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的煤老板们是一个特殊时期催生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财富,过着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然而,在风光无限的背后,他们却有着普通人所不能体会的忧虑与不安。他们,便是制造暴富神话的“煤老板”。
点,同时也把“煤老板”这一特殊群体推到了前台。他们是谁?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忧虑与不安?近日,本报记者奔赴宣威、富源等地,走近这些“煤老板”,了解他们的黑白人生。
曲靖煤老板的黑白人生
第一部分
一万三K歌K茶K顿饭
“我每天早上起来后,喜欢到茶室里喝喝茶,享受一下生活,很不习惯睡懒觉。”7月14日,宣威市文兴乡煤老板王某对记者说。
一壶茶380元、一顿午餐4500元、唱几首歌花了9000元……
亲眼目睹了王老板这一天的生活,记者这次是真正领略到了“挥金如土”的气势,同时,也似乎隐隐看到了他们的“豪爽潇洒”后面的无奈。
基本是幕后管理
7月14日上午9时,记者在宣威市龙堡大街上一茶室里见到了王老板,他的价值65万元的丰田路霸越野车就停在茶室门口,他十分熟练地向服务员说,来一壶380元的龙井。他说本想破例请记者到其家里去坐,但在茶室里显得有气氛,同时还让人觉得有品位。前年底,他在该市文兴乡从别人手里花750万元买下了两口井,过上了煤老板的生活。
招待是笔大花费
吃完饭后,王老板接到同行的邀约,要到另一位老板家里去打麻将。据王老板说,他们打麻将从不用筹码,所以要取大量的现金携带前往。
在晚上,王老板专门邀请记者等朋友一起,赶到曲靖一豪华KTV包房唱歌,为了避免别人打扰,王老板花9000元包下了其中一层。
“小王,叫几个漂亮的小姐过来陪我们唱歌。”王老板刚到包房里坐定,立即招呼一个妈咪过来。随后妈咪叫了十余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进来。这些女孩显然都认识王老板,齐声叫着“王总好”和王老板打招呼。
“有钱就是要张扬”
“花这么多钱,就为唱几首歌,这值么?”
几杯酒下肚,已有醉意的王老板听到记者这样说后,立即说:“兄弟,咋会不值,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吃好喝好玩好。没钱时,走到哪里都是孙子,谁人理你,有钱就要张扬。”王老板接着说,走到哪里他都是这样张扬,他就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用排场来获得别人的尊敬。
“有的人很势利,如果你的行头太差,就会对你挑鼻子竖眼睛。”王老板说,他买了一套12万元的西服,14000元的皮鞋,7万多元的一块劳力士金表,把自己武装一新。“人就是怪,一穿上名贵衣服,就觉得特精神,和别人谈生意的时候也底气特足。”王老板晃着手腕上的劳力士金表说。
第二部分
一百万宝马悍马撑门面
“我的钱不是偷来的抢来的,我想咋用就咋用。不把钱花出去,那挣钱干什么呢?说我们是暴发户,这句话多少有点嫉妒的口气。没有哪个煤老板是一蹴而就的,我说的是实话。”7月18日,富源县的煤矿老板刘某说。
富源县富村镇的刘老板今年41岁,脸膛黝黑,个子粗矮,身体壮实,讲话嗓门特别大,一身名贵的西服穿在身上显得有几分滑稽。他经营的煤矿在富源算一个小型的煤矿,年产量两万吨左右;他的“坐骑”,是价值超过百万元的宝马越野车。
从最初用竹篓背泥土开矿井,到现在出入名车代步,他的发达轨迹,是当前富源县众多煤老板发达路的一个影子。
刘老板的发达路——
开办煤矿初期用竹篓背3个月泥土
刘老板非常直率,一点也不否认自己是个暴发户。他诉苦说:“旁人只看到了我现在的风光,但有谁知道我在煤矿开办之初的困难呢?”
