的重要元素。所以,假如当前我们对茶文化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将其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内涵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教学创新与完善。当然,也能使得教学素材的内容实现了全面丰富。
1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活动推进实施的具体诉求认知
2文化传承、价值应用: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及应用价值
3内涵应用与文化思维并重:高校英语教育的.实施价值理解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全面推进与具体发展来说,如果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和价值思维,以及理想的教学素材应用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其必然能够让学生全面完善感知茶文化元素,进而适应教学改革。结合我国多元文化的具体展现特点看,其中有很多元素内容,实际上都能够被我们具体应用到整个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完善之中。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文化资源之间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如今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元素内容,此时茶文化资源机制也实现了深度发展。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发展应用的最佳效果,我们所具体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文化思维和教学思维的革新,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多元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结合元素内容的丰富,进而满足英语教学的时代需要。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也向我们表明,只有通过对文化元素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造,从而使得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与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深度融合和全面提升。
4知识学习、能力应用:高校英语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内容探究
5融入茶文化资源实施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创新机制
6结语
具体而言,茶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创新机制中,并且逐步探索将该文化体系中的思维内容与高校英语教育活动的全面诉求相结合,从而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深层次理解教学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我们更好指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提供了英语教学创新机制。
[1]宋宗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18):179-181.
[2]黄园园.CBI大学英语分科教学———地方本科院校向职业院校转型形势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9):116-118.
[3]石玉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文化教学——以滨州学院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182-184.
[4]崔久剑.基于茶文化思维下“积木式”理念融入工程类专业慕课平台微课堂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4):129-132.
[5]梅松竹.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251-252.
关键词:茶文化建设视角;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文化要素;综合价值
茶文化理念与我国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应用效果。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思维理念,所以,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活动开展至关重要。
1现阶段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茶文化理念内涵认知
3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4融入茶文化理念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构建思路
5结语
茶文化体系作为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在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价值日益提升的今天,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培养的各项元素,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最佳培养,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全面融入。当然,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开展来说,将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不仅是优化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优化学生培养机制,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学生培养的有效融入。
[1]马晓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16):247-249.
[2]张俊华.隐性德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18):179-182.
[3]杨福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5):32-36.
[4]孙铭山.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19):26-33.
[5]姚济国.简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前沿,20xx(18):72-77.
1当前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潜在的各项问题及不足分析
就当前整个教学体系不断成熟这一客观趋势看,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具体的教学形式,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各项元素,实际上都是当前我们了解文化艺术体系元素内涵的重要平台,在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多元教学元素的融入和诠释,通过完善具体的教学内涵,从而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效果和价值。
客观来说,当前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乏情感理念的有效融入,特别是未能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价值思维,其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提升声乐教学活动效果。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之间有着明显不同,在该教学活动中,其最大特性在于其中融入了完善的艺术元素和文化艺术内涵,因此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其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具体培养上,通过完善艺术元素,从而提升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
2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民族声乐教学活动是当前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如今想要实现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满足如下要求:
当然,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而实践技能不仅是一种素养,同时也是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要求。一直以来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活动时,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内容上,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对于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要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感知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所应该包含的情感理念。所以,结合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融入合适的教学元素,创新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
3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
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探寻到其中所融入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涵,尤其是完善的文化元素,还是其中所具有的艺术理念,实际上都是当前我们认知和传承整个传统茶文化艺术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当然,受到整个时代发展特点的具体影响,不难看出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冲击力,除了对该体系的具体理念认知不到位之外,还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传承发展机制不完善有着重要关联。
