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葛西薰在一次采访中说的一句话,他提醒当下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们,不要总是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和网络,要多去外面看一看,触摸真实的事物,与人面对面交谈体会彼此的心情。
东京TDC,东京ADC,JAGDA,AGI会员。
葛西薰1949年出生于北海道札幌市,少年时期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机械与模型,直到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在学校体育馆的舞台边看到了两张东京奥运会的海报,那是他初识平面的魔力。
△1964年东京奥运会海报龟仓雄策
红色的日之丸、蓄势待发的短跑运动员,那一瞬间他觉得体育馆里的空气骤然一变,给人置身国外的错觉。这惊鸿一瞥的「感受」在葛西薰的心里种下了种子。
△葛西薰高中时期的字体设计
△葛西薰在华文印刷时期制作的家具促销传单
看起来确实不怎么精致是吧,但是这种处处都在博出位的效果就是当时公司所需要的。
△葛西薰文华印刷时期的字体设计
你再看同一时期葛西薰做的字体设计。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打字复印社大师也会被埋没。1970年葛西薰进入大谷设计研究所。
△SUN-AD
刚到SUN-AD的葛西薰还是个初出茅庐拥有5年工作经验的新人,在国内3年工作经验都敢说自己是总监了吧,你品品。之后葛西薰一路从底层员工干到了取缔役副社长。
根据葛西薰的经历来看,他其实并有接受过专业的设计教育,完全是在工作中成长。
葛西薰将这种渴望越做越好的心态看做是设计的趣味,我觉得这更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抱着这样的心态,你人在哪都能学习。当然葛西薰的成就一定不只是源于他的努力,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异于常人的特质。
在一次关于「那些不可思议的设计」的谈话中,葛西薰说:「在创作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部分,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别人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地理解接受。有些人只是把它放在心里,而因为我是个设计师,我会把它表现在作品里。不一定能完全去解释它,但是却非常有意义。」
请你务必记住上面他说的这段话,如果下面作品解析里面有什么我解释不了的灵异画面,咱们统一理解成「葛西薰那些不可思议的点」。下面我们开始作品解析。
1.三得利乌龙茶〈1987~〉
这组是1990年在上海舞蹈学校拍摄的「未来的舞蹈演员」。葛西薰说,刚开始小演员们很害羞和胆怯,但随着一天天地熟悉,他们开始散发出「近乎神性的美丽」。直到今天,当他翻起当年的草稿,还是能深情地回想起每一幕。这种纯粹的美我多说也是无益,你自己用眼睛来感受会更真切。
这几组照片是1993年以喜结良缘为主题拍摄的,喝的是「交杯茶」,男女主角神仙颜值就不用说了,这莫名的高级感是怎么回事,这婚结的这么有排面,拿到今天来让儿女看到都得敬你三分。
上面这幅图片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网络上看到过。起初我以为这是网友恶搞,后来发现这也是葛西薰的手笔。这是三得利在2006年推出的喝乌龙茶送ipodnano的活动,是什么力量能够让师徒二人忍不住蹦野迪,可能是听了「三得利乌龙茶之歌」。当时他们请了专业的舞蹈演员穿上悟空和唐僧的衣服跳了整段舞蹈,然后再用动画的形式逐帧还原。
玩笑归玩笑,这一版本的齐天大圣的形象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用他来代表中国也完全是实至名归。这是1961年版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的齐天大圣形象,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设计。相比中国动画的开山始祖万籁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张光宇,他被日本动画界认为是如同漫画之神手冢治虫般的存在。那是一个日本会向中国学习动画的时代。
现在三得利乌龙茶早就火回中国了,任何一家便利店都能买到,也许你现在桌上刚好有一瓶,你品品,看看能不能品出一丝葛西薰。
2.是枝裕和电影海报〈1995~〉
2018年《小偷家族》的上映让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在中国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而国人将葛西薰称为是枝裕和的「御用海报设计师」。因为从1995年,是枝裕和的第一部电影《幻之光》开始,葛西薰就陆续为他的多部电影负责海报设计工作。
