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备考

如何解决行测真假话问题是许多考生比较头疼的事情,正在备考的考生赶紧来了解一下吧,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真假话问题”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行测考试判断推理中有这样一种题型,题干为我们陈述了几个人分别说出了一句话,告诉我们其中一个人或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或者是假话,让我们根据这几个人的陈述判断谁说真话或者谁说假话。这样的题型我们称为“真假话”问题,在解题的时候利用矛盾的性质进行解题。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解题思路:

一找矛盾: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二绕开矛盾: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

三回到矛盾:回到矛盾,判断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

一些相对来说难度不高的题目我们通过两步就能得出答案,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道例题来感受一下:

例题:

1.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和郭博四人中的一人捐的。但问到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傅说“是吴飞捐的”;吴飞说“是郭博捐的”;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解析】B。吴飞和郭博两个人说的话互为矛盾关系,所以吴飞和郭博两个人说的话一真一假。因为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所以林川和郑傅说的话为假话。林川说“我没捐”为假话,所以林川捐款了。此时要是想判断吴飞和郭博说的话的真假性,我们能知道吴飞说假话,郭博说真话。故本题选B。

2.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解析】B。甲和丙所说的话为矛盾关系,所以甲丙说的话一真一假。题干中告诉我们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所以乙和丁说的话都为假话。乙认为老陈有嫌疑是假话,则老陈没有嫌疑。则甲说所有人都有嫌疑为假,丙说的话为真。故本题选B。

近年来国考行测考试中类比推理是固定会考的一种题型,题量一般为10道题。这种题目的题干和选项一般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分为两项式、三项式、括号式,考生需选择规律与题干一致的词语。这种题目题干较短,可以快速选出答案。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不注意细节,还是很容易失分。类比推理常考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生活常识等内容。今天小编跟大家讲的是类比推理中的言语关系。言语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词语含义、近义关系、反义...

12-11

行测直言命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想要备考直言命题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准备了“公务员行测直言命题备考:推出关系”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推出关系的含义:同意素材两个命题A和B,如果A为真时,B一定为真,而B为真时,A不一定为真,则A、B之间存在推出关系。AB

比如:中彩票与买彩票,当中彩票发生了,那么买彩票也一定会发生,而买彩票发生了,中彩票不一定发生,那么中彩票买彩票,通俗的理解即有A一定有B,此时我们说A、B具有推出关系,A能够推出B。

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所有是某个是有些是

所有非某个非有些非

注意:箭头是不可逆的,在推出关系中“有些”推不出“所有”、“某个”,同时“有些是”与“有些非”之间没有推出关系。

对于直言命题推出关系的考察主要有两种情况,这两种考察形式的题目的问法分别是,第一:由此可以推出的是或以下哪项必然为真的是第二: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的是我们来看两道例题:

【例题1】在中唐公司的中层干部中,王宜获得了由董事会颁发的特别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必然为真的是

Ⅰ中唐公司的中层干部都获得了特别奖。

Ⅱ中唐公司的中层干部都没有获得特别奖。

Ⅲ中唐公司的中层干部中,有人获得了特别奖。

Ⅳ中唐公司的中层干部中,有人没获得特别奖。

A.只有Ⅰ。B.只有Ⅲ和Ⅳ。C.只有Ⅲ。D.只有Ⅰ和Ⅳ。

【答案】C。解析:

题干相当于给出了“某个是”为真,利用推出关系某个是有些是,由“某个是”为真我们可以推出“有些是”为真。第一句是“所有是”,某个不能推所有,因此不能确定真假。第二句为“所有非”,有些是为真,所有非必定为假,第二句必定为假。第三句符合某个是推出有些是的推出关系,一定为真。第四句不能确定,“某个是”只能推出“有些是”为真,“有些是”不能推出“有些非”。因此选择C。

【例题2】从“这趟高铁列车上的所有乘客都是湖南人”,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有些湖南人是这趟高铁列车上的乘客

B、并非这趟高铁列车上的所有乘客都不是湖南人

C、这趟高铁列车上有些乘客是湖南人

D、有些湖南人不是这趟高铁列车的乘客

【答案】D。解析:

考察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先分析题干,由“这趟高铁列车上的所有乘客都是湖南人”我们可以用“所有是”来表示,所有是某个是有些是,所以可以推出A项“有些湖南人是乘客”与C项“有些乘客是湖南人”;B项可以转化为“有的乘客是湖南人”,与C项一致;D项“有些湖南人不是乘客”相当于“有些非”,所有是有些是,但“有些是”推不出“有些非”,因此,推不出D项。

