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师汇总十篇

坚持育人为先的理念,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服从安排,团结关心周围的同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三、班级管理方面: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做到勤管、严管、善管。为了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我利用班会、队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大队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了大家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了他们热爱集体的意识。注重加强班干的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工作热情、有独立处事能力的班干部。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我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让他们认真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以促使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

四、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体会:

五、不足之处:

一、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

二、教会学生阅读

三、注重学生平时对国学知识的掌握

国学知识是中国上下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得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学习语文、历史等知识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涉猎,除去其中的解题技巧等内容以外,大部分都是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举例来说,最明显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或中华美德的浓缩,如孟母三迁、完璧归赵、远交近攻等。也正是这些国学知识的熏陶,使得每个学生都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因此,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敦促学生平日里多积累国学知识,可以是历史小故事,亦可以是上文提及到的成语,还可以是古诗文等,要尽量做到每日积累,每日有所收获,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底蕴、外在气质都会同步提高。而且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或中考中也有很多对于成语、病句的考查,学生日常积累的多,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Sixth-gradeStudents'LanguageExamAnxietyinOurSchool:Characteristics,Incentives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Thispaperuseofliterature,interviews,questionnaires,mathematicalstatistics,ofthe108studentsoftheHui'anasixth-gradelanguageexamanxiety.Explorethestatusofsixth-gradestudents'languagetestanxiety,incentivesandcountermeasures,toprovideausefulreferenceforthe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reform.

Keywordssixth-gradestudnets;Chinese;examanxiety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惠安某小学六年级学生108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访谈法

本研究访谈了部分被调查学生和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位专家,为编制对策问卷提供素材与理论支持。

1.2.3问卷调查法

我校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考试焦虑研究,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辅以开放式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惠安某小学年级学生共108人,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89%。其中,女生46人,男生62人。

在分析量表的调查结果和再次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设计对策的调查问卷,对策问卷采用当面填写当面回收的方式,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4位教育教学专家和8位一线语文骨干教师进行调查。

1.2.4数据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焦虑及考试焦虑

焦虑是指对外部事件或内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它涉及轻重不等但性质相同因而相互过度的一系列情绪,最轻的是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心理害怕和惊慌,最重的是极端恐怖,从表现形式上,它至少包括主观紧张不安的体验、行为上的运动不安以及植物唤起症状。①

考试焦虑(examineanxiety)是焦虑的一种,它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水平、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的影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②

2.2我校六年级学生语文考试焦虑特点与分析

2.2.1焦虑的症状分析

表1为焦虑学生与不焦虑学生在本次调查中各症状的分布情况。由表1可知,表中所列症状在非焦虑人群也可能出现,但与焦虑人群相比,症状出现的频度及强烈程度较小。通过对两样本均值差异性检验可知,两者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说明表中所列症状可以作为语文考试焦虑自我诊断的依据。

2.2.2焦虑的程度分析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受多因素影响的,但就焦虑的品质而言,焦虑的程度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最大。

从图1可以看出,我校六年级学生语文考试焦虑程度的分布中,适度焦虑人群的比例为:74.3%,无焦虑人群的比率为10.9%,重度焦虑人群的比例为14.8%。由于适当的焦虑程度对学生的考试而言是有利的,并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反会使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兴奋性高,并且还会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因此,需要引起语文教师注意并进行适度干预的是那些焦虑程度为重度焦虑和没有焦虑的学生。对于那些重度焦虑的学生,语文老师应在平常的教学中,了解学生产生焦虑的主要诱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而对于那些无焦虑的学生,由于无焦虑的成因与学生平常学习成绩的高低有关,因此,学习成绩高而无焦虑的学生,可以理解为学生对自己有自信,由于学习成绩低而无焦虑的学生,需要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其加强思想教育。

2.2.3焦虑的性别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六年级学生语文考试焦虑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对本次调查的数据进行性别方面的分析。

