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文化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禅茶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茶文化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实例

2.1茶文化发展对三江县茶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山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据报道,2013年三江县共有5万多农户30多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达9867hm2,年产干茶10500t,总产值10.1亿元,茶叶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茶园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3]。三江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当地茶文化的发展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三江县政府意识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宣传三江茶文化:将具有浓郁侗族风情特色的侗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通过以“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把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侗族风情与茶文化结合,开发茶文化旅游,以侗民俗文化品牌提升三江茶叶品牌[4];举办“三江春”等茶文化节,展示茶叶产品、茶叶加工设备,组织百名侗妹手工炒茶、打油茶,万名游客在风雨桥上品尝茶叶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地特色茶文化。三江县通过大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好地向外界宣传、推介三江茶叶,提高了三江茶叶的知名度,拓宽了茶叶市场。

2.2茶文化对六堡茶发展的推动作用

2.3茶文化旅游推动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发展

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位于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该园将茶叶科学、茶文化与旅游、经营相结合,以游览、科技示范、休闲、品茶为主题,开展茶文化旅游。园内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建设,设置有“二园”和“五厅一台”(茶树品种园和茶叶高产示范园,茶叶加工厅、科普厅、茶史陆羽厅、茶艺品茶厅、产品展示厅及了望台),以一个别致的窗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现代茶业。作为全新的桂林特色旅游产品、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至2007年4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0万多人次;至2006年底,旅游者购买茶叶、茶制品、茶具等销售额共4800多万元[9],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茶文化与茶产业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广西的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2.4茶文化旅游带动七仙峰茶场的发展

3加快广西茶文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广西茶业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突出,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要充分重视挖掘整理具有广西特色的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精神,借文化打造品牌,提高广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广西茶产业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3.1提高意识,做好规划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茶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赋予茶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茶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茶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广西茶行业要抓住机遇,提高意识,把广西茶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纳入到广西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让茶文化更好地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

3.2加强茶文化的挖掘宣扬力度

3.3加强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

广西茶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品牌少,茶叶“有品无牌”,导致广西茶叶价值低,知名度小,没有市场竞争力。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广西的茶叶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的精神灵魂,是企业吸引民众的永恒魅力。因此,加强广西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以茶文化建设来支撑茶叶品牌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茶叶企业要挖掘、提炼与总结茶文化元素,不断创新与提升,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茶叶生产、茶产品中,打造特色,以优秀的茶文化来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推动茶企的经济发展。

3.4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区域差异

问题提出

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区域差异

由图1、图2可以看出:“十五”计划的起始年份,江苏省县域经济均明显地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南重北轻”格局明显。江苏省县域之间的等级扩散效用明显,苏中的多个县域逐渐从“极低”等级上升为“较低”等级。这验证了郭金海等(2009)关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作用的结论。多数县域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其等级没有变化;只有宝应县、洪泽县、兴化市、如皋市、沛县由“极低”等级上升为“较低”等级,而赣榆、盱眙二县则相反。在等级内部,除去少数县域在经济水平排名上没有变化,多数县域的经济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这说明,江苏省各经济发展等级之间差距明显,但等级内部差距较微弱。

江苏省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江苏省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姚丽虹,赵阳.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协整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

2.张辉,王晓霞.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9(4)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要想更内在地、更深刻地了解中日两个民族,不了解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都难以全面地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都蕴含丰富,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民族特性。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不断模仿到不断的改造并注入日本的民族特色,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道;文化;渊源

一、茶文化的定义及研究目的、意义

(一)文化及茶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们生活样式的全部,是人们亲手创建的有形无形的成果的总和,每个民族、地域、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得以发展,尤其在哲学、艺术、科学、宗教等领域发展迅猛。文化由人类创造并推进了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关于茶文化先学大家们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文化以茶为载体传播各种文化,茶和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道是茶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今的茶道追求修身养性,遵从礼法,日本饮茶起源于镰仓时代,后发展成诸多派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茶由中国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日两国文化的象征,因此也可以说茶是中日交流的结晶和见证。研究日本茶道,对于促进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当今这个物质化世界,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心理也容易失衡,人际关系紧张,而茶道中的“和、静、清、寂”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因此,提倡茶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提出问题