11-26

历年来行测必然性推理中的朴素逻辑都是重要考点。很多同学遇到这种题都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找信息。朴素逻辑中常用的解题的入手点是:确定性信息和关联性信息。何为确定性信息即相对来说情况数比较少的信息。何为关联性信息即题干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信息。接下来通过几道题目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应用。

【例1】甜品店有四种甜点:双皮奶、布丁、蛋糕和冰淇淋。B比A贵,C最便宜,双皮奶比布丁贵,蛋糕最贵,冰淇淋比D贵。

关于这四种甜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双皮奶,B是蛋糕,C是冰淇淋,D是布丁

B.A是布丁,B是冰淇淋,C是蛋糕,D是双皮奶

C.A是冰淇淋,B是蛋糕,C是布丁,D是双皮奶

D.A是冰淇淋,B是蛋糕,C是双皮奶,D是布丁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C最便宜和蛋糕最贵是最确定的。进而可知双皮奶不是C,蛋糕不是C,冰淇淋不是C,所以只能布丁是C,结合选项排除,正确答案是C。

【例2】A、B、C、D四个女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她们当中有一个人在洗水果,一个人在画画,一个人在上网,一个人在复习功课。其中:

(1)A不在洗水果,也不在复习功课

(2)B不在上网,也不在洗水果

(3)如果A不在上网,那么D不在洗水果

(4)C不在复习功课,也不在洗水果

(5)D不在复习功课,也不在上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在复习功课,C在画画B.C在洗水果,D在复习功课

C.A在上网,B在画画D.A在复习功课,D在画画

【答案】A

【解析】根据洗水果出现次数最多,判断出A、B、C不洗水果,可知D洗水果,结合选项,排除B、C选项。根据复习功课出现三次,可知B复习功课,排除D,正确答案A。

提到对称性,我们会想到两种对称:中心对称和轴对称。这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内容,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其中,中心对称情况相对单一,而轴对称情况比较多变。在行测图形推理中,轴对称常常会考查两个方面的规律:一个是对称轴的数量,即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另一个是对称轴的方向,即竖直、水平或倾斜。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感知一下“对称轴”的常规考法。

【例题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

11-04

在公职类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题型叫做真假话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有一个经典的解法“一找、二绕、三回”。今天小编通过两个经典例题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快速解真假话问题。

【例题1】厨房的桌子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上写着“所有的杯子中都是蜂蜜水”;第二个杯子上写着“本杯是淡盐水”;第三个杯子上写着“本杯不是白糖水”;第四个杯子上写着“有些杯子中没有蜂蜜水”。

如果这四个杯子上写的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为真

A.第一个杯子中是蜂蜜水B.第二个杯子中是淡盐水

C.第三个杯子中是白糖水D.第四个杯子中不是蜂蜜水

【解析】

1.找矛盾:第一个杯子上的话与第四个杯子上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

2.绕开矛盾:由只有一句是真的可知,其他两个杯子上的话均为假。第三个杯子“本杯不是白糖水”为假,即第三个杯子中是白糖水。因此此题答案是C。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更为复杂的题目:

【例题2】某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和妹妹四口人。一天,家里突然出现了一份为奶奶准备的神秘生日礼物,对于生日礼物是谁准备的,四人有如下说法:

爸爸说:“我们四人都没准备。”

妈妈说:“不是我准备的。”

哥哥说:“妈妈和妹妹至少有一人没准备。”

妹妹说:“这是我们四人中有人准备的。”

已知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由此可以推出:

A.爸爸和妈妈说的是真话B.妈妈和哥哥说的是真话

C.爸爸和妹妹说的是真话D.哥哥和妹妹说的是真话

1.找矛盾:爸爸和妹妹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

2.绕开矛盾进行假设:妈妈话为真则哥哥的话必然为真,此时有三句真话,与题干的两真两假矛盾。则妈妈的话必定为假。此时哥哥的话为真。妈妈话为假,妈妈说不是她准备的,那么真实情况就确实是妈妈准备的。

回到矛盾:根据刚才得到的有效信息“确实是妈妈准备的“则妹妹说的话为真。因此答案选择D。

对于真假话问题掌握最基本的三步走,如果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再利用假设法。万变不离宗,掌握基本方法,真假话问题则会迎刃而解。

