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ppt

1班的同学都是河北人概念张三来自1班判断张三是河北人推理1班的同学都是河北人概念1

南方一文人偶题一联“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有人看后信手改了两个字,即“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他深为不知“明月”是一种小鸟,“黄犬”是一种昆虫而惭愧。二、概念和语词第三、语词随国家、地区、民族而异,概念则是全7东西:买东西东西南北你什么东西花:花钱花朵花布把布弄花了老子:老子(人名)老子是爹东西:买东西东西南北你什么东西8

你先救谁小王和未婚妻小吴及小吴的母亲一起到苏州游玩。当她们3人泛舟太湖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小船上下颠簸。小王镇静自若,而小吴和她的母亲十分害怕。风浪过后,小吴的母亲问小王:“如果现在风起船翻,我们母女俩落水,你只能一个一个地救人,你先救谁”

不要脸10“我营一连数次发动猛攻,占领210、220高地,伤亡很大。下步如何行动,速指示。”团指挥所接到电报后分析:该营一连伤亡很大,二、三连仍有战斗力。于是就回电该营:“一连休整,二连坚守210、220高地.三连速向235高地进攻。”军令如山倒,步兵营接到电报后,只好按照命令行动,兵分三路。结果,由于兵力严重不足,不仅没有攻下235高地,而且在敌人的猛烈反击下,210、220高地也丢失了。

“我营一连数次发动猛攻,占领210、220高地,伤亡很大。下11二、概念和语词第五、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土豆洋山芋山药蛋马铃薯;大夫医生郎中;诉讼与打官司

二、概念和语词第五、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12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两个逻辑特征。第一、概念内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者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内涵或含义。指的是反映了什么对象。第二、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范围。通常也就是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指的是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两个逻辑特征。13商场促销活动:“买一送一”要明确两个“一”的不同内涵商场促销活动:“买一送一”14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概念是否明确的尺度。2、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是对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逻辑要求。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15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三、正概念和负概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16这是以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分类。(一)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事物的概念。

从语言学上看,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两种:一种是专有名词。例如:“毛泽东、黄河、《联合国》宪章”;另一种是摹状词。例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狂人日记》的作者”。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这是以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范围为标准而进17(二)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商品、劳动、勇敢、漂亮”等。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中国的高等院校,中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等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或者说是反映18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一)集合概念: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所谓集合体是有若干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森林、东海舰队、军队、陪审团中华民族”等。从外延角度看,集合概念又可以分为单独集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二、集合19(二)非集合概念: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所谓非集合体是相对于集合体而言的,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单个人物和一些特有的单个事物,如:“毛泽东、鲁迅、渤海、第一面红旗”等。第二、有若干分子组成的一个类,类所具有的属性分子一定具有,如“工人”。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二)非集合概念: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二、集合概念和20有的语词由于语境不同,即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人是世间万物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法律工作者为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法律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有的语词由于语境不同,即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21这是以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一)正概念:也称为肯定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人、国家、军队、学校、超市”等。(二)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党员、非正义战争”等。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三、正22负概念一般都带有否定词:“非、无、不”等。并非带有否定词的概念都是负概念,如:“不丹、无锡、无极、不管部、非洲”等。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负概念一般都带有否定词:“非、无、不”等。三、正概念和负概念23我是共产党员反对我就是反对党反对党就是反革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是群众我是历史创造者我是共产党员24工人阶级有力量我是工人我有力量工人阶级有力量25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普通逻辑不研究特定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研究概念在外延方面的同异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两大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外延重合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一)同一关系(二)从属关系(三)交叉关系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普通逻辑不研究特定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26二、不相容关系:也称为全异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矛盾关系(二)反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也称为全异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27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也称为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如果有S、P两个概念,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S都是P,同时所有P也都是S,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法院与国家审判机关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也称为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28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同一关系可以用欧拉图(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创制)表示:

SP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SP29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两者只是外延全部相同,但其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外延和内涵都相同,则是一个概念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如:“土豆、马铃薯”等。在实际运用中,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相互使用,这样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同一对象的多种属性,同时也可以避免词语的简单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活泼。例如:一、相容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两者只是外延全部相同,但其内涵并不完全相30《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中的一段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一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中的一段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一刻,31