茶道精神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可以从茶在日本的由来,发展及所传达的精神方面来考虑中国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作用和历史地位。

三、研究方法并收集资料

(二)研究方法。读很多有关茶文化的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取素材,观点,发现茶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探求茶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茶的起源及茶文化的发展

(一)茶的起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僮约》订于两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五、日本茶道的发展

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空海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

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它并不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吸收,而是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改造,最终形成了深含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享誉世界。日本的茶道非常注重精神主义,有一种“脱离世俗别具风格”的精神表达。

六、儒教、道教、佛教和茶道

茶道文化是儒教、道教、佛教等诸家思想的结合,结合了唐代文化的特色,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创造了茶道精神。其中,“和、敬、清、寂”形象地表达了茶道精神,“和、敬”表达主客心灵相通的意蕴,而“清、寂”则表达出茶院和茶室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即同事之间相互协作,和睦相处,“敬”即朋友之间的相互尊敬,“清”即身心清净,心无杂念,“寂”即普通,以平常心看待事物。

(一)道教和茶道。暂且不谈饮茶始于道教这种说法的真假性,在道教中,茶道实现了人生的艺术的完美结合,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和茶道的协调(也就是“和”的精神)相一致,中国的历史学家说道教思想是对道教“生于现世术”的回答,也就是说道家思想在现在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现在是无限移动的,处于相对性的主要地位,相对性对于调整来说是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的。道教和儒教、佛教不一样,道教会调整周围的生活环境,从生活的痛苦中看到美好的一面。

老子主张虚无当中存在本质的东西,可以说虚无当中包含着全部,也就是说在什么都没有的空间里也存在运动的可能;自己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支配自由不被践踏,那是因为整体通常是由部分来支配的,这种教育思想具有自我解脱的意蕴,这和茶道精神相同。

茶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虽然可能会觉得茶室和日常生活中的有所不同,实际上那正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所有的事物和自己一体化,身处其中,过更加自由的生活,所以说日常生活和茶室没有区别,同处一个世界。

茶道的主流是包含着道教老庄思想的“禅”,茶道的全部理想,就是从“在人生微小的事情中学习到重要的东西”这样的禅的思想中得来的,道家思想为茶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禅就是其中真实存在的东西。

(二)儒教和茶道。镰仓时代日本传来了供僧侣学习的程朱理学,这是继佛教以后,接受了中国的儒学、老庄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日本人从镰仓时期开始,就集儒教、佛教和神道为一体,不久,在室町时代末期,儒教从禅宗当中独立,但是,实际上在接近国家安定期的江户时期开始扩展,江户幕府把程朱理学定位官方学说,朱子理学很受欢迎,随着儒学的发展,不仅程朱理学,古学派、折衷学派也积极扩展,据资料记载,儒学对武士道和茶道有很大的影响。

儒学思想是中国百家思想的纲领,也是茶道思想的主体。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仁礼”被用于茶道,在饮茶的时候能够促进交流,创造氛围,增加友人之间的情谊,而且在烹茶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内省不仅可以增进理解,促进协调,而且还可以增进友好发展。在儒教中可以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调和,或者可以说实现个人和社会共同进步的理想,这就是茶道的基本理念。

(三)佛教(禅)和茶道。日本的茶文化由中国传播而来,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他们带着茶的种子和茶器回归,把茶作为药来使用,而且以他们为中心把饮茶传播开来,所以说,日本的茶文化结缘于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修行可以达到净化精神的作用:而禪就是集身心于一体,达到无我无心的境地,所以说宗教是茶道主要的因素,茶道存在意义的根源,最明了的定义就是茶道是禅的化身。

茶道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精神的影响,佛教中的禅给茶文化带来了巨大发展,融合儒教形成了茶礼来敬奉先祖,而且融合道教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较

茶已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是代表国家特征的标志。茶在中国体现的意境和在欧美国家体现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国,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静雅,而在英国,茶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展现了绅士的风度。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和“茶”在英语中的表现探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茶文化,这对研究中外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2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文化不是只指如何泡茶、饮茶、品茶或是表演茶艺这些外在的表象,而是在泡茶品茶的过程所感悟的人生哲理。著名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详尽地描述了茶的制作工艺和他所要表达的治国为人的思想。由于茶的历史悠长,受到不同时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茶文化,其中所受影响较大的要数唐朝时期的儒释道思想文化了。