行测可能性推理的削弱性题目中,有一类比较常考的模型-因果共存型。其常见的模式为论述AB两个现象在同一类或同一个事物身上同时具备,于是推测AB之间具备因果关系,其削弱的选项常常设置“因果共存”类选项,且往往作为正确选项。小编下面通过例题进行展开阐述:

例1:喜爱旅游的人通常比不爱旅游的人心情愉悦,因此,多外出旅游有助于身心愉悦。

如果以下选项为真,最能质疑题干论述的是:

A.旅游需要一笔不小的花销,会造成经济负担

11-02

在行测逻辑推理中,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的一个基础内容,它所涉及的知识点都会在复言命题中出现,这就意味着学好直言命题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掌握直言命题重要知识点就可以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对直言命题的重点知识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重要知识点一:矛盾关系

首先,矛盾关系是指同一个素材下,有且仅有两种情况,非此即彼,一真一假。例如男和女就是典型的矛盾关系。

其次,作为考生需要在考试时准确判断题目的考点,直言命题的问法经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问法为“题干为真(假),则以下哪项必然为假(真)”,二是以真假话的题型出现。

最后,需要大家牢记直言命题的三对矛盾关系,即“有些是与所有非”,“有些非与所有是”,“某个是与某个非”。

下面我们以这样的一道题目为例。

【例】甲: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

乙:你说的两句都不对。

以下哪项与乙的说法最为接近或相似

A.为富皆仁,为官皆义

B.有的为富仁,有的为官义

C.有的为富不仁,有的为官不义

D.仁者不为富,义者不为官

【解析】答案选B。首先分析题干当中所说的“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是属于直言命题当中的“所有非”这样的逻辑形式,乙谈到了甲所说的两句话都不对,即乙的观点是甲的观点的矛盾命题,“所有非”的矛盾命题为“有些是”,故此题选择B项。

重要知识点二:推出关系

首先我们要理解推出关系的含义,即由一个命题为真时可以得出哪些命题为真。

下面我们以一道题目为例。

【例】有人说:“中国运动员也有人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法网)的冠军。”

如果这个断定为真,不能由此断定真假的是:

I.李娜为中国运动员争了光,她获得了法网冠军。

II.有的中国运动员不能获得法网冠军。

III.网球在中国不够普及,中国运动员都不能获得法网冠军。

A.I和IIB.I、II和IIIC.I和IIID.只有I

在此题中,同学们还需要重点了解“不能推出”的含义,即由一个命题为真不能确定哪个命题为真。在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当中,“所有是(非)”能够推出“有些是(非)”、“某个是(非)”,“某个是(非)”能够推出“有些是(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有些”的理解,“有些是”与“有些非”之间不具备推出关系。当明确了这一思路,直言命题推出关系的题目就很好做了。

【解析】答案A。题干当中的逻辑形式为“有些是”,注意问法当中问的是“不能由此断定真假的是”,即考察的是不能推出,I为“某个是”,II为“有些非”,III为“所有非”,所以I、II为不能推出的关系,III一定为假,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

10-31

朴素逻辑的题目,不像必然性推理中各种命题的题目一样公式性强,它并没有公式。但是做题嘛,总有题目的自己的突破口,对于朴素逻辑来讲,关联性信息就是它的突破口。

【例】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安保。

已知:

①张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②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发;

③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

④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⑤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

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

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

D.李做研发,赵做安保

【解析】C。这道题目中给了我们五个信息,在这五个信息中,除了第三个信息是个假言命题,其他的都属于确定性的信息。那么我们观察一下,在剩下的四个条件中,“行政管理”出现3次,“安保”出现3次,“研发”出现2次,“销售”出现0次。这里面当中“行政管理”和“安保”出现次数最多,我们可以从这里突破。比如以“行政管理”为例,“张不做、王不做、李不做”,我们可以知道赵做行政管理,可以排除B、D两项。根据③,赵做行政管理,则张做研发,排除A项。所以最终答案选择C项。

【例题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这段文字接下来讲的是:

A.为什么我们认为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发展与激变的时代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C.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

D.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主题才是各国制定政策的依据

【答案】C。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承接叙述...