窃书不算偷《孔乙己》。孔乙己明明偷了人家的东西,但是却死要面子,不愿承认是“偷”。当别人说他偷了人家的东西时。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有人揭他老底,说亲眼看到他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书不算偷32[逻辑分析]

为什么众人要哄笑?因为“偷”和“窃”虽是两个不同的词,但在表示一种不正当行为时,是指同一个意思,即“偷”就是“窃”,“窃”就是“偷”,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即“偷”和“窃”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同一关系。所谓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孔乙己不承认自己“偷”,却承认自己“窃”,把同一关系当作非同一关系,所以令人发笑。[逻辑分析]

为什么众人要哄笑?因为“偷”和“窃”虽33

给与拿杰克有一个爱财如命的朋友。这位老兄十分吝啬,他有进无出,从不给别人一点东西。一天,吝啬鬼与朋友们出去游玩,他不小心掉进河里。朋友们都跑去救他,其中一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并大声喊道:“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可是吝啬鬼宁可在水里胡乱扑腾,也不肯将手伸出来。这时,杰克走了过来,喊道:“拿着我的手,我拉你上来。”吝啬鬼一听,马上把手伸了出来,杰克与大家一起将他拉出了水面。“你们不了解我的这位朋友,”事后,杰克对大家说,“当你要他‘给’时,他会非常紧张;但如果你喊他‘拿’,情况就不一样了。”给与拿34

[逻辑分析]在这里,“给”与“拿”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同一关系,而吝啬鬼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听到这两个词时有不同的举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人是何等的吝啬![逻辑分析]35(二)从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称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从属关系可以分为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两种类型。一、相容关系

(二)从属关系:一、相容关系

36(二)从属关系:1、包含关系:如果S概念的部分外延与P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即有些S是P,并且所有P都是S,那么SP之间就是包含关系。如“宪法”与“中国宪法”。“作家”与“小说作家”。

PS一、相容关系

(二)从属关系:PS一、相容关系

37(二)从属关系:2、包含于关系:如果S概念的所有外延与P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即所有S都是P,并且有些P是S.那么SP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于关系。如“中国宪法”与“宪法”;大学生与学生。

38

具有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的一对概念中,外延较大的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叫做种概念。所以包含关系又叫做属种关系,包含于关系又叫做种属关系。通常把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通称为属种关系。概念间的属种关系是客观事物大类和小类的关系的反映,所以属种关系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张三同学生病了,大家送来了许多的水果和香蕉。李四既喜欢唱歌,又喜欢唱流行歌曲。具有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的一对概念中,外延较大的39

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个种概念的重要性、特殊性,也可以将属种概念并列,但是与属概念并列的一定是明显特殊的种概念。

这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的作家和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个种概念的重要性、特殊性,也可以40(三)交叉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有的P是S,有的P不是S,那么S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如:女青年与团员;党员与大学生;教师和律师一、相容关系

PS(三)交叉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41

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表达的两个交叉概念的语词之间没有“和”或者顿号,它表达的就不是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而是一个新概念。下午三点整在小礼堂召开全校党员干部大会下午三点整在小礼堂召开全校党员、干部大会。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可以并列42

又叫全异关系,是指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1、如果仅就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说,不相容关系或全异关系就是这样一种情况:SP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所有S都不是P,所有P都不是S.

如:汽车、长江;手机、骆驼。

二、不相容关系又叫全异关系,是指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432、如果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属于同一个属概念。则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相加之和等于临近属概念的外延。

如“农业”与“非农业”“文科与非文科”“罪与非罪”、“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大学生与非大学生”。二、不相容关系

2、如果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属于同一个属概念。则又可以分为44生死牌

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流传着一种奇怪的习俗,凡是犯法被判处死刑的人,在处死之前,还要抽签请神作最后的裁决:法官在两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上“生”和“死”两个字,凡能抽到“生”字的死囚,就可以幸运地得到赦免;而抽到“死”字的死囚,立即被当众处死。有一次,一个无辜的农夫被官府里的一个仇人陷害,法官判了他死刑。在处决的前一天,仇人为了不让他得到赦免,就把写着“生”字的小纸片偷了出来,换成“死”字的小纸片。这样,无论农夫抽到两张中的哪一张,都难逃一死。诡计被同情农夫的一个小吏发现了,小吏连忙以探监为名告诉了农夫,并要他请求法官检查两张小纸片,当众揭露仇人的阴谋。

