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景迈山茶业文化遗产

原标题:《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博物馆杂志

联合推介

《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编的《茶文化景观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已于近日出版。本书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册,收录了2019年10月在景迈山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的会议论文19篇以及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的致辞。ICOMOSCHINA理事长宋新潮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这套中英双语共约35万字的论文集,是全球第一套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出版物。

序/宋新潮

茶、葡萄酒和咖啡,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三大饮品。它们都有着传奇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以各自独特的品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潜移默化又无比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地球表面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观。我们称之为一种文化景观。

在世界遗产领域,文化景观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文化景观”类型纳入世界遗产范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者瞩目的新热点。其中,农业遗产作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有机演进型活态文化景观,对它的价值研究、认定和保护推动了全人类对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考。

世界遗产经常被看作是一种顶级荣誉,在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管理的三十余年间,我们意识到世界遗产同时是一套整合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身边休戚与共的遗产,更科学地评估其超越时空界限的文化多样性和普世价值,使其得到更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持续为社会发展和公共福祉发挥作用。而今,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同样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跨学科合作的平台,我们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对茶文化遗产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认知。

茶文化景观如此丰富地涵盖了文化、农业、生态、环境、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领域,跨越了人类学、建筑学、景观学、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栽培与加工技术等学术主题,也为我们留下了形式多样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花一世界”,这片小小的茶叶背后,我们得以窥见一部异彩纷呈的全球史。

因此,在国家文物局的提议与支持下,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市人民政府、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办,澜沧县人民政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于2019年10月24日在普洱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所在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举办了“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9个国家的二十余位专家参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围绕“茶文化景观”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书较完整地收录了发言专家的论文。

本次会议是全球首次以“茶文化景观”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场选在中国云南景迈山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景迈山所在的中国西南山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学界公认的世界野生山茶属植物的分布和起源中心。因地处边境,多民族聚居,景迈山所在地区也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世居景迈山的布朗族和傣族利用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经千年传承与发展,保存了真实、完整的典型“林下茶”这一中国传统茶种植系统,成为人类古老的茶种植历史早期阶段实践的活态见证。茶业结合当地世居民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形成了自身体系完整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景观。景迈山古茶林是中国丰富多元的茶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构成,也是世界茶文化景观的杰出范例。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与茶相伴而生,相互塑造。茶与中国美食完美搭配,也与中国人的精神审美密不可分。茶香含蓄隽永,醇和中孕育变化,逾千年见证风尚流转,承载中国式的生活艺术和生命智慧。我们想不出任何产品可以比茶更全面而充分地展现中国文化的气质,可以像茶一样成为中国文化最具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传播者。1300年前一部陆羽《茶经》描绘了当时中国茶人的经验,讲述了茶与人、茶与土地的关系,呈现了中国地理的多样与茶文化的和谐。同样,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断赋予茶更多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创造了更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茶文化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感知的空间,以全球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文化的生长与传播。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给予我们更强大的研究和管理工具,茶带给人们的美好,需要我们共同珍爱和传承。

主旨报告

《全球框架下的亚洲茶文化景观的文化和遗产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机构的国际公约》

(西班牙)莫妮卡·卢恩戈

孟加拉茶园景观

《中国茶文化景观概论》

刘洋、邹怡情

茶组植物栽培起源于中国,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阔的茶产区为中国茶文化景观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当贡茶、茶法茶税、茶马互市成为国家制度,并因不同阶层、僧俗社会对茶制作技艺、品饮文化的推陈出新,赋予中国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并随着茶贸易线路传播全球、影响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中国茶文化景观作为茶文化载体,其文化景观特征既反映了茶组植物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反映了种茶、制茶、售茶、饮茶环节不同人群对茶文化景观的影响,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类型多样。目前中国各茶产区都有延续传承至今的代表性遗产地,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都有相应的保护制度。

中国重要茶产地和茶文化景观分布图

《普洱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认知》

陈耀华

景迈大寨大坪掌古茶林

专家论文

《将可持续发展愿景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进程的政策》与“普洱景迈山茶文化景观”申遗的融合

(斯里兰卡)加米尼·维杰苏里

关于遗产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虽始于1990年代初,但这一主题直至进入世界遗产范畴方才产生持续的影响。2015年,《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将可持续发展愿景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进程的政策》。这一决定与两个关键时刻不谋而合,在遗产领域,出现了“从保护遗产向同时寻求遗产和全社会福祉”的范式转变,自此将人民(也即可持续发展)置于遗产语境的核心。在全球层面,通过了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性,并将这一愿景纳入2019年版的《操作指南》,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强制性的要求。

