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印象派;审美价值;色彩表现
一、色彩表现形式的特点
二、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洞窟壁画中,从这些人类早期的壁画、洞顶画艺术中可以看出,其所运用的色彩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如,黑色来自于炭火烧尽之后留下的残渣,红色通常为动物的血液,所呈现的色彩比较单一,大多运用平涂的形式记录,同时也成为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印证,彰显出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和走向文明的精神力量。古希腊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表现单纯,具有非常明显的符号化倾向与较强的装饰效果。古希腊绘画对色彩的运用趋向于理性的特质,绘画线条轮廓的表现虽然较之古埃及绘画有所突破,但是在色彩方面仍然表现出比较简练的风格。在绘画作品中,区域单色化的艺术表现特征比较明显。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通常运用黑色、红色、白色、黄色这四种颜色作画,不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色彩可供使用,而是阿佩莱斯追求比较简洁的绘画风格所致。中世纪以后,绘画中色彩的运用逐渐被重视起来,人们开始运用不同的色彩形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色彩表现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绘画中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装饰性特点逐渐削弱,但是对于印象派画家而言,色彩的装饰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印象派绘画家的观念中,色彩所具有的.装饰性效果并不仅仅依附于造型,而是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这对后来的后印象派、野兽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画派的色彩使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并融入了东方绘画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的造型、色彩组合形式。色彩的运用在获得画家重视的同时,也成为彰显绘画者思想、情感、意识的有力的媒介载体。运用色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象征性的主观表达,使油画中色彩的象征性表现变得突出。现代绘画的色彩运用,色彩不只是用于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方面,更扩展到对绘画者抽象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表现方面,绘画者通过对画面色彩的协调搭配,对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
结语
在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色彩的表现如同音乐艺术中跳跃的音符一般,成为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人类对世界进行认识的重要媒介,色彩被赋予了社会经验和画家自身情感经验的双重载体特征,其独有的表达特点和艺术魅力成为众多画家为之着迷的重要原因。探究色彩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立华.西方绘画色彩的发展与演变.艺术百家,(5).
[2]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文艺研究,2007(1).
[3]王宇.色彩符号及其应用研究.美与时代,(2).
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论文
海报设计是视觉设计中最具有外扬告知的形式载体,其主要的功能与作用是在任何的公共空间传播和散发信息。在公共空间接受信息,特别是色彩的信息,对色彩的要求应不同于其他的视觉信息载体。色彩对空间的穿透力应该是海报中色彩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如何有效地显示强有力的色彩生命力,对海报设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海报设计的形式载体,通常由一个特定的空间供荷载,所有的有关海报设计的视觉元素通常都会在这个空间中布置与展开。就海报设计本身的空间而言,将色彩以整体空间的面积与量比来进行调控,能最大限度地彰显色彩的爆发力,这是针对色彩本身在量化对比中显现的,其原理是大与小、多与少的关系。一种色彩或色系对一个空间的绝对控制,可以使该色彩形成明显的色性感应。视觉也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反馈与印象。从专业术语的角度而言,以某种色彩控制整个空间而形成的调子,被称为主调。主调的形成通常是由二种色彩的构成方式来完成的:其一,单一色彩的整体运用,其二,则是多元色彩的并合应用。单一的色彩整体运用,指的是用单一的某一种色彩,比如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某一种色彩或以某一色与其他色的混合,并以单一的方式出现。
这种主调的形式,其特点是色感倾向性清晰,有明确的色相或色性的视觉感受,同时对主题意图的诠释与表现极具明显,更符合于海报设计视觉语言的表述特征。
多元性主调的色性虽然较为模糊,但还是有一定倾向,尽管这种倾向较为微弱,毕竟这种微弱是针对单一色主调力度而言的。若以绿色空间为基调,适当地嵌入黄色,绿色在黄色的剂化中,改变了其绿色的基原,开始向黄绿色转变,此时再介入一些红紫色,绿黄基调开始变暖,色性的走向更为含蓄与丰富,主调的色性变得偏离绿色更远,但是绿色的倾向还是存在的。多元基调的多重性致使其色性的倾向性明显减弱,但色层自然地变得丰厚起来。这种丰厚主要来自多元色层的介入,其造成的结果,是色彩纯度的降低,低纯度的色彩;会使色彩走向灰度,自然地会形成视觉上的厚重感。
摘要徐渭与凡高,一个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巅峰人物;另一个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驱。
徐渭中年开始学画,但是他却使中国的大写意绘画达到一种极致,画家把以形写神、得意忘形及其天纵奇才、鬼斧神工的艺术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凡高二十七岁开始学画,真挚的情感以及其强烈的色彩、线、型的表现力成为他最为据有代表性的特色。
