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

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

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

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

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

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

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

讼,是战争之意。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需,是等待之意,等待是为了居于“飞龙在天”这个“九五”的最高位置,从而获得光明前途。老子解释说等待是为了蓄藏精力,是保养身心、治理国家的最重要原则。

师第七比第八

师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

比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九章

师,是群众之意。师卦的卦象是水在地下,寓意君子要用爱心保护人民、养活大众。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溪谷之下游。使大众归于正道,就可以在天下称王,正是由于君子“善下”的品德。

比,下坤上坎,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得君位者为比,得臣位者为师,其理明矣。

小畜第九履第十

小畜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章

履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章

小畜即小有收获,小畜卦告诫人们还要继续努力。善于知道别人、善于战胜别人、知道满足,这些在老子都只是小畜,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勉力勤行才是目的。因为要长久必不可丧失基础,正如死而不忘道才是长寿。

履即鞋,卦说的是人踩在老虎尾巴上而没有危险。怎样才能做到呢?老子认为顺其自然可以避开死亡,因而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老虎,进入敌阵中不不带铠甲和兵器。

泰第十一否第十二

泰卦与否卦,《道德经》主要有关章节为第二、十五、十六、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七、四十、四十二章

“乾”“坤”不可分割,由两者构成的泰卦与否卦亦不可分开来理解。泰即通泰,否即否塞,但两者又可相互转化,此两卦充分体现了《易》的辩证智慧。《道德经》中有多章的句子和它们的解释十分相近。泰卦有“小往大来”,老子说“重为轻根”;泰卦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老子说“二生三,三生万物”;泰卦告诫君主帮助自然演化,老子认为君主能守住“道”的无为,万物就会自然教化;泰卦说“无往不复,天地之际也”,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复命曰常”。否卦告诫人在吉利时应该有警惕之心,老子也认为善道者小心谨慎如冒着严寒趟水过河。否卦认为顺应天命没有害处,“顺其自然”正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同人十三大有十四

同人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章

大有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四章

同人,是众人的意思。同人卦认为集体行为(离)顺应天道(乾)所以大家都吉利。老子认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运行,圣人与世无争反而在众人中领先。

大有即大吉利,它的卦像是火在天上烧,告诫人们做时要顺应天道。老子认为应该以“道”、“德”两个原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谦第十五豫第十六

豫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四章

谦即谦虚,老子认为谦虚应该如“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和处于百谷之下又成其王的“江海”。老子还把“道”的谦称为“玄德”。谦卦认为对天、地、鬼神、人来说,都是减少盈补充谦的。老子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来批判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情况。他更深刻地提出,“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豫即顺时,豫卦由雷(运动)和坤(柔顺)构成,是顺时而动的意思。老子认为处理事情要从细小出着手而且必须有恒心,顺着事物的发展而不以个人欲望妄为。

随卦第十七蛊卦第十八

随卦和蛊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七、六十五章

临卦第十九观卦第二十

临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

观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七章

临,是治理的意思。临卦的卦象是泽在地下,寓意君主治理人民却自居下位,老子把这种君主比喻为“江海”。(参考师卦)老子认为圣人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才能在百姓之前作领导。

观即观察,观卦提醒人注意观察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对于观的最高境界,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圣人能“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噬嗑卦第二十一贲卦第二十二

噬嗑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三章

贲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二章

噬嗑,是口里有东西在嚼的意思。噬嗑讲的是治狱,它由火与雷构成,象征赏罚严明。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贲,是指用五颜六色进行文饰。贲卦由在上的山和在下的火构成,寓意文饰不离根本。老子认为圣人治理的主张是为解决温饱而不是追求声色悦目。

剥卦第二十三复卦第二十四

剥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五章

复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六、二十五、四十章

剥,是剥落的意思。剥卦告诫君子应该尊重自然消长盈虚的规律,要厚待人民。剥卦还举例说,君子乘坐华丽的车子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老子指出,统治者赋税过重老百姓会挨饿,并认为统治者清淡无欲才能消除社会上的贫困和动乱。

复既反复,复卦寓意自然规律循环不息。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周行而不殆”,“远曰反”都是复的意思。老子认为,万物最终都要各自返回本原,称为“静、“归根”,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无妄卦第二十五大畜卦第二十六