生死牌45第二天,抽签开始了。农夫从法官那里抽出一张小纸片后,看也不看,立即把它放进嘴里,拼命地吞了下去,谁也不知道农夫抽到的是什么签。法官想:两张小纸片上,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农夫抽的一张小纸片虽然被毁了,而另一张小纸片还在,只要把另一张小纸片抽出来,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不是就可以知道农夫抽到的是什么签了吗?他把另一张小纸片抽了出来,一看上面写着一个“死”字。就大声宣布:“农夫抽到的是‘生’字!”农夫凭着他的智慧获得赦免,死里逃生。第二天,抽签开始了。农夫从法官那里抽出一张小纸片后,看46[逻辑分析]

生与死,从逻辑上讲,是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同时他们的外延之和等于他们共同的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不是非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也不是正义战争,彼此界限分明,而且“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相加等于一切战争,中间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所以,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不是正义战争,就是非正义战争;不是非正义战争,就是正义战争。农夫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巧妙地加以运用,取得了成功。[逻辑分析]47(2)反对关系,也叫对立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临近属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说SP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排斥,所有S都不是P,所有P都不是S,并且包含于临近属概念R之中,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R的外延。如:“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黑”与“白”;”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二、不相容关系(2)反对关系,也叫对立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并48

输棋者的巧语有一个象棋爱好者,在大路旁的大树下设下茶摊,上面写着:“喝茶不要钱,但需下盘棋。”许多到此边喝茶边与少年对弈,但是它们都统统败在少年的手下。少年十分得意。一位旅客走到此地,端起碗就喝,一连喝了三碗。邀请他下棋。旅客坐下来与少年下了起来。少年连输三盘!”过了几天,一个绅士把少年找去,:“听说前几天你与京城象棋高手下过棋?”此人才知道,那个旅客原来是象棋国手。“你们下了几盘?”“三盘。”“胜败如何?”此人实在不愿意说出自己连输三盘的悲惨结果。他灵机一动,回答说:“第一盘我没有赢,第二盘他没有输,第三盘本来可以和,可是他不肯。”绅士一听,高兴极了:“你年纪轻轻,就能与国手战成这个成绩,可喜可贺!”

输棋者的巧语49[逻辑分析]

少年没有说假话,他巧妙地利用概念外延间的反对关系,掩盖了自己连输三盘的结果。象棋比赛有三种结局:赢、输、和。赢与输、赢与和、和与输之间各自构成反对关系。所谓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同时他们的外延之和小于他们共同的属概念的外延。“我没有赢”,意昧着我有和或输两种可能;“他没有输”,意味着我还有输与和的结果:“他不肯和”、意味着我有赢与输的两种选择。结果,明明少年输了三盘,可是在绅士听来,似乎他战果不错,取得了两和一赢的成绩。[逻辑分析]50一、什么是定义

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三、定义的规则四、定义的作用第四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第四节定义51一、什么是定义

1、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第四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第四节定义522、定义的构成: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一、什么是定义

2、定义的构成: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531、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的方法。种差加属定义法,就是通过确定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并揭示其与同层次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来明确其内涵的逻辑方法。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

1、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的方法。种差加属定义法,就是通过542、定义的种类(1)性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特有性质所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事物所不同的特有属性。

如: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2、定义的种类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55(2)发生定义:通过揭示事物产生过程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核能是指在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遗嘱是遗嘱人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处理其财产或其他事物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行为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56(3)关系定义:揭示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关系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叔父就是与父亲辈分相同而年龄较小的男子。(4)功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功能、用途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殊功用。

如:居民身份证就是用以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证件。(3)关系定义:揭示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关系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57定义有两大类:真实定义与类似定义。真实定义是真正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类似定义是从结构上看像定义,但未真正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语词定义就是一种类似定义,它分为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

定义有两大类:真实定义与类似定义。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

58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定义就是通过说明业已存在的语词的含义从而下定义的方法。“‘乌托邦’是希腊语:‘乌’按照希腊文的意思是‘没有’,‘托邦’是地方。‘乌托邦’就是指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的语词定义。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59规定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就是创立一个新语词,并赋予其特定含义的定义方法。“四个现代化就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其中“四个现代化”就是创立的一个新语词,并被赋予了特定含义,所以是规定的语词定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多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此定义也创立了一个新语词“一国两制”,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所以也属于规定的语词定义。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60