斯里兰卡帕拉巴达拉的小型茶园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马楠闵庆文

“茶—林”复合系统

《世界乡村景观:茶园的代表性》

(澳大利亚)简·列侬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乡村景观并不代表包括了所有主要农业作物。自1992年体现农业、园艺和畜牧活动的文化景观被列为单独的遗产类型以来,乡村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不断增加。一千多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一直在为当地居民提供茶叶。作为传播茶树品种的重要地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值得申报世界遗产,同时也体现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景观建筑师联盟(ICOMOS—IFLA)为保护世界乡村景观遗产价值所制定的准则。

塔斯马尼亚布尔哥登庄园由罪犯打造的景观

《通过茶文化景观促进亚洲跨国和平与保护》

(印度)索纳利·高希

印度是产茶大国,除了众所周知的阿萨姆茶和大吉岭茶,也种植其他多种茶树。印度的“茶族”在被改造成茶园的土地上劳作,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部族文化,并将人、自然、文化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茶园景观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常常成为野生动物迁徙或觅食的通道,但同时茶园景观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茶文化景观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十分必要。而将茶文化景观进行申报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人、自然和文化的和谐相处。

阿萨姆茶园

《澜沧景迈山与勐海巴达山垂直植被带谱及野生茶组(Sect.Thea)植物比较》

闻丞、邹怡情、顾燚芸、龙云海、周天宏

云南普洱澜沧景迈山和西双版纳勐海巴达山地理位置相近,均为知名古茶园所在地,但两者海拔跨度不同,导致原生垂直植被带存在差异。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景迈山茶园覆盖适宜野生茶组植物生长的整个海拔段,茶园与现存天然林呈马赛克状镶嵌分布格局;巴达山茶园则在高大山体中上部呈带状分布,与海拔更高处的山顶天然林形成带谱状分布格局。

景迈山古茶林中具有野生茶组植物特征的植株(上,雌蕊花柱4裂)与常见栽培型植株(下,雌蕊花柱3裂)

《宇治茶文化景观及其可持续发展》

(日本)清水重敦

和束町茶园景观与京都农林水利部申遗负责人

《龙井、武夷山和安化茶园的景观特征及成因分析》

王超一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石梯茶园

《茶文化景观散论》

沈冬梅

晴隆茶籽化石

云南西双版纳寺院贝叶经

《韩国花开谷的茶景观》

(韩国)柳济宪、桓吉植、郑在勋

花开谷是韩国著名的茶产区,包括花开镇在内的河东郡一直都是韩国茶文化的中心,也被视作茶叶种植的故乡。花开谷的居民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茶叶制作流程和体系。城市化为花开镇带来了急剧的社会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缩减等因素导致了茶地面积减少和茶叶产量下降。2012年,河东郡政府与个人和家庭茶叶生产者签订了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合作协议,制定了保护具有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茶景观的行动计划。2015年,花开镇的传统茶树种植业被列为韩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KIAHS)。2017年,这一传统茶树种植业以“花开传统河东茶农业系统”的名称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山坡上的传统茶地

《缅甸的茶文化景观》

(缅甸)苏苏、亨推、卡拉雅璐、赫拉赫拉泰

缅甸茶文化景观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骠国和蒲甘王朝时期。根据一位日本学者的研究,野生古茶树仅在缅甸和中国的西藏与云南地区有所发现。直到今天,品饮绿茶和食用、献祭发酵茶叶依然是缅甸社会和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4000—6500英尺的区域。北部克钦邦的地方茶种栽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哀牢时期。在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后,作为国家遗产保护的茶文化景观也将申报世界遗产。

用发酵茶叶制成的腌茶

《泰国的农业景观:从多元到统一》

(泰国)哈塔雅·斯瑞帕塔纳琨

泰国中部平原典型的稻田景观

《茶叶的故事、遗产的宝库以及部族》

(印度)安贾莉·提奇

阿萨姆茶园中的茶农

圣树和祖先崇拜

《从传统茶业到现代茶业——浮梁昌北茶业遗存和湄潭国家茶场旧址》

孙华、郑启尉、蔡诗宇

浮梁昌北“茶宝山茶道”:茶宝村至王家村路段(上)溪村至上坑村路段(下)

《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浅析》

王建荣

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

《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文化景观保护策略——以与南安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例》

邹怡情

景迈山古茶林

《景迈山的乡土文化梳理和展陈利用》

左靖

景迈大寨村民的合影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性的爆发,迫使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资源攫取方式的危险,传统生产景观中蕴含的多物种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及其展现的勃勃生机,不仅是值得珍视的遗产,更是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源泉。茶,像地球古老物种中一位优雅的信使,带给人类身心的愉悦。茶文化景观以开放自由的姿态向我们展现人与自然积极共生的现实图景。