无妄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七章

大畜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章

无妄即无故意,无妄卦告诫人们要抚育万物、做事要合乎正道才能大吉大利。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会自然教化。他指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欲望会萌动起来背离正道,这时候就需要用“朴”来镇定它,那么天地万物将会自然安定。

大畜,是大有收获的意思。大畜的卦象(下乾上艮)是太阳(乾)照耀于山中(艮),寓意人应该像万物吸取太阳光一样了解前人的品德善行来培养和完善自己。老子以寓问于答的形式提出个人自我表现修养的指导思想。自身精气能不与形体分离吗?运气周身能如婴儿一样平和吗?心无杂念能像明镜一样一尘不染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够不用才智吗?面对纷纭的万物能够安静柔弱吗?明理通达能够不依靠知识吗?

颐卦第二十七大过卦第二十八

颐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四、五十、五十一章

大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九章

颐,是养生的意思。颐卦的养生之道不单是个人的养生,还包括天地养育万物和圣人养育万民。颐卦告诫君子要谨慎言行和节制饮食,还认为人服从养生常理,即使危险也将吉利。老子关于养生的观点可参考履卦,他还更进一步认为养生过度会损害生命。天地运行和圣人养育万物都是无私的,这种广阔的胸怀老子认为正是生命的长久之道。

大过,是大得过了头的意思。老子认为,积累达到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锻的很锐利不能长久守住,金玉满堂没有谁能保藏得住,富贵而骄就给自身种下灾祸。

坎卦第二十九离卦第三十

坎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三、七十八章

离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二章

坎,是水坑的意思。坎卦的卦象是一个又一个的水坑,寓意险阻重重。水是柔弱的,它却造成重重险阻,坎卦饱含辩证法。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离,是依附的意思。离卦的卦象是太阳天天升起,象征光明普照四方。老子认为能看见的常道叫做明,运用常道包含着的光返照内在的明,就能认识自我,并以智慧之光览照万物。

咸卦第三十一恒卦三十二

咸卦和恒卦,《道德经》的对应章节为第二章

老子认为交感是对立统一这个永恒规律的体现,“无”和“有”的交感更是万物的源泉。老子更提出世界的六大对立统一: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人看到了对立统一这个规律,天地万物自然都是可以认识的。老子认为前后相互衔接是永恒的,因对立面不断在相互转化。

遁卦第三十三大壮卦第三十四

遁卦,《道德经》的对应章节为第九章

大壮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四章

遁即隐遁,指的是君子隐退。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大壮即大者强壮,大壮卦告诫君子行事要光明正大。大壮卦认为大者强壮也不能莽撞,不然就会被困。老子感叹,“道”广泛博大啊!左之右之无往不在。他认为,圣人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

晋卦第三十五明夷卦第三十六

晋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七章

明夷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一章

晋,是进取的意思。晋卦的卦象是太阳(离)照耀着大地,万物沐浴光辉。老子认为圣人应该以万事万物作为自己的借鉴。他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常善救物,故物无弃物”。

明夷,是内在光明的意思。明夷卦告诫君子治理人民要用外表隐晦、内心明察的方法。老子认为,举止行为有大德表现的人只追随于“道”,“道”是隐微幽暗的,但那里却含有万物的本质,那本质甚至很真实,还包含了可以验证的内容。

家人卦第三十七睽卦第三十八

家人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八章

睽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章

家人卦,告诫人们在家庭中要各尽所责,每个家庭搞好关系了,社会自然安定。老子认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谐,于是才会提倡孝道和慈爱。

睽卦的卦象是火往上烧、水往下注,寓意万物形态各异才能各具有秉性而成物类,人类也是有男女两性才能生儿育女。老子提出万事万物的相对是统一的,并认为其中的道理远望而茫然不可知,永远存在而没有尽头。

蹇卦第三十九解卦第四十

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三章

解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一章

蹇,是困难的意思。蹇卦的卦象是山上有水,寓意人行路艰难。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解即解放,解卦和屯卦同样是由震(雷)和坎(水)构成,只不过位置相反。屯卦象征生命的产生,解卦象征生命的成长。老子认为“道”(屯)生育万物,“德”(解)畜养万物,物质构成万物的形态,形态构成万物的种类。