结合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涵和传播状况看,如今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过程中,需要为其寻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基础,而教学活动作为恰当的艺术传播途径,其不仅能够为我们深化传统茶文化体系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基础,同时也能够优化整个茶文化体系的理念内涵,从而服务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全面发展。选择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具体素材,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和优化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品质和内涵,因此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其能够实现两者的.体系化融合。
4传统茶文化体系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之间的关联性认知
传统茶文化体系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对两者文化体系之间的内涵关联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关联上的一致性。而具体的关联性,不仅是我们了解各个文化体系的关键,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应用好民族声乐艺术元素,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其需要完善的元素内容,而传统茶文化体系作为当前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元素,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融入到整个民族声乐艺术体系教学活动中,其能够大大丰富教学活动的开展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最佳传承效果。
传统茶文化体系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都是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在传播发展过程中,都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内涵形成了极大关联。可以说,传统茶文化体系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都是对具体社会元素的反映,因此在整个民族声乐艺术体系传承发展过程中,认知生活元素在整个艺术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入。
5传统茶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借鉴机制
首先,要完善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认知,尤其是通过选择完善而体系化的艺术元素,并且确保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要素,能够匹配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需要。实际上,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教学元素内容,不仅能够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品质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也大大促进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
其次,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融入提升教学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要将学生思维理念的培养融入其中,结合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元素内容可以被借鉴和应用到整个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内涵优化和教学素质提升,从而实现整个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最后,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要寻找到该艺术体系与传统茶文化体系之间的结合点,实际上想要实现两者艺术体系的全面完善融入,其关键就是要探究两者合适的切入点,只有确保两者艺术体系之间能够有共同的结合点,才能确保整个声乐教学活动中,艺术理念价值元素的全面融入。
[1]刘汉一.音乐剧的艺术特征以及对声乐教学的启示[J].音乐探索,20xx(5):29-32.
[2]张娓.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对声乐教学的启示[J].北方音乐,20xx(15):71-73.
[3]王旭华.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民族艺术,20xx(5):115-118.
[4]李芳菲.声乐艺术审美要素及其培养与结合[J].大众文艺.20xx(11):226-228.
[5]杜晓姣.谈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与舞台表演艺术的结合[J].艺术教育,20xx(12):72-75.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指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以茶文化以及衍生艺术形式来吸引旅游者的目光,将了解、欣赏茶文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让旅游者在获得不同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通过消费带动茶文化旅游区经济的增长。四川的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底蕴非常深厚,因此开发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可以看出茶文化旅游的营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茶文化旅游开发不足,缺乏茶文化品牌建设;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不足,缺乏整体的统筹;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等。本文通过借鉴国内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有针对地提出适合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明确市场定位并建立知名品牌的产品策略;加强宣传促销,扩大知名度的营销策略;大力发展人才营销策略。
关键词:四川;茶文化旅游;现状;营销策略
1引言
2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状况分析
2.1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利用现状
四川茶业是四川省的十大优势种植业之一,截止到2015年,全省已经达到茶园总面积400万亩,年产茶叶超18万吨的规模,并形成了以成都、乐山、雅安、眉山为核心的.川西名茶产业带,以宜宾、泸州为核心的川南早茶产业带,以广元、巴中、达州、绵阳为核心的川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除此之外,还有非常著名的峨眉山的禅茶文化、雅安的藏茶文化、青城山的道茶文化、蒙顶山茶文化以及成都的茶馆文化。四川的茶文化旅游经过不断开发,已经形成了很多著名的茶叶经济圈,并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如雅安和成都等,首先看雅安市,雅安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可种植面积的50%以上,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成片的茶叶种植地及种植园,为雅安乃至四川省茶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资源;然后看四川成都,成都的茶馆更是四川独特的地域特色,茶馆遍布大街小巷,数不胜数,另外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遗址、茶艺茶俗、茶工艺品和“茶家乐”等茶文化符号已经开发得初显成效。这两个地市代表性反映了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2.2四川茶文化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3四川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3.1准确定位市场,打造知名品牌
3.2创新茶文化旅游的营销模式,提高知名度
3.3大力培养人才战略
四川茶文化旅游走出去的关键在于茶文化这个主题,而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发扬光大则需要大量了解茶文化的人才,这个人才包含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茶文化发展传承有帮助有贡献的人才,如了解茶建筑构造的,了解茶戏曲演唱的,了解茶制造工艺的,了解茶艺的,了解茶器皿制造的等等。政府要大力培养这些人才,不让这些人才凋零,因为旅游者想体验的是原汁原味的茶文化。第二、是旅游市场的从业者。从目前来看,市场上的这些旅游从业者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网络和电视上也常常能看到欺骗辱骂旅客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需要政府来规范整顿,要想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则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行业从业者来带动。第三、是名人效应,通过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推广茶文化,挖掘出具有知名度又有茶文化特色的人来做代言人,提高认知度。
在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旅游者也更希望能体验到富有内涵的旅游体验,茶文化旅游作为既有特色又有内涵的旅游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四川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旅游竞争力需要不断的开拓营销思路,转变营销方式,才能保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活力。
[1]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
[2]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4).
