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8.【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9.【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10.【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篇二

1.【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到各国去游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没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弟子子贡以得到美玉如何处理问孔子,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2.【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有很多,意在告诫别人稳重行事。

3.【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4.【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5.【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传,成传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三省吾身,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准则。

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篇三

1.【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2.【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3.【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4.【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要强多了。

5.【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6.【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7.【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文质彬彬'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8.【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但也反映了古时女子的卑贱,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

THE END
1.汇聚经典诗句成语,深情赞美辛勤园丁——致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元.关汉卿,意思:即使只有一天的师生关系,也应该终身尊敬老师,视同父母。 赞美老师的诗句,名言和成语有哪4个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成语:【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http://www.0572it.cn/E1733d4bD776.html
2.形容教育人的成语问答中心形容教育人的成语 分类: 初学习方法 2024-11-28 19:26:59 已浏览:110次 问题描述: 形容教育人的成语,在线求解答 2024-11-28 19:26:59 精选答案 诚信公仆 已认证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愿你把握时光,充实自己,为梦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懿言嘉行】:懿:http://m.gaokaomanfen.com/know/1498326.html
3.讲和通好的意思讲和通好是什么意思拼音近义词反义词“讲和通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ǎng hé tōng hǎo,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帮助彼此和解并友好往来,通常用于描述国与国之间通过协商和交流解决争端,实现和平共处的情况。 近义词 和睦相处:指人与人之间或国家间相处融洽友爱,没有争执或冲突。 重归于好: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隔阂或矛盾后,重新恢复到良好的关系状态。https://www.zhibor.cn/yule/202411-3734.html
4.仰事俯畜含义4. 常用四字成语大全 1. 兴高采烈:兴:兴致。 采:精神。烈:旺盛。 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 https://www.benqingcq.com/cywd/21822.html
5.什么什么并茂的成语什么什么并茂的成语只有一个,为“声情并茂”。 成语解释:指草木丰盛的样子。后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例句: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近义词:有声有色、活灵活现http://m.qicaisi.com/bk-1483521.shtml
6.[形容师生关系的成语]形容关系20220703214543.pdf[形容师生关系的成语]形容关系.pdf 11页内容提供方:153***1065 大小:1 MB 字数:约7.04千字 发布时间:2022-07-06发布于辽宁 浏览人气:1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形容师生关系的成语]形容关系.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703/6052222013004205.shtm
7.兴趣改进范文11篇(全文)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了, 就会感受到他的价值, 积极投入学习、劳动、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英语较差的学生, 虽经过努力, 但短时间内成绩提高不上, 有时甚至是因为方法问题, 英语成绩没有进步, 如果这时受到批评和讽刺, 得不到鼓励、帮助, 就会产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52p3fmg.html
8.高二语文学考备考方案(精选10篇)5、加强师生的'双向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状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每一位任课教师每月每人至少一次以上的学生谈心。 6、认真组织搞好两种考试: 课后的单元检测与每一次的阶段性考试分析。 https://mip.oh100.com/a/201703/484328_2.html
9.《语文园地》教学反思(精选15篇)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搞好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地迸发。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421131402_2735011.html
10.形容吃饱肚子的成语形容肚子大,凸出的样子.这是什么成语? 大腹便便 32542 吃饱肚子,不做事情.是那个带“食”的成语 饱食终日 词目 饱食终日 发音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0999dc71ab8b7860d90e48aa93373aea.html
11.成语词语俗语(通用6篇)成语词语俗语(通用6篇) 篇1:成语词语俗语 爱戴àidài 衷心拥护 爱慕 àimù 喜欢羡慕 安抚ünfǔ 安息、抚慰发怒或焦虑的人 安排 ünpái 安置处理;事先规定的程序 安适 ünshì 安闲舒适 安慰ünwai 安顿抚慰。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安稳 ünwtn 安全而稳当;安定平稳 安详ünxiáng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5afrct5.html
12.寻根问底任务是什么三、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融洽师生关系 爱是教好学困生的前提,爱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只有爱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爱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不良习惯的学困生,要对他们特别施加“爱心工程”,关注他们的心理。 因为学困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外界的反应很敏感,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评价。针对这一https://www.bozhoutz.com/cyxx/21115.html
13.教师工会活动方案(精选22篇)2、本次活动倡议学生用朴素的行动、自由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和感谢,发扬尊师重教光荣传统,使学生学会向师长感恩,感恩老师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做个敢于拥有梦想的新时代好少年。 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202/4818757.html
14.《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06953_434051009.html
15.衣钵相传的意思衣钵相传是什么意思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繁体字形】: 衣鉢相傳 【英文翻译】: inherit the legacy of 衣钵相传意思 解释: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https://chengyu.100xgj.com/ci/285f9f4c