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永定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以独特的自然和厚重的人文景观而享誉中外,素有“仙境张家界,魅力永定区”之称。同时,永定区也是湖南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目前面临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的双重任务叠加,永定区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防控好疫情的同时,打赢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后一战?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张家界市永定区副区长甄如辉。
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完成情况?到今年年底前,我们还有哪些重点任务要开展?
甄如辉:张家界市永定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全区辖24个乡镇(街道)258个村居(社区),有贫困人口的有23个乡镇(街道)238个村居(社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854户59287人,贫困村86个。
近年来,永定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压实“六位一体”责任体系,打好“春夏秋冬”四场战役,推进“5678”脱贫摘帽行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永定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和历史性成效。2019年永定区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实施“1234”巩固提升行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7074户57705人,贫困村出列86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47%。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区将紧紧围绕“收官”二字开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一方面紧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强化综合施策,实现剩余未脱贫人口780户1582人脱贫;另一方面狠抓脱贫成果巩固。持续加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支持力度,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已脱贫户持续稳定脱贫。聚焦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特殊贫困群体帮扶力度。全面分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落实各类综合社会保障政策。二是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开展贫困人口全覆盖排查整改,着力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中的短板弱项。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加大产业和就业扶贫工作力度,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疫情对贫困人口产业和就业的影响,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防范化解扶贫领域各类风险。四是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两后生”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2018年10月17日,永定区副区长甄如辉(右),茅岩河投资公司董事长覃国银(左)陪同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刘绍建(中)视察土家贡莓茶产业基地
甄如辉:张家界茅岩河投资公司在扎根在永定区发展农业产业,对永定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个公司年轻,有干劲,有长远目标,有担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主动承担了企业责任。
公司在安坪村和三家馆乡建设的张家界莓茶基地,通过向贫困户流转土地、招聘用工、订单收购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带动了1300多户贫困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每年贫困户在公司务工就有100多人,公司支付用工工资达100多万元,为永定区产业扶贫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典型。
莓茶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选准产业。我们永定区处于武陵山片区,长处是风景优美,劣势在于山地过多,这也是我们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所以农业产业的选择上,倾向于适宜在山地发展的产业。
张家界莓茶非常适合在永定区发展。莓茶发源于永定区,有非常悠久的种植、食用历史,群众基础好;莓茶适宜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生长,而且当年种植,当年收益,收益快,收益高,每亩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在发动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激发内生动力上优势明显;张家界莓茶也是一种优质农产品,在农博会、林博会多次荣获金奖产品称号,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市及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所以,区委区政府选择把张家界莓茶作为产业扶贫的首选产业重点扶持。
二是大力奖扶。发展产业离不开政府有序引导。我们通过出台一系列奖扶措施,鼓励农民群众、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参与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对发展张家界莓茶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我区采取“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的形式予以奖补,规定新型经营主体要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取酬、反租倒包、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贫困户享受的收益不得低于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奖扶资金的40%,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贫困人口数量不得低于每100万元带动200个贫困人口的标准。这样既发展了产业,又能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是加大宣传。酒香也要勤吆喝。好的产品,宣传不可少。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张家界莓茶,品尝张家界莓茶,爱上张家界莓茶,我们组织举办了“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论坛、推介会。在上海、深圳、长沙等地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大型会展活动。也采取了“书记直播卖莓茶”的新方式进行宣传,在国内外70多家新闻媒体上对张家界莓茶进行宣传报道,2019年张家界莓茶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11.2亿元。
甄如辉:我区制定了5年行动计划,分年度进行实施。首先是优化产业布局,以“一县一特”项目拉动,由主产区茅岩河流域的茅岩河镇、罗塔坪乡、三家馆乡等为中心向全区辐射,创建一批“莓茶村镇”,以点带面,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推进莓茶标准化种植。通过高标准建园、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等措施,大力推进莓茶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对张家界莓茶基地的抽样及检测力度,指导基地建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和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创建张家界莓茶产品原料优势区。三是打造张家界莓茶区域公共品牌。我区已经成立了莓茶协会,正在制定“张家界莓茶地方标准技术规程”,积极申报创建“二品二标”认证,积极申报张家界莓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积极探索可视农业建设,实施莓茶质量安全溯源,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购买。
记者:对于茅岩河莓茶基地这样的民办企业,永定区已经或将要给予哪些支持和帮助?对他们的工作有哪些期望和要求?
甄如辉:对于像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着力开发乡土资源,扶持当地贫困农民乡亲发展莓茶产业和投身产业扶贫的民办企业,我区非常重视,也非常欢迎和支持。区政府要对公司生产加工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湖南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茅岩河国家产业强镇项目、省级特色产业园等项目给公司予以支持,落实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将其推荐为莓茶重点龙头企业,提供产品宣传推介平台,帮助开拓市场。
今后我区将继续在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宣传推介上大力支持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优秀企业,维护好企业发展环境。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到大有可为的永定农村创业、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对他们的工作,我期望:一是做好加工原料基地的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质量安全;二是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由精加工向深加工迈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莓茶产品;三是带动更多的家乡人民、贫困群众通过莓茶产业致富奔小康,成为永定区企业的代表和标杆。
永定区副区长甄如辉(前右一)在茅岩河投资公司千亩莓茶基地,向前来视察的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左三),市长刘革安(左二)等市区领导介绍发展情况
甄如辉:永定区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58%。我区的特色产业很多,除了张家界莓茶以外,还有张家界菊花芯柚、黄桃、蓝莓等特色水果和古庸湘米、黄豆、七星椒、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对这些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我区首先是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划分主产区,鼓励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二是统筹三产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助;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近两年来,永定区在财政极困难的情况下,整合资金约1亿元,保障农业产业有序发展。
记者:当前,新冠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是防控的弦不能松懈。在抓好防控的同时抓紧复工复产,您对永定区完成今年经济发展规划有几成把握?为了实现计划目标,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有哪些?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