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战士紧密相伴。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好酒,三国的刀光剑影,曹操以酒一化了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管前方有多险恶,盛唐的将士们,都要一醉方休;“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作为现代社会“真的猛士”,鲁迅不在“中流击水”,但也在中流之上纵酒狂歌。
酒其实最多的是放不下与老百姓的羁绊。“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酒可以高贵,也可以平凡,它是搭起友谊的桥梁;“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财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酒是同胞情分、阶级友谊的最好见证。
酒的故事,酒桌上的故事,说它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刘伶是西晋人,曹魏末年当过建威参军,西晋泰始年间与统治者讨论过治国方略,因提倡“无为而治”而不讨领导喜欢。于是他纵酒放荡,蔑视权贵,常常坐着一辆小鹿拉的车,带着一壶酒,叫人扛着锄头跟随,声称“我死在哪里,你们就就地挖个坑,把我埋在哪里。”
作为与嵇康、阮籍齐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大人先生是酒文化的真正代表。
他的感觉里,从开天辟地到现在的世界,就如刚刚过了一个早上;一万年的期限,也只不过是刹那之间。
太阳和月亮,就是门和窗;四面和八方,只是庭院和路上。
行路不用车,住宿不用房;青天就是幕帐,大地就是席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停下来就举起酒杯,提起酒壶就在路上。
他的宗旨也很简单,就是八个字:“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与“唯才是举”类似,他是把酒作为心中的中心,哪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其实,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嗜酒如命”的家伙了。但是,文化怎么可能如此庸俗?下面,有两个同志要出场了,这才是酒文化的内在涵养:在斗争中显本色。
“贵介公子”,就是官二代,领导的代表;“搢绅处士”,就是食利分子,以知识为工具,以文雅修养为包装,以领导为帽子,上通天,下通地的地方豪族。
听到大人先生如此不孝敬,他们拉开衣角,掀开衣襟,怒目而视,咬牙切齿,义正言辞地给他讲道德、讲理论、讲法纪、讲礼义,好像务必要使他脱胎换骨。
先生于是拿起酒壶,端起酒杯,扬起胡子,蹲上马步,一饮而尽,目光神离,把他们当成了空气。
他是无忧无虑,乐陶陶。昏昏然,一醉方休,一觉而醒,天地又豁然开朗。在他的世界里,安静得听不到雷霆的巨响,纯粹得看不到泰山的形象。严寒酷暑,动不了他的肌肤,金钱物欲,感不了他的内心。试看万物,纷纷扰扰,只不过是长江之上的一棵棵浮萍。
而这些贵介公子和搢绅处士,只能呆呆地呆在他的身旁,若有所悟地在思考人生,像虫子想变身一样,似乎也想像他一样。
在这里,刘伶通过形象的、跃然纸上的描绘和鲜明的、呼之欲出的对比,揭示了酒所承载的文化的真谛和内涵:超乎世俗,本性自然;高贵纯真,物我两忘;权贵于我,恍如浮云;道德说教,狗屁不通;以排山倒海之势,推倒一切权力、财富和情欲的羁绊,只留下一个本真的我,率性的我,了无烦恼的我,其乐融融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