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卷(新高考卷)(一)发展教育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有人审视了当前学校的现状,认为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需要着重解决学生完全发展、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五育融合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五育融合,即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学者也有一些零散的看法。他们大都将课程与教学作为融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使“五育”融入学科课程与教学中。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五育融合就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为目标,对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过程。

学校文化制度融合主要是一种历史文化、价值理念、制度规约、行为规范等文化价值的渗透和融通,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校园空间设置、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师生关系与交往方式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文化制度尽管不像课程教学那样直接、显性,但作为学校育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深刻、持久的教育作用和正向、积极的导向价值,从而对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意识、行为方式乃至学校运行产生统摄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学校文化制度层面应当以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来体现五育融合。

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活动形态和生命本真的显现,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共在共生的基本方式。就是说,人正是在劳动和实践活动中创造着世界,彰显着人的本性。在学校层面,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进一步强化它们在全面育人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和连续性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具身参与、亲力亲为的直接的实践方式,体现出价值引导、知识运用、智力投入、情感渗透、审美赋予等综合多元的因素,内在地蕴含了五育的内容。

(节选自《西北师大学报》2022年第3期郝志军《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有删改)

材料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阐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从而为教育领域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五育”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尽管也曾论述人的智力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问题,却并未在教育学意义上具体展开阐述“五育”理论。教育学中的“五育”理论本身,应当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获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从本质上雄辩地证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传入中国,与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成人”等思想相结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十分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还在不断发展,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五育”通常是指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和发展结果,在关于教育方针的表述中,也是更多侧重于这样的指称。“五育”理论在很多语境中还指称我们教育工作的不同方面和侧重点,一些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表述中也包含这样的意义。“五育”理论中的“德智体美”还常常用来指人的教育活动的不同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人的教育活动过程在本质上是人通过自身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而获得发展的过程,而实践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因此,运用道德伦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要件之一,这也就决定了,无论是德育课还是数学课的教学,所有教育活动都必然包含着道德的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的,这就在逻辑前提上决定了“五育”是不可以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能否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坚持落实这一理论,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

(节选自《南京师大学报》2021年第5期项贤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及其时代意义阐释》,有删改)

A.对于如何实现五育融合,当今许多学者大都将课程与教学作为融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使“五育”融入学科课程与教学中。

B.五育融合应该是对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为一体的实践过程。

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学说。

D.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坚持落实“五育”并举,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可以成功地促进新时代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许多学者的研究较为零散、不够系统,也没有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积极有益的启迪和理论基础。

B.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和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近年来,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课程教学领域跨学科融合的力度在增大。

C.因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一条更为根本的原理。

D.在当代学校教育实践中,大多采用传统道德教育灌输的机械方式,给人一些零碎僵死的道德知识,导致学生道德水平整体下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五育”理论内涵解析的一项是(3分)()

A.“五育”通常是指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和发展结果。“德智体”是指受教育者的不同发展方面,而“劳动者”则是这种发展的目标和结果。

B.“五育”理论在很多语境中还指称我们教育工作的不同方面和侧重点。“德智体”在其本义上应当是指与人的道德、知识和身体等发展相对应的几种教育活动。

C.“五育”理论中的“德智体美”还常常用来指人的教育活动的不同方面。教育学术界把“德智体美”诠释为教育活动的不同方面。

D.“五育”理论中的“德育”,在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也备受重视,但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主张的“德育”不同,是一种束缚人思想的伪善教育。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请简要分析当前应该怎样从学校层面推进五育融合(4分)

3.D【解析】D项只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不是解析“五育”内涵;其它三项在材料二第4段有相应的信息点”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4.①推进学校文化制度融合,即推进历史文化、价值理念、制度规约、行为规范等文化价值的渗透和融通。(1分)②推进课程与教学融合,即推进基于学校课堂主阵地的跨学科融合,积极开展课程综合化教学和主题情境教学。(1分)③推进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进一步强化具身参与、亲力亲为的直接的实践方式。

(1分)(给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5.①现实困境使推进五育融合有其必要性: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需要着重解决学生完全发展、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俘获

高军

宁宁的反应出乎意料,不满足他的要求收不了场,要满足他又有些困难,沃克不能确保成功,但不得不去做。

当时,带着宁宁回来,引得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对他下一步的科研工作寄予厚望。

在宇宙空间发现一个同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T1后,地球人推测那上面也应有生命存在。那里的环境和地球十分相似,有氧有水有光照,有形成高级生命的充足条件。沃克乘坐科学考察宇宙飞船赶到T1星球,结果发现了相当于地球上的类人猿一类高级动物。沃克对T1星球进行了深入考察,得出这个球体与地球几乎同时形成的结论,生命进化过程也与地球基本相同,唯一的问题是这里的进化速度大大低于地球上的速度。经过请示后,沃克就把T1星球的类人猿宁宁带