损卦第四十一益卦第四十二

损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八章

益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五章

损是减损,益是增益,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关于损卦的《道德经》解释,可参考地山谦卦。

益卦认为天地万物的增益是没有限量的,对此老子说,“道冲,而用之弗盈”。

夬卦第四十三姤卦第四十四

夬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四、八十一章

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二章

夬即冲开、去掉,是决断的意思。夬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老子告诫人们,用脚尖站立不能持久,跨大步不能远行;自我显露不能自明,自以为是不能显扬,自我夸耀不能见功;自以为贤能不能当领导。他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姤卦寓意阴阳遇合,万物繁荣生长。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萃卦第四十五升卦第四十六

萃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二章

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四章

萃,是聚集的意思。萃卦告诫君子修理兵器,戒备以外的叛乱。老子说,“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认为兵器以锋利、便于砍杀为上等,但不要对此加以赞美。

升即上升,升卦的卦象是土中生木,寓意万丈高楼从地起。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困卦第四十七井卦第四十八

困卦与井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二章

困即困难、受困。困卦由上兑下坎构成,兑通悦,寓意身处困境仍不放弃。困卦认为,君子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坚持信念。

井即水井,井卦的卦象是木桶下水打上水来。井卦告诉君子要鼓励人民互相帮助。

老子教育人面对困境,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正直。他认为圣人应该成为百姓的典范。

革卦第四十九鼎卦第五十

革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七章

鼎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章

革即变革,革卦认为变革是文明而和悦的,纵使开始人们怀疑变革,但最终变革会得到人们的信任。老子认为最好的变革就是“无为”——顺应事物的发展去作为。他认为变革被怀疑是因为变革中有欲望萌动,不过欲望最终会因为发展顺应规律而被镇定。

鼎象征烹饪,鼎卦告诫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人要恪守其清静。

震卦第五十一艮卦第五十二

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六章

艮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八章

震即雷,震卦认为君子应该从恐惧中反省自己。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告诫人与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尺度。

艮即山,它的意义是静止。艮卦认为动和静都不失其时,前途才会光明,并告诫人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老子说,“善为士者不物,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些都说明“静”的重要性。老子强调与人无争的美德,也是要人思考自己应该思考的问题。

渐卦第五十三归妹卦第五十四

渐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

归妹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六章

渐即渐进,渐卦认为人有诚实而谦虚的品德是无往不利的。老子认为,圣人对百姓表示谦下,这样圣人在百姓之上百姓不认为沉重,在百姓之前百姓不认为有妨碍。

归妹说的是嫁女,归妹卦认为婚姻是大事,对人类很重要。出征占卜到归妹卦是凶险的,因为战争会令妇女失去丈夫。老子说,“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他认为天下最大的祸害是贪得无厌。

丰卦第五十五旅卦第五十六

丰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一章

旅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三章

丰,是大的意思。丰卦的卦象是电闪雷鸣,这是重大的天象,人如果能领悟到这个天象,必有巨大成就。对于大启示,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巨大的成就,他说,“大器晚成”。

旅即旅行,旅卦的卦象是山上有火,告诫人们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山火。老子认为,如果我确实有智慧,就要走在大路上,怕就怕走上邪路。

巽卦第五十七兑卦第五十八

巽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五章

兑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七章

巽,是顺从的意思。老子认为谁执守住大“道”的法象原则,天下人就会归顺于他。

兑,是和悦的意思。兑卦认为和悦之道的伟大作用就在于能使人民勤勉奋进,共济时艰。

老子说,“以正治国”,他认为以清静无为的策略来治国,百姓会潜移默化,社会就会和谐。

涣卦第五十九节卦第六十

涣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三章

节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五章

涣,是流动的意思。涣卦的卦象是风吹水动。老子认为流动应该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极其坚硬的东西内穿行无阻;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中。

节即节制,节卦认为天地由于有节制,所以形成了四时节令。老子认为贪求生活享受是祸根,任性使精气耗损就是逞强;万物壮盛都极至而过早衰老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就会过早灭亡。