两者文化不同、时空不同,但目的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为了实现艺术与情感合二为一的艺术理想境界。
关键词徐渭与凡高中西艺术比较
在中西美术史的研究中,“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比较,发现中西美术在人的生活方面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有更深的把握。
比较也是一种对话和交流,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而且也藉此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自己民族的美术,认识艺术与人类的独特关系。
本文通过徐渭与凡高的美术创作和生活道路作一些初步比较,来说明艺术与人生“天下同归而殊途”的道理。
徐渭与凡高的比较研究涉及到中西不同文化体系、时代背景和审美趣味。
中国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保持了一致传统。
是世界所有的古代文明中惟一长期持续的文明类型。
西方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现代经历不断变型的过程。
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一直处于~个变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是一种历史型文化,重视对于经验的积累,以感悟、具体现象的记载与感知为思维特点;西方文化是哲学型文化,重视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形而上学的思辨和理解为思维特征。
中国的审美方法是品味的、是心领神会的;西方审美方法是分析的、是逻辑的、是层层解剖的。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
徐渭与凡高虽然处在不同的时空,但都经历着人生的坎坷。
徐渭(1521~1599)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明朝末年的一位艺术家。
这个时期,封建社会已是极度腐朽没落。
一方面,封建主义的统治者苟延残喘以最专制的统治作最后的挣扎;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精神自由、学术繁荣、艺术自觉的时代。
在这个动荡时代。
晚于徐渭300多年的凡高(1853~1890)是19世纪末开启西方现代艺术精神领袖式的人物,19世纪后半期的荷兰,资本的原始积累已接近尾声,它既具备自由资本主义的优势,又兼有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并存。
富人生活穷奢极欲而穷人生活贫困潦倒,难以为继。
凡高的生活和经历就体现了这种过渡期的特点。
在文化上过去的高雅艺术与这眼前的特殊而疯狂的年代格格不入。
文化艺术需要脱胎换骨,抨击现存社会准则,以批判眼光重新研究传统和审美概念,因而这个时代是旧秩序被摧毁、新精神建立的时代,因而迎来了在西方形成了现代艺术流派此起彼伏、学术上追求自由的时代。
徐渭作为一介书生,传统的儒家教育使他立志于科举人仕,以“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无奈命运多舛,八次科举皆不取。
科举的受挫并没有消磨掉他建功立业的决心,当时正值江浙一代倭寇猖獗,他借此以幕僚身份加入胡宗宪的抗倭大军。
初时,抗倭成就显著,但不幸被卷入残酷的政党斗争中。
并一度精神发狂(九次自杀而未遂),在一次发狂中无意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因此被判入狱,九载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获得自由。
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公,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是他事业之路的悲哀,却是他艺术之路的万幸。
儒家的大道“治国、平天下”行不通,只能“游于艺”。
出狱之后,他将自己的余生寄托于诗文书画戏曲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画方面,主要体现在大写意花鸟画的`探索上。
二、艺术传承
明后期,王x明的“宇宙心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动摇,先是出现了罗钦顺的“理只是气之理”的“气本论”思想,然后是王廷相的“理在气中”和李贽的“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童心说”旧儿嗍’等思想,尽管各家主张不同,但却都以“个性解放”为斗争目标。
他们不仅打破了王x明心学对人们思想和认识的束缚,而且还联系实际,批评当时腐朽的政治现实,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具体体现在“东林党人”的运动中。
他的艺术就诞生在这种思想活跃和注重个性解放的时代中。
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和戏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文学上,他极力反对摹古,称复古为“鸟之为人言”不足取,他的绘画上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徐渭从事文艺创作的年代,正是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时代,他一生坎坷多艰,对事态炎凉感触颇深,性格又是愤世嫉俗,狂放不羁,不拘于封建理法,不肯曲眉折腰事权贵,因此在绘画上同沈周、文征明、唐寅一样不拘时尚,不盲从复古,革新精神最强,与当时占据画坛主流地位的“自然秀润、恬静秀雅”的吴门画派和董其昌倡导的“温文尔雅”的复古“南北宗论”不同,徐渭一反“淡、雅、静、寂”的传统审美趣味,饱蘸笔墨、尽情挥洒、酣畅淋漓、纵恣豪放,将中国文人画的“抒情言志”发展到极致。
在西方,从印象主义开始,西方画家就摒弃传统绘画创作中的“客观写实再现”,而向“主观个性表现”转化,而后印象主义则进一步将艺术中感性的、理性的、形式与内容诸因素间的张力推进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特别是凡高,他将绘画的表现性发展到了精神正常与失常的边缘,使生命本能在燃烧中得到极大的张扬。
凡高艺术的重要特征是其艺术语言的强烈的批判性和挑战性,他通过变形的艺术形象和抽象的绘画语言,完全摧毁了欧洲传统艺术的表达模式。
这种以“语言创造”代替“模拟再现”、以最本体意义上的“非理性直觉”表现代替传统艺术的“艺术真实”和在艺术创作中以“主客分裂”代替“主客和谐”,以“尊崇本能”代替“求尚风格”的美学,将近代以来高扬艺术家主体性的追求推向了极端,将传统艺术的规范和语言系统进行彻底的“解构”,从而实现传统美学精神在本质意义上的“骤变”。
