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你与茶的50本好书推荐:喫茶读书,还有健康与思考,你读过多少

从此翻阅古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要死跑图书馆了!

内容简介

这本书收录了历代茶书(含唐五代、宋元、明、清)近120种(包括辑佚),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茶书遗产所作的最完备的清查、鉴别、收录和校注。

2.《茶趣》

作者:王从仁

风趣幽默,颇富哲理!犹如品茶,越品越有滋味。

本书是一部茶文化“小典”:说“小”,是因它非鸿篇巨制,只有十七万字;说“典”,则因它几乎囊括了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茶之逸事茶之趣闻潺潺而来,令人解渴,使人微醺。

3.《茶经》

作者:陆羽

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茶的精神从此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的物质文化、更是丰富的茶精神文化。

4.《川人茶事》

作者:陈锦

在过去,坐茶铺是四川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川人特有的方式得到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茶铺俨然成为了一个社会的缩影。

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纵横两方面阐释了四川茶铺产生的历史原由,梳理了其形成发展的脉络并展示出深厚的人文内涵。不仅行文流畅易读,而且有大量珍贵的生动翔实的图片,将四川茶铺的文化特色以及四川人的传统生活和盘托出。

5.《茶叶全书》

作者:(美)威廉·乌克斯

“茶叶著述中唯一具有世界性与综合性的伟构。”——吴觉农

第一本西方视角的茶叶百科全书,涉及历史、技术、科学、商业、社会、艺术等各个方面。该书与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

6.《茶道的开始》

作者:原著陆羽/导读郑培凯/绘者咪兔8号

图文并茂地去阐释专著,生动形象好理解。

《茶道的开始》是台湾教授郑培凯以插画形式对茶学经典《茶经》的另类阐述,经典在他的阐述中重现。

7.《大观茶论》

作者:赵佶(宋徽宗)

史上唯一一本皇帝御写茶书!

全书共20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点茶”部分更是该书精华,堪称今人了解宋代茶道的珍贵文献史料。

8.《茶人茶话》

作者:陈平原

床头好书,一口念到过瘾。就像骤然涌来好些和自己一样钻研很深却不过分讲究的茶客,与自己交流不太学术的心得,读起来十分畅快。

9.《中国茶知识千题解》

作者:刘祖生、刘岳耘

茶叶界的《十万个为什么》。

全书均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对一千多个茶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了读解,涵盖了古今茶文化、茶品鉴、茶保健、茶生产知识的方方面面。

10.《日日是好日》

作者:森下典子

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茶道修行日记,在日本流传20多年,是公认的“茶道心灵圣经”。

本书以作者25年的茶道学习经历和身心成长,详尽细致地描述了茶道的美妙与禅意——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的茶事美学。并且文字相对轻松,是日本茶道入门很不错的书籍。

11.《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

作者:程启坤/姚国坤/张莉颖

相比简单浅层的科普读物来说,读起来要过瘾得多。

非常详细且有深度的一本茶文化读本。历史、分类、器具、文学、宗教、产业、古籍、风物等本书无所不包,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

12.《平常茶非常道》

作者:林清玄

读君一席文字,像饮一杯清茶。

清雅的文字,古典的意境,佛禅的睿智。这是一本禅茶文化的散文集,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娓娓道来,其中却有深意。

13.《品茶要录》

作者:(宋)黄儒

当黄儒不满陆羽,于是有了《品茶要录》。

黄儒觉得陆羽所著《茶经》中疏忽了品尝建安茶,故特别叙述品茗时对茶叶欣赏应有的鉴别标准。列出十项因采制方法错误而使茶味失色的缺点。

14.《中国茶文化》

作者:徐晓村

很好看,轻松悠闲又不失严谨。

茶作为一种物质性的饮料能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联系,成为一种精神的滋润物,《中国茶文化》就是茶这种饮料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联系而形成的文化。

15.《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作者:马晓俐

我国第一部英国茶文化的学术专著。

本书的开拓创新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宏观架构独特,文本分析细腻,把英国茶文化放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和文学等多维空间里,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地探讨英国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展示茶的多维魅力,引证规范,多有创见,科学性强,很好地填补了所在领域的空白。