THE END
1.茶道的内涵沉淀与启发探索茶道文化的深层意义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用茶叶的方式,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哲学意义,能够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首先,茶道强调的是“静心”。在进行泡制过程时,需要有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自己进入一种宁静的心境状态。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一https://www.l0dm1h3tk.cn/cha-ye-zi-xun/502715.html
2.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在中国,茶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传承智慧的一种手段。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茶文化”的内涵。它包括了对待生命态度、审美情趣、礼仪https://www.msv8oom8y.cn/ke-yan-jin-zhan/386474.html
3.茶香满园探索中国饮茶文化的深层meaning茶道哲学 在中国饮茶文化中,不同地区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三清”(清心、净意、明智)或“五行”(敬神礼佛慈悲惠世光运)等修身养性之道。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内心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心态。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常能见到对静坐观赏自然景色并同时品茗高粮者赞颂。 https://www.aceye.cn/wu-long-cha/833715.html
4.探寻茶文化的起源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茶百科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茶道、茶艺、茶歌、茶诗等等,都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推广中华文化。 3.经济影响 茶叶是中国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的饮料之一。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涉及到众多的企https://www.shufazhiyou.com/baike/245512.html
5.茶的文化征程从古代到现代茶艺与生活的交融之旅特别是在19世纪后半叶,当欧洲列强侵略亚洲之后,一些西方人开始接触中国和日本的 茶道艺术,他们被这份优雅而内敛的情趣所吸引,并将其带回自己的国家。在英国,它们被称为“东方之光”,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上层阶级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日本则形成了以禅宗精神为核心、重视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以简约自然为原则的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68313.html
6.茶的文化之韵探索中土古韵与现代生活融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关于茶的文化知识深藏于数千年的历史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智慧和审美。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六个角度探索如何将传统中的“茶”元素融入现代生活。 首先,回顾中国古代对茶叶的尊崇。自唐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对绿茶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https://www.9lb79xu0.cn/miao-mu-zhong-zhi/566872.html
7.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在河之洲68893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 中国茶道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国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茶是高尚的饮料,文化的饮料,正如英国女作家韩素音所说茶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茶的非凡之处在于茶中有道。 道是品出来的。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茶道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730c0e8c0102zpo0.html
8.社会亚文化范文12篇(全文)而且多元政治亚文化并存便于我们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 既保持传统民族精神之魂, 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既合理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又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枝繁叶茂地茁壮成长。另一方面, 多元政治亚文化并存对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亚文化的多样化意味着人们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bucqc0g.html
9.在河之洲68893的博客茶香,茶色 ,茶味 , 茶形鲍 扬 茶叶十分香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云”斯须炒成满室香“,这不仅说明早在唐代我国已出现已出现炒青茶的工艺,而且 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 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鲍 扬 中国茶道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国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叶与文化的完美结https://blog.sina.cn/dpool/blog/u/6225137292
10.传播茶文化的意义(通用6篇)中国茶文化尤其是中国茶道是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创造的一套完整的物态审美与文化审美体系,包括茶艺、茶道、茶礼、茶之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们生活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人在茶这个中介物质中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精神。中国茶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68npr10.html
11.传播力研究杂志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19年第16期新形势下,我国的文化事业建设越来越深入,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之一,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所以多样化的文化形态也渗透和深入到多样化的生活场景之中。茶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样化的文化形态,本文主要结合中国茶文化多维魅力下的茶道礼仪进行https://www.youfabiao.com/cblyj/201916/
12.浅析中国传统美学在汽车CMF设计的应用摘要:本文以广汽氢能概念车“绿境 SPACE”为例,分析总结其汽车 CMF 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传统风格与魅力,提供科技智能技术支持,体现中国传统的深厚文化底蕴。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汽车设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索中国汽车 CMF 设计的发展路径。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62596118087778856
13.张建立2、《研究日本传统文化的意义》,《日本茶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涩泽荣一经济思想述评》,《日本研究论集2004》,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4、《2004年日本文化现象浅析》,《日本:200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5、《中日吃茶法的比较》,《世界中的日本文化——摩擦与融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https://sipe.ucass.edu.cn/info/1151/1824.htm
14.在河之洲68893的微博在河之洲68893 茶香,茶色 ,茶味,茶形 鲍 扬 ?收藏 转发 评论 ?6 c +关注 在河之洲68893 2022-12-9 18:53 来自新浪博客 置顶 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新浪博客 °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 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意义 浅析中国茶道的社会 意义鲍扬 中国茶道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https://weibo.com/u/622513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