2.2.4诱发焦虑的主要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引起我校六年级学生语文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在收回的108份有效问卷中,对学生所提出的焦虑诱因进行MicrosoftExcel分析。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2对策

运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回收12份有效问卷进行帕累托截集。

从表4可以看出,12位专家对我校六年级学生语文考试焦虑提出的主要对策,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家长建立合理的期望、学校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引导、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多渠道建立师生交流平台等。

shāowēitūqǜmiè

光生轻

二、查字典填空。(6分)

1.“照耀”的“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

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光线射在物体上;②照相、摄影;③按照、依照;④对着、向着。在这个词中应选种解释。“照敌人开枪”中“照”应选种解释。

2.“乃翁”中“乃”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画,第一笔是。

3.“木屑”中“屑”的音节是,结构是,组词、。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起床、放学、吃饭、上学

2.食品、面包、蛋黄面包、面食

3.收获、耕地、田间管理、播种

4.秋天、冬天、夏天、春天

四、理解字、词的意思。(10分)

1.写出下面句中加黑的字词的意思。

①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的,要经过人的选择和琢磨。有经验的人看了开采出来的石块,就清楚它内在的含蕴,懂得它的价值,知道它可以做成一件什么器具。

②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给加黑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

我怎么能连累你哪?

你可千万不要累戒不改。

A.牵连B.屡次;连续C.积累

②“陆续”的意思是。

A.坚持下去。

B.先先后后,接连不断。

C.从没有停过,一个接一个。

五、句子。(8分)

1.用横线画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①我看见小丽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值日。

②我们去公园玩可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③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

2.扩写下面句子。

这是小站。

_____________

3.缩写下面句子。

红四团取得了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写具体。

三月,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填空。(8分)

1.《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后二行诗是________________。这二行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有几对燕子_________了。落在_______上。__________的天空,几_________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___________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__________。

七、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0分)

1.“晕”是多音字,它的音是“y&n”、“y)n”。

2.《夜莺之歌》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中“需要它”指的是“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4.“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即使……也”。

5.“包蕴”的口语是“包含”。

6.写表扬稿,要写明被表扬的是谁,做了什么好事,最后写上表扬人的姓名和日期。

7.“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是比喻句。

8.“这些奇异的云彩,有的像羊群,在慢慢地走动;有的像一床又厚又大的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中所有的标点都是正确的。

9.“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段话是“动态描写”。

10.《挑山工》是以人物命题的。

八、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3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九、作文。(25分)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怎样讲究仪表美。

教师:观察学生在仪表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学生:想想自己在讲究仪表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想法和问题。

2、预防血吸虫病: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师:放大的寄生虫生活史挂图,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

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

4、毒蛇咬伤的防与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被蛇咬伤。

2、使学生初步了解无毒蛇和毒蛇咬伤的判断方法。使学生了解毒蛇咬伤现场处理的简单办法。了解无毒蛇和毒蛇咬伤的判断方法。

5、预防狂犬病:使学生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很危险的急性传染病。使学生知道家畜都可能带有狂犬病病毒。使学生了解狂犬病的一般症状。

6、预防疥疮:让学生知道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传染病。使学生了解疥虫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及一般生理特征。了解疥疮的一般症状,知道疥疮的传染方式和治疗疥疮。

7、预防烧伤和烫伤: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7分)

1.

(4分)默写《墨梅》诗句

吾家洗砚池边树,________。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

2.

(6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洗砚

淡墨

乾坤

3.

(3分)我会填。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4.

(3分)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5.

(11分)看拼音,写词语。

yǒu

shuì

jiào

zuǐ

ba

qiāo

yáo

yuǎn

shī

yǐn

liào

lún

liú

píng

二、问答题

(共2题;共10分)

6.

(5分)读古诗《石灰吟》,翻译整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

(5分)读诗《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颜色指什么?

三、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

8.