16.《茶人三部曲》

作者:王旭烽

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

17.《茶董》

《四库全书》存目

该明刊本存世无多,难得一见。

晚明文人热衷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此《茶董》专论茶事。而本书以摘抄诗句、故事为主,专门择录了南北朝至宋、金茶事,但不涉及采造煎试之法。这本书是时代特色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对于想要探究古时茶事的读者,非常有帮助。

18.《茶设计》

作者:[英]简·佩蒂格鲁

英国作家笔下的英国茶文化经典读本。

本书以从茶叶税收到茶会礼服的衍变过程为主线,对茶的社会地位及经济价值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诙谐幽默,颇具吸引力,对于想了解英国茶文化还是有些帮助的。

19.《茶马古道》

作者:《茶马古道》编辑部

书中完整地展现了云南马帮的爱恨纠葛,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20.《茶味初见》

作者:静清和

茶路无尽,他却似抛开了尘务,时刻在寻茶的“道”中漫游。

怀抱浪漫的茶人梦想,一步步在茶山行走。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终于化为这手头丰厚的文字,是一直坚持不懈的“又一杯茶”。

21.《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郑愁予/林文月

这是一本《明报》专栏合集,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写茶、写酒。

《明报.茶酒共和国》将香港《明报月刊》42年间精华以及因时代局限而未能流布于内地的精彩篇章,首次结集出版。它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作者涵盖各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师,当真称得上人生百味。

22.《乐饮四季茶》

作者:黄安希

如此风雅的生活,我们已经遗忘,邻人帮我们重新拾起。

该书作者黄安希为一位日本女茶人,自幼酷爱中国茶文化。

23.《茶事遍路》

作者:陈舜臣

一本有关茶史、茶话的历史随笔。

作者是作品风靡东瀛的旅日华人陈舜臣先生,以细腻且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又富于哲思的笔触,将茶源、茶品、茶人、茶地、茶事等娓娓道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茶,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数千年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点早年余秋雨的意思,但是没有余那些若隐若现的说教气,比较有趣,而且书中有许多发散思维的地方。

24.《用心学泡茶》

作者:何厚余

把泡茶一事从复杂说到简单,从技巧说到心法。带领读者进入茶世界的好书。

本书主要从最基本的一道茶的冲泡和品鉴入手,教读者掌握一道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知识,并具体分析作为一位茶人是如何达到提升自身冲泡与品鉴能力的。

25.《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

作者:詹英佩

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客观最详细介绍双江茶叶历史的书。

从地理与人文两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澜沧江流域古茶区双江(勐勐)近600年来茶叶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读者可看清双江(勐勐)茶叶六百多年来的历史脉络。

26.《煎茶水记》

作者:张又新

古人辩水之功夫,尤在今西人盲品之上。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27.《茶经述评》

作者:吴觉农

民国时期至今,一批志士仁人为了恢复日渐衰落的中国茶文化而身体力行,吴觉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从1979年开始撰写,其中出现了一些曲折。

最初因为《茶经》原文较为古涩,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来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

28.《落花一瞬》

作者:李冬君

一次关于日本文化的审美式阅读,为了解日本文化提供了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和思路。

全书通篇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生死之道的领悟,作者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让读者感受了日本文化那种“具体入微”的美丽。

29.《茶业通史》

作者:陈橼

非常系统和专业的书籍,基本上概括了历史以来海内外的茶业方面的记录和科研成果。

《茶业通史》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30.《喝茶慢》

作者:许玉莲

实事求是地谈对茶的体会,不搞虚的。

《喝茶慢》书写题材来自作者以茶为媒介的工作与生活场所,共分为八篇:茶汤、茶器、茶貌、茶法、茶馆、茶事、茶文学电影、下午茶。有句话叫做一切离开茶谈茶道都是耍流氓,许玉莲的作品能实事求是地谈对茶的体会,不搞虚的,很值得推荐。特点是:看完后对以前的茶认识有改变,然后会放一边,偶尔想起来翻翻心里会感觉有点温暖的书。

31.《茶叶战争》

作者:周重林/太俊林

国内第一部透过茶运看国运的权威著作,首次展现茶叶影响大国兴衰、改变世界格局的力量。

茶叶是攻城掠地的一把利器,也是中国的一道无形长城。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的衰落不在其闭关锁国,也不在其不思进取,而在于茶叶文明的衰落。中国经济衰落的同时,正是英国在印度茶叶的帮助下崛起之时。