三、绘画主张
关于徐渭艺术与情感有机的结合,还可以从他的《墨葡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更加清楚地了解。
画中状物不拘形似,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其形象生动之态跃然纸上。
画上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通过绘画这个载体,实现精神情感的宣泄。
徐渭的绘画追求艺术的自然天成,求生韵不求形似深得文人精髓。
他在《漱老谑墨》中诗云:“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
藤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
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
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栽君莫猜,墨色淋漓而拨开”。
这里透露出徐渭绘画的两种思想:一是师法造化,二是不求形似。
他主张绘画独抒性情,表达自己特有的气质、胸襟。
徐渭为了达到抒写性情的目的,主张采用相应的特定表现手法。
如画象征富贵的牡丹,用勾染烘托,而画奇峰绝壁,大小悬流,怪石苍松,则“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若无天,密如无地为上”为表现艺术个性,往往不拘成法,强调了夸张之美,反常之美。
凡高是荷兰人,他没有法国本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没有受过欧洲学院教育的正规训练。
加上他烦躁的情绪也使他忍受不了那种枯燥的、手工艺式的传统油画的创作方法。
因此他的作品,既没有精致的素描和严格的造型,也缺少微妙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
他用个人情感的强烈表现性和寓意的象征性代替欧洲的古典写实传统,用粗犷、豪放的油画语言代替优雅、精致斯文的传统艺术。
可以说,他独特的个性气质和性格特点,以及他作品中呈现出的客观物象和视觉经验的“错位”和“变形”,决定了他游离于法国正统绘画之外的另类地位。
绘画形式中孕育着强烈的“情感”,艺术语言成为艺术家“精神性情感”体现的物质载体,他将乔尔乔内和卡拉瓦乔所开拓的形式因素作为独立的审美形式开始完全独立出来,使形式同内容一样成为大众欣赏的对象,这是凡高的作品与传统画家的最大不同。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要传达自己的印象,更要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感情,这才是最主要的任务。
他有时以“自我”来代替客观实体,有时不惜歪曲对象的本质来换取感情的表达,虽然受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但他仍然按照自己的艺术道路驰骋。
四、小结
各个国家,民族以及不同时代的优秀绘画作品,都是以其特有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借以表达其中所蕴含的人生理想和各个不同的深层审美文化意蕴的。
尽管徐渭和凡高德绘画,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因其坎坷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中所传达出的强烈的主观情感,因其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对后人的影响,分别在中西美术史上画上了瑰丽而传奇的一笔。
[1]《徐文长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P205
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诗意艺术浅析论文
绘画的外在形式是基于艺术的内涵,对于艺术内在精神的追求是艺术不同的手法和意向。在历史中,绘画成为再现现实的手段,写实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首先构建了画面形式,随着绘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写实甚至成为了绘画的目的。针对于这种面貌,思考真实与绘画的关系,成为一代代画家的重要课题。在精神与形式中的不断反思与反叛,带来艺术潮流的转变,从对于现实的描摹到不满足于再现,再到概括和抽象,继而不满足于形象的单一,回到对于现实的另一种再现,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往复,贯彻了整个艺术历史。经过如走上螺旋楼梯般的演进过程,艺术虽然始终在探讨关于人性的问题,但所探讨的深度已不同于开始。
一、艺术的再现的需要与其面临的困境
(一)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的产生有很多缘由,无论是巫术说、劳动说还是表现说等不同的原因,艺术自产生之初表现形式就是多样化的,但都具有对于现实的模仿和再现功能。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卡米拉洞窟距今已经有一万一千到一万七千年的历史,壁画带有象征性,对于公牛的动式、猎手的排兵布阵,都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受伤的公牛蜷伏的姿势和形态非常生动可感。中国古代以对于现实的描摹有长期的追求,相比较西方以素描光影关系为表现手法的再现方式,东方绘画的再现更接近于神似的写实。唐代的张璪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至宋代达到鼎盛的中国绘画的创作方法。师造化,源于对于现实的观察和细致的体会。曾经有传说,建立翰林图画院的大画家宋徽宗赵佶,面对手下画院画家写生的仙鹤反复摇头,画家当面不敢问,后来得知宋徽宗说仙鹤的动式与毛羽表现的与现实相左。从中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人同样讲求写生与写实,这种写实不具有体积与光影的表现,但包含了更多对于神态与细部的逼真。
(二)写实与真实的冲突
二、绘画艺术的写意性与意向的表达
(一)西方艺术的抽象性
(二)东方文人画中的写意性
中国绘画中同样存在情感的迁移,在西方领域,被称为移情的现象。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倪云林创造了一种文人山水画的标准形式,被称为一江两岸。画面中人迹全无,一派萧索寂寥之景,远山俯卧于远景,近景陂陀树木,中间以大片汪洋湖水阻隔,施以淡墨,形成空寂的景致。倪云林出身无锡仕宦人家,家业富甲一方,但这个已富足两代的家族,到倪瓒这里偏偏只好文墨不好经商,优渥的生活不但给予了倪瓒丰富的文化给养,同时让他在精神和生活中有了极度的洁癖。创造出这种极度冷峻,近乎苛刻冷漠的绘画形式,正是倪云林至情至性所出。树石江水在这里都是人与精神的载体。倪瓒的绘画同元四家其他大家的作品影响了后世中国绘画艺术的外在形式与深层审美趋向。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体系,但其归根结底是揭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结语