(17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猫改吃素(sù)

有人养了一只猫,那只猫很会捕鼠,老鼠们都怕它。

一天,那只猫的脖子上戴了一串佛(fó)珠。老鼠们看到了,很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猫念佛吃素了!”于是老鼠们便前去向猫表示(感激

感谢)。

谁知老鼠们来到猫面前的时候,猫却突然大叫一声,扑过来,一连咬死了好几只老鼠。那个最先(发明

发现)猫戴佛珠的老鼠,急忙逃窜,总算是脱了险。回到洞里,它心有余悸(jì)地对其他老鼠说:“猫改吃素以后,比以前更凶狠了!”

(1)选出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表示________(感激

感谢)

最先________(发明

发现)

(2)用“________”画出表现猫比以前更凶狠的句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

要善待别人

B

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它的本质

9.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为我的“囊”中物。可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是,便偷偷地藏在卧室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来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王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爷爷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噢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现在不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

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地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关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子这串鲜荔枝。

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不喜欢”为借口,把好处让给了我。而我不再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1)给短文第③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___爷爷___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___噢___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___现在不___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___

(2)写反义词。

怒不可遏——________

呵斥——________

委屈——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给第⑤自然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文字。

(4)读了短文,请谈谈你对“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的理解。

(5)第一自然段中,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我很不懂事”的句子。

(6)你听过像文中爷爷类似的谎言吗?请用几句话说一说你的经历?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8-2、答案:略

8-3、

9-1、

9-2、

9-3、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六年级这一时期应该是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一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存在,导致我们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使教学进入了瓶颈期。下面,本文即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境”为出发点,谈一谈走出瓶颈期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境

(一)叛逆期阶段

处于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他们不想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管教,想摆脱学校和家庭的束缚,这一现象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是最为明显的。由于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学习的任务也逐渐繁重,要求学生在复习小学阶段的旧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六年级的新知识,“双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学习压力,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逆反期孩子的发泄对象,通常就表现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做家庭作业、上课开小差等。由此看来,如果语文教师没有提前掌握小学六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那么,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就很难进行了,很可能在这一关节点上学生的六年学业就付诸东流了。

(二)阅读理解与初中脱节

二、改善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坚持多读少讲的阅读教学

猿鸣三声泪沾裳。”8.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1)肃:(2)属:(3)引:(4)阙:9.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0.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

诗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6.填空。(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之迷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

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

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

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

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

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17.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18.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性的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

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

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

,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

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烧。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

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

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

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

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

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

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

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

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

,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

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

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选文有删改)20.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1.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

有过“邪念”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鉴于此,我们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下研究目标:(1)大致了解和分析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的现状;(2)基本了解临海市小学生对语文作业批改的评价和期望;(3)对比二者差距,并结合实效性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主。调查对象为临海地区4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和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以访谈为主。样本覆盖不同的经济区域、市区和乡镇、示范性小学和非示范性小学,选择市区2所、乡镇2所,其中城乡示范小学各1所,非示范小学各1所。问卷发放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随机发放5份问卷,共分发问卷330份,回收率为96.97%,有效率为97.81%。教师访谈对象选取教龄在5年以上教师20名,其中,城区小学11人,乡镇小学9人,示范小学8人,非示范小学12人。

2.问卷的编制

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

二、结果讨论

1.作业批改的频率

2.作业批改的实际分工和学生对作业批改分工的期望

低中年级作业批改实际分工中以教师全部批改居多,高年级作业批改实际分工形式则较多样化。在作业批改的实际分工中:二、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够,有46.6%的作业都是全部由教师批改。而到了六年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所以,教师就将批改作业的部分主动权交还学生,高达72.38%的六年级学生表示作业是部分由教师批改的。同理,随着年级递增,学生能力提高,教师归还的“批改”就越多,形式各样,包括同桌互批、组长或班干部批改、自批。在同样有下放“批改”的情况下,城区作业批改实际分工的生生互批方式又比乡镇更注重个人参与度。城区更多采用同桌互批和自批,而乡镇大多采用组长或班干部批改。可见,城区比乡镇更注重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批改”,参与到作业批改中,而不是令其成为好学生的“特权”,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作业批改的要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了解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这一情况的一部分可能原因是城区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比乡镇小学生强。所以,大多数人能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另一可能原因则是城区教师对学生个体化的意识也比乡镇教师要强。