32.《下午茶》

作者:简媜

把陈年普洱说成是“王谢堂内,蛛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是最有感觉的比喻了。看似说茶,实则在讲有茶的生活方式。

作者借茶来感悟人生。在我看过的这些作家里,她和李碧华是同属于把玩文字型的。读了她们的文字,你会发现再没有其她词汇可以更准确,深刻,一针见血地描述事物了。她们是文字工程的熟练工。一字让你冲入云霄,一字又让你坠入地狱。

33.《中华茶史》

主编:夏涛

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华茶史的大学教材。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茶史,对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各个时期的中华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和茶的传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34.《茶路天涯》

作者:陈焕堂/林世熠

“台湾茶”的第一堂课。

高山茶真的是台湾茶正统吗?这么多种铁观音,到底哪种才是正宗?什么叫头水、二水?各有什么好坏?什么品种的茶叶应该何时采收,什么制法才能做出最合宜的好茶?这本书将告诉你。

35.《茶》

作者:[英]罗伊.莫克塞姆

欧洲人的饮茶史就是东南亚产茶国的血泪史。

如果单纯从中国历史去了解茶,貌似更诗情画意一些。但放眼世界,茶是如何从一块大陆开始遍及整个地球的历史,混杂着各民族之间的嗜好、战争、剥削、奴役、政治与分裂。

36.《茶叶大盗》

作者:[美]萨拉·罗斯

这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

罗伯特·福钧的故事核心,是受东印度公司在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凭借着自己的植物学才华和强烈兴趣在中国寻找优茶种的故事,把这种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得异常精彩。

37.《近现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作者:陈慈玉

产业的竞争终究是产业链竞争。

在全球化进程中,虽然以茶叶为饮料的习惯源于中国,经陆路与海路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但在东方与西方,却由于本身传统文化的不同、环境的相异而产生了不一样的饮茶文化。西方是以英国为典型的红茶文化,带着重商主义的色彩,中国茶贸易之开始发展、鼎盛、衰微,皆受制于外国市场。

38.《茶道入门——制茶、识茶、泡茶》

作者:蔡荣章

一个茶的过程过蕴含着对人对事接纳、包容、欣赏的态度。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智慧,却一直被我们忽略着。

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茶如何制成”、“各种茶的认识”、“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

39.《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揭示了西双版纳14个古茶山、10万亩古茶园形成的历史原因及主要年代。

通过大量史料及实地调查材料,首先对1950年以前普洱茶历史上的一些深层谜题作了分析、揭示、解释、回答,首次批露了鲜为人知的普洱茶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信息。

40.《茶席茶会》

主编:蔡荣章

图文并茂,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席和茶会的大学教材。

茶席是为表现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规划的一个场所,插花、焚香、挂画是其中的重要构成要素。茶会是茶道或茶艺的表现形式,无我茶会、四序茶会、曲水茶宴等是当代茶会的代表。以能“运用于当今生活”为原则。

41.《喝茶的智慧》

作者:赵英立

茶百科给好多茶友推荐过,一本实用的入门书籍。

赵英立老师的《喝茶的智慧》,对于喝茶者来说,确实太实用了。教你如何喝好茶,基础了解快速入门,是本很好的基础书。

42.《红茶品鉴大全》

作者:株式会社主妇之友社

目前看得到的较详细的红茶品鉴大全。

现如今红茶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红茶品鉴大全》以大吉岭红茶为中心,对各种茶叶与其种植地都进行了介绍。揭示了每种茶叶的特征与冲泡方法。同时,关于红茶的知识可以让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红茶给你带来的乐趣。

43.《中国茶谱》

作者:宛晓春

从全国20个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征集了300多只茶样,组织专业人员逐个审评。

结合我国茶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综合考察,从中精挑细选出近200只最具代表性的茶样,是迄今为止收集茶样最多、覆盖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中国茶大荟萃。茶叶专业人员和专业摄影师密切配合,集中拍摄的干茶、茶汤和叶底彩色图片,力求真实再现中国茶的原貌。

44.《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本书精确地绘出了古六大茶山古茶园、茶马古道、文物古迹分布图,是一本学风严谨的科学著作。本书对研究普洱茶古茶山历史,弘扬普洱茶文化,振兴古茶山茶产业,具有重大的科学文化价值。