今天的艺术形态具有多元化的面貌,随着人类发展艺术终究是探讨人类精神世界最真实的映像。历经美术历史的不断发展演化,真实的内涵日益丰富,艺术从生活中获得形象和感受,而艺术是经过归纳和诗性的研磨后产生的更高境界的真实。跨越古今中外,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具有共通之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动画艺术在美术的推动下不断创新。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动态艺术形式,在美术设计与表现上不仅体现了动画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体现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点。基于此,该文从美术设计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际分析动画艺术中的美术设计与表现,并探究动画艺术创作中美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动画艺术;美术设计;表现形式
动画艺术是一种集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三维空间设计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市场对于动画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动画艺术在美术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如,美国迪士尼作为动画创作的先驱,不断探索美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形式,同时结合3D技术,实现了对动画场景、动画人物的不断完善。美术设计是动画创作的灵魂,没有美术创作,自然也就谈不上动画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美术设计承载着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构成,而这也是美术设计赋予动画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在动画艺术创作中,注重美术设计的不断完善是丰富创作内容的重要方式。
一、动画艺术中的.美术设计与表现
1.美术设计在平面动画中的表现
2.美术设计在立体动画中的表现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动画已经成为动画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动画制作中,设计者利用3D技术将动画人物立体化,不仅能够展现动画的艺术效果,而且能够丰富观众的观影体验。如,近年来大获成功的《冰雪奇缘》《头脑特工队》《神偷奶爸》等,都利用3D技术实现了美术设计的创新。在利用3D技术的过程中,设计者一方面要发挥技术优势,确保美术设计对场景、人物的仿真制作,进而增强动画艺术的逼真效果;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动画与现实场景之间的差异,利用特有的美术设计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动画效果。
二、动画艺术中美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1.符合历史特征
虽然动画中的美术设计是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动画情节,但是在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动画作品中,其在设计中必须符合相应的历史特点,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合理性。如,迪士尼动画《花木兰》虽然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历史背景不可考,但是在制作中也在场景、人物服饰上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
2.体现文化特征
动画艺术诞生于一定的民族文化之中,美术设计必然会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如,我国的经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展现了我国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动画片《大闹天宫》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戏曲的特点。
3.体现明确的时空关系
4.重视色彩与造型的变化
在动画艺术创作中,色彩和造型是展现人物内心变化的关键。在《冰雪奇缘》中,设计者通过对艾尔莎的服饰、发型等方面的变化展现其从害怕到无所畏惧的心路历程。在美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把握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三、总结与反思
动画艺术中的美术设计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美术设计中,通过巧妙的设计体现动画艺术特色,可以有效地丰富动画的艺术内涵。动画艺术的最大魅力是能够通过艺术设计创造一个虚拟世界,设计者只有不断完善美术设计,才能够使这个虚拟的世界更加真实,进而增强艺术魅力。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动画艺术前进较为艰难。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现代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从美术设计的角度探索动画艺术发展的新途径,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动画美术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动画艺术,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在动画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
[1]张善庆.动画艺术中美术设计与表现.长治学院学报,(1).
[2]张翠竹.造型艺术影响下的影视动画美术设计.大舞台,2013(6).
