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经这样描述孙双金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涌,入情入境地吟;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一)什么是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是孙双金语文教学的见解与主张,也可以说是他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与实施艺术。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情智语文、它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具有什么外显特征呢?
1、情智语文的基本含义
所谓“情智语文”,简单地说,就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也就是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自身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的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很明显,情智语文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活、更丰厚。
2、情智语文的本质属性
孙双金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情智语文”正是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花朵,绝不是贴在语文学科上的标签。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成尚荣先生在评价孙双金的“情智语文”时说过:“提出情智语文,正是对语文课程本质和内涵的深刻认识和深度开发。因为情与智的结合,实际上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具体化、个性化。孙双金正是从这一教育主张出发寻求着语文教学的艺术、风格,寻求着语文教学的个性,寻求着语文教学的突破。”所以,情智语文的本质属性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3、情智语文的外显特征
“情智语文”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呢?孙双金认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总之,孙双金心目中的情智语文,就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工具语文、人文语文、儿童语文;就是情智共生的语文,用语文的密码开启儿童的心智之门,直抵语文教学精神文化的核心,打开了学科素质教育的灵动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