2.1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庸”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中庸一直不偏不倚,折中的处事态度。朱熹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很多学者认为中庸思想就是软弱、妥协,这是进入了误区。中庸的思想讲究的是和平、真善美、宁静致远的意境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不争取。儒家思想还要求人修身平天下,茶经中茶性就充分体现了这个观点。茶的妙处在于修身养性,平静心态,追求淡雅的生活。古代君子通过饮茶彰显为人处事之道,无处不在地体现了儒家的“仁”思想。

2.2道家的“顺其自然”、“精”“俭”的理论

道家理念在《茶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陆羽深受道家理论的影响,追求“精”“俭”,认为茶学的灵魂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简朴、崇尚真善美的美学理念,意在天人合一的和谐。最为典型的就是在茶经中出现的茶用具代表青盖碗。盖碗是一种特别能体现道家思想的茶用具,其冲泡的每个程序如净手、出具、开盖、摇香等等都包含了道家的内涵,讲究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极其看重茶道礼仪。

2.3佛家的“悟”学说

评价陆羽的宗教倾向时,不能单一的归纳为儒释道其中一家,他不属于任何一派,因为他的思想融合了三教的精华,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因此他所著作的《茶经》必然倾注了他的人生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依佛。佛家注重悟性,而茶也在于一个子“悟”,所以茶有助于僧侣在坐禅修行时提神醒脑,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

3东西方两种茶文化的比较

中国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起源于中国,流传到欧美,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带有独特风格的茶文化。这两种文化必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就从其经济、地理和文化等几方面具体分析两种文化的特点:

3.1中国是东方大国,坐落在世界的东方,欧美相比中国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西方。中国的茶一路西行来到欧洲大陆再到美洲大陆,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糅合,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的两种茶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因为土壤和阳光的条件不一样,生产的茶叶品种也不同,有红茶、绿茶等,中国人根据地理位置和饮茶习惯的不同会品尝不同的茶叶感受不一样的滋味;英国地处地中海,本身不适宜生产茶叶,又因常年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所以偏爱浓厚而甘甜的红茶,最著名的英国茶文化当属下午茶(afternoontea)了。东西两大国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两国的饮茶种类也就不同。

3.3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儒道佛三派的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谐供出的精神,也要求饮茶之人修身养性,提高修为。这种种要求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讲究淡薄、豁达、内敛的品质。可以说,中国的茶道反映的是一种无处遁形、不可言传的品性、情怀和美感。它散发的气息实则为君子礼节,体现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高尚节操。而英国的茶文化更多体现的是贵族的礼节和仪态,在其中展现了英国绅士的风采。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文化特点,讲究“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崇尚自然、崇尚简朴、顺其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个人品行的培养;而英国茶文化则体现了贵族们的高贵优雅,是人的社会身份的标志,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务实性和现代性。中国人看重茶文化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把它当做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而英美等国饮茶看重的是其功效和性能,仅把它作为商品和身份的标志。

参考文献

[1]赵淑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313-315

[2]吴琳,中英茶文化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6

[3]黎小萍,简说中国茶文化[J],茶叶机械杂志,2001(4):34

[4]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5]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8-129

[6]秦茂莉,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S3):80-83

[7]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

[8]张加明,中华茶文化与人学生人文修养[J],农业考古,2011(5):69-72,102

[9]寇丹,据于道,依于佛,尊于儒—关于《茶经》的文化内涵[J],1999(04):209-210

[10]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8-211

[11]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12]许嘉璐,中华文化传播之翼—关于茶、茶人、茶文化的儿次谈话[J],中国电视(纪录),2014(10):65-67.

[13]姜欣、姜怡,茶典籍译文中异域特色的保留与文化增殖[J],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61-62.