动画艺术中装饰性的表现论文
一、装饰性在动画中的应用
1.装饰性在动画造型上的应用
造型设计在动画设计中至关重要,它是区别于装饰动画和非装饰动画的主要标准。装饰性主要体现在对动画形象的夸张和变形,突出造型特征和形象的幽默与风趣。来自爱尔兰的充满欧洲风情的动画《凯尔经的秘密》,在动画角色设计上采用几何图形概括造型,具有强烈的设计效果。男主角布兰登和女主角阿诗玲的形象设计以圆润和曲线为主,而修道士的形象也多以圆形、矩形和半圆形来概括。与《凯尔经的秘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中国的《大闹天宫》,其中孙悟空的造型取材于敦煌壁画、民间年画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角色的造型设计中,线条简练、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形式美和寓意美的完美结合。这些形象设计都是源于古代传统文化,他们的形象都具有装饰性,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2.装饰性在动画色彩上的应用
装饰性的色彩可以充分展现动画画面的美感,营造气氛,烘托主题,塑造角色性格,表现角色心理活动,在充满想象的动画片中,既能展现现实中的色彩,又能展现非现实的、装饰的、夸张的色彩。在《天书奇谭》这部影片中,老狐狸精的衣服用黑色表现,营造一种狡猾、神秘、性格古怪的感觉。而女狐狸精的衣服则是桃红色,虽显得很美丽,但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九色鹿》中采用的是敦煌壁画艺术的色彩风格,给人自然、古朴的视觉效果,使得这类装饰风格的.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装饰性在动画构图上的应用
构图是指视觉形象在画面空间中的位置安排,它体现着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所苦心经营的一个具有生命力、表现力的有机体。装饰性动画非常讲究形式美的体现,而装饰构图又是一个内涵境界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体。装饰性构图常常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如《凯尔经的秘密》中,构图方式大部分都采用散点的透视构图法,在开场中,农妇刨地,远处的菜地和近处的菜地均是顶视图,装饰性构图并不因摄影机的角度而改变透视。这些图案化的场景充满了浓浓的装饰效果,对称、重复、发散、韵律等形式美法则随处可见。
二、结语
纵观当今动画市场,千篇一律的动画风格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视觉需求,装饰性动画无论从它的画面视觉效果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能体现出它的形式美和文化艺术内涵。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总之,装饰性在动画艺术发展中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浅谈设计色彩及表现方法论文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表现方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造型、图案纹样、材料加工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表现能力为主旨,经过绘画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进入设计色彩表现方法的学习是从事艺术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色彩的特征
二、设计色彩的配色
三、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
1.变换环境、物象引起的色彩变化学习:任何物体的色彩面貌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比较的结果,它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综合体现。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认识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从中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为日后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要求对一组静物进行写实色彩写生,然后变换静物组合。如:a.变换光源色(由日光变为白炽灯等);b.变换少量物体;c.变换和拆除静物组合的部分衬布等,使该组静物产生局部变化。最后将前后几张作品对照,从中感悟局部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整体色彩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对色彩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把握,以及自由运用色彩语言的能力,可以继续进行色彩组合默写训练、变调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设计色彩知识。
2.色彩归纳表现:通过掌握对自然色彩的分析、概括与提炼,从中了解如何将画面由三维向二维方向转化的方法,了解由写实表现形式向设计表现形式转化的.过程。也便于更加理性地用色,为日后走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同一景物、风景、花卉进行色彩归纳,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的实践。由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这一练习时,先画一幅写实性色彩作业,然后再完成两幅不同处理方法的归纳色彩写生作业。色彩归纳训练,是沟通写实与装饰色彩画法的有效措施。归纳色彩写生同样重视色彩感受中的第一印象,只是更进一步地表现对象色彩的本质特征。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是,归纳色彩写生是在排除了光色影响下的色彩作去伪存真的处理,有意识地追求平面化的画面效果。
归纳色彩写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保持原有光色关系的基础上,将几种邻近距离范围内的近似色都转化成它们的平均值色,以平均值来代替它们,尽量以平涂式处理,但并不是将对象单纯地用固有色来代替。二是在保持写生物象色调特征下,加强对色彩的主观处理,作必要而适度的夸张,如加强色线的曲直对比、色彩分布的疏密对比等。丰富的景物组合适宜作为写生对象,处理画面的方法除以平涂色块,还可以勾线填色,或对局部进行繁化处理等。同时还应注意色块之间的着色边线必须肯定、明确,颜色在色块内一般不能渐变、渗化等变化。
3.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要求这一环节是继“色彩的归纳训练”之后的又一个培养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命题,它分别以风景、花卉、人物为对象进行装饰色彩的技法练习。以主观性为主,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变色、象征等表现手法,讲究色彩自身的韵律效果。装饰性色彩表现是印象派和现代画派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高更、劳特里克等。练习应循序渐进,由归纳写生开始过渡,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调其装饰性,将形体与色块
