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生热D、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D、类似论的错误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quot;。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

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B、两种不同的状态C、两种不同的方式D、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面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第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E、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3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E、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

3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3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3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E、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40.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A、人之初,性本善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E、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7分)

42.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7分)

43.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6分)

44.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6分)

四、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12分)

46.应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分)

47.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关系的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1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2.A3.C4.A5.C6.D7.C8.D9.B10.C11.C12.B13.A14.D15.B

16.D17.D18.A19.C20.C21.B22.D23.D24.C25.C26.B27.A28.A29.D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CDE32.ABCD33.ABDE34.CDE35.ABCDE36.CDE37.ABE38.BCD39.ABCD40.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分)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分)

42.(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分)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1分)

43.(1)人类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获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2分)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活动没有社会性。(2分)

(3)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动物则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1分)

(4)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1分)

44.(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分)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45.(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分)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分)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4分)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分)

46.(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6分)

(2)这一原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分)

47.(1)直接经验是指个人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前人、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2分)

(3)一个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获得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学习书本知识,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6分)

THE END
1.江花红胜火:《一师亦友》走近别样《日出》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名作,曹禺先生的《日出》自1956年首次登上北京人艺的舞台,就成为几代人艺人的保留剧目。月前,北京人艺将这部经典带到上海国际艺术节,令沪上观众一睹为快。 人艺院长、也是这一版《日出》的导演冯远征说,这次演出的阵容全部启用年轻演员,不仅是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也是对历史的回溯。演出期间,https://item.btime.com/418ec6eblfj8g3qeq5mffjrurq7
2.一幕嘲讽,一幕悲歌——从人物形象看《日出》的悲剧性163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遍布阳光的意象——日出,在曹禺的这一部戏剧中,担任了最残忍的分割线,将希望生生割裂,让可怜的人们遍寻不到方向。 《日出》这一部四幕话剧,用各种场景碎片,拼凑出了当时社会环境下血淋淋的现实生活。 这一出悲剧,从人物到意象,从开场到结局,无一处不弥漫着感伤的悲剧氛围。 在"https://m.163.com/dy/article/EQH8DI8D0521AUAF.html
3.浙江专升本真题卷语文汇总2018~2019历年真题C.《日出》D.《药》 10.下列四组中外作家与作品,对应存在错误的是 A.巴金一《家》B.莎士比亚一《哈姆雷特》 C.屈原一《离骚》D.巴尔扎克一《红与黑》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下句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https://www.exueshi.com/news/3-25353
4.2018国考行测高分技巧之联言命题如何解答公务员考试网(一)联言命题的含义 表示若干判断同时存在的命题。例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二) 联言命题的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联言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且;既……又……;也;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 https://www.huatu.com/2017/0914/1590718.html
5.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精选6篇)其实,只要我们对这道题目的真正含义、命题背景、取材范围、记忆方法等稍加研究,就能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之法,并最终能让我们扫除困惑、充满信心、轻取三分。 一、真正含义 关注含义,首先必对这个知识点或考题进行概念界定。这道题称之为“文化常识”,而非“文学常识”;又因它出现在文言文阅读题目中,并取材于文言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wggf27j.html
6.复件哲学试题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oc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 )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交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总和 http://read.cucdc.com/cw/37518/52532.html
7.考点3标点符号知识构建,解题技巧1.引号表特定称谓与特殊含义的区别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即该词语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下列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81.html
8.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分析6篇(全文)本次考试针对是高一学生这个学期学习情况的一次总体测验,考试范围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全部内容,命题的80%是关于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公转、气候判断、锋面气旋、水循环、地质作用、河流地貌、自然带。此次考试难度适中,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测验,同时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w10og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