10-29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就比如,吃多和发胖,吃多是发胖的起因,发胖是吃多的结果;再比如,因为有钱,所以任性,有钱是任性的原因,任性是有钱的结果。

那么在做类比推理的题目是应该怎么捕捉到其中暗含的因果关系呢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进一步了解一下。

例1:

缺钙:生长迟缓

A.迁徙:季节变化

B.加热:温度升高

C.成年:参加选举

D.吃药:感冒痊愈

【解析】题干中,缺钙会导致生长迟缓,二者为因果关系,“缺钙”是因,“生长迟缓”是果;A项应该是季节变化导致迁徙,二者为因果关系,但词项位置不准确,排除;B项加热导致温度升高,“加热”是原因,“温度升高”是结果,保留;C项成年时参加选举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因果关系,排除;D项吃药会导致“感冒痊愈”,保留;再来对比B、D两项,加热一定会导致温度升高,结果必然成立;但是吃药不一定会让感冒痊愈,而缺钙一定会导致生长迟缓,所以此题选B。

例2:

唇亡:齿寒

A.安居:乐业

B.纲举:目张

C.开卷:有益

D.惩前:毖后

【解析】题干中,唇亡齿寒指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二者为因果关系,唇亡是因,齿寒是果。A项,安居乐业指居住安定,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二者为并列关系,排除;B项,纲举目张是指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根据词义,纲举是目张的原因,二者为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C项,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开卷是阅读的充分条件,开卷与有益二者不具有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惩前毖后指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二者为方式与目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所以此题选B。

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的题型一般都有8-10道题的题量,这种题型一般用时较短,大家都觉得比较简单,但是要想学好,用好,做好,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类比推理题型中,有一种题型大家容易犯迷糊,那就是矛盾关系。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下类比推理中的矛盾关系。

一、矛盾关系含义

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比如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这两种对立的情况中,一个人的状态不是成年人就是未成年人,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则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则为矛盾关系。比如鸟类和哺乳类则不是矛盾关系,因为除了鸟类和哺乳类还存在爬行类等动物。那现在结合一个例题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例1】生死

A.盈利亏损

08-14

在行测逻辑考察中会有这样的一种题目,给出的命题形式是以“且”、“和”、“又”、“即……又……”、“不但……而且……”、“不仅……还……”、“虽然……但是……”、“然而”等词汇构成,这样的命题称之为联言命题,表示至少两种情况同时成立。考生可以把题干简写成逻辑形式:A且B

例子:早上我既吃了油条又吃了包子。

考试中可能会考察考生对于联言命题推理规则的掌握情况。

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下:

当A且B为真:可以推出A、B同时为真

当A且B为假:如果A假,则B不确定真假;如果B假,则A不确定真假。

如果A真,则可以推出B假;如果B真,则可以推出A假。

即:其中一个支命题为真时,另一个支命题一定假。

例如:大笨象在跳舞且小精灵在唱歌为假

如果大笨象在跳舞为真,那么小精灵不在唱歌。

如果小精灵在唱歌为真,那么大笨象不在跳舞

【例题1】小王并非既会弹钢琴又会踢足球。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下述断定必定为真的是:

A.小王会弹钢琴但不会踢足球

B.小王会踢足球但不会弹钢琴

C.如果小王会踢足球,那么他一定不会弹钢琴

D.如果小王会弹钢琴,那么他一定也会踢足球

【答案】C

【解析】“并非既会弹钢琴又会踢足球”为真,即题干等值于“既会弹钢琴又会踢足球”为假,当联言命题为假时,其中一个支命题为真时,另一个一定假。当小王会踢足球为真时,他会弹钢琴就为假,答案选C。

【例题2】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的服务,既能树立政府服务形象,提升文明档次,也能让普通老百姓真正领会文明的内涵。

如果上述判断是真,以下哪项判断也是真的

A.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对政府和公民都是有益的

B.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使政府受害,效果不好

C.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使公民自己累死自己,效果很差

D.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没有效果

【解析】通过题干的关联词“即……也……”,可判断考查联言命题,写成标准式“A且B”。问法为以真推真,运用联言命题推理规则:“A且B”为真,可以推出A、B均为真,则可知“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对政府和公民都是有益的”,即A项。其余三项中“效果不好、效果很差、没有效果”均表述错误,答案选A。

客观来讲,行测定义判断属于半常识类题目,此类题目既需要我们精准提取题干有效信息,也需要我们对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但有些法律类定义会利用考生在法律知识上的盲区来设置陷阱,令考生防不胜防,不胜烦恼。不用担心,接下来小编会教给大家实用的...