[3]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4).
[4]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5).240-243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对体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日已成熟,如今整个体育活动水平不断提升,整个体育活动日益体系化,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来看,亟待融入文化理念内涵,创新体育文化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本文拟从当前体育文化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根据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分析,从而探究融入茶文化要素开展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茶文化;理论视角;体育文化;模式创新;价值思路
结合当前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知日益成熟,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具体的体育运动理念,还是其具体体育活动发展方向,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竞技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必须结合当前体育活动开展的的具体状况和存在问题认知入手,通过融入多样理念,从而实现体育人才的综合、全面培养。
1当前体育文化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2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分析
3体育文化的价值作用分析
4融入茶文化要素开展体育文化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结合具体的体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实现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具有体能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等一系列元素内容。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体育运动理念的完善性,还是其文化水平及价值内涵日益丰富,而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实现了形式化创新与优化,但是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其更多融入的是体育运动项目学习和体能训练的开展,忽略了文化价值理念的诠释与表达。
[1]吴国盛.竞技走向健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127-129.
[2]冯胜钢.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社会科学,20xx(15):119-123.
[3]宋亨国.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xx(3):232-234.
[4]宋会君.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xx(19):126-129.
[5]向玉贞.关于茶文化跨界融合特征与当代核心理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xx(11):182-185.
摘要:我国茶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广大劳动人们智慧,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茶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传承作用,因此茶文化表现出我国优秀的思想道德,研究茶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对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茶文化的内涵与定位,探讨了茶文化体现的思想道德和茶文化的道德功能。
关键词:茶文化,思想道德,价值理念
1、茶文化的定位
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来说,茶文化是茶人在茶叶生产(包括育种、栽培、制作、销售)和品饮过程中体现的一种精神力量;狭义来说,是人们在品茶中所传播或交流的一种信息。但目前的茶文化都是狭义理解地较多,中国的茶文化是文人墨客、禅者、道者借茶的清心功能产生的对茶的赞咏。《茶文化学》中对茶文化的定义是:“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成的总称。”
1.1物质层面
1.2行为层面
1.3制度层面
2、茶文化体现的思想道德
2.1儒家思想
茶文化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中庸、礼”。从古至今,有识之士提倡勤俭、节约,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饮茶也具有神了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品茶之士的清廉高洁、仁义,古代对君子之风的崇尚与饮茶融合在一起,茶文化中体现的优秀传统美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环境,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习俗中真正起到促进人际关系的作用。儒家思想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茶事活动正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事中的礼数与儒家重视的言行举止相一致。
2.2佛家文化
佛学对茶业推广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佛学的传播也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并引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茶文化和禅文化之间有着奇妙的关联,二者的境界具有相似性。禅文化中的“苦、静、凡、放”在茶文化中有所体现。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正是佛家思想中的“品味人生,参破苦谛”。有人曾说,“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这正是茶道中“凡”的体现,而茶文化中倡导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释放天性,这与禅文化中的“放”寓意相通。
2.3道家文化
茶文化体现出道家思想中的“长生久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道家文化中崇尚生命、热爱生命,这与茶文化中的修身养性相一致,茶也是道教徒炼丹服药的首选之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应顺应自然,不能将物质与精神分离,强调物我情景的结合。茶道中需要茶人具有烹茶的技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身与茶的精神相交流,注重内心的平和,在品茶中体会人与自然的交流。“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重要方法,文人雅士追求淡薄、自然、淳朴的精神境界,这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相一致。
3、茶文化的'道德功能