(一)前后全同: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违反这条规则会导致“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1、定义项的外延不能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如“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行为”;2、定义项的外延不能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商品是通过货币交换的劳动产品。三、定义的规则

一物三吃

有一次,国王把一个铜板给他的仆人,限他在三天之内买回一件“一物三吃”的食品,如果买不回来,就要杀他的头。两天过去了,东西还没有买到。仆人拿着铜板坐在街上的角落里发愁。这时阿凡提正好路过此地,他走上去问他为什么愁眉苦脸。仆人说:“国王给我一个铜板,限我三天之内给他买一个‘一物三吃’的食品,我到处打听,谁也不知道哪儿有这种东西。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太阳下山之前要是买不着,我就活不成了!”

阿凡提听了以后说:“别害怕!不就是买‘一物三吃’的东西吗?我帮助你去买。”然后拉着仆人在街上买了只哈密瓜,便一起去见国王。国王一看仆人捧着一只普普通通的哈密瓜,龙颜大怒.立即叫刽子手来砍仆人的头。阿凡提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请慢点下令!您的仆人已经满足了您的要求。这哈密瓜就是你所要的‘一物三吃’的食品。第一,瓜瓤,您可以吃;第二,瓜皮,羊可以吃;第三,瓜子,鸡可以吃。”国王一听,虽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但是阿凡提所说的话,句句都合乎情理,于是就放了仆人。一物三吃67

[逻辑分析]

国王所说的“一物三吃”的食品,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很含混的概念。他可以指一种食品有三种吃法;也可以指一种食品本身是由三个可吃的部分组成;还可以指一种食品可以由三种动物来把它吃掉,等等。由于“一物三吃”这个概念不明确,这就给了人们留下了多种解释的空间。阿凡提就是利用国王使用“一物三吃”概念上的含混,用一只极平常的哈密瓜,做出了合乎“一物三吃”要求的解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概念必须要明确。所谓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换句话说,只有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算明确了一个概念。[逻辑分析]68第五节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二、划分的种类三、划分的规则四、划分的作用

第五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69唐僧四人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失事,可是降落伞只有三把.于是,唐僧说了,大家来答题,答不出来的跳下去.唐僧: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呀?悟空:一个.唐僧:好,给你一把.唐僧: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啊?沙僧:一个.唐僧:好,也给你一把.一旁的八戒好开心,这么简单的问题.唐僧:八戒,天上有几颗星星啊?....八戒跳了下去.

唐僧四人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失事,可是降落伞只有三把.于70没过多久,他们四人又坐飞机去旅游了.途中又失事,降落伞还是只有三把.他们又继续回答问题.唐僧: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时候成立呀?悟空:1949年.唐僧:好.给你一把.唐僧:沙僧,解放战争,死了多少人啊?沙僧:250万人.唐僧:好,也给你一把.唐僧:八戒,那250万人的名字是什么呀?......八戒又只好跳了下去.第三次,他们四人又坐飞机去旅游了,途中又出事故了.这时候,八戒说到:师傅,你不用问了,我自己跳.然后就纵身一跳.唐僧合手:阿弥陀佛,这次降落伞有四把!没过多久,他们四人又坐飞机去旅游了.途中又失事,降落伞还是只71第五节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第五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72一、什么是划分(一)为什么要进行划分?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单独概念的外延很清楚,普遍概念则是反应一类事物,分子数有多有少,有的有限,有的无限,对于分子数无限得概念,如果一一列举的方法,不仅办不到也没有必要,这种情况下,人们就需要用划分得方法来明确概念的外延。一、什么是划分73一、什么是划分(二)划分的构成。划分是由划分母项、子项和划分标准三部分构成。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一、什么是划分74一、什么是划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反映了对象的不同分类,因此各种划分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意义。

戏剧,根据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可以分为现代剧和历史剧;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和悲剧。一、什么是划分75一、什么是划分

