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教学设计(通用8篇)

1、初步了解税收的作用,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实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税种。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做好统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播放一段纳税人到办税厅纳税的录像,并配上必要的声音。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屏幕显示)一天,校门口开店铺的袁大叔到办税厅纳税,路上遇见小程。

小程:、袁大叔你去哪儿

袁大叔:上办税厅纳税。

小程: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袁大叔: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让学生说说他们俩谁做得对为什么

教师:看了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指出: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课题:纳税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了解纳税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师:观察分析下面几组信息,讨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纳税?②为什么要纳税?

屏幕显示:

①某汽车制造厂2001年12月生产小轿车销售额865万元,向国家缴税金70万元.

②某教师去年3月对外讲学收入900元,向国家缴纳税金20元.

③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其中税收占15175亿元.

④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社会保障投入达982亿元.

⑤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资金42亿元.

⑥2001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达213亿元.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2)合作交流.

2.理解税种.

教师:结合课前的调查,在小组上讨论,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情况,教师板书: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教师:你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理解吗?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运用实例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作适当的解释.

提问:什么叫应缴纳税额?请结合你的理解举例说明.

教师:根据下面一组信息,请说一说应缴纳税额各是多少?

①顶天水泥厂2002年7月向国家缴纳增值税81.7万元.

②华胜宾馆2002年8月的营业额是940万元,应向国家缴纳营业税47万元.

③某卷烟厂2002年2月卷烟销售额达3000万元,应纳消费税是1200万元.

④张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2400元,超出某标准15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5元.

教师:什么叫税率?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税率=缴纳税款÷各种收入×100%

教师:各种收入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教师:税率的高低由国家统一规定,例如国家规定下面一些税种的税率一般是:

①增值税17%(或13%).

②消费税根据消费品种不同从3%到50%不等.

③营业税分行业从3%至20%不等.如交通行业5%,娱乐行业20%.

④个人所得税按收入的高低从5%到45%不等.

3.教学例6.

教师:根据你对税率的理解,如何计算应纳税款?

出示例6,学生读题.

教师:如何理解按营业额的5%纳税这句话?如何列式计算?

3000×5%=150(万元)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做一做”的题目,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巩固练习:

(1).某保险公司今年7月份的营业额为56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7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万元?

(2).小红的爸爸上月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四、实践活动

拟定一个以‘‘你对纳税知多少”为题,在课外开展一项实践调查活动,并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可小组合作完成)

五、反思体验

教师:请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样去尽纳税的义务?

课后反思:

1、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这样做能让全体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理解税种这个难点如何突破《课标》明确提出:对于难点,可以采取适当分散、预作准备、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这就要结合课前的调查准备,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我运用实例作适当的解释,主要使学生理解常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4、叶圣陶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以‘‘你对纳税知多少”为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新教学大纲着重强调的内容。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预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征税和纳税》

(一)地位:

从教材体系来看,第三单元主要涉及收入与分配的问题,而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调节着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现实来看,依法诚信纳税,增强纳税意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然经历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容量大

2.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提高纳税人意识的问题。分两个问题展开:

(1)为什么要纳税——税收的本质和特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法税法受处罚)

(2)纳什么税——税类和税种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什么要纳税)

增强纳税人意识;(难点)

税收的基本特征

确立依据:该问题的现实紧迫性。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类和税种

(2)理解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3)会辨别违反税法的行为;

2.能力目标:

(1)提高对两难问题的判断的推理能力

(2)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纳税人意识

1.从学生生活出发,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

2.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三条线索

故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构建知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资料,预习阅读征税和纳税的内容;认识税收的种类。

2.教师收集有关征税和纳税的时政材料;课前预习熟悉本节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2】.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总结: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69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教师: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知识扩展)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16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16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点拨: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1)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如伪造、销毁、涂改帐本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等。

(2)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依法纳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各种违法行为的表现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意义,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课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九、板书设计

二、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含义: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

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种类: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本节课的内容多,相对于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能够从自己实践中去理解,从而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把握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义。本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并穿插学生各种活动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活动的热情,效果比较好。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师介绍常见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二、教学新课:

1、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

(1)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提前布置学生作调查的)

(2)板书:应纳税额税率

2、讨论: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3、小结: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4、建立纳税意识:

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5、了解有关纳税的专用名词(师介绍):

6、小黑板出示例5:

(1)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什么是营业税。

(3)学生试做。

(4)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1、一家运输公司十月的营业额是26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十月份应该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小红的爸爸上月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王涛把春节时得到的150元压岁钱捐给四川灾区,按照规定,汇费按汇款数的1%收取,王涛的汇款和汇费一共是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二十三第4题

六、思维训练:

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月收入扣除1600元后,余额不超过500元的部分要按5%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余额在500~2000元的部分按10%缴纳个人所得税。周师傅和杨师傅的工资分别是2060元和2850元,他们分别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一、说教材

纳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年版新编入小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税种。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

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2、心理、能力基础。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三、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四、说思路

1、课前准备

2、课时探索:情境引入→新授→巩固练习→反思体验→布置作业。

3、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情境引入

小刘:黄大妈、你去哪儿?