3.1实践茶道,提高思想道德
从古至今,爱好养生的人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视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内心素养,也就是“心灵养生”,通过形成心理平衡的状态,促进身体健康。如果人人都具有平衡、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促进内分泌在体内正常发展,有利于形成平和的心境,增强抵抗力和生命力。因此,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茶道精神、茶德的实践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培养心智,实现修心养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国茶文化和茶道的核心思想就是真、善、美,这也是茶道的魅力所在。“以茶载道”是茶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在茗饮中感受茶文化和茶道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提高思想道德是茶道的重要作用[3-4]。我国的茶道是饮茶艺术和修身养性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与教化的统一。
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茶道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茶文化的真、善、美内涵是相互渗透的,启示人们面对社会中的诱惑始终保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茶道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发扬真善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3.2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也逐渐侵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例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肯老等不良价值取向,滋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使人们逐渐变得浮躁,思想道德素质降低。茶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当前社会的快餐文化截然不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体现出的质朴和平和的精神实质对社会浮躁的人们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能够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审美,面对信息时代的审美文化的多元化和繁杂化,茶文化指导人们避免受到消极审美的影响,并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标杆,引导人们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茶文化提倡健康、雅静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缓解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茶道精神中的“和”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从而提升人们的整体思想道德。
3.3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
在修身养性方面,我国茶道形成“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思想主张,喜爱品茶的人通过各项茶艺活动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有利于陶冶情操。将茶的功能性上升至精神高度,超出茶的物质范畴,成为高尚情操的象征[5]。自古以来,品茶之人感受到茶文化中清净之气、恬淡之感,能够抚慰心灵、怡情养性,同时文人墨客将自身情感、理想寄托在对茶文化的理解中。我国茶学大师将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茶德自古以来是我国提倡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正确价值取向,茶德就是人德,对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茶德能够涤荡人们的心灵、规范行为举止,有利于人们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我国古代文人,尤其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在品茶、颂茶、作诗赏画中寄托自己的高尚道德追求。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表明品茶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茶文化能够启示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4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4、结语
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茶文化的传承受到儒家、佛家、道家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同时茶文化也不断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茶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中优秀思想道德的教育作用,在实现修身养性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刘瑞华.解读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之关联[J].福建茶叶,20xx(2):245-246.
[2]王旭烽.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浙江绿茶的和平之饮[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6):75-77.
[3]邹婷.论传统茶文化中敬茶为礼思想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2):227-228.
摘要:茶文化是一种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涵的文化机制,要想真正有效的传承茶文化体系,还需要借助合适的形式将茶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从当前我国现代文化来看,现代文学体系不仅包含有丰富并且完善的文学创作元素,还蕴含丰富的创作理念,这二者构成了众所周知的现代文学作品内涵。通过研究蕴含有茶语的现代文学形式,挖掘其中存在的人文思维与价值机制,不仅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还能够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文学;文化元素
1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认知与茶文化的综合诠释
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通过借助具体的素材进行创作,使得现代文化作品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效果。通过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理解现代文学。