3.合作批改下教师的批改任务

教师根据各年级的学习侧重点,选择难度较大且相对重要的作业进行批改。总体来说,抄写本、作业本、练习卷的完成和批改难度都较大,且能反馈较多信息,所以,各年级教师大多数都有选择这三种作业进行批改。其中,二年级比较重视字词练习,所以,选择抄写本的比例最高,达66.67%,比四六年级均高出12%;而越到高年级,学习重点就从“字词”转移到“阅读”“写作”等综合性题目上,所以,批改练习本和练习卷的比例逐级递增,在六年级达到83.81%。最后,口头作业、实践作业和其他一些特殊作业,由于操作难度、批改难度较低且可能无法通过批改或检查来检验完成情况,所以,批改率相对较低。

4.教师常用的批改符号

随年级增高,批改符号逐渐多样化。各年级对传统符号勾和叉的使用频率都很高,此外就是半勾、问号、圈和线。其中半勾和圈的使用频率在二四年级之间增幅较大,可见,随年级增高,题目难度加大,学生的错误率和错误形式也相对增加,这时单一的批改符号已经满足不了批改需要,所以,除勾叉外的其他符号的使用频率会提高。最后,因升学模式的影响,随年级升高,应试痕迹渐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划分的分数和等级的符号使用频率也逐级大幅提高。

在城乡比较中:城乡教师选择使用勾叉的人数仍占绝大多数,而乡镇选择半勾、问号、圈的比例均都在30%左右,低于城区。城区选择使用分数评价的比例是乡镇的3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乡镇教师运用的符号相对单一,城镇教师更喜欢给予学生应试性评判。

5.作业批改中评语出现的频率

临海市语文教师的作业评语总体十分欠缺。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对比中二者选择偶尔有的频率均过半,而选择“几乎没有”和“没有”的城区和乡镇总计分别为14.55%、20.95%。初步分析原因有二:(1)乡镇老师评语意识不强;(2)乡镇教师作业批改任务繁重,无暇写评语。

低年级评语十分缺乏,中高年级对评语需求较大。在对评语出现频率的调查中,各年级选择比例占大多数的均是“偶尔有”,且逐级递增。而二年级“几乎没有”和“没有”的比例分别是四六年级的2倍和6倍。初步分析原因有二:(1)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未必看得懂评语,而中高年级学生对自我认识程度提高,对教师评价的需求增大;(2)二年级题型简单,无需评语。

6.学生对评语所持态度

7.学生对待批改后的作业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待批改后的作业态度端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批改符号和评语进行订正。城区和乡镇约有95%的学生都表示“能够根据批改符号和评语进行订正”。从年级来看,二四六年级表示“想订正但不知道批改符号或评语意思”比例分别为3.88%、3.77%、2.81%,说明批改符号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评语太过于简略导致学生不理解,而二年级学生处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年龄段,对一些复杂的或较长的批改符号还无法理解。

8.学生对作业批改情况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教师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的需求十分迫切。关于对教师作业批改的意见方面,各年级段学生提及最多的是“希望老师多一些评语”,其中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比较迫切希望多一些鼓励性和指正性的评语。

中高年级符号侧重点不同。所采访的教师,大多都有选择过将“星星”作为作业的总体的评价的标识。如,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5颗星,完成较差给予2颗星,星星的颗数给予低年级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图案、学生对“星星代表优秀”的理念更为确信的特点,教师会增强符号趣味性和可变性,如采用变形图案和额外增加星星鼓励。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会适当将评价转向优良中或等级ABC。

