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感悟和解读

老子是天下第一哲人。《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第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华遗产。其文简短,其覆盖面和意思博大精深。当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道德工程建设是关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百年大计。这是老祖宗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

一一《道德经·序》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

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

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

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这一章是历代难解的有字天书。我愚昧至极,竟对此章闷头半天,远不如之前章节,能一天顺利解读一章。后来突悟,将它迁就在虚无中解读吧。

前面九章阐述认识道,总结天地大道之运行规律,以及圣人效仿学道、悟道、行道。第十章是老子以天地为大风箱,考证圣人是否得道。这么庞大、复杂的无字试卷,老子只提出简短的出六个问题,如佛祖拈花一笑,得悟者只有迦叶。不得不赞美老子深厚无比的的文学底蕴,建天梯如烹小鲜的大智慧。道乃亘古之道,老子乃永远之老子,独一无二之老子。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承载。

营:经营、运行环宇大道。

魄:魂魄。

抱一:合而为一。即道虚、身体、魂魄合而为一。像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即修行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此句意既老子验证圣人是否得道的的第一个考题:你的身体和魂魄是否与道合而为一,可以离开脚下大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专气:修行人坐禅专注呼吸之气。

致柔,练出真气,天地之气,阴阳之气,柔和、微细之真气。

婴儿,这里的婴儿非指生养在地的婴儿,而是生命之初无欲无念状态的那个初始点,本章指坐禅者炼就真气聚集到一个点,即道家内外兼修,静心气柔,聚结精气,方可达到目视虚空之象,回归生命之初无欲无念的初始状态,这是修炼得道的后天至高境界。此句是老子问修行者是否得道的第二个问题:你修炼出柔和的真气是否可以像婴儿生命之初,无念状态的那一个点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涤除:去除之意。本句意既心无杂念。

玄览:玄,指玄妙莫测。览,观赏、浏览。

疵:人性中的污垢。基督教认为所谓人是罪人生罪人,需要忏悔自己的罪业,方可去除人性污垢;佛教所谓的人性污垢是贪嗔痴慢疑。

句意:这是老子监考修行者是否得道的第三个问题。

既然去除了人性中的污垢,你能否了然浏览、欣赏到大道的虚无之象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这是老子考核圣人之心的第四个问题。既然达到出世的能力,是否以出世的智慧入世,以修身养性的层面治理国家社稷,遵循自然规律,各得其所,互不干扰,看似无为,其结果却无所不为的效果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老子考核的第五个问题。

先天之动,后天情欲既生。后天情欲静,先天之性即现。人生天地之间,必然运心应物。然而,在举心运念时,不能让情欲障蔽本性,而应以清静无为处之.。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考核第六个问题。

四达:通途。

无知:无知无欲,笨拙之意。

得道后,明白了聪明智巧的通途,还能否做到无知无欲,抱朴守拙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此句为考核的总结,也是祈望。上面六个问题都做到了极致,就是遵循了道的运行规律,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是万物的尊长而不主宰它们。

其意是像第四章阐述的水德一样效仿大道,滋养万物而择恶地而处,谦卑退让、永无穷尽,这样的德性即深不见底,也不会溢满,永恒平静。道体是圣洁,透明、纯净的,万物万事在其中,各尽其色,各显其体,它谦卑隐藏,与我们同在,却不显其状,不执着一象,它无形无色无欲,一粒尘埃即为道象,一粒沙硕也为道型,一抹夕阳,一缕阳光,一块石头,浩瀚天空、寰宇皆为道体,一切顺自然变化。如此践行方为玄德。

这一章不仅是解释词句有争议,整体认知也众说不一。毕竟学道者千千万万,得道者仅是凤毛麟角。故字词句之解读,不再像之前章节用康熙字典,或者说文解字,唯有吾解吾得悟之心得。

作者简介:

刘玉花,笔名雨和,原名张巧玲。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神州西部散文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作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见《延河》《中诗报》《当代文学家》《青年文学家》《南方文学》等杂志及网络平台,有诗入选《新诗百年.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偶获各类奖项。