1.1现代文学作品的分类
通常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是主要通过人物塑造,文体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现代文学作品细分为小说、诗歌、戏剧艺术、散文艺术四大类。而在这四大类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比如小说又包括悬疑类小说、浪漫类小说,诗歌可以分为叙事类诗歌、抒情类诗歌。在戏剧艺术中,通过各种演出将脚本元素进行展示,在编写过程中编剧常常会借助人物具体的语言与动作来对事实进行揭露,传达个人情感,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我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容纳着形式各样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大众长期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充分传达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现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性,个性突出,不仅能够借助多样化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来对科学,人文等当面的内容进行充分表现,还对传统文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风格上进行的创新突破。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茶文化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基础,以多种形式存在着。
1.2茶文化的文学应用及综合内涵诠释
2中国现代文学体系中茶文化的具体融入表现
现代文学体系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元素内涵,从创作素材与创作理念来看,其都与客观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传统文学体系相比,茶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学体系中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通过研究茶文化在现代文学体系中的融入情况,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理念的传承与认知。
2.1笔下的饮茶文化
的作品在现代文学作品体系中对茶文化的理解表现出鲜明的风趣,精辟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饮茶不仅仅只是一种生活形式,对和尚来说,饮茶是一种禅文化,对道士来说,饮茶是一种寻道,因此,知识分子饮茶,事实上也是一种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代表着一种文化情操与内涵。
2.2老舍的《茶馆》
老舍先生对茶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茶馆》中对茶进行全面的描述。老舍不仅仅是对茶、饮茶以及茶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事实上他对整个饮茶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含义都有着全面的研究。为了确保文学作品创作的效果,他常常选择茶作为自己创作伙伴。在老舍的代表作《茶馆》中,不仅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演变得到全面的展示,还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体系发展变化的过程,虽然老舍自己并没有过开茶馆,但是在作品中却表现出对茶文化体系不可思议的成熟了解。
2.3茶客汪曾祺
汪曾祺是一名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以为著名的茶客,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不仅对各种茶文化元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还传达了很多茶文化理念内涵层面的东西,将其自身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应用到现代文学创作中去。在汪曾祺的《泡茶馆》中,凭借自身对散布在昆明学校门口的布置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的了解,将散布在茶文化体系中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生活类型中都能够培养出对茶的浓厚的兴趣。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是写到,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一定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除了《泡茶馆》之外,汪曾祺在自己现代京剧作品《沙家浜》中也表现出丰富的茶文化内容。
3茶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客观影响分析
3.1茶文化与文化元素的发展
3.2茶文化与价值理念
3.3茶文化与文学作品创作
茶文化对我国现代文化作品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最集中表现在现代文学创作的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都受到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发生深刻的变化。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现代文学作家都深受茶文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茶文化对深刻的影响到整个现代文学作品创作,甚至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从整体来看,茶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规范以意识都影响到了整个茶文化文学体系的发展,而茶文化作品中所弘扬诠释的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也是读者接触了解茶文化的重要渠道。
4结束语
从文化多元化发展层面来说,茶文化元素的充分合理使用能够极大地激发现代文学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极大地贴近了现实生活,从内容以及具体的人物形象等方面来更好地丰富现代文学,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真正对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价值层面的共鸣,让读者真正理解作品中所要传递的思想理念,加强对具体的情感理念的深层理解。
[1]袁敏.论中国现代文学教育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xx,40(02):420-421.
[2]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xx(12):140-141.
[3]王娜,吴一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扬州茶文化考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34(04):40-45.
[4]杨迎平.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J].民族文学研究,20xx(01):159-166.
[5]王艳玲.唐代茶文学繁盛原因考略[J].农业考古,20xx(05):34-37.
