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及其相关解读:中国哲学在西方的传播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在百年建社史中,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不断推出各类中国经典著作的优秀译著与英文解读。该系列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例如,对《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管子》等反映中国古代各家思想的典籍、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点击此处了解详情:)等研究性文本或文学作品的翻译与研究。

这些作品的撰写风格严谨细致、清晰权威,贴合中华文化基本常识与特色,受到来自学术界的大力认可,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学术沟通和文化了解搭建了文字的桥梁。

本期【普林斯顿译介经典】栏目将为大家介绍被誉为“群经之首”的中国哲学典籍《易经》的系列译本,及其在传播过程中对西方思想界产生的重要影响,其中包括了在西方世界流传最广的译本,及著名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Wilhelm)和他同为汉学家的儿子卫德明(HellmutWilhelm)对《易经》所做的评注。

PUP的《易经》系列出版物由被誉为“中国精神世界的马可·波罗”的20世纪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Wilhelm)领衔。他将《易经》由中文翻译为德文,其作品又被翻译为世界其他语言,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

一位传教士的使命

在现有的几十种《易经》译本中,卫礼贤(RichardWilhelm)的德语译本独占鳌头。

卫礼贤是一名学者、语言学家,也是一位传教士。1873年,卫礼贤出生在德国,22岁时被任命为新教牧师,26岁时(1899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移居中国青岛。彼时正值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1897年),激化了当地民众与传教士之间的矛盾,义和团运动爆发。尽管最终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但这样的冲突事件让卫礼贤意识到语言与沟通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学习中文。

卫礼贤和劳乃宣一起建立了青岛第一座图书馆,关系越来越密切,也是经由劳乃宣的推荐,卫礼贤走进了《易经》的世界。在劳乃宣的帮助与共同合作中,卫礼贤花费近十年完成了《易经》的德文译本,此后该译本又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在西方广为流传。

TheIChingorBookofChanges

卫礼贤在中国居住了20年,他最初来中国的使命是让更多中国人能够皈依基督教,然而最终转变最为深刻的却是他自己的精神与信仰。他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使命--用翻译为中西宗教与文化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

荣格与《易经》的相遇

卫礼贤翻译的《易经》德文译本并不是《易经》的第一个外语译本,甚至在刚问世时也并未在学术界引起大的反响。要谈该译本后来的广泛影响力,就离不开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

1924年,《易经》德文译本问世后,卫礼贤便将工作重心由翻译转向了演讲与教学。荣格在遇到他之前,已经很熟悉一版英译本的《易经》,但他认为相比之下卫礼贤的德译本要更准确,因此他也更为推崇。

PsycheandSymbol:ASelectionfromtheWritingsofC.G.Jung

对荣格来说,治愈灵魂的关键、他治疗工作的基石正是人类经验的原型,这一原型源自最深层的无意识心灵,并在艺术和宗教的普遍符号以及特定人群的个人符号创造中得以显现。本卷解释了这些符号的功能和起源。此外,本书还包括《易经》CaryBanes译本的前言、Synchronicity:AnAcausalConnectingPrinciple的两章,"PsychologicalCommentaryonTheTibetanBookoftheDead"以及"CommentaryonTheSecretoftheGoldenFlower"。

Synchronicity:AnAcausalConnectingPrinciple.(FromVol.8.oftheCollectedWorksofC.G.Jung)

荣格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对巧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科学理性无法充分解释的现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与爱因斯坦讨论了这些想法,但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中,他第一次使用了“共时性”一词,来自于阅读《易经》产生的独特心理学见解。与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WolfgangPauli的长期通信和友谊激发了荣格对共时性思想最终成熟的阐释。本书初版于1952年,此版本为再版,连同大量的历史和当代材料,描述了荣格为检验他的理论而进行的一个占星实验。共时性揭示了荣格对广泛精神现象的研究。

这本平装版的荣格经典作品包含一个新的前言,来自伦敦大学学院菲利蒙教授SonuShamdasani。

JungonSynchronicityandtheParanormal

荣格一生都对超自然现象感兴趣,在他颇具影响力的共时性理论中最为显著,本书清晰阐述了他的开创性贡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备受争议的领域。

埃塞克斯大学精神分析研究中心客座教授RoderickMain在引言中讨论了荣格的超自然现象经历与观察,及其对他共时性理论的影响,以及理论本身的中心思想。这些选集包括荣格关于中观恍惚现象、精神和闹鬼的著作,分析心理学发展和实践中的异常事件,以及占星术和易经的占卜技术。这本书还包括荣格的短文“论共时性”,以及荣格关于超心理学、占星术实验和身心关系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品。

荣格对共时性和超自然现象的论述是荣格个人和职业发展的根基。RoderickMain深入探讨了同步性理论,澄清了长期以来困扰荣格读者的问题。

西方易学的研究动向

德译本完成之后,卫礼贤并没有停留在对《易经》的翻译上,他也是一位易学家,其译本同时也是学术著作,包含了他的评注。卫礼贤的儿子卫德明(HellmutWilhelm)是他的易学传人,卫德明是华盛顿州立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他在继承父亲基本学术立场的基础上,系统完善了自己的易学观。PUP持续出版研究《易经》的重要著作,其中就包括卫礼贤与卫德明对《易经》的阐释。