贷款后第一件事45万买辆越野车
刚开采的头两个月,由于资金运转不开,刘老板用煤矿作抵压向银行贷了120万元。贷到钱后的第一件事,刘老板就是到昆明丰田车销售中心花45万元买了一辆普拉多越野车。亲戚朋友都劝他先把经营搞好后再买车,他说:“矿山路太难走了,不买辆越野车不行。而且如果不买一辆好点的车,怎么能和其他的煤老板打交道、办事呢?”
有钱后大手大脚花百万换辆宝马
一年几百万元的收入,这是几年前刘老板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有了钱,刘老板花钱不再象从前那样小心翼翼,开始大手大脚,他说,“以前每个月下井背煤挣一两千块钱,过惯了勒紧裤带过日子的生活。有钱后,我把儿子从富源一中转学到昆明最好的私立学校上学,每年好几万的学费。”今年年初,他花一百多万元买了一辆宝马越野车,把开了一年多的普拉多给了表哥。
还比车牌号码花6万买来4个8
说到好车,刘老板说,在煤老板这个圈子里,还有一种比车的心理,大家看到谁买了一好车,嘴上不讲,暗地里较劲,自己也去买一辆来开着。刘老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昆明好车的销量好大一部分是被富源、宣威的煤老板撑起来的。刘老板说,他有一位同行,就在前两个月刚刚取得了一个煤矿的采矿权,其哥哥从银行里帮他贷了650万元的贷款,煤矿还未生产,他就先用其中100多万贷款买了一辆宝马X5越野车,他认为没有一辆好车,出去办事的成功率都要低一点。
刘老板认为,煤老板的买车心态,常常是只要有一个人买奔驰,其他人便一拥而上,同时跟着买奔驰。“你买啥车,咱也买啥车”,基本成了他们买车的一条原则。这种攀比心理使他们对车的性能几乎没有认识,有的只是一种对品牌的麻木追求。再到后来,好的车牌号码也成了攀比的一个内容。刘老板的车牌号码后面有4个8,这是他花6万元从另一个老板手里买来的。
悍马车成为标志老板多数两名车
走在富源县街头,不时就会有一辆悍马车带着轰鸣声从身旁驶过,许多外地人非常惊奇富源哪来这么多的悍马车。悍马车市场价格在一百万元以上,每百公里耗油超过30升——这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养得起的车型。但在富源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悍马车对于他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因为这里遍地都是煤老板,悍马车俨然成了煤老板的标志性坐骑。
富源县后所镇一位煤老板对记者说,富源除了是我省第一产煤大县之外,可能还有一样也是我省第一,恐怕连省城昆明都无法与之相比,那就是好车名车拥有率。有人做过试验,站在富源主街上,除去出租车,每驶过5辆汽车,就有一辆价值超过50万元的名车,每驶过20辆车,就有一辆宝马或奔驰,且多数以越野车为主。
记者曾坐着一位认识的煤老板的宝马X5越野车,到他位于富源县后所镇的煤矿上,他说,除了这辆宝马X5外,他还有一辆价值百万的奔驰S600轿车。通往煤矿的道路大多数都十分难走,多数煤老板都有两辆车以上,进矿山开着越野车,进城办事则开着轿车。
煤老板的转折路
1997年
一到过年躲债衣服包头溜出门
彼时,每吨煤炭只卖几十元,谁有了煤矿家里就倒霉。但凡从十年前开始开煤矿,能够坚持到今天的煤矿老板,多数都经历过最贫困的生活,然后骤然暴富。
2002年
拿钱撒气拼命花3口人住10多套房
“自2002年起,煤炭价格骤然高涨。每吨在150元左右,而成本仅50元左右。一天净赚几万很轻松,对于一个年产量在7万吨左右的煤矿来说。”一煤老板说。
几乎一夜之间,上门来的人不再是板着脸的讨债人,而是拿着现金,堆着笑脸来买煤的。煤老板们看过冰冷的脸色,也看过谄媚的笑容。他们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但已经“没有了性格,见谁都不敢发脾气,所以有人就拿钱撒气”。“经历了这些,人生也就看透了。”小学没毕业的一位老板颇有感慨。
同时,为了子女上学方便,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为了显示地位,改善生活。富源、宣威大多数煤老板不仅在当地购置房产,而且还在昆明也大量购置。富源晏老板说,他的一个朋友在昆明某小区内买了一整个单元十几套房子,一家三口住在里面,图的就是清静。
“在富源做煤炭生意,10个人里有2个赚了大钱,3到5个赚小钱或持平,其余亏损,这就是近两年富源煤炭老板的基本情况。因为做煤炭生意的人多,所以富源煤炭富豪就显得多。”一个从昭通到富源做了多年煤炭生意的煤老板告诉记者。
“我以前甚至连1毛8的盐都买不起,吃碗面条都要想半天,现在有钱了,你说我不好好花怎么办?”一位煤老板反问记者。
第三部分