作者:滕永文单位:三江学院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并为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文化的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所以,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应用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并积极地予以借鉴,能积极地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茶文化
二、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站在学校的角度上分析,也是对学校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学校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分析,就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生活与环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由此可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领导在重视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进而积极地完善并发展后勤管理服务体制,确保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进而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问题
3.1后勤管理观念落后,制度规范性不强
目前阶段,因为高校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且学生的数量极多,所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该工作的开展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所以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而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意识与能力都比较薄弱,无法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大部分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都偏重于教学工作,所以,严重忽视了后勤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要性[4]。同时,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学历较低,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无法全面地理解管理制度内容,而且,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予以及时地解决。长此以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对后勤工作正常开展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队伍仅在数量上具备独特优势,然而,在素质与质量方面却十分欠缺,并且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其工作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本身的素质偏低,无法全面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后勤管理工作的作用。另外,学生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后勤管理队伍未建立完善与全面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无法体现自身价值。
3.3后勤管理设施落后,技术手段不先进
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高校发展较晚,而且在后勤设备与设施的更新方面速度较慢,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也不及时。所以,在高校后勤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技术层面,同先进高新技术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关键的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在完善并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方法与设备,还有全新的理念,进而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高校后勤管理借鉴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策略
上文阐述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改善上述问题,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借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4.1借鉴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讲究的是修身养性,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同样也可以借鉴这一内容,不断增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5]。众所周知,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与后勤管理工作者是分不开的,所以,增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并且积极地制定出详细工作计划,使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与健全,进而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规范,保证对后勤管理的工作予以实时监督,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与处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其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积累工作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
4.2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事业深入发展与改革的过程当中,高校的发展也必然会应该改革的新时期。所以,高校中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必然会更加复杂,由此可见,一定要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进而保证高校在竞争市场当中可以更好地站稳脚跟,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予以借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策略与手段。通过茶文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人性化,并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完善与改进的过程中借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海燕,王秀萍,刘德华等.中国传统茶审美方法略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6):64-68.
[2]宋燕鹏,崔素芳,安永平等.浅谈中国传统茶文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1):74-76.
[3]冷勇.高校后勤管理特点的认识[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35(4):138-139.
[4]黄文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有关问题的探索[J].价值工程,20xx,34(9):242-244.
[5]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xx(4):30-31.
摘要:我国茶文化通过上千年的发展,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综合体系。在人们眼中,商业空间设计不但是一种商业活动场合,也是一种社交场合。所以,人们在满足商业空间设计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应融入更多生活元素,确保多元群体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商业空间设计;传承与拓展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快速发展下,逐渐彰显了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在现代商业空间中融入茶文化元素,这样既能够强化艺术设计内涵,也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茶文化。茶文化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对于目前我国商业空间艺术设计具有较强启迪效用,因此,我们应在设计商业空间中传承和拓展传统茶文化,进而提高商业空间设计整体水平。
1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以传统茶文化为基础
2在商业空间设计传统茶文化运用原则的导向
2.1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茶文化精髓是以“天人合一”。现代商业空间设计普遍具备个性化、异形化以及现代性等特征。传统茶文化中有着很强道德文化色彩,在有世界观认知上,道家与儒家文化有着很多共同点。商业空间设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和学习道家与儒家文化的原则,在设计中融入追求自然、宁静等思想,给现代人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氛。