03-09

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照猫画虎”行测小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这部分内容中有一种题型我们称之为评价型题目,其实就是要寻找与题干结构一致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般题型只要认真一些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小编和大家先来看看一般的题目吧。

【例1】如果学校没放学,小明就不会在家;小明不在家,因此学校没放学。与上句的推理结构最相似的一句是:

A、如果下雨,小王就不去打篮球;小王没去打篮球,所以下雨了

B、如果太阳很晒,小李就不会去游泳;今天太阳很晒,所以小李一定没去游泳

C、参加考试的学生都可以拿到成绩单;小赵没有成绩单,看来没参加考试

D、只有对方单位有人上班,才会给我们发传真;我们收到了传真,说明对方单位有人在上班

【答案】A。解析:在看到这道题目的题干后,先从形式上辨析,看联结词是否一致定位在A和B两个选项上。进而继续辨析,题干为如果M,N;N,因此M。选项A为:如果M,N;N,所以M。与题干一致。选项B为:如果M,N;M,所以N。与题干不一致,故本题选A。

而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难度升级之后的题目,看看在考题中会存在怎样的“猫腻”。

【例2】物质是不灭的,我是物质,所以我是不灭的。

以下哪项推理犯了与上述推理同样的错误

A.外星人是不存在的,火星是外星,所以火星上是没有人的

B.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北京大学是大学,所以北京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C.中国人是亚洲人,张三是中国人,所以张三是亚洲人

D.犹太人是擅长做生意的,爱因斯坦是犹太人,所以爱因斯坦是擅长做生意的

【答案】D。解析:从结构形式来进行判定,题干为:A是B,C是A,所以C是B。选项A为:A是B,C是D,所以C是E与题干不一致故排除。选项B为:A是B,C是A,所以C是B。与题干一致。选项C为:A是B,C是A,所以C是B。与题干一致。选项D为:A是B,C是A,所以C是B。与题干一致。所以接下来需要区分概念的内涵是否一致,题干“物质是不灭的”中“物质”是对于整体具有的属性,而“我是物质”中的“物质”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所以两句中的“物质”意思不一致。B项“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中的“大学”是针对每一个大学而言都应有的属性,“北京大学是大学”中的“大学”指的是单个的大学,这两个“大学”含义一样。C项“中国人是亚洲人”中“中国人”是指每一个人,“张三是中国人”指的也是个体所以含义相同。选项D“犹太人是擅长做生意的”中“犹太人”是指的整体有的属性而不是每一个个体,“爱因斯坦是犹太人”指的是个人,故两个“犹太人”内涵不一样,故本题选D。

通过这一题要给各位小伙伴说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指整体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每一个个体必然具备。“非集合概念”是指每个个体具备的属性。

推荐阅读:

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逻辑研究的是推理,推理的依据是什么就是依靠一些关系。直言命题中常考的推理关系有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推出关系,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一、矛盾命题的含义

同一素材的俩个命题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的情况,则这俩个命题是矛盾关系。

二、矛盾命题的推理规则

俩个命题为矛盾关系时,如果有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如果另一个为假则另一个一定为真。

三、怎样找直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1、直接在命题前加并非

2、直接转化,所有与有些,是与非的转化

五、矛盾关系的应用之真假话问题

1、题型特征:题干中给出若干句描述,告诉我们其中有一个/几个为真/假。

2、问法:由此推出谁说真话。

3、方法:一找、二绕、三回。

(1)找矛盾,确定一真一假所在范围。

(2)绕开矛盾,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

(3)回到矛盾去验证真假。

六、例题展示

例一:某国一位漂亮聪颖的公主招婚,应者如云。公主为了招到聪明的驸马,规定竞争者必须首先拿到公主亲织红线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步的竞争。红线放在金、银、铜、铁四个盒子的某一个当中,每一个盒子上附有纸条,上面分别写着:

金盒子:红线不在此盒中;

银盒子:红线在金盒子中;

铜盒子:红线不在铁盒子中;

铁盒子:红线不在铜盒子和银盒子当中。

另外,竞争者被告知,此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假设你是竞争者之一,请指出红线在哪个盒子中