关键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专业英语词汇

随着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和茶叶外贸活动的增多,茶叶专业对外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茶叶专业急需一大批专业英语对外人才。茶叶专业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系列茶叶常用英文知识,还要能掌握常用的英文对外交流语言和词汇,更要听说读写样样俱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很好展示国家形象。

1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作用

2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3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3.1优化授课内容

3.2改进教学方式

3.3重视教材选取

3.4完善考核方式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具有以下改革:改变以成绩作为主要考核结果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出勤率、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的考核,期末成绩只作为学习考核的参考条件之一。考核的目的不在于对比学生成绩好坏,而在于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也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努力完成老师和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就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有以下几种: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预习复习情况、实地实践操作情况、销售演讲和期末成绩考核情况。只有多方面考核,才能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

4结语

[1]冯延燕.中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15):206-206

[2]李昱霏.我国中庸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9-110

THE END
1.茶叶品质全面解析:八大关键要素评估指南茶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传统饮品不仅具有独有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极高的健康价值。从古至今人们对茶叶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而怎么样准确判断茶叶的品质则成为了众多茶友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茶叶的八大关键要素出发,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茶叶品质评估指南。 http://www.chinaemail.com.cn/news/baiye/teawh/22100.html
2.今年普洱茶品质分析:品鉴与评价综述今年普洱茶的品质分析是品鉴与评价领域的一次要紧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这一茶类在当前市场中的表现及其背后的价值。通过综合评述不同产区的普洱茶特点、制作工艺对品质的作用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文章试图为茶叶爱好者和行业专家提供全面而深刻的洞见。 普洱茶的品鉴与评价 https://www.jiceng.org/post/baiye/teawh/16703.html
3.茶的艺术品鉴师之道一、茶的艺术:品鉴师之道 二、品味之源:茶叶的种类与特性 在探索茶艺的世界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茶叶及其独特的特性。从绿茶到红茶,从白茶到乌龙,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例如,绿茶以其清新爽口而闻名,而红茶则因其浓郁醇厚而受到喜爱。 三、水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64564.html
4.2024年评茶师证书如何考取?报考资料,报名流程有哪些?在茶叶生产环节,他们要对鲜叶原料进行初步审评,根据茶叶品质特点指导茶农合理采摘与加工,确保茶叶原料的质量稳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定期对各批次茶叶进行审评,监控茶叶品质变化,及时调整加工工艺参数,保障成品茶符合质量标准与市场需求。对于茶叶贸易企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MzU0OTc1MA==&mid=2247507625&idx=8&sn=47341c926275f7ea2df03f0641d924d6&chksm=c1796e70f60ee766371e37222df4ec481735184d7ff696f55120fa1a331ee23729a234e5f783&scene=27
5.2021年茶艺师(初级)最新解析及茶艺师(初级)新版试题50、【单选题】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 )茶叶。( A ) A、普洱茶 B、紧压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51、【单选题】宋代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 C ) A、煮茶 B、注茶 C、斗茶 D、分茶 52、【单选题】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碗容量( )。( D ) https://blog.csdn.net/w1874724189/article/details/120131589
6.为什么要制定茶叶标准?如何进行标准的茶叶审评?如何进行标准的茶叶审评? 标准是企业生产、加工、贸易、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准则,也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可缺少的共同依据。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该对现已存在的茶叶标准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制定的茶叶标准有茶叶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以及与茶叶行业有关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22/03/70926851_925978371.shtml
7.茶文化学习心得报告(精选6篇)茶叶的审评中要数红、绿茶的品质审评最严格和最有难度了。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外形、嫩度、净度、匀度、色泽这五点,其中,在审评的过程中,要步步严谨,不能有一丝的疏忽。而其它的茶叶审评则依照香气、滋味、水色和叶底等来一一审评,过程也是要严谨,不能有一丝的疏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2cwqx3o.html
8.审评茶叶应包括()与内质两个项目。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审评茶叶应包括( )与内质两个项目。A.汤色B.滋味C.外形D.色泽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https://www.shuashuati.com/ti/cb0c0b84d3b343a99a4e6b7cf09330cf.html?fm=bdb593d825954ea357705a658777a68cd0
9.中级茶艺师考试题库西安曦和茶艺培训43、乌龙茶审评的杯碗规格,碗高( ),容量110ml A、60mm B、55mm C、45mm D、50mm 44、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维生素C的氧化及( ),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荷褐素 B、茶黄素 C、维生素 D、茶色素 45、( )五大名窑、哥窑、汝窑、定窑、均要。 http://www.xihetea.com/News_Con.aspx?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