2.2体现了平日生活中的细节
在传统茶文化中,始终将品茶与平常生活有效融合,商业环境和设计都需要让消费者享受好购物中的细节服务,给消费者带来一种休闲式体验。在空间展示中,传统茶文化逐渐从公共空间转向为私人空间,商业空间设计应结合消费者实际需求来进行。
2.3体现出精神消费所具有的特质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茶文化消费不但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还是一种物质上的体验,具备较强的审美情趣。在设计现代商业空间中,传递给广大社会公众这样一个观点,消费并不是指金钱,还指向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审美消费中,花钱与审美有着同样的价值。
3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具体运用
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运用茶文化元素丰富了设计理念,更加形象地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使空间体现出一种简约美。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在考虑到审美性上,还需要积极应用其他方面的元素,如:科学知识、生活需求等,在深入融合这些因素后,使我国商业空间设计更具备浓郁色彩,在融合理性需求与情感色彩中,最后形成了现代文化。在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并不是在模仿传统文化,而是对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并利用夸张的手法来将传统文化潜藏的生命力激活,让他们从静态形式转变成为动态模式,赋予商业空间设计更强的感染力。在我国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直接利用传统茶文化,这一方式利用更加简单,但我们要明确一点是,所谓的利用并不是照搬全抄,而是有所创新。在设计现代茶室空间中,可利用门窗、书画作品等来划分室内空间,这样既能够提高室内空间的厚重感,也能够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所具备的审美性积极发挥。
4传统茶文化运用于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思路
4.1体验式消费的设计
4.2茶文化符号的针对性设计
其实我国茶文化精神内涵具备几个特别明显的指向性:在社会层面指向上,我国茶文化注重人与社会同步发展;在自然层面指向上,我国茶文化注重与自然和谐稳定相处;在人的精神层面指向上,我国茶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现代商业元素有机融合我国传统茶文化符号这是我国现代空间设计水平提高的强有力对策。在进行这项工作中。首先应在商业空间中选择最佳的茶文化造型艺术作为载体,让消费者在实际购物过程中既能够对商业元素有所体会,也能够对茶文化元素有所感知。其次,对茶文化符号普遍应用,如:将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故事、茶艺以及古诗词等元素融入,使我国商业空间设计更具有文化气息。在商业空间设计融入传统茶文化设计元素中,应在设计中,对我国传统茶文化内容积极融入,并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充分体现饮茶的精神与文化内容,并在茶文化融入下,更好地体现茶文化精神内容,传递出追求舒适、淡薄名利的人生态度。并运用商业空间设计为广大人们日常生活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让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好地缓解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从而更加轻松的享受生活。
4.3文化消费设计需求
总而言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与文化特质对于当前商业空间设计产生着很大影响。设计者应多加考虑传统茶文化符号,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将地区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进而提高商业空间整体设计水平。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在商业空间设计中传承和拓展传统茶文化,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需要我们结合传统茶文化传承现状,因地制宜地进行商业空间设计,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商业空间设计能力。
[1]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xx,(06).
[2]陈丽昀,李雅娜,郗金标.山水精神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林业科技,20xx,(05).
作者:王丽娟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茶文化;融入策略;关联性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其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互融也多了起来,便于更顺利的开展英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也应充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如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带有显著的文化性与教育性特征,在高校英语语文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深化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涵,改进英语人才培育模式。
1中国茶文化概述
中国茶文化起源很早,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日久弥新,伴随着岁月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意识。从先秦《诗经》到唐代《茶经》,茶文化融汇吸收儒家、道家、禅宗等诸家思想文化精髓,无论是茶艺还是茶道思想都有了极大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文化瑰宝。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仅制茶、泡茶、煮茶等技艺精湛,也有着深邃的精神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情怀,有着强大的精神能量。有的人研究茶的生长、化学成分、药学原理等,有的人研究茶文化发展历史,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分析挖掘茶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把其合理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发挥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实现茶文化推广发展。
2中国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关联性
3中国茶文化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3.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借助茶文化的融入推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发展.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绝不是一方割据。受历史等客观因素影响,高校英语语文文学教育视阈不够开阔,局限于书本内容,知识视野狭隘,以致于教学理念保守、陈旧,教学效果止步不前。想要打破这种教学现状,英语语言文学教学需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国茶文化是一种融合发展的文化形态,无论是茶学还是茶文化,发展中都伴随着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兼容,是各种文化形态融合与裂变之下的产物。倘若把茶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势必可以把茶文化自身发展的兼容性特征赋予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上,使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具备的文化兼容并包理念,形成全面发展观念,不仅接受中国茶文化,也会接受来自其他文化的有益内容。对于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而言,受中国茶文化发展启发,借鉴茶文化兼容并包的全面发展理念,吸收茶文化中的有益内容,拓展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开拓知识视阈。
4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学特征显著,其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学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为此,当中国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时,树立全面教学观念、组建优秀教师队伍,借助茶文化创新教学活动,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水平。
[1]房晓静.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156.
[2]江山.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xx(5):226.
[3]黎瑛.英语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xx(5):417.
[4]余金燕.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390-391.
