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应用
一、在师生双边体验过程中创建生态课堂
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道德经验,从学生的积累与教学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解开教材的束缚,创设道德体验的开放性情境。
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验式教学评价体系
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此相适应。体验式教学评价更重视过程的价值,更重视每个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学生依据教学评价来对自我进行调整,不断完善体验方式,引向新的学习,其核心是承认差异,促进发展。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反思、践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悟,对道德的构建,对行为的策划。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其坦诚观点,促使其个性化发展,这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品课学习态度、构建民主和谐的思品课堂和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间,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他写的《道德经》虽然文辞简炼,所蕴含的道理却至深至远,千百年来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可见,老子对人们影响深远啊!
书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经》中也不乏对水的赞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我觉得,水的精神是可贵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刚强。正如老子所说:“真正强大的不是刚强而是柔弱啊!”
因为水很柔弱,它没有争斗的心愿,所以它能够滋润万物,使万物茁壮成长。它从不轻视低的地方,总是往低处流。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无数的水滴汇成的,滴水还可穿石,这是水的力量。海上的波浪永不厌倦地拍打着礁石,无私的水永远滋润着万物,这是水的精神。
水从不争强好胜,它能忍让一切。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它会绕开,继续奔流。它又是那样谦虚,总是往低处流,从而汇成了江河湖泊。然而水又是那样的刚强有力,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比较系统的哲学书籍应该是我们中国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道”和“德”结合而生下的孩子就是哲学了。
《道德经》可以说无所不包含,绝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可是我们是不是捧着这仅有的五千言,就自满自足了呢?
不幸的事实就是这样,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对祖宗留下的国学经典只有顶礼膜拜,墨守成规,正如对国学中医一样,那些小学没毕业的中医名家们,在西方的医学发展到换心地步的同时,依然还在背诵着几千年前的口诀:“心主神明”呢!
自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奠定了哲学讨论的范畴之后。西方的哲学家们就从没有间断过继续科学而系统地发展他们的哲学。
尽管往大了说,哲学主要是思想方法,它并不完全取决于知识内容的新旧,可是,没有内容的哲学是空洞的,难道一天到晚开口闭口“阴阳”两个字,就说明你懂了哲学吗?这谁都会说,不是吗?!!
恕我冒昧,这些玄之又玄的字其实等于没有说,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猪者见猪,狗者见狗”,君不见现在的人们已经光着身子搞什么行为艺术,要求“回归自然”了吗?当然,更有甚者,竟然开始吃人肉了。
我毫不客气的讲,中国在基础理论领域是零的原因,就在于道德的沦丧,今天,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何在历史面前裹足不前的人,我想都是愚蠢与懦弱的。
古今中外对《道德经》的解释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客观性,寄希望于原著完全真实的再现。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因为,古人与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等等背景都不相同,我们有了不同于古人的“视界”,从某中意义上来说,解读实际上就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人类的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保留灌肠;口服肠道去污剂;血清内毒素;肠黏膜通透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我院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4岁,平均(44.9±9.8)岁;试验组中,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7岁,平均(45.8±8.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经临床确诊符合2010版中华医学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肝硬化确诊标准,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者;②排除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胆汁淤积、肾功能不全;③患者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获得批准。
1.3临床效果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中,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M(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内毒素水平,并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不良反应评分患者的Child-Pugh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l5.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通过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P>0.05,提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3讨论
肝硬化为是目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并发症、高致死率的疾病特征。除了肝功退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进一步导致自发性腹膜炎和内毒素血症,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及恶性循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均严重收到威胁。为避免肝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应及时接受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稳定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肝硬化病情的不可逆转[5-7]。本次研究,于2013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对肝硬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了比较,主要集中于保留灌肠与口服肠道去污剂的对比,初步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相较于保留灌肠,口服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均获得较好改善,患者预后佳,临床患者可考虑加大推广治疗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董娜.保留灌肠和口服肠道去污剂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895-896.
[2]陈炜萍.肠毒清颗粒治疗脾虚兼湿热内蕴型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6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2-24.
[3]ZabielskiR.InfluenceofIntestinalDetergentbyDifferentAdministrationonBowelMucosaPermeabilityandSerumEndotoxinLevel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2,15(2):674-676.
[4]赵瑞娟,姚萍.失代偿期肝硬化198例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975.
[5]储建坤,茹秀丽,杨涛,等.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4):270.
[6]陈渝萍,钟转华,梁月环,等.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4):204-207.
[7]俞逊婕,翁明钢,梁赣锋,等.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4-9.