人文类影片的海报设计注重的不是创意或者抓人眼球的画面,更多的是情感表达。设计师要能够读懂导演,并用静止的画面准确传达出这份情感,我想这正是葛西薰所擅长的。如果你看过是枝裕和的电影,应该会与我有同感,他的剧情平缓少有起伏,但情感却总是在平静的表面下涌动,这份感情力道很难捕捉和拿捏。
葛西薰说:「我把海报看做是一部电影的浓缩,虽然我知道海报是为观众准备的,但我也不会忘记,它们应该是送给导演、工作人员和演员们的一个很好的小礼物。」这个说法我很喜欢,他与导演的精神共鸣让这份小礼物闪闪发光。
「老铁你懂我,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了。」——含泪攥着海报的是枝裕和。(不用说,这句肯定是我编的)
3.greenlabelrelaxing标志设计〈2002〉
我在看这片叶子的时候,感觉它更像是一颗宝石,或者说一枚吊坠。其实葛西薰在设计时确实做了一个动作,不是深蹲,他刻意把这片叶子的「重心」降低了,因此才造就了视觉上的垂坠感。重点在下一句,这一点微小的调整决定了这个简单的形状仅仅是一个「图标」,还是有资格成为一个「标志」。
关于「重心」,葛西薰有下面一段话,如果你理解了,将会对你设计「完成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我把重心视为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每当我在一张纸上安排好几个组件时,我都会意识到每个组件的重心,并寻找它们之间的令人兴奋的平衡,如果只删除一个组件,就会失去平衡。然而,有时我故意选择一个不平衡的布局,以避免过度稳定的无聊。注意每个字母的重心,就是平均字母的重量,这样标识的任何部分都有相同的透气感(这里也可以代入‘灰度’和‘负空间’的概念来理解)。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你的那些‘创意’跟‘设计’都是不成立的。」
4.ku:nel杂志标志设计〈2003〉
我们趁热打铁,再来一个纯字体设计的案例给你体会一下。
这设计了么?确实是设计了。这是一本以「展示舒适的生活」为主题的杂志,所以字体设计追求的就是一个「悠闲自在」。葛西薰到底做了什么呢,他将字母加宽,使字母内部的负空间变大,整体的透气感增强。字母e微微有些「张开嘴」的变化,让它看起来像个有些随便的e。字母k和l的升部被缩短,进一步削弱整体的严肃感。最后不要忘了字母的重心和整体的平衡感。
这一顿调整,让它变得像一件OVERSIZE的T恤,宽松舒适,老少咸宜,男女都OK,谁穿谁舒服。所以字体设计就像化妆,不用非得浓妆艳抹大操大办,恨不得在脸上画个新脸。像这种透气感的裸妆,直男都看不出来,还误以为是你长得好看呢,这也叫字体设计。想要掌握这种字体设计,先得让你的内心敏感起来。
5.虎屋〈2003~〉
在日本拥有500年历史的和果子店,品牌地位在日本已经不可撼动。当葛西薰接手这一项目时,他最先思考的不是「怎么改」,而是「有必要改么」?结论是没必要。他觉得虎屋的品牌形象是由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所确立的,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葛西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所有产品的文字,书法家古郡达郎被选中负责品牌所有书法文字的书写。因为葛西薰认为他的文字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诚实」,这与虎屋展现点心本色的想法是一致的。你看上面这个基本款的包装,是不是很本色。
除此之外,虎屋的包装会根据季节、自然现象、景观、生肖等制作不同的样式,相同的是将感性的自然之美透过每一款包装展现出来。因为纵览虎屋品牌的包装演变,葛西薰发现每一款产品都带有自然的特色。也许500年的时光中,社会经历了太多更替,唯一能伴随虎屋走到今天的就是不变的自然和看待自然的眼光。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包装的颜色,全部使用了日本传统颜色,包括印制也还原了旧时的效果。我没办法想象一个品牌跨越500年走到今天他应该是什么样子,也许最好的就是它500年前的样子。
葛西薰说过,很庆幸自己与虎屋相遇是在五十几岁的年纪,那时的自己是能够看出虎屋好在哪里的人,如果换了年轻时的自己,一定看不出来。
为了适应国际化,2005年,葛西薰为虎屋制作了西文标志,虽是西文标志,却要保证与传统「虎」标的一致性,西文字体设计大师小林章也参与了指导工作。字体毫无疑问选择了体现历史感的衬线字体,粗重的笔划使其拥有与「虎」标相平衡的重量感,细节处圆润的处理在体现精致感的同时又不具有攻击性,整体稳重而典雅。这一标志在2007年正式发布,并用于许多面向国际的产品设计。
6.葛西薰日历〈2003~〉
「平平无奇」的一个日历,分为有线跟无线两个版本。没有线条的版本除了信息一无所有,充分向你证明了,只用信息也能设计。
我们看一下这个版面里面都有哪些版式设计需要考量的地方:版心设置,字体选择,主次关系,大小对比,对齐,分组,距离,留白。只要每一项都做到合理合法,一点儿都挑不出毛病,这个日历就做完了。是不是平平无奇?其实这本日历有趣的地方在它的结构设计。
中间的铁环被隐藏的部分是一个「衣架」式的结构,每两个月份印在一张纸上,对折后往「衣架」上一「晾」。从一月到二月翻一个面就行,摘掉第一张就来到三月。仔细想想,整个日历只需要六张纸和一根铁丝,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结构已经被简化到了极致。买它。