摘要: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需要更好地走向世界,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起着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本文立足于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特点与翻译难点,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可续发展,探索中国茶文化翻译的策略,提出中国茶文化“走出去”的翻译教学建议,为构建有中国特色茶文化的外语翻译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翻译教学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有其实用价值,更有独特的中国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传播,中国茶的足迹遍布全球,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目的在于增强海外华人的爱国凝聚力和归宿感,为中华复兴积极贡献力量;也在于扩大国际之间茶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彼此之间的友谊;还在于通过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的积极影响,推动茶文化的健康发展”。因而中国茶文化的对外宣传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化,更是中国特色茶文化对外展示的过程。把中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精髓译成英语,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民族文化,是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对茶文化进行外宣翻译研究有着文化传承和文化复兴的功能,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所代表的和平理念,与世界共享中国人的智慧,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中国茶文化译介也有助于中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提升茶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茶文化与旅游、餐饮、设计、物流、节庆、会展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国际经济效益。
1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特点与翻译难点
中国茶文化包括与茶有关的生产劳作、茶艺术创造和茶俗生活方式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容。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有着独特的文本特征,如何译介好词或句子须在与语境中权衡,语篇中掂量。文化具有民族性,中西文化差异常常会导致文化隔阂现象,译者不仅要对英语有较强的理解力,还要对中国的茶文化有较强的感悟力。梳理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特点与译介难点,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帮助译者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在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时有效避免文化隔阂出现,根据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的特点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传递准确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做到外国受众能够充分理解中国茶文化深层次的寓意,享受到译文的美感,实现中国茶文化译介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1.1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中术语较多
1.2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
茶叶与其它的日常饮品不同,中国茶文化与儒家,佛教和道教都有渊源。茶有禅意,佛家僧人常在诵经打坐时喝茶提神。道家追求身心和谐,茶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的寺庙与道观通常都隐秘在山中云雾间,这样的环境适宜茶树的种植。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茶也承载着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寻常百姓若家有客人到,“一杯香茗暂留客”,沏茶与敬茶礼仪必不可少。冲泡绿茶时的“凤凰三点头”,手握壶由高至低缓冲三次,象征对客人的三鞠躬。晚辈向长辈表示尊敬时,会向他们奉上一杯茶。中式婚礼的当天要行敬茶礼。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习惯日常洽谈生意或是娱乐休闲时以茶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隔阂。茶中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处事哲学与精神思辨。“茶叶对外传播中,如果不能通过恰当的译文,适切地外显其中的文化魅力,无疑会降低译文受众的接受及认可度”。译者在外宣资料翻译时需解决如何将中国茶体现的文化外显的难题,让外国受众不仅喜欢中国茶的味道,还在内心深处与中国茶文化产生情感联系。
2以中国茶文化为核心的英语翻译教学启示
高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并将其输向社会的责任。“随着当前学生培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学生培养活动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内容和技巧,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融入完善的学习内涵,从而实现整个学习效果的创新与优化。”充分利用高校翻译教学的平台作用,在高校中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翻译教学,多方献策解决翻译难题,不仅能培养出既熟谙中国茶文化又能胜任外宣翻译的人才,满足社会对茶叶贸易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还能大幅度提升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并促进茶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繁荣。
2.1从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资料术语多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2.2用英语讲好中国茶文化故事,聚焦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外显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以文化自信创新英语翻译教学
2.3开展以中国茶文化译介为主的课堂内外翻译教学活动,树立读者意识,提升学生茶文化外宣口笔译的综合能力
3结语
经过数千年的传播和积淀,茶已经融入中国百姓的生活,蕴含中华民族精髓的中国茶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把中国茶文化翻译成英语介绍给世界,对发展和保护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国茶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茶文化外宣资料有着鲜明的特点,形成高质量的中国茶文化外宣译文是译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但目前仍有众多外宣翻译难题摆在译者面前。以中国茶为主题,围绕中国茶文化外宣文本特点与翻译难点,展开翻译教学活动,能有效突破语言障碍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译文,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达到预期的中国茶文化外宣效果,对区域茶文化翻译人才培养与特色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景庆虹.论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12(12):69-100.
[2]李艳飞,熊欣.译语话语权下的茶叶外宣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7(2):26-28.
[3]韩喜春.茶文化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12):210-211.
[4]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