黄大妈:上办税厅纳税。

小刘: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黄大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一、激趣引入

④张老师的月工资收入是1400元,超出某标准8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20元.

税率=×100%

1.做教科书第页中“做一做”的题目,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4题.

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第4题学生读题后提问:应纳所得税额420元是什么意思?应按什么的5%纳个人所得税?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叫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做后交流他们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拟定一个与税收有关的题目,在课外开展一项实践调查活动.并对调查情况作简单分析,写一篇调查报告.(可小组合作完成.)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教学我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典型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指出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使学生懂得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欠税等行为是可耻的违法的;同时使学生懂得既要有自觉纳税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说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因其内容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税收”;并且它的内容较之“分配方式”“财政”等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参与当代经济生活”理念的要求。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编排特点:《依法纳税》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的最后一框题,是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2)教学重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对象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观察发现法、思考评价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本课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既活跃了思维,拓展了视野,也增强了自信。另外还要用不同的尺度去合理地评价学生。要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能学好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思路

为实现师互动共进,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将本堂课教学设计思路定位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突出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多结合学生生活中特别是南庄本地和佛山地区的实例,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生活现实的情景中体悟道理,学会参与当代经济生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税收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与纳税发生联系:

1、探究活动一。

2、播放情景短片《纳税与我无关?》

3、展示生活场景:银行取款、超市购物等集体讨论,并发表自己对短片和情景展示的看法,形成认识:人人都与纳税有联系。

讲授新课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

2、纳税人与负税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人人都是负税人。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2、违反税法的现象

3、树立权利和义务意识

4、探究活动二:《我当一回税务官》

5、采用材料分析法

6、结合南庄和佛山本地实例

7、分析四种违税现象及处罚

8、并用图表归纳整理这块内容。

9、播放fLAsH歌曲《十年》

10、探究活动三:播放短片《买掌上电脑》和《拆来拆去的市中心雕塑》通过对各种动画和现实材料的了解,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从而明白税收的性质,树立依法纳税的思想,敢于跟违反税法的现象作斗争,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并积极行使对税收工作的监督权。

(五)说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税收的一些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会计算应纳税额。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迁移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

一、自主学习纳税,教师点拨。

1、师: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喜欢买彩票,奉献爱心,赢取好运,小华的爸爸也买了,中了一等奖,30万元,请问这30万元,小华的爸爸能全部得到吗?

(生:不能,要纳税)师:要依法纳税。(板书:纳税)

3、师:税收的作用可真不小。想想你经常去玩的休闲场所有哪些

师:这些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就是国家用税收的钱为我们建造的!

(板书:发展公益事业)

师:你了解到有哪些纳税的种类?

4、师:同学们提到了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

(板书;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请你说说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师;大家对这几个概念理解的还是相当到位的。税率是税收的标准与依据,纳税的种类不同,税率就不同,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

5.说一说下面的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指准了,摁住了,其他同学盯紧了。)

(1)东强公司2005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00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0万元。

(2)锦江宾馆2006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师:请你说一说这里4%的意思是什么?)

(二)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中的纳税问题

1、师:休闲娱乐场所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临沂许多行业也都是蒸蒸日上,就拿我们最熟悉的餐饮业来说,你都知道临沂有哪些大型宾馆饭店?

师:他们不仅方便了市民,也给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家饭店的营业额情况。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临沂a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试试看!

(让c组同学板演)

3、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百分数的应用)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用乘法进行计算,我们把以前所学的知识,拿到这里来解决新问题,这在数学上叫做迁移。

(板书:迁移)

4、123页做一做。(让d组同学板演)

5、其实临沂还有许多企业也和这些饭店一样为本市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观察表格中的应纳税额,经营者将这么多的钱都交给了国家,国家又把它用在了我们身上,你不想对缴纳税款的经营者说点什么吗?

6、123页的第2题。(只列式不计算)

师:据统计,我市每年财政收入中,香烟的税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你们家有吸烟的吗?(异口同声:有)你们猜猜香烟的税率是多少?(学生猜)你知道香烟的税率为什么这么高吗?近年来很多青少年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三、应用拓展。

1、我们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题目:老师收集到百货大楼2006年共纳税1800万元,税率是5%,你能知道这个大楼2006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吗?

