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篇二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莫能胜之。
篇三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