回地球,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作为首席科学家,沃克团队用最先进的机器对宁宁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发现他们本来应该与地球人类进化同步,但大脑中有一根神经线和地球人有差距,倒是和地球上的长臂猿基本相似。只要为宁宁做个手术,把那根神经搭接起来,就能跨越原始人类、智人类这两个阶段,直接变成现代人类,达到和地球人一样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这个发现和初步方案后,沃克十分兴奋,觉得自己将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会轰动整个宇宙空间。人生有此机遇,实在是千载难逢。

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方案顺利实施,宁宁手术醒来后头脑一片澄明。在沃克和他挑选来的语言学家共同努力下,宁宁很快学会了地球人类的语言,并能够逐渐开始交流。这一科研成果被地球权威科学杂志披露后,沃克一日成名天下闻,成为各大报纸热点人物,被聘为地球上近百个科学院的院士。在很多地方请他去做学术报告时,他总是带着宁宁现场说法,有时候还让宁宁也讲几句。轰动效应不断放大的过程中,宁宁对地球和人类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着。

渐渐地,沃克发现宁宁眉头皱起来,还时常唉声叹气,情绪有些不对头。自从接受手术后,宁宁快速进化为现代人类,包括身材也和人类没有多大差别了,身上的毛发也在快速褪去。沃克正在为宁宁的变化而高兴,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他感到十分意外,就亲切地问道:“你不舒服吗需要让医生检查一下不”宁宁快速摇头,表示不用。

沃克想了想,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陪宁宁玩几天,也让自己放松一下。作为一个科学家,沃克带着宁宁先参观地球人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并一直做着热心讲解,也找一些资料让他了解更多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宁宁很少说话,只是眉头越皱越紧,好似陷入了更深度的痛苦。

沃克斟酌字眼,小心地开口说道:“如果T1星球和你一样的人都进化到你的程度,发展速度将会一日千里,咱们两个星球就会并驾齐驱,只要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尽管我已经不年轻还是觉得有些热血沸腾呢。”

“进化……进化……”宁宁说话也小心翼翼的,“你们这个球体浑身伤痕累累,地下被挖得就像蜂窝一样,还有地表以上那些因为核泄漏造成的大气、土壤、海水污染,都是你们进化以后才有的吧”

沃克一时怔住,沉默了半天,才又开口道:“社会总要发展,发展总要付出代价,科学的态度是将代价降到最低。”

宁宁打断他:“最低也是有代价的,代价积累多了,后果可想而知,难道你不知道你们地球人储存的核武器能把这个星球毁灭多少次吗”

沃克说:“科学发展过程中,尽管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没有科学的发展,就像T1星球上连基本生存权都不能保证。我觉得,对科学的冷漠,才是对人权的践踏。”

宁宁有些生气地说:“生存权是什么我们的生存权是自然而然的生存权,而你们这样做是一种最终剥夺生存权的生存权。”

这时候,空中吹来一阵风,沃克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战,很多树已经落尽叶片,天气越来越冷了。

宁宁更加激愤起来:“自从我被你们人为地制造成和你们一样的人后,随着对地球和地球人的了解,我越来越感到痛苦,我不想成为你们这样的人,更不希望你命名为T1星球的我们那个球体变成第二个地球,我想变回原来的样子,回到自己的家园里去。”

沃克十分吃惊:“这……这……怎么行”

宁宁态度很坚决:“我觉得你们这样做,才是对我们人权的不尊重,是对我们星球的粗暴入侵和践踏。为此,我今天也郑重向你提出要求,那就是把我变回原来的样子,让我回到我们自己的星球上去。如果不满足我这一要求,我就坚决不再活下去了……”

经过几天的痛苦思考后,沃克私自答应了宁宁的要求,冒险为他重新做手术,让他变回原来的自己,结果十分成功。之后沃克一个人驾着飞船,将宁宁送了回去。

让人十分不解的是,在T1星球上沃克毁掉飞船,用地球上的尖端科技和精心准备的手术工具,将自己变回到长臂猿阶段,然后将这些设备投入大海深处……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沃克发现只要为宁宁做个手术就能把他变成现代人类,制定初步方案后,沃克十分兴奋,因为他笃定手术一定能成功且能名利双收。

B.沃克对宁宁态度亲切,说话小心,带他四处参观地球人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并热心讲解,这不仅没有纾解宁宁的情绪,反而使她更加痛苦。