(三)划分和分解的区别。分解是把一个整体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对象整体所具有得属性,部分就不再具有,他们之间也不是属种关系,比如:计算机可以分为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式计算机。计算机由主机、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

一、什么是划分76

二、划分的种类包括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和二分法。(一)一次划分:把母项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子项的过程。如:按性别可以把“人”分成“男人”、“女人”。

(二)连续划分:按一定标准把母项分成若干子项,然后再把子项作为母项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子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二、划分的种类77

二、划分的种类(二)连续划分:如:我们把“刑罚”分成“主刑”和“附加刑”,又把“主刑”分成“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分为“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

(三)二分法是把母项分成两个相互矛盾的种概念的逻辑过程。如:把“车辆”分成“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

二、划分的种类78

三、划分的规则(一)外延相等。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和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不完全划分也叫做遗漏子项”或是“多出子项”。

如把“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这为“不完全划分或遗漏子项”;把“重工业”划分为“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造纸工业、采掘工业”,这属于“多出子项”。

三、划分的规则79

三、划分的规则(二)同一标准。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如:把“文学作品”这一概念划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即“标准不一”。

(三)子项排斥:划分出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如:把“人”分成“工人”、“青年”、“党员”、“学生”,即“子项相容”。

三、划分的规则80四、划分的作用(一)通过划分可以帮助人们理清认识事物的思路,加深对于事物的认识。如超市、图书馆、体育项目比赛。(二)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概念的外延,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

如我国继承法中对于遗产继承人顺序做了说明,同时对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的外延做了特别的说明,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如果不做这样的说明,我们就不明确子女到底指的是哪部分人。

四、划分的作用81第六节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一、概括与限制的逻辑依据

二、概念的限制三、概念的概括四、限制和概括的意义

第六节概念的概括与限制一、概括与限制的逻辑依据82一、概括与限制的逻辑依据

概括与限制的逻辑依据概也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其依据是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而其外延就越大。同样从外延的角度,其外延越大,其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大。这种反变关系也称为反比关系。

学生---大学生---河北大学生作家---中国作家---中国现代作家河北警察---中国警察---警察高等师范院校---高等院校---学校一、概括与限制的逻辑依据概括与限制的逻辑依据概也是83

二、概念的限制

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学生---三好学生----铁道大学三好学生1、对于一个属概念是否进行限制,以及限制到什么程度,都必须根据思维实际需要。从逻辑上讲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如: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2、限制在语言表达中,一般表现为名字前面加定语,也可以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加状语,也可以将一个表达属概念的词语换成一个表达种概念的语词。

(二)在语言表达上,概括表现为去掉起限制作用的成分,或者将一个表达种概念的词直接换成一个表达属概念的词。如:油料作物----作物诗歌—文学作品(三)要进行正确的概括,必须弄清概念的种属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如:为了脱贫致富,他家里养了许多鸡鸭鹅虫等家禽。三、概念的概括

(二)在语言表达上,概括表现为去掉起限制作用89概括之所以能够使概念明确,是因为通过概括指出对象属于哪一个大类,从而揭示该对象具有该大类的共同属性蝴蝶是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机器人是机器鲸是哺乳动物概括之所以能够使概念明确,是因为通过概括指出对象属于哪一个大90概念的概括是种概念到属概念的过渡,概括后的概念应是原概念的属概念。炼钢车间---钢铁厂教育厅---教育部以上则是不属于对于概念的概括概念的概括是种概念到属概念的过渡,概括后的概念应是原概念的属91四、限制和概括的意义

(一)限制有助于明确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体化和精确化。

如:我们现在正从事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使得我们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四、限制和概括的意义

(一)限制有助于明确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92四、限制和概括的意义

(二)概括有助于人们的认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这里将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概括到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从而更加深化了人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各种劳动的理解和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四、限制和概括的意义

(二)概括有助于人们的认识有具体到抽象93

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中“中国人”是()。

①集合概念②非集合概念

③负概念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①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②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③所有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④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一、单项选择题94

3.如c概念是a、b两个概念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

①交叉关系②反对关系

③矛盾关系④真包含于关系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命题中,“逻辑学家”与“心理学家”在外延上具有()。

①全同关系②全异关系

③真包含关系④交叉关系3.如c概念是a、b两个概念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95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里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延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①定义过宽②定义过窄