[8]覃慧敏.肠道去污剂经不同途径给药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74-676.
党的十以后,“道德讲堂”作为各行业道德建设的新平台,在推动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园注重以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积极借鉴“道德讲堂”载体,将师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具体化、实践化,通过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感染身边的同事好友,带动幼儿的文明礼仪,不断探索科学的教育形式、良好的传播形式和公正的评价形式,从道德源头上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有效促进了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
一、让道德讲堂成为践行师德价值观的好形式
一是组织上有保障。确立了“组织引导、点面结合、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了开设“道德讲堂”的现实意义,将“道德讲堂”作为广大教师开展经常性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精心策划内容和形式,建立活动档案,撰写心得体会,将教师参与“道德讲堂”活动情况作为年终推优评先的重要条件,营造了师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实施中有标准。按照“四有”标准,不断推动“道德讲堂”规范化、持续化运行。有阵地:设立专用教室,配备电教设施,布置讲堂环境,确保了硬件到位。有制度:建立细致的管理标准,分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目标,明确了课时安排和学习守则。有队伍:注重内部挖掘,对内推选各级优秀教师组建道德理论宣讲队伍,对外聘请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妇联以及幼儿家长等外部专家担任宣讲嘉宾,确保了宣讲队伍素质过硬。有活动: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合理安排“道德讲堂”的活动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并做好记录。
三是创新活动流程。明确“唱、学、诵、讲、悟、送”,道德讲堂“六个一”特色流程,即唱一首道德歌曲,学一名道德模范,诵一段道德经典,讲一个道德故事,悟一次道德真理,送一份吉祥祝福。通过“理论说教+行为实践”的形式,带动广大教师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提高价值观念。
二、让道德讲堂成为汇聚师德正能量的好载体
“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是“道德讲堂”的主要形式。去年以来,我园共举办了4期不同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参与教师超过百人,已经成为全园提升教师素质、汇聚师德正能量的有效载体。
一是唱响了好人好事。全员发动评议身边人、推选身边事,凡是孝亲爱老、助人为乐、敬业爱岗等事迹突出的人,均可作为“道德宣讲员”走进“道德讲堂”讲述自己的感人故事,在全园弘扬了“学好人、讲好话、走好路、做好事”的正气。
二是践行了道德承诺。广大教师经过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听道德故事、颂道德经典、送吉祥祝福等环节后,心灵都会有所触动,坚定了“做一名师德高尚幼儿教师”的崇高信念,主动制定道德承诺,自觉接受同事和家长的监督,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警醒的理想效果。
三是带动了行为意识。“道德讲堂”不仅在理论上升华,而且带动了教师爱园、爱岗、爱孩子的行为意识。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园内的公共卫生整洁了,走廊文化丰富了,班级环境创新了,幼儿素质提升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纷纷感叹,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是提升了文明素质。“道德讲堂”使我园教职员工文明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广大教师主动“知礼”、善于“讲礼”、相互“劝礼”、定期“巡礼”已历练成一种习惯,同事间和谐互助、家园间相互尊重、师生间互敬互爱已固化为一种模式,文明礼仪之花已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三、让道德讲堂成为引领师德新风尚的好平台
在活动开展中,我们注重激发教师队伍的道德潜能,大力倡导“以学立德、以德修教、以教立业”,将“道德讲堂”的内涵延伸到幼儿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尚德、修德、守德之美在教师队伍中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园本文化体系。
一是师德建设氛围愈见浓厚。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性,兼顾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在大班级部设立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文明礼仪长廊”,通过漫画看板、故事墙等形式生动地阐述文明道德内涵,以直观、轻松的方式让广大师生接受道德教育,学习礼仪行为。
二是道德文明观念常抓常新。推行“家园共建”机制,发起了《幼儿园文明教师公约》《幼儿园文明家长公约》和《幼儿园文明小标兵公约》,配套完善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体系,做到道德文明建设有制度、有监督、有评价。定期组织教师重温《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教师的道德观念逐步提升。
三是师德楷模典型层出不穷。随着“道德讲堂”的深入,我们推出了以“弘扬凡人善举、传递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师德模范内树外推活动,成就了一大批先进典型。“齐鲁十杰”“师德标兵”“三名工程”得主齐聚我园;2位教师获“全国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工作者”;22位教师获“全国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优秀教师”;38位幼儿获“全国文明礼仪之星”“全国文明礼仪小标兵”;幼儿园荣获“全国文明礼仪教育优秀组织奖”……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增强了师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团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