生存压力矿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
矿老板最怕安全事故
“煤矿最怕的就是安全事故,一出事将对我们产生致命打击。”把受伤工人在医院安顿好,经检查无大碍后,赵老板舒了一口气。他说:,“如果要长期发展下去,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如果不绷紧神经,哪怕一丁点小事都有可能酿成惨祸,让煤老板的生活又回到开矿前。”
赵老板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11月份,文兴乡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8人遇难3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宣威市公安局立即组成专门的工作组,配合煤炭、安监等部门全面开展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工作确定该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老板王某负有重大事故责任,被检察院批准逮捕。煤矿发生事故后,王某变得一贫如洗,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于是就逃到外地去打工。“发生责任事故,老板就要追究责任,因此大家在生产时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懈怠。”赵老板说,他每月都要下井两次,检查炸药的摆放,井道通风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使用瓦斯测量仪器等安全设施。
矿老板担心政策有变
规费对小型煤矿有压
宣威市龙潭镇朱老板的煤矿煤质好,外界猜测,其存款起码也有五千万,朱老板却说:,“我哪有这么多钱,能保住平衡,发工人的工资就不错了。”
朱老板他与宣威火电厂签有协议,煤全部销往电厂。宣威火电厂是西电东输的重点单位,去年新增加了几台发电机组,为保证电煤供应量,今年电厂把煤价每吨提高了10元钱,达到130元一吨。朱老板说,虽然增加了10元钱,但其实相当于没有增加,因为电厂规定对煤质热点达不到要求的煤每吨要扣除10元左右,而没有哪家煤矿产出的煤敢肯定热点能达到要求。
与此同时,往年每吨只要6毛钱的资源破坏保证金,今年一下子飞涨到了5.5元,涨幅超过9倍。为交今年的资源保证金等规费,上个月在朱老板的煤老板朋友中,没有一家能按时发得下工人的工资,全都拿不出钱来。另外乡政府每吨要收3元的规费,市政府收取每吨17.9元的规费。对于各种规费的收取,只要涨幅不太大,煤老板都不会有异议,认为这是应该交的。对产量大且盈利的煤矿而言,规费增加只产生的部分影响并不能威胁到生存,只是效益有所降低而已,而对于处于收支平衡且生产成本高的小型煤矿,也许就有可能出现支大于收的现象。
9成煤老板背着债务
百万元的名车,出手几十万不在话下,煤老板们真的这么有钱吗?其实不然,富源县后所镇一煤老板透露,他所认识的同行中,不欠贷款或者不欠亲朋债务的煤老板仅占得到一成,有9成煤老板或多或少都欠着银行贷款,背着债务。甚至于有的煤老板开着宝马,却欠着几百万元的贷款,工人工资要拖两三个月才能发得下去,是名富其实的“负翁”。
后所镇另外一煤老板就是这种情况,煤矿上的工人赵某反映,从今年初开始,他的工资每个月都只能领到80%,剩下20%被老板扣了,说要到年底才结算。甚至从四月份开始,他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工资了,老板一再说最近资金紧张,缓缓再发。但是却有工友在进城找老板要工资钱时却看到,老板打麻将一次就输了70多万,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而工友的4000多元工资却一分都没有要到。
第四部分
惦记公益事业的“暴发户”
孔老板是宣威市倘塘镇一煤矿的老板,他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开采煤矿,“这些赚来的钱并不是全靠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而主要是抓住了机遇。在一次集体煤矿改制的时候,我一举借贷把煤矿股份全部买下。”孔老板说:“我们富起来了,也希望给老百姓办点实事,既要有钱更要有个好名声。”于是孔老板经常到附近学校慰问,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他一直没有告诉外人的秘密,他还资助着某希望学校12名贫困学生。