③循环定义④同语反复

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96二、双项选择题

1.“屈原是伟大的诗人”这句话中划有横线的概念属于()。

①集合概念②普遍概念

③单独概念④肯定概念2.在语句“台湾是中国的”中,语词“中国的”表达()概念。

③非集合概念④单独概念

二、双项选择题

1.“屈原是伟大的诗人”这句话中划有横线973.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限制的是()。

①泰山②著名逻辑学家

③发展中国家④月亮

3.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限制的是()。

①泰山98单项选择题1、①2、③3、③4、④5、④6、④双项选择题1.②④2、②③3、①④单项选择题99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1001班的同学都是河北人概念张三来自1班判断张三是河北人推理1班的同学都是河北人概念101

南方一文人偶题一联“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有人看后信手改了两个字,即“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他深为不知“明月”是一种小鸟,“黄犬”是一种昆虫而惭愧。二、概念和语词第三、语词随国家、地区、民族而异,概念则是全107东西:买东西东西南北你什么东西花:花钱花朵花布把布弄花了老子:老子(人名)老子是爹东西:买东西东西南北你什么东西108

不要脸110“我营一连数次发动猛攻,占领210、220高地,伤亡很大。下步如何行动,速指示。”团指挥所接到电报后分析:该营一连伤亡很大,二、三连仍有战斗力。于是就回电该营:“一连休整,二连坚守210、220高地.三连速向235高地进攻。”军令如山倒,步兵营接到电报后,只好按照命令行动,兵分三路。结果,由于兵力严重不足,不仅没有攻下235高地,而且在敌人的猛烈反击下,210、220高地也丢失了。

“我营一连数次发动猛攻,占领210、220高地,伤亡很大。下111二、概念和语词第五、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土豆洋山芋山药蛋马铃薯;大夫医生郎中;诉讼与打官司

二、概念和语词第五、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112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两个逻辑特征。第一、概念内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者也可以叫做概念的内涵或含义。指的是反映了什么对象。第二、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范围。通常也就是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指的是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两个逻辑特征。113商场促销活动:“买一送一”要明确两个“一”的不同内涵商场促销活动:“买一送一”114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概念是否明确的尺度。2、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是对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逻辑要求。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115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三、正概念和负概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116这是以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分类。(一)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事物的概念。

这是以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范围为标准而进117(二)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商品、劳动、勇敢、漂亮”等。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中国的高等院校,中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等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或者说是反映118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一)集合概念: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所谓集合体是有若干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森林、东海舰队、军队、陪审团中华民族”等。从外延角度看,集合概念又可以分为单独集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二、集合119(二)非集合概念: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二)非集合概念: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二、集合概念和120有的语词由于语境不同,即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人是世间万物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法律工作者为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法律工作者要带头遵纪守法。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有的语词由于语境不同,即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121这是以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一)正概念:也称为肯定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人、国家、军队、学校、超市”等。(二)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党员、非正义战争”等。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为根据进行的分类。三、正122负概念一般都带有否定词:“非、无、不”等。并非带有否定词的概念都是负概念,如:“不丹、无锡、无极、不管部、非洲”等。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负概念一般都带有否定词:“非、无、不”等。三、正概念和负概念123我是共产党员反对我就是反对党反对党就是反革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是群众我是历史创造者我是共产党员124工人阶级有力量我是工人我有力量工人阶级有力量125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普通逻辑不研究特定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研究概念在外延方面的同异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两大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普通逻辑不研究特定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126二、不相容关系:也称为全异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矛盾关系(二)反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也称为全异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127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也称为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128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SP129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两者只是外延全部相同,但其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外延和内涵都相同,则是一个概念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如:“土豆、马铃薯”等。在实际运用中,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相互使用,这样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同一对象的多种属性,同时也可以避免词语的简单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活泼。例如:一、相容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两者只是外延全部相同,但其内涵并不完全相130《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中的一段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一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中的一段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一刻,131

窃书不算偷《孔乙己》。孔乙己明明偷了人家的东西,但是却死要面子,不愿承认是“偷”。当别人说他偷了人家的东西时。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有人揭他老底,说亲眼看到他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书不算偷132[逻辑分析]

