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王勃

王勃(公元650年—公元676年,有争议),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他出身儒学世家,是唐初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

1.年少成名: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能文,文笔流畅,被时人赞为“神童”。九岁读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其著作错误之处;十岁通读《六经》。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他写自荐信《上刘右相书》给司刑太常伯刘祥道,刘祥道称赞他为奇才,上表向朝廷举荐。乾封元年(666年),王勃参加幽素科考试,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2.戏为檄文遭贬:乾封元年(公元665年),王勃进奉《乾元殿颂》《宸游东岳颂》。沛王李贤听闻其才名,招他为沛王府修撰。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戏作《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唐高宗认为此文挑拨诸王矛盾,下诏罢黜王勃官职,并将他赶出沛王府。

3.游历巴蜀: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王勃失去官职后,踏上漫游西蜀之旅。在蜀地,他漂泊各地,依靠友人生活,创作了大量诗文及赋,如与同乡薛华相聚时创作《别薛华》,在梓州与卢照邻同游时曾赋诗相和等。

4.任职犯法: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秋末,王勃返回京城,经朋友介绍想去虢州,后在李敬玄力荐下补授虢州参军。任职期间,他恃才傲物,被同僚忌恨。他曾藏匿犯罪的官奴曹达,后又怕事情泄露将其杀害,事情败露后按律应判死刑,恰逢大赦,被除名免死。而他的父亲王福畤受其牵累,贬为交趾县令。

5.魂归南海: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出狱后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时,恰逢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大宴宾客,王勃写下《滕王阁序》。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王勃在渡南海时不幸落海溺水而亡,年仅二十七岁。

王勃在文学创作上成就颇高:

1.诗歌方面:

注重韵律和对仗: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王勃的31首五律的中间两联都做到了对仗,且对仗方式多样。例如“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圣泉宴》)等。

用典精严: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别薛华》中“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化用北朝诗人尹式《别宋常侍》的诗句,增添了伤别情思。

以赋为诗:将赋的铺陈手法运用到诗歌中,增强了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表现力,如《秋夜长》《采莲曲》等。

风格雄放壮阔:诗歌风格豪迈,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阔大,凸显出诗人的豁达情怀。

2.骈文方面:

对仗工整:达到了形式美的高峰,如《滕王阁序》中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文辞与感情结合:既讲求刚健骨气又注意辞采声律之美,感情慷慨,富有气势,境界开阔。

王勃现存的《王子安集》16卷,有诗80多首,骈文作品119篇,其中代表作有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山中》,骈文《滕王阁序》等。他的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盛唐诗歌的大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1.家族关系:

祖父:王通,是隋末唐初的大儒,在成都担任过司功书佐,后来弃官归里著书讲学,著有《元经》《中说》等,死后门人谥曰“文中子”,《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王勃受家庭影响,从小接受诸子百家思想的熏陶。

兄弟:王勃有兄长王勔、王勮,他们也很有才华,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他们三人是“王氏三株树”。

2.朋友关系:

杜少府:王勃写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具体这位杜少府的身份不太明确,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两人是朋友关系,王勃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和祝福。

薛华:王勃在西蜀漂泊时与同乡薛华相聚,临别之际创作了《别薛华》,可见两人关系较好。

3.主从关系:

沛王李贤:唐高宗的儿子沛王李贤听闻王勃的才名,将他招为沛王府修撰,对他很器重。但后来王勃因写《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认为挑拨诸王矛盾,而被罢黜官职、逐出沛王府。

4.师生关系:

曹元:王勃曾拜当时的名医曹元为师,学习《周易章句》《皇帝素问》《难经》等。

5.同僚关系:

在虢州任参军时,王勃与同僚之间关系不太融洽,他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忌恨。

1.《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千古传颂的写景名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滕王阁前绚丽多彩、水天相接的壮美景色,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相互映衬,画面感极强,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宏大的美感。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以及游子漂泊他乡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即使年老也不改变自己的壮志,即使穷困也不放弃自己的高远志向,具有很强的励志意义。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闲云倒映在潭水中,日子一天天过去,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雨后的景色,积水退去后寒潭变得清澈,烟雾凝聚在傍晚的山间,呈现出紫色的余晖,色彩鲜明,意境优美。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排箫的声音响起,仿佛清风随之而来,轻柔的歌声仿佛让白云都停留下来倾听,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是送别诗中的经典名句,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距离的豁达态度,成为了表达友情不受距离限制的千古名言。

3.《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以长江为意象,表达了诗人久滞异地、渴望归乡的悲伤情感,将长江的滞流与自己的思乡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

4.《咏风》:“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将风拟人化,生动地描写了风的来去无形却仿佛有情,在日落山水寂静之时,吹起松涛声,给人以清新、灵动的感觉。

5.《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通过描写离亭的寂寞和江山在夜晚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送别氛围,以景衬情,情韵悠长。

THE END
1.教师教育名言名句大全一篇收集教师教育名言名句大全,愚蠢的老师教真理,聪明的老师教孩子发现真理;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在课外受益。下面小编分享有关教师教育名言名句大全收集了太多,分享给大家品读。 1、教师当然是要教书的,最好能专心于指导工作。引导,多种方法,使学生可以逐渐得到它自己,死亡的底部不https://www.dyuip.com/wei-mei-shuo-shuo/867180.html
2.师生关系的谚语,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名言关于师生关系的名言名句 师生情谊的名人名言(经典篇) 1)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2) 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您亲爱的老师,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3)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4) 举世https://www.1566.cn/yanyu/18432.html
3.2023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4篇98、下列唐宋文人中哪一组不属于师生关系?(C) A、欧阳修 苏轼 B、晏殊 欧阳修 C、玉真公主 王维 99、下列哪一联诗不是用来描写雪的?(A)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B、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http://www.hxatcapita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823/176043.html
4.怎样教好小学语文12篇(全文)四、创设平等愉快的师生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arv6lb4.html
5.精师名言;8字短句敬业教师?意思是说说话要说到做到,做事要有实效,这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在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带领他们成才。 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企业管理、政治治理等。 为师之道,明确而简单。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https://www.lwuxueyong.cn/mrmy/mrmy180375.html
6.直道而行的相关名言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https://www.zivkopuo.com/cycy/21173.html
7.名句名篇默写:《论语》《大学之道》2022名句名篇默写:《论语》《大学之道》 -2022-2023 高二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pptx,;;教材典例;;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06/80671030600041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