较大程度地整化。第二步可以尝试“限制用色”的方法,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只用数种色彩根据不同搭配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样式。第三步“借用色彩”,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作品的手法,尤其是装饰绘画和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与色彩同样重要的还有体现色彩效应的描绘手法如色点缀,勾线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装饰性,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循序感,从而色彩效果达到调和。
4.色彩抽象化表现。要求摆脱视觉对形象直接识别的依赖性,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是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环节。使形象与色彩取之自然,逐渐脱离自然,最终又作用于自然。使色彩与形式具有暗示、象征、传递意念的功能。通过一些命题设计(如:激越、和谐、生命等进行锻炼)来完成。学生由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导致命题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在进行抽象练习时,根据个人的理解不以任何具体形象为装饰的对象,而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
5.色彩肌理效果表现。要求选择归纳、装饰、抽象中的一幅作品,在不改变其形的前提下,进行肌理效果的处理。如将水粉纸更换为木板,颜料中加入沙子、木屑、碎玻璃粒、石膏粉等方法以取得很好的质感效果,用油画在画面上运用拓印、渲染、磨擦等技法,使画面达到新的境地。
通过对绘画写生色彩、设计色彩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练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绘画写生色彩的科学观察认识到主观理性地归纳设计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理解与把握色彩、生动表现设计色彩的能力水平,使其掌握不同设计色彩方法在今后从事的不同艺术设计领域中发挥作用,为将来从事的艺术专业正确地使用色彩、设计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茶艺文化是传统文化里的一块瑰宝;与茶艺文化一同发展的绘画艺术,反映出我国的茶文化在各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的绘画作品里,有很多都是以茶为题材,在博物馆珍藏的绘画作品中都生动地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饮茶时刻。茶艺文化中我们能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在绘画作品中体会茶艺文化的精髓。本文将从茶艺文化中细细品位绘画艺术带来的视觉之美。
关键词:茶艺文化;绘画;传统;魅力
绘画艺术可以在侧面反映出茶文化的发展,还能在画作中感受到当时人们饮茶的风气。所以,茶艺文化中的绘画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一块瑰宝,并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在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茶艺文化也随着而改变,但不变的是茶艺文化的美始终贯穿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里。
2.1茶艺文化中的绘画元素
茶水的流动性与我们的味觉形成一种奇妙的感官表现,这就是茶文化艺术里的书画表达的中心思想。绘画元素在其中作为穿针引线的作用,一方面它解释了一种“回归性”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绘画作品里必须出现的事物。就如同原本是植物的茶叶在一系列的操作之后被制成液态的精华,等待着人们来品尝;而墨在宣纸上蒸发后留下的痕迹,这是它的属性。绘画元素的道理也一样,它的出现可以丰富画面,强调出一种形式美感,从而利于人们后期对画作的分析与欣赏。绘画元素在茶艺文化里的另一种应用在于抒发出当时人们的精神,描绘出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意识形态。
2.2绘画艺术在茶艺文化中的应用
3.1构思背景
3.2构思的必要性
“茶”在古代的装饰绘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表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通过对茶和茶有关的事物进行描绘,展示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从广义上看,茶艺文化在人类的生活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从茶艺文化的侧面看来,它更重视一种人文精神。绘画艺术重在“意”和“象”的表达,它不仅表达出整幅画面的内容,还可以将茶艺文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正符合我国的现代审美。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古典传统的生活多了一份向往。茶艺文化中的绘画艺术体现出茶艺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在加快,中国的茶艺文化能够抓住这样的好机会,迈出国门,将中国的传统茶艺文化和绘画艺术都发扬光大。
4结束语
茶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将“茶”在绘画中进行表达,可以将茶艺文化和艺术相结合,通过画家独特的妙笔,将原本看不见的文艺绘制到宣纸上,以绘画的形式将感知表现出来,这样的结合形式对传承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茶艺文化推动着我国的绘画艺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演变,不同朝代的画家在其中加入创新元素和精神,让茶艺文化和绘画艺术的融合更加紧密。绘画作品被赋予了一种历史的精神文化内涵后,它的价值感也被提升上去。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少地区也在学习中国文化,而绘画是其中很具特色的风格,它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中国历代的茶艺文化。因此,将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茶艺绘画艺术带向国外,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7):7-18.
[2]王立霞.茶茶文化茶文化学:茶的文化史考察[J].农业考古,(2):23-31.
[3]娄明利.浅谈明代吴门茶事绘画之画意[J].大众文艺,2013(10):70-71.
[4]蒋文中,仇学琴,龙翔.论茶马古道上的民族茶文化交流与和谐之美[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5-102+108.
[5]王学铭.中国茶艺馆学奠基之作———读陈文华教授《中国茶艺馆学》[J].农业考古,(5):180-185+267.
[6]费明燕.香茗清馨———中国画中表现的茶艺[J].荣宝斋,(1)2:234-239.
[7]林安君.中国历代画家与茶文化[J].农业考古,1993(2):127-130+4-5.
[8]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风格茶艺背景的分析———色彩、书法、绘画在不同风格茶艺背景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4):102-106.
[9]刘三平.茶艺的艺术性及美感体验[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76-78.
[10]宋炀.郎世宁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及其在异质文化中的抉择[J].荣宝斋,(9):126-137.