UnderstandingtheIChing:TheWilhelmLecturesontheBookofChanges

这本书最初出版了两卷,卫德明的Change:EightLecturesontheIChing和卫礼贤的Lecturesonthe'IChing':ConstancyandChange。

此外,PUP的《易经》系列重要著作还有哈佛大学宋史专家包弼德(PeterK.Bol)等学者从宋朝思想史的角度对《易经》的解说,以及屡获重要学术大奖的《易经》传,易学思想在西方的流行经久不衰,离不开这些学术成果的出版,同时,西方国家的易学热也推动了当代易学的全面复兴。

TheIChing:ABiography

《易经》作为占卜手册,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时期《易经》被视为儒家经典,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部作品对整个东亚的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政治、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将《易经》思想带入欧洲,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时期《易经》传入美国。本书中,莱斯大学历史学教授RichardSmith讲述了这个神秘的、曾经鲜为人知的书如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阅读与分析最为广泛的文本之一的故事。

本书中,Smith追溯了《易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演变,解释了其复杂的结构,在不同文化中的多种用途,以及它持久的吸引力。他描述了日本、韩国、越南和西藏的本地信仰和习俗如何“驯化”了这部典籍,并思考了这部中国经典能否与《圣经》或《古兰经》等宗教书籍相提并论。Smith还研究了《易经》是如何以数十种语言出版,为全世界数百万人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和灵感的,其中包括西方的狂热崇拜者,如莱布尼茨、荣格、菲利普·k·迪克、艾伦·金斯堡、赫尔曼·黑塞、鲍勃·迪伦、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贝聿铭。Smith为这本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受尊敬的书籍作传,他向我们展示了这本神秘的古籍是如何风靡全球的。

SungDynastyUsesoftheIChing

ResearchesontheIChing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IulianShchutskii试图探究《易经》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以及这些术语在编写时的含义。因此,他回到原文,研究它的语言结构,并根据书中的形象和思想来审视其概念,而非通过大多数西方学者研究这本书的先入为主的结构。

THE END
1.道德经与易经关系之对应蛊,是教化的意思,蛊卦提醒君子教化万民。两卦是相关的,因为君子受跟随自然有教化的责任。老子认为圣人应该用“道”来启发人民的纯朴,使人类社会与万物一起返归淳朴然后顺应自然。老子还把君主分为三种,最后的君主建功立业了百姓却是我们顺乎自然。 临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 https://www.meipian.cn/2z9hdlwo
2.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爱问知识人虽然两者在学术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和促进。通过对道德经和易经之间关系的探究https://iask.sina.com.cn/b/new2FAmNysboap.html
3.陈沛亮老师—易经和道德经玄妙关系的专家易道学体系创始人陈沛亮老师自幼道缘深厚,承蒙多位明师隐士指点修习奇门六壬等易术。后深感传统根文化普及之重要性,遂全力为道德经、易经的普及工作奔走呼号,并致力于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多年来全国各地演讲超600场。 陈沛亮老师是首个在学术上深度破译易经和道德经玄妙关系的专家。把易经的64卦和道德经的81章进行了深入地解析配比https://www.58kaocha.com/h-nd-647.html
4.《易经》和《道德经》哪个出现的更早?二者又有怎么的关系呢?新浪视频秒拍 打开新浪新闻 发现更多精彩 打开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最新的video播放 00:00 03:16 03:16 《易经》和《道德经》哪个出现的更早?二者又有怎么的关系呢? onetart 说说你的看法 0 打开APP https://k.sina.cn/article_6586763998_m1889a0ade00100fy9v.html
5.[柚声]《易经》总体思想与先秦道家儒家的关系摘要:就《易经》思想的儒道之争,本文另辟蹊径:从占卜心理学入手,指出十翼旨在增加《易经》含蓄多意的神秘性以及与当代人生活的相关性,不足以改变《易经》原有思想体系;孔子晚年好易,其心态近于庄子的美学追求,而与孟子的心学式自我超越不同。从社会形态入手,指出汉初信仰道家与两晋南北朝时代的道家思想流行均与地方http://zhouyi.sdu.edu.cn/info/1070/1492.htm
6.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与相同之处道德经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强调了“仁”的概念,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准则;而后者则是一部阴阳五行的哲学著作,强调“道”的概念,以及调和自然界的秩序。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又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756892/article/details/129457502
7.《论语》《道德经》《易经》开篇第一句话代表的人生智慧内涵!论语,开篇头一句,就指明了内涵,修身,乐道,宽恕。这样的人际关系哲学智慧。 2、《道德经》开篇,就是“道之道,非常道。” 人人耳熟能详。但是鲜有人知道内涵。这句话,现代翻译就是,成功之道,就是与众不同。 反者道之动,后其身而身先,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道德经接下来通篇的思维就http://www.mou5.com/m/?post=953
8.《道德经》全文81章节总章解读引导篇唐代,因皇帝与老子同姓李氏,故大力提倡道教,设置崇玄学,令生徒论习《道德经》,道俗学人,先后注《老子》的名家有孙思邈、傅奕、尹知章、成玄英、唐明皇、李荣、强思齐、杜光庭等。 宋代注解《老子》亦多名著,道士陈景元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10卷,范应元撰《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2卷,有《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本https://www.douban.com/note/8508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