7.六本木商店街标志〈2009〉
近年来由于六本木商店街不断有森美术馆、三得利美术馆、新国立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加入,六本木商店街促进协会举办了一场标志设计大赛,试图将六本木商店街的形象从「夜之街」扭转成为「艺术与设计相遇之街」。
葛西薰站起来举手踊跃报名,他说六本木让它想到两首歌,《六本の木=並木道》和《初恋の並木道》。这两首歌我都没听过,我们取这两首歌名的「最大公约数」,得到了「并木道」。什么是「并木道」?(别问我什么是最大公约数。)
这就是「并木道」。葛西薰利用这个形象制作了六本木商店街的标志。
ROPPONGI是六本木的西文写法,每一个字母都像一棵树,整齐划一地排列成了「并木道」的样子,为了使这种整齐的节奏不被打破,其中字母N被单独换成了小写。最终这个标志被挂在了六本木商店街。
还真的很有纵深感。我只有一个问题,一开始不是说要扭转成「艺术与设计相遇之街」么?怎么就变成行道树之街了呢?可能答案在那两首歌里。所以说你就好好学设计,等你出名了你就怎么说都对,甲方都听你的。
提到跑车,你能想到什么?外形,动力,嗡——,富二代,小三儿?No,no,no…丰田86这一次想让你感受到的是「文化」,而且是成年人的跑车文化。葛西薰管它叫「高级的成人享受」,我确实感受到了开车。
如果你让我硬解释这种感觉是怎么传达出来的,你再看看上面那个老头,你看他的脸,是不是既有阅历又有钱,你再看他的衣服,传统服饰是不是有文化,他就开丰田86,整体感觉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
我最喜欢它的点是这个图形与文字搭配起来所展现出的「精致复古」的感觉,与这个圈子的调性高度吻合。这种感觉还通过一系列活动物料的制作被进一步强化。
我要有钱我就买,我就参加,这样我就既有钱又有文化了。可能跟国内做生意的非读个EMBA是一个心态。
8.广岛诉求2013海报〈2013〉
还记得我在佐藤卓那期介绍过这个系列海报的创作背景么?2013年葛西薰受邀设计,他的主题叫做「夏日太阳的眩光」。这是一个仰望天空的年轻人,感受着夏日里阳光的刺目。
「对我来说,炎夏的阳光如此短暂,有无数难忘回忆。天空有时显得悲伤,许多人的面容渐渐浮现眼前。这张画画的是每个人,也是我自己。现在想想的话,也许像这样忘却自己的职业,回归自身时,便也能够面对广岛了。」
葛西薰凭借这一创作,获得2014东京ADC大奖和第16届龟仓雄策奖。
这个箭头作为标志,识别性好的同时也足够简洁,非常适合延展。所以你买了车还不算完,后续一堆服务等着你,整个围绕汽车系统都做了延展的标志。
也太会玩了吧!就问你想不想参加?没有COPEN。首付仅需888,二代COPEN开回家!
10.伊藤忠商事〈2014〉
葛西薰采取的角度是以「人」为核心,通过展现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来传达「只有人才是公司的财富」的想法和「一个有人情味的商社」的形象。
11.「杂货展」视觉设计〈2016〉
这是由深泽直人举办的以「杂货」为主题的展,视觉设计的部分由葛西薰负责。日文中的「杂货」大概可以对应中文中的「百货」。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指代的东西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指甲刀大到缝纫机,全都包括。我看展览资料里还有火车,所以这个杂货的概念可能是无边无际的。
海报中「杂货展」三个字你能猜到是用思路做的么?是剪纸。用三张正方的纸剪出来的。葛西薰说这三个字很有东洋的感觉。而海报中字体的选择,还有左侧用线条勾勒的杂货图案,包括整体灰黄的配色,都很有北欧的风格。这张海报就是实践了东洋与北欧的新鲜组合。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组合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上世纪40年代开始,北欧的产品以其自然的材质和手工制作的设计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对60年代以后的日本工业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日式的简约设计与北欧设计之间,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具体表现上都能看到一些相似之处。
我只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深泽直人不自己设计?
看到表情包,就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倒数第三个自然段。怎么样,这期的案例商不商业?落不落地?有没有跟大师学到如何抓住客户的小心肝儿?之前我们说过,设计就是传达,当你还在挣扎于如何把信息传达明白的时候,作为一个高玩,葛大爷提醒你,传达情感才是高级玩法。他认为作为艺术监督无须个性,亦不必为创造人们从未见过的东西费尽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