色彩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表现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创作是具有两重的属性,一方面,是艺术设计创作属于艺术的范畴,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创作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表达是表现创作者的一种对社会和对周围的感知过程。分析认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也架起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色彩的表达也体现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现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作;色彩表现;审美
一、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风格表现
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风格,和把握创造的精髓。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品,在创作设计中都是用色彩来体现风格的,作为色彩设计来说,就其自身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的,比如由鲜艳、强色的暖色调的色彩配成的艺术设计创作的风格表现和由冷色调配出来的风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暖色调的色彩风格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也可以突出艺术设计创作的主题。其实,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生动的色彩设计可以诠释创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现给观众,观众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这种色彩的风格的体现是很直观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现中表现了出来。另外,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内涵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浓厚的色彩直接对创作作品的内涵显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显作用。
二、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三、艺术设计创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现
[1]侯履晖,论艺术设计创作中的色彩表现,现代装饰(理论),5月
[2]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南昌大学,208月
[3]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4月
[4]周小娟,浅析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表现,安徽文学(下半月),12月
[5]杜森,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中国艺术研究院,3月
浅析色彩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表现论文
摘要: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一般在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及实用性的同时,也愈加重视设计的人性化和审美情趣,色彩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色彩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商业空间色彩属性色彩情感
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特别是在艺术设计领域,它是强度最大的视觉符号。因此基于其不可替代的特征,我们如何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去正确运用色彩是值得探讨的。
1.色彩在商业空间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家对人类眼球活动的研究显示,人对颜色的反应最快,在形状和色彩同时并存的前提下,首先为人眼所接受的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商业空间主要是指办公、销售与服务场所,也包括产品的陈列与展示空间。色彩作为设计整体的重要因素与组成部分,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的双重作用。在商业空间中,色彩不仅对人们的视觉环境产生影响,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活动行为,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
2.商业空间设计中色彩的属性和功能性的体现
色彩之所以如此美丽,就是因为颜色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对比关系。而颜色的形象又是由色彩的要素决定的,因此色彩的三要素十分重要,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商业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属性来营造气氛。同一色相的颜色,可以用明度的变化产生对比;同一明度的颜色,也可以用不同色相或纯度产生对比。为了增加空间色彩的活跃气氛,也可使用对比色或补色。使用高明度色彩可获得光彩夺目的气氛;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灯光,往往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用纯度较高鲜艳的色彩则可获得一种愉悦的空间气氛;而使用纯度较低的灰色调可以给人安静和祥和的空间氛围,色彩同时也是一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色彩语言,表达不同的色彩功能。
3.商业空间中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效应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引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相互间作用所形成的错觉。另一方面,色彩在对人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如庄严、轻快、刚强、柔和、富丽、简朴等,造成不同的心理反应。认识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的现象,是进行色彩设计必不可少的工作。
4.商业空间中色彩的情感
自然和社会中不同的现象会引起不同的色彩变化,使人们产生多样的联想,从而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特定的心理反映。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了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这种特征使人们对色彩产生一种经验性的好恶,每当看到这种色彩,就会本能的想起这类色彩所代表的事物或事件,继而心理上会对色彩产生某种感情,我们亦常常称之为感情色彩。例如:在商场的入口处以暖色装饰,烘托热烈的迎宾气氛;在购物区则采用这个时期的流行色来布置女士用品场所,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5.商业空间设计中色彩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色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不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代文明,不论地域和种族,色彩都是人类所共有的语言,色彩都赋予人类共同的感情色彩。基于我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认识,在商业空间设计中,我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满足色彩在商业空间中的功能性,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符合人类对色彩的感情规律,同时注重文化主题。
当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色彩有各自的传统,我们同时也必须予以尊重。例如:赤色与黄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色彩语言中,象征着幸福、庄严、神圣。结婚、新年庆典等喜事活动都离不开它;西方文化在结婚喜庆的活动中更多的是用银色或白色表达庄严、神圣、信任和纯真;绿色表示青春与希望;青色表示尊敬和诚实;橙色表示努力与忍耐;在英国,黑色象征着悲哀和悔恨;意大利人认为紫色是消极的色彩;荷兰人则喜好橙色和蓝色;在印度,黑、白和浅淡的色彩视为消极和不受欢迎的颜色;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色彩是商业空间设计中的灵魂,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的,各具功能特点的色彩会彼此影响,只有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使色彩服务于整体的空间设计,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商业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国志《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