C.文中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沃克在宁宁掷地有声的质问后后怕的心理,渲染了地球冷寂萧条的气氛,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D.标题“俘获”不仅指沃克团队从T1星球俘获了宁宁,更是批判地球人为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所俘获,主题意蕴深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倒叙的顺序,开篇设置悬念,引领下文,小说结尾部分呼应了开头,全文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颇为精巧。

B.小说在生动贴切的人物对话中推进矛盾冲突,从而突显宁宁的坚定执著和沃克的保守固执的人物形象及珍惜地球家园的主题。

C.宁宁是行文的线索人物,小说通过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来贯穿全篇,从他的视角将两个星球进行对比,给地球人以深刻的警诫思索。

D.小说结尾的突转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人深思,余韵悠长。

8.小说主人公宁宁来到地球后,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6.A【解析】错在“因为他笃定手术一定能成功且能名利双收”,强加因果,沃克“兴奋”是源于对科学研究的由衷热爱。

7.B【解析】借在“沃克的保守固执”,沃克作为一个热衷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他对自己的研究有坚持,只是对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自知,并不是保守固执。

8.①随着宁宁对地球和人类的了解不断加深,他“眉头皱起来,还时常唉声叹气”,表现了他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担忧;②宁宁随着沃克参观地球人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后,眉头越皱越紧,陷入了更深度的痛苦;③宁宁和沃克就对待科学的态度这个话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对地球人的无知和盲目感到生气和激愤;④宁宁最后提出重回T1星球的要求,内心非常坚定。(给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答对四点得6分。)

9.①小说中,宁宁、沃克等人物与T1星球、情节等都是虚构的;②科学发展过程中,人类付出了环境被破坏的沉重代价,球体浑身伤痕累累,地表因为核泄漏造成大气、土壤、海水污染,地下被挖得像蜂窝一样等地球环境现状是真实的;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赋予生活和幻想审美价值,更好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真实和科学幻想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给分标准:一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耿弇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识A性B忠C厚D入E虽F极G言H正I议J及K与L宾M客N语O未P尝Q及R国S事

A.对,本义为应答。此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的“对”意思一致。

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也借指官爵,按等级分为金印綟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及黄绶。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来也泛指高官。秦汉时期的九卿不一定是确指。

D.幸,有宠幸、宠爱、希望等义。此处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的“幸”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刘秀厌倦战争,久在军旅的他考虑到老百姓战后疲惫贫困、渴望休息的情况,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

B.刘秀维护功臣,撤销左右将军官职,以免他们因职务而有过失,让他们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且最后都得以保全爵位和财产。

C.阴识和阴兴都是忠君爱国之人,在处理与宾客的关系时,均懂得克制。他俩或得到皇帝的褒扬,或得到世人的称赞。

D.钟兴有功而不居功,皇帝认为钟兴教导太子和王侯有大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而他自始至终都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4分)

译文:

(2)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4分)

14.刘秀非常重视太子的教育,请根据选文概括他教育太子的核心思想,并指出他的具体做法。(3分)

10.DJO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解析】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入”作为状语放在句首,前面应该断开,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及”解释为“等到”,一般放在句首,如“及至始皇”;“及与宾客语”作状语,后面可以断开。

11.D【解析】此处的“幸”指皇帝亲临,根据语境可解释为巡视。“幸可广问讯”的“幸”解释为希望。

12.A【解析】“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错误,原文是“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

13.(1)硃祜等举荐贾复,认为他适宜做宰相,而刘秀正责成三公整顿官吏制度,所以一律不任用功臣。(荐,举荐,1分;宜,意动用法,1分;并,一律,都,1分;句意1分。)

(2)桓荣辨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辩明,均为动词,辨析和阐述,1分;相厌,“相”用在动词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此处应解释为压制对方,根据语境意译为使对方折服,1分;莫之及,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

14.①核心思想是修文德,敦儒学。(政治上主张礼乐教化+课业上学习儒家经典)(1分)②太子向他请教打仗的事,他拒绝了,希望太子能学会礼乐教化。(1分)③命阴识和阴新辅佐太子,命桓荣教授太子儒家经典,令钟兴教太子读春秋。(1分)