为什么众人要哄笑?因为“偷”和“窃”虽133

给与拿杰克有一个爱财如命的朋友。这位老兄十分吝啬,他有进无出,从不给别人一点东西。一天,吝啬鬼与朋友们出去游玩,他不小心掉进河里。朋友们都跑去救他,其中一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并大声喊道:“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可是吝啬鬼宁可在水里胡乱扑腾,也不肯将手伸出来。这时,杰克走了过来,喊道:“拿着我的手,我拉你上来。”吝啬鬼一听,马上把手伸了出来,杰克与大家一起将他拉出了水面。“你们不了解我的这位朋友,”事后,杰克对大家说,“当你要他‘给’时,他会非常紧张;但如果你喊他‘拿’,情况就不一样了。”给与拿134

[逻辑分析]在这里,“给”与“拿”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同一关系,而吝啬鬼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听到这两个词时有不同的举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人是何等的吝啬![逻辑分析]135(二)从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称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从属关系可以分为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两种类型。一、相容关系

136(二)从属关系:1、包含关系:如果S概念的部分外延与P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即有些S是P,并且所有P都是S,那么SP之间就是包含关系。如“宪法”与“中国宪法”。“作家”与“小说作家”。

137(二)从属关系:2、包含于关系:如果S概念的所有外延与P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即所有S都是P,并且有些P是S.那么SP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于关系。如“中国宪法”与“宪法”;大学生与学生。

138

张三同学生病了,大家送来了许多的水果和香蕉。李四既喜欢唱歌,又喜欢唱流行歌曲。具有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的一对概念中,外延较大的139

这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的作家和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个种概念的重要性、特殊性,也可以140(三)交叉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即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有的P是S,有的P不是S,那么SP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如:女青年与团员;党员与大学生;教师和律师一、相容关系

PS(三)交叉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141

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表达的两个交叉概念的语词之间没有“和”或者顿号,它表达的就不是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而是一个新概念。下午三点整在小礼堂召开全校党员干部大会下午三点整在小礼堂召开全校党员、干部大会。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可以并列142

二、不相容关系又叫全异关系,是指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1432、如果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属于同一个属概念。则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相加之和等于临近属概念的外延。

2、如果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属于同一个属概念。则又可以分为144生死牌

生死牌145第二天,抽签开始了。农夫从法官那里抽出一张小纸片后,看也不看,立即把它放进嘴里,拼命地吞了下去,谁也不知道农夫抽到的是什么签。法官想:两张小纸片上,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农夫抽的一张小纸片虽然被毁了,而另一张小纸片还在,只要把另一张小纸片抽出来,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不是就可以知道农夫抽到的是什么签了吗?他把另一张小纸片抽了出来,一看上面写着一个“死”字。就大声宣布:“农夫抽到的是‘生’字!”农夫凭着他的智慧获得赦免,死里逃生。第二天,抽签开始了。农夫从法官那里抽出一张小纸片后,看146[逻辑分析]

生与死,从逻辑上讲,是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同时他们的外延之和等于他们共同的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不是非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也不是正义战争,彼此界限分明,而且“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相加等于一切战争,中间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所以,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不是正义战争,就是非正义战争;不是非正义战争,就是正义战争。农夫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巧妙地加以运用,取得了成功。[逻辑分析]147(2)反对关系,也叫对立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临近属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说SP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排斥,所有S都不是P,所有P都不是S,并且包含于临近属概念R之中,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R的外延。如:“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黑”与“白”;”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二、不相容关系(2)反对关系,也叫对立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并148

输棋者的巧语149[逻辑分析]

少年没有说假话,他巧妙地利用概念外延间的反对关系,掩盖了自己连输三盘的结果。象棋比赛有三种结局:赢、输、和。赢与输、赢与和、和与输之间各自构成反对关系。所谓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同时他们的外延之和小于他们共同的属概念的外延。“我没有赢”,意昧着我有和或输两种可能;“他没有输”,意味着我还有输与和的结果:“他不肯和”、意味着我有赢与输的两种选择。结果,明明少年输了三盘,可是在绅士听来,似乎他战果不错,取得了两和一赢的成绩。[逻辑分析]150一、什么是定义

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三、定义的规则四、定义的作用第四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第四节定义151一、什么是定义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第四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第四节定义1522、定义的构成: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2、定义的构成: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1531、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的方法。种差加属定义法,就是通过确定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并揭示其与同层次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来明确其内涵的逻辑方法。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