三、建议

1.学校方面

(1)减轻教师课业负担。学校应给予适当的作业指标和批改任务,并且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和教学任务,以减轻教师课业负担,让其有精力投入到作业批改中。

(2)建立合理的制度。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和各年级特点,再结合教师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评价教师作业批改的制度,切不可一味追求高标准给教师造成过大压力,使其急于求成、疲于应对,当然也不可太过放松。

(3)加强各校、各年级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习,成立批改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作业批改中的不足,进行改正并且学习他人先进有效的批改技术。可专门成立自己的作业批改小组,集体学习有关作业批改的论文、书籍等,让教师能够更多地获取有关信息。聘请对作业批改有心得的老教师,对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批改指导。

(4)定期组织反馈和评价。为检验和保证教师作业批改的实质效用,学校可阶段性组织教师进行自评自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组织家长进行建议以及时修正教师作业批改方式。

2.教师方面

(1)提高对语文作业批改的重视度和对语文作业批改实效性的认识。通过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批改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同行之间的交流,提高对作业批改的重视度和对批改实效性的认识,端正批改时的态度,尽量做到少出错并且字迹清晰。

(3)将有能力的学生培养成作业批改小助手,建立四人小组的“作业批改共同体”。在批改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中高年级教师可培养学生批改作业的能力,建立四人小组,将简单的作业交给学生批改或让学生先批改教师再批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还能够利用学生自己的力量实现互帮互助、互相督促、以先带后。

(5)合理利用“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既不能浪费这个资源,又不能把作业负担都抛给家长(家教)。可以将一些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交给家长检查,并签字证明,教师只需检查签名并抽查。对抄写、听写之类的简单作业交给家长监督检查,教师只需过目,知道易错点和难点。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写作业,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减轻批改负担。对于作业本、练习卷、作文本之类的作业应由教师自己批改,否则将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当然,家校合作还要考虑到城乡因素和家长个人情况。

[1]刘建东.提高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28).

[2]白颖颖.关于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THE END
1.师生情的句子天气预报> 师生情的句子 师生情的句子更新时间: 2024-12-03 18:36:51 1、三年忆,留笔端,不过小文一则矣;?忆三年,于眼前,怎能忘却师生情! 2、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3、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http://m.15tqc.com/show1529741/
2.师生相聚一句话感言(精选21句)师生相聚一句话感言(精选21句) 1、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2、是谁把雨撒遍大地?是谁勤勤恳恳哺育幼苗?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那遍地开花的花,哪一朵没了你的努力,哪一朵没了你的微笑。 3、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https://m.meiwenjuzi.com/aiqing/549474.html
3.探索教育之光,精选关于老师的经典词语与动人句子集锦1、词语:诲人不倦、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研桑心计,句子: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楷模,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求我们务必做到,然而又总能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 2、身为世范,为人师表,鹄峙鸾停: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陈老师是一位严谨的教育者,国字http://722973.com/3Dd89201CAa3.html
4.师生沟通名人名言(师生交流的名言)有多少学生,刚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直到遇到一位耐心的老师,用心去倾听,用温暖的言语去激励。这就是师生沟通的价值所在。它不只是在知识的传递中,更在于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 不同观点分析:沟通的方式与效果“教师要严厉一点,让学生有压力。”这是很多人对传统教育的看法。过去的师生关系,大多是单向的,老师讲http://www.yaolizhi.net/mrmy/32734.html
5.师生共发展范文12篇(全文)共生性师生关系关注教师与学生在充分对话和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共同成长, 强调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注重师生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 共生性师生关系还包括师生共同认识、探究客观世界建立起来的关系以及师生反思后建立起来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相互依存, 师生就是教师与学生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9npl6nq.html
6.下学期教学总结15篇句子语录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八、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https://www.8red.cn/1178239.html
7.形容师生情的唯美句子汇总56句师生情唯美句子网络文章38、我虔诚得不敢寻觅词汇,因为老师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敬词。表达师生情的句子 。形容https://bbs.openke.cn/thread-15219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