【参考译文】

刘秀任命皇太子刘庄的舅父阴识代理执金吾,任命另一位舅父阴兴当卫尉,一齐辅导太子。阴识天性忠厚,在朝廷中虽然直言正谏,但等到和宾客们一起谈话时,从不涉及国事。刘秀敬重他,常常指着他告诫皇亲贵戚,勉励左右仿效。阴兴虽然礼贤下士,乐于助人,但宾客中没有豪杰侠客。他和同郡人张宗、上谷人鲜于衰关系不好,但知道他们对国家有用,仍然称赞其长处推荐他们做官。友人张汜、杜禽,和阴兴交往很深,阴兴认为他们华而不实,都只在钱财上帮助他们,始终不替他们说话,所以世人称赞他对国家的忠诚。刘秀任命沛国人桓荣当议郎,命他教授太子儒家经典。刘秀亲自到太学,召集众博士在他面前讨论问题,提出质疑。桓荣辩析和阐述经典的精义,每每以礼让的态度使人折服,不以言辞锋利压倒对方,其他儒家学者都赶不上他。刘秀对他特加赏赐。刘秀又命学生们一面击磬,一面唱儒家的雅歌。一整天才结束。刘秀让左右郎将汝南人钟兴教授皇太子和宗室诸侯爵读《春秋》,封钟兴为关内侯。钟兴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刘秀说:“你教训太子和亲王侯爵,不是大功劳吗”钟兴说:“我是从师于少府丁恭。”刘秀于是又封丁恭为关内侯。而钟兴则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

唐·薛昭蕴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渚风江草又清香。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蝶恋花

宋·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薛词写了一位漂亮的淘金女,她头上戴着“步摇”首饰,走起路来随步飘荡,身上还饰有鸣声叮当的玉佩。

B.薛词中的淘金女带着愁恨注视着斜阳,因为她所爱的“刘郎”未来。这首词写出了一些相思怀念的情感。

C.欧词中,“窄袖轻罗”写越女穿着轻盈飘逸的丝织品制成的窄袖上衣,凸显了她的轻盈窈窕、精美纤巧。

D.欧词中,“芳心只共丝争乱”中的“丝”一语双关,越女“照影摘花”,莲花茎断“丝连”,“丝连”使她烦恼。

16.叶嘉莹认为薛词中的越女炫耀和浅薄,而欧词中的越女蕴藉和深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步摇云鬓佩鸣珰”与“暗露双金钏”两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15.D【解析】“‘丝连’使她烦恼”理解错误,结合诗句内容来看,越女欲摘花,摘后又觉“花似面”,一时不知是该摘还是不该摘。“丝争乱”可以指她此时的矛盾心理,也可以指她纷纭的思绪,并不是使她烦恼。

16.同意。(2分)薛词中的淘金女在淘金劳作之时,仍佩戴着步摇和玉佩,显得招摇,故而炫耀和浅薄。(2分)欧词中的采莲女佩戴着“双金钏”,只在采莲过程中偶然透过窄袖“暗露”出来,显得含蓄,故而蕴藉和深沉。(2分)

不同意。(2分)薛词中的越女做的是淘金的粗活,步摇飘荡、玉佩叮当恰恰说明她劳作时的情状,展现出的是美好的劳动者形象,并不是炫耀和浅薄。(1分)欧词中的越女采莲穿的是窄袖,故而“双金钏”时隐时现,并不意味着越女的蕴藉和深沉。(1分)无论是淘金女,还是采莲女,展现出的都是劳动女子劳作时的形象,并没有浅薄和深沉之分。(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2)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五彩缤纷,为喷薄而出的太阳蓄势。

(3)边塞诗里经常出现“红旗”的意象,用“红旗”代指军旅,如“,”。

17.(6分)(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最近“回南天”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墙上冒汗、家具滴水……“湿气”刷屏之余,关于南北方“湿冷和干冷谁更冷”的话题也再次引发讨论。南方人过冬是被湿冷支配的恐惧,北方人则最怕大风“刮来”的干冷。同样都是冷,到底哪种更难受

除了气温之外,风力和相对湿度是影响体感温度最重要的两个气象条件。中国天气网介绍,冬季时,南方相对湿度常常在70%以上,北方大部分时候风力在2、3级左右。根据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可计算出5℃时不同相对湿度和风力情况下的体感温度。当南方相对湿度70%时,体感温度就会从5℃降到2.6℃,北方则得刮起7级大风才会让体感温度到达2.5℃。也就是说,①,南方更易遭受湿冷攻击,而北方遭遇寒风刺骨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冬季北方的实际气温比南方低多了,经计算发现,只要气温相差超过5℃时,相对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就会弱化,低温就会成为“体感温度之争”里的关键。

无论冷暖,“湿气”都会拖后腿,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一般情况下风力越大,人们的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越低,因此在夏天时,有风会让人觉得更舒适。但在体感舒适这件事上,空气湿度总是发挥反作用。冬天气温低时,空气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到了夏天气温高时,②,体感温度越高。