在孔老板的煤矿附近三公里处,有一个小山村,自古以来进出村子全靠一条小山路,仅够牛车通过。该村的村民周先生说,其他村寨建一套一底一楼的砖房,造价只要两万元,到了他们村里,造价就要翻倍,因为不通公路,拉砖的大货车不能直接开到村子里,请人背砖,每块要3分钱,成本相应就增加了。去年10月,孔老板派人与村民小组长取得联系,说愿意出钱修一条公路到村里。村民们起初以为孔老板是在开玩笑,最后孔亲自出面,大家才相信,于是立即组织测量线路。仅用了一个多月,一条宽敞的大路就修到了村里。这条路共花费了15万元,孔老板说,“这钱出得值,我赢得了一个村几十户人的尊重。”
宣威市倘塘镇的夏老板也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煤老板,今年在各级政府倡导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他一口气出资近百万元,为该镇一个小村修通公路,装上自来水管,建盖学校等。他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宣威市政府的肯定。夏老板认为,煤老板赚钱以后做一些公益事业,回报社会,这是应该的,而多数煤老板都很乐意出钱给乡亲们做点事,都能与周围百姓和睦相处。
另外一个煤老板张某也认为,煤老板发的是资源财,而资源开采给当地带来水源枯竭、耕地塌陷、房屋倒塌、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受害的首先是老百姓。“煤矿赚了钱,给老百姓一点回报,又何尝不可?”
张老板说,在当地,和煤老板的巨额财富同步增长的,是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农民心理的失衡,这使当地的社会对立渐趋严重,嫉富、仇富情绪日益突出。张老板认为,“我们用多投钱进行公益事业的方式,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也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煤炭富豪模式将成为历史
宣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2006年新年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传出消息,今后凡不能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的小煤矿不再停业整顿,而是直接关闭。“这个消息更像一个‘紧箍咒’,套在了大家身上。”一位从事煤炭生意的“煤老板”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随着2004年中开始,媒体对煤矿事故的曝光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家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事故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不少煤老板望而生畏,开始逐渐把资金投到其他产业上,逐步转型,但由于煤老板们自身文化低,转型后对他们才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一年前还在投资经营煤矿的王老板是比较成功的个例。王老板原来的煤矿在宣威市田坝镇,属于煤与瓦斯事故高发区,去年看到邻近一煤矿出事死了几个人后,老板赔得倾家荡产,在帮着处理事故的时候,王老板也看得心惊肉跳,开始酝酿着跳出煤炭行业,改行经营其他行业。年底,一朋友经营的饲料厂因资金困难,要拉人入股,他马上将煤矿1200万元卖给了另一个煤矿,一口气买下了饲料厂67%的股份,当上了董事长,但由于经营不善,王老板投入的资金不见收回,反又贴进去了不少。
大批的煤炭老板在前两年聚集了大笔资金,采访多位煤炭老板,都有转产的想法,尽管出发点不同。由于文化偏低,对市场不了解,转行的煤老板成功的没有几个。
目前,一吨煤要交1.5元的资源使用费,根据该煤矿的储存量一次性交清。此外,其他的费用也在上升。多数煤炭老板对未来两年的估计并不乐观。他们认为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太多,而且现在进来都是大的煤矿,导致产量增加,价格下跌。
一位政府官员估计,接下来还会有经营煤炭的人富裕起来,但如同前两年的那种几乎一夜暴富可能性已经不大。换言之,前两年产生的煤炭富豪模式将成为历史。接下来,他们将赚取越来越正常的利润,这将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