1、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的方法。种差加属定义法,就是通过1542、定义的种类(1)性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特有性质所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事物所不同的特有属性。

如: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2、定义的种类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155(2)发生定义:通过揭示事物产生过程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的过程。核能是指在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遗嘱是遗嘱人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处理其财产或其他事物并于死亡后发生效力的行为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156(3)关系定义:揭示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关系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居民身份证就是用以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证件。(3)关系定义:揭示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关系而形成的定义,其种差157定义有两大类:真实定义与类似定义。真实定义是真正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类似定义是从结构上看像定义,但未真正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语词定义就是一种类似定义,它分为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二、下定义的方法和种类

158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定义就是通过说明业已存在的语词的含义从而下定义的方法。“‘乌托邦’是希腊语:‘乌’按照希腊文的意思是‘没有’,‘托邦’是地方。‘乌托邦’就是指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的语词定义。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159规定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就是创立一个新语词,并赋予其特定含义的定义方法。“四个现代化就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其中“四个现代化”就是创立的一个新语词,并被赋予了特定含义,所以是规定的语词定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多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此定义也创立了一个新语词“一国两制”,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所以也属于规定的语词定义。逻辑学第一章概念课件160

(一)前后全同: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违161(二)慎用否定:给正概念下定义一般不能使用否定形式,违反了这条规则犯“否定定义”的错误。1、定义使用了否定联项。如:“刑法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包含了负概念。如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自由就是不受约束。(二)慎用否定:给正概念下定义一般不能使用否定形式,违反了162负概念不是绝对不能使用

THE END
1.什么是命题逻辑例如,给定两个命题 P("今天是星期一")和 Q("我会去跑步"),你可以使用命题逻辑来表达复合命题,如 "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我会去跑步"(如果 P 那么 Q),或者 "今天是星期一并且我会去跑步"(P 且 Q),等等。每个复合命题也有其真值,这取决于构成它的基本命题的真值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https://www.jianshu.com/p/aabf7ffb3332
2.离散数学笔记(二)命题逻辑凡含有连接词的陈述句都是复合命题自然语言中的“或”有2种: 可兼或(同或) 意思是可以同时发生 不可兼或(异或) 意思是选择关系,不可同时发生 析取联结词实际上代表的是可兼或,异或有时会使用单独的异或联结词⊕ \oplus⊕或∨ ˉ \bar \lor∨ˉ 蕴含联结词 设P 、 Q P、QP、Q是任意两个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 PP则Q QQ”称为P PPhttps://blog.csdn.net/m0_70422675/article/details/140477305
3.批创思维导论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3、【判断题】批判性思维不很有用,因为对成功而言人际关系与人脉更重要。 4、【判断题】我们常常必须快速做出决定,没有许多时间来思考,因此,批判性思维并非真有用武之地。 1.3改善我们的思维 1、【单选题】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技能 A、知识 B、生活 http://xuzhou.ehqc.cn/html/98_14.html
4.《法学方法论》概要与思考教义学如果满足于形成这种概念(种属概念、排他概念和类似概念)以及阐明其逻辑关联,那么对于法律问题的解决,它就几乎不能对新事实做出任何贡献,因为在内容上不可能增加我们的认识。教义学应当致力于形成某些内容确定的概念、对原则做进一步的填补以及指明规范和规范群与这些基本概念及原则的关系。“教义”意味着认知程序必https://m.douban.com/note/819863335/
5.考生不可缺少的逻辑知识★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29/12/16731108_436587383.shtml
6.逻辑学4.从属加种差的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负判断是否定某一判断的判断”中,“否定某一判断的”是,“判断”是。5.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具有 关系。 6.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党员而不是教师”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为真。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kv6x6jr.html
7.名词所有格作定语往往表示所属关系D. 是一种软件取代硬件并能提高系统性能的微控制技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是公司信息系统测试与版本管理部门 A. 数字化工作部 B. 信息化职能部门 C. 信息通信运维部门 D. 中国电科院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https://www.shuashuati.com/ti/53c6751f71864baeb2c10bde6bc4d0d0.html?fm=bdc50716921794b7853c94959cfa65bb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