冬季南北方的取暖各有重点,③,对“症”防寒。所以,北方主要是防燥补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室内增加湿度,如使用空气加湿器、在暖气片上放块干净的湿毛巾蒸发水分、养绿色植物等。而南方则是要祛湿。尽量保持身体干燥温暖,早晚关窗,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防止水汽侵入。最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冬季都要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以排解压力、让身体各部位活动更顺畅。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和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最近“回南天”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B.低温就会成为“体感温度之争”里的关键

C.无论冷暖,“湿气”都会拖后腿

D.南北方取暖各有重点,冬季南北方的取暖重点对“症”防寒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正确使用成语:第①空,根据所填成语的在句子中位置可以判断,应该填入描述“部分作品在世界观与主题思想的设置上原创性不足”这一现象的定语。根据上文语境可知,部分作品具有“清晰可辨的模仿与借鉴痕迹”的特点,尤其在“作品和主题思想的设置上”这一维度上,“模仿与借鉴痕迹”的特点体现得更明显,比“清晰可辨”的明显程度更深,因此,应填“显而易见”之类的成语。显而易见(彰明较著):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第③空,根据上文描述,《中国奇谭》的成功在于“骨相”是“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将这一特点与其他动画电影喜欢讲述“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对比,得到的启示应是动画制作应贴近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其次,根据所填成语的在句子中位置可以判断,该空应填入描述动画制作的“形式与风格”的形容词,根据句中的“而是”可知,该形容词还应该与“追求技术的高、精、尖”的制作风格形成转折关系,综合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形容动画制作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且受到老百姓欢迎的成语,因此“喜闻乐见”最贴合语境。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19.部分作品的制作水平虽然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修改病句:画线句共存在两处病句,一是语序不当。“虽然部分作品的制作平”中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那么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放在关放在关联词后。“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痕迹”的主语与上一句相在该分句的主语后。二是不合逻辑。“已接近和达到”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②表达效果:首先,三个相同的句式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增强了句子语势;的意味有层次地列举出来,强化了《中国奇谭》“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

21.D引号用法:A、B、C三项中的引号均表示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等。D项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与疾病有关,在此句中指南北方在冬季取暖的过程中的重点。

22.①在同等气温条件下②空气湿度越大③要从湿冷和干冷分别出发(每补写句子:第①处:从“也就是说”可知该句为总结句。根据前文“可计算出5'的体感温度。当南方相对湿度70%时,体感温度就会从5℃降到2.6℃,北方度到达2.5℃。”可知,该结论是建立在南北方同为5℃时的体感温度,因此填

第②处:根据前文“但在体感舒适这件事上,空气湿度总是发挥反作用”可知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不舒适。

第③处:该句位于段首,是全段的总领句。从后文的“对‘症’防寒”可知,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知,南北方取暖的难点为湿冷和干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审读】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画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成了施予者,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会不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所取代,从而沦落街头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诸多发展机遇,作为当代青年,如果不思进取,不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择业方向,最终会成为落伍者,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写作时可以从个人择业、教育成长,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等多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1.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危及人类的生存,要约束和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

2.把握智能发展的机遇,提升自我,化危为机,让智能科技为人类服务。

THE END
1.教师教育名言名句大全一篇收集教师教育名言名句大全,愚蠢的老师教真理,聪明的老师教孩子发现真理;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在课外受益。下面小编分享有关教师教育名言名句大全收集了太多,分享给大家品读。 1、教师当然是要教书的,最好能专心于指导工作。引导,多种方法,使学生可以逐渐得到它自己,死亡的底部不https://www.dyuip.com/wei-mei-shuo-shuo/867180.html
2.师生关系的谚语,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名言关于师生关系的名言名句 师生情谊的名人名言(经典篇) 1)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2) 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您亲爱的老师,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3)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4) 举世https://www.1566.cn/yanyu/18432.html
3.2023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4篇98、下列唐宋文人中哪一组不属于师生关系?(C) A、欧阳修 苏轼 B、晏殊 欧阳修 C、玉真公主 王维 99、下列哪一联诗不是用来描写雪的?(A)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B、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http://www.hxatcapita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823/176043.html
4.怎样教好小学语文12篇(全文)四、创设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arv6lb4.html
5.精师名言;8字短句敬业教师?意思是说说话要说到做到,做事要有实效,这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在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带领他们成才。 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企业管理、政治治理等。 为师之道,明确而简单。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https://www.lwuxueyong.cn/mrmy/mrmy180375.html
6.直道而行的相关名言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https://www.zivkopuo.com/cycy/21173.html
7.名句名篇默写:《论语》《大学之道》2022名句名篇默写:《论语》《大学之道》 -2022-2023 高二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pptx,;;教材典例;;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06/80671030600041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