THE END
1.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悟混沌之中寻道的智慧探索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老子道德经读后,我深刻感悟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哲学思想,这让我认识到人生应如何去顺应自然规律,找到真正的生活方式。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的“无为而治”,我曾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时体会过。在那个环境里,每个人都要不断努力工作https://www.kkrtggh.cn/dao-jia-ren-wu/779940.html
2.我读道德经的感悟心得体会老子的话语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智慧记得那是一个春日,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拿起一本旧书,那是《道德经》。这是我第三次翻阅这本书,但这一次,我感觉到了不同的东西。 开始时,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著作。但当我一页页地翻着,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被深深吸引了。这不是普通的哲学,它更像是生活的一种https://www.0enllpinf.cn/dao-jia-si-xiang/330896.html
3.道德经·德篇(读4243章有感)2.个人感悟(道德经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且此文稿用于复习,因此笔者就不写别人的思想了。)(我使用的书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高文方译的道德经-ISBN编号为:9787550243408。) 四十二章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https://blog.csdn.net/jiangxii/article/details/144153440
4.道德经感悟范文9篇(全文)感悟道德经 -资料 道①可道,非常②道,名③可名,非常名。无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①“道”:“道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道”是在宇宙中存在的、可以控制一切的无形的力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6y259w3.html
5.学道德经的感悟关于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5篇没有往日青春年少的戾气,更多的是祥和稳重的心境去体会《道德经》中“道”的智慧。道家之学智慧无穷,每句话都有很深刻的哲理,不是我们聊聊数语可以尽数表达清楚。我也只能是管中窥豹,就其一斑而妄谈自己的感悟了。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在于一个“道”字,被认为是万物的根源,事理的本相。“水”的特征是最能http://cooco.net.cn/zuowen/61398.html
6.道德经有感(精选12篇)最初读之,《道德经》只是《道德经》,就好比在自学古文;而后再读之,发现《道德经》不只是《道德经》,读着读着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感受,不过有时候读着读着又会感觉越来越复杂,常常自问是不是想复杂了,是不是走入了思维的死角,可能这正是所谓的把书读厚。相信再多读之思之,会有更多的感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3a6h4y6.html
7.读《道德经》的感悟《道德经》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道德经》德经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道家哲学的独特魅力和智慧。以下是我对德经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hetjtx.html
8.《道德经》感悟6568感悟:本章“德”者善于解除对立,“对立”解除了,百姓的时间精力就不会浪费在对抗上,而是回到安居乐业的轨道上,如此,百姓的生产效率高了,皆大欢喜。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https://www.jianshu.com/p/9a2922c95e75
9.《道德经》学习感悟今天早上跟着郜老师学习了《道德经》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感悟很多,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当下,人的私心杂念太重,看不到大自然原来的颜色,听不到各种美好的音乐,特别是让自己能够内心平静下来的音乐。各种调料做出来的饭菜,失去了它们的原汁原https://www.meipian.cn/50plnyd0
10.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学习强国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力求从历史眼光和现实思考的角度挖掘《道德经》的思想精华。追求雅、庄、朴的艺术风格,以大雅之风营造空灵深邃之境,以平静之态解读《道德经》的悠远旷达,诉无言之教,呈雅风美韵,让先哲思想之光蕴含于清静淡泊之中;以朴素无华、不假文饰的本真意念,运用天地自然物象和社会人文https://www.xuexi.cn/325095b26c0ebd2b3a9e43644f6b4f66/cf94877c29e1c685574e0226618fb1be.html
11.读道德经感悟150字左右(优秀9篇)写读后感需要运用到平时所学的语言知识,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方法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好读道德经感悟150字左右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读道德经感悟15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道德经感悟150字左右篇1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说,政府的政策稳定、开明,人http://www.52gsc.cn/duhougan/183687.html
12.科学网—《道德经》:一篇被后人严重误读的科学论文四、写在最后的感悟 疫情宅家,闲心空欲,偶发激情,取当下某名家解读的《道德经》一书咬嚼。翻看注释,不知所云。仔细回味,非吾不知,是为“砖家”误人子弟也。遂查阅网络大神们的不同解读,稍解大意。然,众多疑惑仍未消尽。反复数日,悟之又悟,似有不说不快之冲动。故写下“后人误读”一文。《道德经》深遂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4380-132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