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捻之主要目的,由物理方面言之,在卷曲已柔软之萎凋叶,使最后制成之茶,获得美观之条索。然近年来,碎茶类之需要大增,足以证明,揉捻对于形状之影响,已不甚重视。
萎凋之效果,使茶叶细胞之汁液,达到适当浓度时,其中所含之主要成分,如单宁、酵素、茶素逐渐发生聚合;但因细胞壁阻隔,不易与空气中之氧接触,故不易发生氧化作用。揉捻时茶叶之细胞壁被压破,茶汁释出,与氧迅速接触,而起氧化。故由化学方面言之,揉捻之功用,系使叶中所含之单宁,藉过氧化酵素为触媒,发生氧化作用。故揉捻与酦酵二者中之化学变化,实无明显之界限可以区分,仅氧化程度不同而已。
揉捻时发生之热,一部分由于摩擦而生,实则大部分皆系发酵所引起。所生之热,殊为不宜,将加速单宁之氧化,如叶温超过82度华氏,则制出之茶含有缩合程度较高之单宁,而减低茶汤之色、味;故揉捻叶应保持凉冷。
揉捻方式须视品种、气候、海拔、萎凋及所需之茶汤而定,兹分别述之如次:
品种:品种愈劣则所需之揉捻愈重。
气候:气候状况影响茶树之生育,结果,对茶之香与味均有影响,故揉捻亦应随之而异。
萎凋:萎凋叶若含有定量之水分,而茶叶之组织及柔软度均可一致者,则揉捻方式无需改变。然而由修剪时期,品种与气候状态各异之茶树采摘,萎凋结果因此而受影响,故揉捻必需有多少改变。
由上所述,影响揉捻之因子,既如此差异,故只能提供其原则,以助制茶者自行试验,而求得适于特殊情形之方法。
碎茶类之揉捻:下列方法可得大量之碎茶类。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半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略重压力
第五次揉20分钟,压力愈重愈佳,在半中间放松3分钟
第六次揉20分钟,同上。
美观茶之揉捻:普通品质之茶叶,用略重萎凋,以下列方法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全压(加压10分,放松5分)
最后一次揉捻后须用人工解块,勿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凋,则揉捻须较重,第一、二次各为30分钟,轻压力于第二次开始,第四次之45分钟可分为二次25分钟。
新叶茶之揉捻:剪枝或台刈后与幼龄茶树所发之新叶,制成之茶,滋味淡薄。此类茶叶,如制造得法,则形状美观。可用重萎凋凝集其茶汁,故揉捻须较重。
第二次揉15分钟,无压力,15分钟略加压力。
第三次揉15分钟,半压力,15分钟较重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重压力,在半中间,放松5分钟。
在低地区,中等之茶叶及适中之萎凋,以下表最为适用。
第一次揉捻4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捻40分钟,中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第三次揉捻40分钟,重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天气愈热,解决次数愈多愈佳,但萎凋不宜轻,免使最后一次之揉捻,有过酦酵之虞。过萎凋叶之揉捻:过萎凋叶如能小心处理,亦可制得良好美观之茶。
揉捻愈慢愈佳,且须视茶叶之状态,酌加少许水分,使其稍为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