2、学生自己思考,说出公式后,(让b组同学板演)。

3、让我们观察表格中的销售额。

师:看到了如此惊人的数额,我忍不住想问?这么大的数额的钱从哪来的呢?

师:啊!有你!有她!也有我!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的其他公民。这样说来,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就是间接的纳税人了。而我们缴纳的税款,国家又用在了我们自己身上,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国家纳税的根本原则。

4、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资也增长了,按新税法的规定,个人工资减掉规定部分剩下的钱,都要按照一定的税率交个人所得税。

课本123页第4题。你对应纳税所得额是怎样理解的?

(列式不计算)

5、师:这420元是这位老师的月工资吗?再做一道题。

老师的月工资是2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每月工资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按5%的税率交纳个人所得税,老师每月应缴纳多少元?(让a组同学板演)

6、再次观察表格中的应纳税额,有多,有少,你怎样看待交税数额的多少?(让学生发表意见)

师:每个人能力有大小,纳税的额度也不一样,虽然我个人缴纳的税款微不足道,但我感到自己为社会尽了微薄之力,有时也能找到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挣钱多的多交税,挣钱少的少交税,也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板书:维护社会公平)

7、有那么多休闲场所供我们游玩,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公平,社会就变得更加?(板书:和谐)

师:国家创建和谐社会,我们班级就要创建?(和谐班级),所以我们的班牌上提的口号是什么?(走进阳光地带,构建和谐班级)

四、总结全课

1、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要做一个税法的义务宣传员,长大后做一名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THE END
1.增值税的征税对象都有什么“增值税的征税对象都有什么”有很多会计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不太了解,这都没有关系,会计行业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增值税的征税对象都有什么”的内容,一起来看一看吧!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有哪些?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所征收的一https://www.niuacc.com/zxcdkj/525409.html
2.增值税定义及征税对象增值税定义及征税对象,中恒资质代办网针对增值税定义及征税对象做出整个,欢迎访问本站了解增值税定义及征税对象的资质代办知识。http://www.dxzzzc.com/tags/50454.html
3.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A增值额B销售额C所得额D净利润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 ) A、增值额 B、销售额 C、所得额 D、净利润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银行利润( ) A.与平均利润无关 B.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 C.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相当于平均利润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防雷电侵入波的设备是( )。 A、避雷针 B、避雷器 https://m.ppkao.com/wangke/daan/109829f7784b4b118670006a880fffe1
4.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对象及征收消费税又征收增值税爱问知识人一、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对象及征收消费税又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如下11种消费品:烟、酒及https://iask.sina.com.cn/b/law2HTNOB4v12n.html
5.税法第一课时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6] 第二课时:增值税征税范围一般规定 4622播放 05:33 [7] 第三课时: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3857播放 06:49 [8] 第三课时: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1861播放 06:50 [9] 第四课时:增值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 3333播放 04:48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EHGLTTB35&mid=JHGLTTR3R
6.2021年4月自考中国税制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考试网5. 下列属于增值税征税对象中生活服务的是 A.住宿服务 B.安装服务 C.修缮服务 D.装饰服务 6.下列外购商品中已缴纳的消费税,准予从本企业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扣除的是 A.从工业企业购进已税高档手表生产的高档手表 B.从工业企业购进已税白酒为原料生产的白酒 C.从L业企业购进已税游艇生产的游艇 D.从工业企业购https://xl.huatu.com/20220118/10394.html
7.税收的分类有哪些?1.按征税对象不同,税收可以划分为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资源税和财产行为税。 货物劳务税又称为流转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销售收入额或营业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http://shanxi.chinatax.gov.cn/web/detail/sx-11400-548-1713823
8.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其税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国务院https://www.66law.cn/laws/470706.aspx
9.消费税征税对象有哪些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是对收入征税,即征税对象都是取得收入。不同的地方,是增值税是对应征增值税的销售收入征税,包括销售货物、劳务或服务。而消费税是对特殊 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是对收入征税,即征税对象都是取得收入。 不同的地方,是增值税是对应征增值税的销售收入征税,包括销售货物、劳http://www.mfgclaw.com/zmt/26957.html
10.方正税务师《契税法》解读(一)今日焦点应税行为,是指应纳入征税范围的活动,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都含糊不得。 契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契税。”这里关键概念有两个,一个是应税行为“https://www.gsfzh.com/content/72426.shtml
11.10个税点怎么计算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条 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项目,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税点怎么计算 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https://www.acc5.com/news-shuiwu/detail_13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