45.《中华茶道》

作者:刘铭忠

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

46.《茶之书》

作者:[日]冈仓天心

这本书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以“茶道”为主题的“高山流水”。

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之书》被并称为冈仓天心的“英文三部曲”。其中《茶之书》的影响最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茶之书》能引发中国读者思考的地方应不只这些,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也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

47.《凤凰单枞》

作者:黄瑞光等

该书图文并茂,也是关于“凤凰单枞”少有的出版物。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乌龙茶的名品——凤凰单枞产生和传播的历史;介绍了凤凰单枞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凤凰单枞的品质特征、制造工艺、品质鉴别和冲泡技艺。本书对凤凰单枞的爱好者和凤凰单枞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48.《寻味·红茶》

作者:叶怡兰

这是一本典型的旅行态度的书,时尚、精致,充满诱惑力。

49.《绿色黄金》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一部关于茶叶以及茶叶贸易、茶叶传播和茶叶如何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有趣之书。

50.《普洱茶记》

作者:雷平阳

被人称为蕴含着时空的茶,有这样一本饱含热情和历史的书作为导游,品茶一路上,一定多姿多彩,鲜活有趣。

云南普洱茶,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广受推崇,这因了产茶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同时也因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茶人的艰辛努力。在21世纪希望重塑普洱茶辉煌,再展普洱茶风采,把最优秀的普洱茶敬献给天下每个热爱茶品的人。

THE END
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多处关于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记述。饮茶具有止渴、提神、解腻等功效,也有舒缓压力、调理身心的作用,已经成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2.传承人和实践者在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增加了生活情趣,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https://www.ihchina.cn/news_1_details/28509.html
2.茶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茶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民族https://www.coffee.cn/tea/post/138422.html
3.茶文化的意义和影响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瑰宝,并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中得到更好的展现。 茶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茶能止渴生津、消食降脂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M5OTk4MA==&mid=2247511497&idx=1&sn=4b8e6279c44a6e9a85a632233d67fe3b&chksm=e8cbd70adfbc5e1c9c174aac554ed5febbd568e4635d30c192eb9fc9db3c598cfb19aa93871a&scene=27
4.中国茶文化论文(精选31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茶文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茶文化论文 1 摘要:我国的茶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体系化内容,其中包含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和民族习惯,以及社会价值规范,同时也是值得我们长期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该类文化特点的典故,这些典故的存在https://www.yjbys.com/bylw/wenhuayishu/114365.html
5.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酒满茶半杯,七分为敬,酒满茶浅意义深远“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看到茶话题的时候,作为一个80后,首先想到的是周杰伦的这句歌词。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不仅发现了茶,而且还利用茶,据说从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开始,可以说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生活中总会听人说“酒满茶半杯”、“酒满茶浅”的话语,一直不懂个中缘由是为什么https://www.jianshu.com/p/55d5353c029d
6.从中马大学生认知看中华茶文化传播创新从中马大学生认知看中华茶文化传播创新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倡议鼓励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马来西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以及通往东南亚、中东、西亚和南亚的桥梁,与中国保持着“切水不断”的友谊与密切的文化交流。作为海外中华文化圈的一员,马来西亚华人更是对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4/t20240416_2111181764.html
7.2021年茶艺师(初级)考试题库及茶艺师(初级)考试试卷7、【单选题】弘扬中国茶文化,是茶艺馆的经营宗旨。( D ) A、倡导中国礼仪 B、宣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C、提倡饮茶之风 D、振兴中国茶业经济 8、【单选题】不同季节的茶叶中维生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是。( A ) A、春茶 B、暑茶 C、秋茶 D、冬片 https://blog.csdn.net/yangfany01/article/details/120773026
8.人民画报古代丝绸之路的茶文化传播 古代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承载了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为代表的无数商品,以及来自西亚、欧洲的种类繁多的特产。又是技术交流之路,传播了来自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和航运、农业等重要技术,以及来自沿路地区西方的某些工农业技术。又是文化交流之路,通过这条路,东西http://www.rmhb.com.cn/zt/ydyl/201808/t20180809_800137824.html
9.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已成为佛教“https://www.meipian.cn/2um71kw3
10.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2.【单选题】中国茶文化萌芽的朝代()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晋代、南北朝 正确答案:晋代、南北朝 3.【单选题】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 A. 茶人之家 B. 中国茶人联谊会 C. 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D.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正确答案:茶人之家 4.【单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66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