中孚卦第六十一小过卦第六十二

中孚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九、七十章

小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七章

中孚,是心中有诚的意思。中孚卦认为,人的内心有诚是与天理相感应的。老子认为战争中心怀“哀”态的一方往往会取得胜利,圣人就好比外穿粗麻衣衫,怀内揣着宝玉一般。

小过即小错误,小过卦占卜的结果是做小事吉利。老子认为圣人是不做“大事”的,因为他会在事件还未显露时就已经处理好了,所以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

既济卦第六十三未济卦第六十四

既济卦与未济卦,《道德经》对应为整书

既济,是已经成功的意思;未济,是没有成功的意思。《易》把未济放在既济之后,寓意成功是暂时、相对的,没有成功却是永恒。“道”是完美的,它“周行而不殆”,“独立而不改”,是“无”和“有”的统一。“道”的规律和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既济”。“道”所产生的天地万物是循环不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未济”。

THE END
1.道德经与易经关系之对应蛊,是教化的意思,蛊卦提醒君子教化万民。两卦是相关的,因为君子受跟随自然有教化的责任。老子认为圣人应该用“道”来启发人民的纯朴,使人类社会与万物一起返归淳朴然后顺应自然。老子还把君主分为三种,最后的君主建功立业了百姓却是我们顺乎自然。 临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 https://www.meipian.cn/2z9hdlwo
2.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爱问知识人虽然两者在学术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和促进。通过对道德经和易经之间关系的探究https://iask.sina.com.cn/b/new2FAmNysboap.html
3.陈沛亮老师—易经和道德经玄妙关系的专家易道学体系创始人陈沛亮老师自幼道缘深厚,承蒙多位明师隐士指点修习奇门六壬等易术。后深感传统根文化普及之重要性,遂全力为道德经、易经的普及工作奔走呼号,并致力于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多年来全国各地演讲超600场。 陈沛亮老师是首个在学术上深度破译易经和道德经玄妙关系的专家。把易经的64卦和道德经的81章进行了深入地解析配比https://www.58kaocha.com/h-nd-647.html
4.《易经》和《道德经》哪个出现的更早?二者又有怎么的关系呢?新浪视频秒拍 打开新浪新闻 发现更多精彩 打开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最新的video播放 00:00 03:16 03:16 《易经》和《道德经》哪个出现的更早?二者又有怎么的关系呢? onetart 说说你的看法 0 打开APP https://k.sina.cn/article_6586763998_m1889a0ade00100fy9v.html
5.[柚声]《易经》总体思想与先秦道家儒家的关系摘要:就《易经》思想的儒道之争,本文另辟蹊径:从占卜心理学入手,指出十翼旨在增加《易经》含蓄多意的神秘性以及与当代人生活的相关性,不足以改变《易经》原有思想体系;孔子晚年好易,其心态近于庄子的美学追求,而与孟子的心学式自我超越不同。从社会形态入手,指出汉初信仰道家与两晋南北朝时代的道家思想流行均与地方http://zhouyi.sdu.edu.cn/info/1070/1492.htm
6.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与相同之处道德经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强调了“仁”的概念,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准则;而后者则是一部阴阳五行的哲学著作,强调“道”的概念,以及调和自然界的秩序。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又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756892/article/details/129457502
7.《论语》《道德经》《易经》开篇第一句话代表的人生智慧内涵!论语,开篇头一句,就指明了内涵,修身,乐道,宽恕。这样的人际关系哲学智慧。 2、《道德经》开篇,就是“道之道,非常道。” 人人耳熟能详。但是鲜有人知道内涵。这句话,现代翻译就是,成功之道,就是与众不同。 反者道之动,后其身而身先,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道德经接下来通篇的思维就http://www.mou5.com/m/?post=953
8.《道德经》全文81章节总章解读引导篇唐代,因皇帝与老子同姓李氏,故大力提倡道教,设置崇玄学,令生徒论习《道德经》,道俗学人,先后注《老子》的名家有孙思邈、傅奕、尹知章、成玄英、唐明皇、李荣、强思齐、杜光庭等。 宋代注解《老子》亦多名著,道士陈景元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10卷,范应元撰《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2卷,有《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本https://www.douban.com/note/8508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