〔2〕隋洋室内环境色彩的形式与功能《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3〕范松华论装饰设计艺术的色彩语言《学科视野》
〔4〕刘虹现代设计色彩语言的新观念《美术向导》
〔5〕赵彦全浅述色彩的情感与功能《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6〕孙椿龙点睛―浅谈商业空间设计中的气氛营造《艺术与设计》
〔7〕余刚商业空间设计遵循的原则《科协论坛》
浅谈园林色彩艺术的论文
摘要:现代城市建设步伐日新月异,怎样利用园林色彩美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体现出日林荚及自然美,是我们从事固林工作者盛需去探讨的课题。IN林中景物色彩十分丰富,合理利用圃椿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进行以人为本的园林色彩构图。
关键词:因特色彩艺术自然色彩人工色彩
园林中景物色彩十分丰富,景物受到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园林中既要利用好自然色彩,又要设计好人工色彩。园林艺术处理手法有单色处理、类似色处理、对比色处理、调和色处理、渐层、中性色运用、多色处理等。在进行园林色彩构图时要充分考虑游人心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基调、主调、配调和重点色。
1.园林中的色彩
色彩以它神奇的力量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它每一天都与我们相伴,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视觉美感的愉悦。色彩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无时无刻不置身于大自然五彩缤纷的世界之中。
1.1园林中的自然色彩
色彩是物质属性之一,无论天空、山、水、岩石、植物、动物、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园林建筑小品等无不呈现某种色彩,其中有一类物质的色彩完全不受人们意志左右,如日出、云海、日落等,当人们了解到达些物质色彩变化的特点和风景价值后,便能有意识的把他们组织到园林中去。
1.1.1气象色彩在园林中的艺术表现
天空色彩有瞬息万变的特点,由于天空的色彩有着丰富的变化,所以天空非常适合作为主景的背景,主景会被衬托的更加形象简洁,轮廓清晰,才能呈现庄严、伟大或平静、柔和的景观效果。如兰州五泉山公园的青铜雕塑,就是以蓝天为背景的景点,给游人一种威严的气势。
1.1.2山石、水体色彩
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的山石景观具有其独特的色彩,其色泽与形状有其独特的魅力,园林中的山石能给游人带来无比乐趣,使游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如苏州藕园,虽然面积不大,但通过假山石造景,让人感到园子有景可观,有情可感。
水是无色的,但因水体面积大小不同和深浅不同,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彩影响产生不同的色彩感,同时水的颜色也与水质清洁程度有关,因而大海呈蓝色,漓江呈绿色,黄河呈黄色,九寨沟的湖水呈五彩色。现代园林中,在有限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水体去展现大自然的景观的形式较多,如音乐喷泉、灯光喷泉、雾景、薄膜瀑布等形式,其效果更令人心旷神怡。
1.1.3植物色彩
园林中植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通过植物去美化环境,能有效的发挥绿地的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从事园林事业的有志人士在给人们欣赏自然美、古典美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掌握植物色彩的奥妙和规律,配置最新、最美的图案,给人们布置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节奏的现代园林景观。
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它的品类繁多,有木本、草本,木本中又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中又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植物。一年四季呈现出各种奇丽的色彩和香味,表现出各种体形和线条。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XX之异。
1.1.4动物色彩
园林中引入动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能给园林环境增添色彩,”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这首诗就是描写戏水的白鹅,其中形、声、色俱全,美不胜收。
1.2园林中的人工色彩
园林中还有一些构景要素,如建筑物、道路、广场、塑石、雕塑、建筑小品、灯具、坐椅以及垃圾箱等的色彩大多是人工色彩形成的,这类构景要素的色彩在园林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却举足轻重。园林中主题建筑的位置、造型及色彩三者结合,能对园林风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尤以色彩最能引人注目。
1.2.1园林建筑色彩
园林建筑的色彩多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如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色彩大多采用暖色,大红柱子、绿色琉璃瓦、彩绘等,这样的色彩搭配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缓和了冬季园林的萧条气氛。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多用冷色调,粉墙青瓦、栗色柱子等素雅色系,这种色彩搭配既显示了文人高雅淡薄的情操,又减弱了夏季的炎热感。
1.2.2园路广场色彩
园中路径和广场是现代园林构景要素之一,砌地铺路在传统园林中极受重视。花街铺地是我国路面景观的特色。利用精美的图案、调和的色彩、精巧的铺砌技术在古代园林中就已经令人赞叹不已。
1.2.3灯光色彩
照明景观在现代园林中运用极为广泛,这种人工光源的使用创造出了与自然光条件下截然不同的景观。这种景观充满着奇异的色彩,能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
2.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
园林空间的色彩表现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构成,它是由天然的、人为的、由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许多因素综合构成的。园林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下面就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作简单介绍,
2.1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
园林空间是由多色构成的,绿色是园林的基色,有135种类似色,因此所说的单色处理也包括类似色处理。在花坛、花带或花池中种同一色相的花卉,当盛花期到来时,绿叶被花卉淹没,其效果比多色花坛或花池更引人注目。象常见的一片油菜花、郁金香、桃花、牡丹等呈现的景象十分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2.2对比色处理
两种色互为补色时就是对比色,一组对比色放在一起,由于对比作用而使彼此的色相得到加强,产生的感情效应更为强烈。如芜湖市迎宾阁水面一角的荷叶塘,当夏季雨后天晴,绿色荷叶上雨水欲滴欲止时,正值粉红色荷花相继怒放时,犹如一幅天然水墨画,让人感觉清新宜人和谐可爱。
2.3调和色处理
自然界中经常看到的绿野与蓝天,黄花与绿叶,这种搭配会使人感到一种平静、温和与典雅的美。黄、绿、青三色之间含有某种共同色素,配合在一起称为调和色。在花坛设计中配景调和色系列的花卉,就会让人感到浓淡相宜,十分雅致。如半支莲有红、洋红、黄、金黄、金红以及白色等,配置在一起颇为美观。如兴庆富内,在大草坪上成片种植的银杏,春季绿叶,到秋季银杏叶色变黄,秋风阵阵,黄叶凋落在绿色的草坪上,黄绿色彩的交相辉映,既壮观又协调,给人一种深刻的赏心悦目的喜爱。
[1]衣学慧.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孙鸿举,张瑞霞,浅谈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2).
[3]马江林.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J】.中国林业,2007(10).
[4]陈秋辉.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科技创新导报.2008,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