A.金盒子B.银盒子C.铜盒子D.铁盒子

哪个盒子上的话为假话

解析:由于四个盒子的四句话分别可以理解为四个直言命题,而题目已知条件中也告诉我们只有一句话是假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题考查的考点为直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属于真假话问题。那么按照:

一找:找矛盾,确定一真一假所在范围。金银盒子上的两句话是矛盾的,那么金银两个盒子必有一句话是假话;

二绕:绕开矛盾,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可以知道铜盒子和铁盒子上的话都是真话,则可以知道红线不在铁盒子中也不在铜盒子和银盒子中,则可以确定红线在金盒子中。

THE END
1.MBA直言命题的含义种类及结构MBA直言命题的含义、种类及结构 直言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亦称性质命题。 从结构上分析,任何直言命题都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华章mba教育小编认为主项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主项和谓项是直言命题的主要成分,在逻辑学中分别用“https://www.qinxue365.com/mba_zx/12428.html
2.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直言命题解析公务员考试网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逻辑判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直言命题是逻辑必然性推理之中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一个章节,因为这是复言命题的基础。接下来,华图教育就跟大家一起来看下直言命题及其矛盾关系的相关问题: (一)含义 直言命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https://www.huatu.com/2019/0305/1709604.html
3.论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对一个老问题的系统思考的英文翻译论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对一个老问题的系统思考的英文翻译 基本释义 On the Existential Import of Categorical Proposition--A Systematic Thinking about an Old Problem 论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对一个老问题的系统思考的相关资料: 临近单词 论论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影响、建设与发展 http://dict.cn/%E8%AE%BA%E7%9B%B4%E8%A8%80%E5%91%BD%E9%A2%98%E7%9A%84%E5%AD%98%E5%9C%A8%E5%90%AB%E4%B9%89--%E5%AF%B9%E4%B8%80%E4%B8%AA%E8%80%81%E9%97%AE%E9%A2%98%E7%9A%84%E7%B3%BB%E7%BB%9F%E6%80%9D%E8%80%83
4.2024管综逻辑知识点复习:直言命题逻辑是管理类综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直言命题是管综逻辑复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小编整理了直言命题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直言命题的含义和构成 1.直言命题的含义: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是含有判断词的命题。 2.直言命题的构成: (1)量项:表示命题中主项数量的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20587.html
5.逻辑学导论5直言命题O命题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存在S元素,对任意P元素命题为假) 总结如下:标准直言命题的量决定了主项的周延情况,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命题的主项是不周延的;标准直言命题的质决定了谓项的周延情况,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 https://www.jianshu.com/p/c30ff1180d0e
6.非此即彼的逻辑错误全网超全逻辑答题口诀,快收藏!简单命题 1、直言命题 (1) 含义:判断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①陈述句 ②感叹句 ③反问句 (2) 种类 ①所有A是B ②所有A不是B ③某个A是B ④某个A不是B ⑤有些A是B ⑥有些A不是B (3) 关系 ①从属关系 A. 推出关系:A真推B真,A假推B假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271447/article/details/112419108
7.公务员行测考试直言命题指导(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直言命题指导(篇2) 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 (一)上反对关系含义:上反对关系是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除了A、B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且A、B是不相交的,此时A、B为上反对关系。 【例】一个班里有50个人,对于班里同学的性别判断,有以下几种情况:这个班全是男生,这个班全是女生,这个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http://www.gaofenw.com/gongwuyuankaoshi/136381.html
8.直言命题推理中的存在预设问题研究本文主要的工作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针对国内外学界关于存在含义与存在预设问题发生的诸多误视与混淆,着力澄清了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与存在预设这两个关键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辨二者的语义和语用层面。本文认为,存在含义是由命题形式所决定的命题的逻辑含义,它直接反映的是形式逻辑中的命题表达式与其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9116806.nh.html
9.《逻辑学导论》读书笔记没事干,灌水。4年前的读书笔记,分享到雪球因此,有必要去掉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 这给传统的词项逻辑理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上的不同策略,体现了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老 K注:对这一点,我还没想通,到底是应该生活在现实的传统逻辑中,还是应该生活在可以预设存在的现代逻辑中,那些做了许多无法实现的假设的物理定律https://xueqiu.com/1446242957/41850864
10.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范文6篇(全文)3、直言命题真值情况的断定 十三、三段论的构件:小项: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 六章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https://www.99xueshu.com/a/zmwxlbgoit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